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烈云  页数:442  字数:560000  

内容概要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认为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公共危机将现存体制和行为的偏差以及缺陷暴露出来,为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以及完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提供契机。只有在危机中把握机会、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在进步中不断反思、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才可能转危为安,顺利度过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我们进入了风险社会
第1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2节 研究的进展及理论解释
第3节 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1篇 社会转型与社会风险
第2章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
第1节 现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及其特征
第2节 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社会转型
第3节 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风险
第3章 我国市场化发展中的社会风险
第1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的发展
第2节 市场化发展中的矛盾与社会风险
第4章 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社会风险
第1节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及现阶段特征
第2节 当前信息化发展引起的社会风险
第5章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
第1节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及其特征
第2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社会风险与冲突
第6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社会风险
第1节 全球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2节 全球化的影响及其社会风险
第2篇 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
第7章 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第1节 预警指标的设置及其应用
第2节 危机识别与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第3节 完善我国社会风险的预测预警机制
第8章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的响应机制
第1节 我国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响应机制的建设
第2节 我国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响应机制的效能分析
第3节 完善我国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响应机制
第9章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
第1节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机构
第2节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及其优化
第3篇 重点领域及对策研究
第10章 权力腐败的风险与控制
第1节 权力腐败的表现与特征
第2节 权力腐败的社会后果
第3节 权力腐败的成因和发生机制
第4节 权力腐败的防范与控制
第11章 信访与群体性事件风险及防范
第1节 我国信访制度的建设及信访事件的发展
第2节 信访的类型、方式及生成原因
第3节 涉法涉诉:司法救济之后的救济
第4节 信访风险的演化及新时期的特点
第5节 信访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第12章 收入分化的风险与管理
第1节 收入分化风险渐现影响因素复杂
第2节 社会不满情绪释放且被剥夺感增强
第3节 政府问责、维权抗争及集体行动的态度坚决
第4节 讨论与政策含义
第13章 失业风险与治理
第1节 民众对失业风险的认知
第2节 对失业现状及原因的分析
第3节 社会保险状况与失业风险
第4节 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14章 失地风险及安全网构建
第1节 失地风险的调查
第2节 失地风险源的探究
第3节 失地风险的演化与分配机制
第4节 构筑失地风险的安全网
第15章 艾滋病流行风险与防控
第1节 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表现特征
第2节 艾滋病流行风险的社会影响
第3节 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运行机制
第4节 艾滋病流行风险的社会管理
第4篇 比较分析与理论解释
第16章 转型社会风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1节 早期现代化国家的社会转型与社会风险
第2节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及社会风险
第3节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风险的新特征
第17章 社会风险生成和演化逻辑
第1节 从风险到危机:社会风险演变的一般过程
第2节 危机的“生命周期”及演化机制
第3节 自然、社会和工程风险:不同风险的演化路径
第4节 虚拟与现实:信息时代的风险演化
第5节 突变:风险和危机的非线性发展
第18章 协同治理:社会公共危机管理
第1节 危机管理:社会修复中的干预与协同
第2节 协同治理:危机管理的协调机制
第3节 社会风险和危机管理成本控制与分摊
第19章 危机与转机:政府的适应性与创新力
第1节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政府生存能力的考验
第2节 风险分配:风险社会的公平与制度正义
第3节 复杂适应性:危机应对与政府治理能力增长
第4节 学习、反思与创新:在危机中把握机会
图表一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2年中国明确宣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并由此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 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些学者指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显然,上述三大转型涉及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体制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经济体制变革也社会转型的重要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态的变迁。 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类似,我国社会转型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特点,其中包括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文化生活的知识化、个人行为的理性化、社会职业的专门化、组织功能的分化等等。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和评估,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现代化的水平大约为21%,到1978年时,提高到30%,30年推进了约9%。其中,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进程最快,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1.23%推进到了58.60%;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则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推进到了27.7%,30年中只推进了7.7个百分点;而在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方面,则从10%推进到了近29%的水平,30年中推进了2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等方面指标的现代化成就非常显著。总体来看,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到2008年,中国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68.5%。其中,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51%;在经济结构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79.4%;在社会结构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67.6%;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76%。如果按照1%~33%、34%~66%、67%~100%将现代化分为前、中、后期,中国刚刚进入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后期阶段。

编辑推荐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的好啊,不错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