近代中国50年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研究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巍 等著  页数:219  字数:260000  

内容概要

《近代中国50年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研究(1887-1936年)》内容简介:新经济史,包括计量经济史(Cliometrics)和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中后期在美国首先兴起的学科,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日臻成熟,成为进入理论经济学“门槛”的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80~90年代,计量经济史被介绍到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是,美国先有计量经济史问世,后产生新制度经济学;而中国是先引进新制度经济学,并很快普及开来,但计量经济史的研究却停留在呼吁、号召阶段。真正开始研究计量经济史,应该是在20世纪末。接受、消化新制度经济学的是中国的经济学界,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体系不存在障碍。虽与新制度经济学同属“西学东渐”,但计量经济史的姗姗来迟,主要是因为该学科对中国经济史学界来说进入门槛较高——需要有良好的计量经济学基础。

作者简介

  刘巍,男,1960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学博士,历史学硕士,当过知青、士兵和铁路工人,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分会理事、广东卷经济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出版《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巾的货币》等专著。主要研究领域:货币经济学、计量经济史。
  陈昭,男,1972年出生,黑龙江庆安人,经济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员;曾出版《面板单位根与协整:理论、方法与应用》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等4部专著。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史。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文献综述:学术界对GDP的估算值
 二、学术界估算GDP的方法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上篇 50年的经济数据估算
 第一章 对1927~1930年中国GDP的估算
  第一节 1931~1936年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数量模型
  第二节 对1927~1930年GDP的估计
  第三节 从货币需求角度对GDP估计值的验证
  第四节 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考察
 第二章 对中国1913-1926年GDP的估算
  第一节 从总供求关系角度对GDP的估算
  第二节 从进口角度对GDP估算值的验证
  第三节 从储蓄角度对GDP估算值的验证
  第四节 从投资角度对GDP估算值的验证
 第三章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经济负增长的分析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增长率并无提升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品进口下降和白银外流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农业经济负增长
  第四节 简单的结论
 第四章 对1887~1912年GDP的估算
  第一节 对1888~1912年GDP的估算
  第二节 对1888-1912年GDP估算值的验证与误差估计
下篇 50年的经济运行分析
 第五章 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
  第一节 从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角度考察
  第二节 从贸易条件角度分析
  第三节 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角度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经济一体化亚种:近代中国经济周期的从属性研究
  第一节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分解
  第二节 英、美两国经济增长的周期分解
  第三节 中国经济周期的从属性分析及从属路径
 第七章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影响因素模型
  第一节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分析
  第二节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简单的结论
 第八章 近代中国经验引发的思考:货币政策之绳可以推车
  第一节 中国的货币量对经济的有效推与拉
  第二节 英国经济衰退中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美国货币政策实施条件的缺失
 第九章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分析:货币化程度
  第一节 对1887~1909年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l的估计
  第二节 近代中国经济的货币化(1910~1936年)
 第十章 1887~1936年中国总产出的国际地位:与美、英、日三国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英、日四国的经济总量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美、英、日四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分析
 第三节 简单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中国50年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