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莹 页数:219
内容概要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经过30多年改革,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较低,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存活,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等等。国有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软预算约束分不开。所以,要想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面对的软预算约束。
软预算约束是匈牙利学者科尔奈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软预算约束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它与企业资本结构、所有权边界、经济增长等经济学基本理论结合在一起,用于分析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理论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分析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下的企业行为,因此,本书应用软预算约束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展开分析,期望通过对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探讨,探寻硬化预算约束的治理方式,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式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赵莹,1977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9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在辽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辽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财经科学》、《经济经纬》、《经济纵横》、《现代经济探讨》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1章 理论基础
1.1 国有企业的定义
1.2 中国国有企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1 中国国有企业产生的理论依据
1.2.2 中国国有企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3 国有企业建立的途径
1.3 软预算约束概念
1.3.1 软预算约束概念的起源
1.3.2 软预算约束概念及其扩展
1.3.3 软预算约束的实现形式
1.3.4 软预算约束的影响
1.4 软预算约束的成因分析
1.4.1 软预算约束成因的外源性解释
1.4.2 软预算约束成因的内生性解释
1.5 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1.5.1软预算约束与经济增长
1.5.2 软预算约束与金融危机
1.5.3 国际援助中的软预算约束
1.6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现状
第2章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原因分析
2.1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基本模型
2.2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实现形式
2.2.1 财政补贴
2.2.2软银行信贷
2.2.3 企业间债务
2.2.4 软税收
2.3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政治性解释
2.3.1 父爱主义
2.3.2 政府官员的激励问题
2.3.3 国有企业的多重任务和政策性负担
2.4 集中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
2.4.1 财政集权
2.4.2 银行集中化
2.4.3 生产集中(垄断)
2.5 内部人控制导致软预算约束
2.6 小结
第3章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影响分析
3.1 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
3.1.1 国有企业的投资需求
3.1.2 国有企业的产出
3.2 对国有企业产品供给的影响
3.3 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影响
3.3.1 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的模型
3.3.2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
3.3.3 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
3.3.4 软预算约束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3.4 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3.4.1 软预算约束对企业研发项目影响的模型
3.4.2 中国企业的研发与创新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硬化
4.1 政府中的激励机制
4.1.1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财政分权
4.1.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企关系
4.1.3 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
4.2 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与转变
4.2.1 银行体系分散化
4.2.2 强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4.3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与重组
4.3.1 私有化有助于硬化企业预算约束
4.3.2 单纯私有化不能解决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4.3.3 国有企业重组是硬化预算约束的一种手段
4.4 经营者激励
4.4.1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4.4.2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机制
4.4.3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4.4 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
4.4.5 约束机制
4.5 市场竞争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6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6.1 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情况
4.6.2 失业保障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4.6.3 失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4.7 小结
结束语
附录1 我国政企关系改革历程
附录2 政府机构改革历程
参考文献
致谢
章节摘录
战略性政策负担是指由于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而致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不仅在计划经济国家存在战略性政策负担,在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以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存在战略性政策负担。社会性政策负担是指企业承担部分社会职能。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下,虽然由企业负担工人的养老、医疗、住房等需求,但由于这部分支出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对企业并不造成负担。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后,这部分支出成为企业自己的责任,企业成立时间越长、退休职工越多,这种负担就越重。这部分负担就是社会性政策负担。一系列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竞争能力,甚至有政策性亏损,而企业亏损的责任在政府,因此,政府必须给予国有企业各种事前的政策性优惠和事后的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负担就成为在市场条件下,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继续存在的原因。 雎国余和蓝-(2004)则认为,林毅夫等人从政策性负担角度分析国有企业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企业目标与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关系,但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只从外部环境进行思考,把政策性负担归结为实行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因素。二是没有分析产权制度和企业目标形成之间的关系,因而没有提出解决政策性负担的有力途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