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卢正惠  页数:341  

内容概要

  本书命名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模式》,是基于对战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依据、现实基础,战略的实施,以及成功的发展战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梳理而形成的。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战略概述:从军事战略的形成、发展、演化的视角,梳理了战略的内涵、类型、功能与作用。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异同,进而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方法、原则、程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区域经济学的演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主要研究了各种战略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战略措施等,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本章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产生、发展、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当代最主要的几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区域工业化发展战略:本章从X-业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工业化不同进程中的战略及举措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工业化战略,实施不同工业化战略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第七章,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本章主要介绍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集群的模式等。第八章;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工业化与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阶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本章介绍了不同形式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及模式,以及城市化、城市群发展战略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等。第九章,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郡县治天下安,县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与行政单元,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国民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本章通过对中国县域经济强县的介绍,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以及制定县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与方法等。第十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力图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时至今日,这种不平衡性仍然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等多次调整,目的都是为了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进入新千年,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大工程,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需长期的、持续地进行下去。因此,基于这样的逻辑,本章也分析了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趋势等。

作者简介

  卢正惠,1965年出生,经济学教授、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获得者,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出版专著《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区域开发的理论与模式》、《美女经济学》等,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美女经济学、周易、管理学、风水学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战略概述
 第一节 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 战略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西方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战略的类型与战略学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第四节 区域开发战略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概述
 第二节 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第一节 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
 第三节 增长极发展战略模式
 第四节 区域经济点轴发展战略模式
 第五节 区域经济网络型发展战略模式
 第六节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战略模式
 第七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第八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六章 区域工业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概述
 第二节 工业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工业化战略模式
 第四节 区域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五节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产业集群概述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四节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第八章 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化理论概述
 第二节 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
 第三节 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 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
第九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概况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五节 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十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战略的概念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源自于军事术语,意指对战争全局的重大谋略与谋划。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原意是“将兵术”或“将道”,亦即“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公元579年,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写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与研究的著作。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其他领域,其含义演变为泛指综合性、指导性、长期性、全局性,左右胜败得失的谋略、方案和对策等。 二、战略的内涵 战略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指战争的谋略;二是指导战争的艺术;三是泛指重大的、全局性的方略等。 (一)作战的谋略 唐朝著名诗人高适在《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中写道:“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清代叶名沣在《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中说:“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高适和叶名沣所言的战略,指的就是作战的谋略。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中所说的战略,都是指导战争战略的重大谋略问题。所以,战略的第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指战争的宏观层面的谋略。 (二)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即战术 战术是指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法、技术等,即在战场上指挥军队的计谋。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解放战争时期写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指导战争艺术的文章,就是典型的指导战略的战术思想。所以,战略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战争中的艺术或战术。 (三)全局性的方略 战略是指决定全局性的重大谋略、方略,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防战略等。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①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说:“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②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指的战略,都是指关系全局性的重大方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申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个时期的五年计划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战略研究上,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编辑推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模式》编辑推荐: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欠发达的区域,尤其是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必须面对和要想办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为了指导地方政府制定与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适当的发展思路与模式,降低发展中不确定性与偶发事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模式》写作的初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