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秀花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信用衍生品的经济效应分析》可能的创新主要有三点:(1)从技术层面提高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提高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而信用衍生品则是国际上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最新发展,将其引入中国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2)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信用衍生品的经济效应的研究,本书在对有关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信用衍生品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为信用衍生品引入中国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理论基础。(3)信用衍生品主要被银行用来转移信用风险,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由信用衍生品交易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分布范围的扩展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但没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本书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厌恶会使得银行减少贷款的发放,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出现会使得银行的风险厌恶减弱,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增加贷款的发放,根据“银行贷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这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扩张性的影响。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1.3文献回顾及简要评论
1.3.1国外对信用衍生品的研究
1.3.2国内信用衍生晶的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及框架
1.5可能的创新
1.5.1创新性地提出了从技术层面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增量防范的新思路
1.5.2对信用衍生品的经济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探讨,为中国银行业引入信用衍生品解决信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1.5.3提出了信用衍生品市场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扩张性的影响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信用衍生品相关议题
2.1信用风险界定及特点
2.1.1信用风险的定义
2.1.2信用风险的特点
2.2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2.2.1传统信贷管理方法及其局限性
2.2.2信用风险转移(creditrisk transfer)方式的发展与变迁
2.3信用衍生品的种类及相关议题
2.3.1信用衍生晶产生的背景
2.3.2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2.3.3信用衍生品的种类
2.3.4信用衍生晶的交易动机
第3章 信用衍生品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3.1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经济效应概述
3.1。1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经济功效分析
3.1。2信用衍生晶的微观经济效应
3.2信用衍生品转移信用风险的经济机理
3.2.1信用衍生品交易者的风险偏好
3.2.2信用保护购买者的避险需求分析
3.2.3风险均摊:阿罗一林德(arrow—lind)定理
3.2.4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及有效风险配置条件
3.3信用衍生品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市场效率分析
3.3.1信用衍生品市场转移风险的效率:理论分析
3.3.2信用衍生品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效率分析:压力事件的检验
3.4信用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功能
3.4.1信用风险的价格发现途径:股票、债券和信用衍生品市场
3.4.2信用违约互换价格:信用风险的直接表现
3.4.3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领先于价格发现过程
3.4.4案例分析:从安然事件、美国金融危机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第4章 信用衍生品的宏观经济效应
4.1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宏观经济效应概述
4.1.1金融衍生晶市场的宏观经济效应
4.1.2信用衍生品市场宏观经济效应概述
4.2信用衍生品与金融稳定性
4.2.1信用衍生品对其基础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4.2.2信用衍生品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4.3信用衍生品与货币政策
4.3.1信用衍生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4.3.2信用衍生品对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4.3.3结论:信用衍生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5章 信用衍生品的定价
5.1违约概率相关文献——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综述
5.1.1结构法模型(structure approach model)
5.1.2基于强度过程的约化模型(reduced-form approach model)
5.1.3混合模型
5.2违约收复率分析
5.2.1违约收复率的统计特征
5.2.2收复率(损失率)与违约概率之间相关性
5.2.3信用价差的统计特征
5.3违约过程的马尔可夫检验
5.3.1数据
5.3.2检验方法
5.3.3结果
5.3.4违约概率结论及意义
5.4信用衍生品的现金流定价法——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
5.4.1一般模型
5.4.2不变的违约率模型和隐含的违约概率
第6章 信用衍生品市场风险及监管
6.1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及风险管理
6.1,1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风险
6.1.2信用衍生晶市场的风险管理
6.2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缺陷及监管
6.2.1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缺陷(监管的原因)
6.2.2信用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6.2.3信用衍生品的监管资本要求
6.3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及相应的契约设计
6.3.1信用衍生品市场上的非对称信息:逆向选择
6.3.2信用衍生品市场上的非对称信息:道德风险
6.3.3信息不对称与信用衍生品最优契约的设计问题
第7章 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7.1信用衍生品引入中国的必要性分析
7.1.1金融体系的结构: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7.1.2以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
7.1.3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7.1.4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及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改革——信用衍生品的引入
7.2中国引入信用衍生品的市场条件分析
7.2.1信用衍生品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7.2.2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微观交易主体
7.2.3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交易所面临的障碍
7.3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制度框架
7.3.1路径依赖理论及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试点过程的路径依赖性
7.3.2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7.3.3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金融制度框架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