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世权 页数:214
内容概要
在上述理论和现实的需求下,《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辽宁上市公司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突破了当前单纯从业绩视角对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进行评价的局限,加入制度创新元素,以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为例,重新评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拟为更好地把握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在研究内容上,《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辽宁上市公司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对作为非转轨经济国家的英国、德国和日本与作为转轨经济国家的俄罗斯和匈牙利等典型国家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审视了各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经济社会机制,归纳总结了各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与约束条件以及内在机理,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源流及创新发展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依据所构建的国有企业改革绩效模型,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进而指出中国国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以公司治理为主线的制度创新,且应该分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民营与外资的多元互动”与“公司治理制度创新”三个阶段。
本书不但适合于从事企业制度与企业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广大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等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且对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也必将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王世权,男,1977年生,管理学博士,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组织治理。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近年来围绕着监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大学治理等前沿问题展开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成果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杂志和媒体多次转载,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项10余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回顾
1.3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比较制度分析
2.1 比较制度分析的制度观及其关注的焦点
2.2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一式多制与路径分叉
2.3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比较制度分析的经验及启示
第3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的理论解析
3.1 国有企业改革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以公司治理为主线
3.2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
第4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价及实证分析
4.1 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价:基于公司治理与业绩双重视角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公司的数据特征
4.3 上市公司治理评价及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
4.4 上市公司业绩分析:辽宁的证据
4.5 国有企业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
4.6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归纳与解析
第5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以公司治理创新为主线
5.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5.2 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阶段:国有、民营与外资的多元互动
5.3 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三阶段:公司治理制度的创新
5.4 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非国有化调整。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3月,列宁提议并通过了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例如,在保留国家所有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广泛尝试“两权分离”的租赁制。1921年5月,废除了国内战争时期的小企业国有化法令,使革命前就存在的私人小企业获得了发展空间,加之以前未来得及收归国有的部分中型企业,20余万家中小企业就成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业中的私营成分。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了以国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这种政策是针对军事共产主义那种全盘国有化弊病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来说,都是成功的。这种经济所有制结构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1年工业生产仅为1913年的14%,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仅用6年时间,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争前1913年的水平。 国有化运动的回潮。20世纪20年代末在苏联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是:“国家占有决定性的生产资料可以适应劳动的集体组织、生产的社会化性质,确保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消灭剥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苏联形成了清一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公有制垄断了全部国民经济,完全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局面。虽然允许在集体农庄中经营有限的个人副业,却受到严格限制;法律只承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否定其他经济成分存在的合理性。如此一来,从20年代末开始,国有化运动的回潮又把苏联推入“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32年,中小私有企业被完全消灭,30年代中期有外资参与的经济也被取缔了。1937年,公有制在生产基金中的比重为99.6%,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占99.1010,在工业中占99.8010,在农业中跃升至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