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宋雅琴  页数:200  

内容概要

由宋雅琴编著的《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的重要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和论证发展中国家在政府采购国际自由贸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
本研究说明,后发展国家有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在国际自由贸易框架内争取发展机会和贸易利益,在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贸易竞争优势,改变本国历史和自然禀赋形成的既有比较优势。

作者简介

宋雅琴
1981年生于山东烟台。清华大学法学学士,管理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公共管理、行政法学、政府采购。研究成果:主要论文发表于《中国政府采购》、《中国软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期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发展主权
二、政府采购: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
三、中国:贸易谈判与制度发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五节 篇章结构
第二章 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与发展:GPA理论综述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理论综述
一、理论产生背景与内容概述
二、从歧视性采购到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嬗变
三、政府采购与发展:两条路径
四、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理论谱系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理论批判
一、政府采购的目标体系
二、政府采购与发展:寻找第三条路
第三节 中国问题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
二、理论发展的创新空间
第三章 国际制度、国家利益与国家行为:理论综述与模型建构
第一节 国家行为模型:既有理论与扩展空间
一、现实主义的国家行为模型
二、自由主义的国家行为模型
三、建构主义的国家行为模型
四、国家行为模型的扩展空间
第二节 国际制度理论综述
一、国际制度的概念
二、国际制度的本质
三、国际制度的有效性
第三节 国家利益理论综述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
二、国家利益的衡量
第四节 重新认识国家行为:一个范式整合的研究框架
一、范式比较与批判
二、范式整合与模型构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A的制度供给模式与制度供给内容
第一节 GPA的制度分析框架
第二节 GPA的系统特征:以WT0为依托
一、议程设置
二、制度来源
三、权利义务分配
四、WT0的系统特征及其对GPA的影响
第三节 GPA的历史特征
一、ITO时期至GATT1947时期
二、OECD讨论时期
三、东京回合时期
四、乌拉圭回合时期
五、多哈回合时期
六、GPA修订版
七、GPA的历史特征
第四节 GPA的规则特征
一、GPA的整体结构
二、GPA的序言:主旨与原则
三、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
四、GPA的规则特征
第五节 GPA的机制特征
一、出价结构
二、出价原则
三、诸边出价分析
四、双边出价分析
五、GPA的机制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PA的有效性
第一节 测量国际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框架
第二节 大国履约状况考察: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参与GPA相关的磋商和争端解决情况
二、美国在经济危机时期的履约情况
第三节 GPA成员方间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程度研究
一、数据来源
二、政府采购规模(GPA1979)
三、外国供应商中标情况(GPA1979)
四、日本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情况(GPA1994)
第四节 GPA的观念内化效用研究
一、政策性条款对成员方的观念内化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对成员方的观念内化作用
三、政府采购市场自由化观念对非成员方的内化作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GPA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变革
第一节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引入
二、反腐倡廉对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的推动
三、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初期形态与主旨
四、GPA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早期互动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环境变迁与国家利益的变动
一、国家利益客观要素的变动:发展驱动力的转变
二、决策者对客观国家利益变动的主观认识:国家竞争力
第三节 GPA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选择
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两条路径
二、GPA的制度供给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匹配程度
三、GPA的有效性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 GPA的制度内化的过程:制度扩散与主动学习
一、GPA的制度扩散过程
二、中国的主动学习过程
第五节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转型
一、国内制度转型
二、国际谈判策略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实证发现
二、理论认识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中国加入GPA的谈判策略
二、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A GPA1979、GPA1994与GPA2006条文对照
附录B GPA2006的具体改动
附录C 成员方出价单中的例外条款和互惠条款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理论综述  一、理论产生背景与内容概述  政府采购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泥沼,需要通过国内制度变革和国际战略转变两条路径摆脱危机(Eveneteta1,2004)。经济危机使西方民主国家普遍遇到财政危机,迫切需要通过降低财政支出改善财政状况;与此同时,规模效益作用的凸显激发了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诉求。政府意愿与私人意愿的契合将政府采购制度推到了变革前沿。在国内层面上,政府采购强调物有所值原则的首要性,通过强化以公开招标为核心的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国际层面上,OECD国家启动了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规则的制定和谈判,旨在强化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从而拉开了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欧共体地区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凭借国内政府采购制度的成熟性和革新性,始终居于政府采购改革领导者的地位,也使政府采购的国际制度深深地打下了欧美的烙印。与之相对应,深受新自由主义理论影响并深谙本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这一代学者,将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注人政府采购制度设计中,通过贸易经济学、贸易政治学、政策科学等多条路径将政府采购塑造成一个核心目标明确、具有高度专业性、自给自足封闭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物有所值”(best value for money)成为政府采购的首要目标,“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社会公平”等均作为次要目标居于从属地位。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追逐决定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实现政府采购首要目标的最佳途径,而新古典贸易理论则将市场竞争扩展到全球范围。这一理论路线在制度上的映射就是G.PA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和以公开招标为核心的机制设计。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是取得经济发展,政府采购制度的自我完善固然重要,但尚不足以说服发展中国家放弃政府采购制度的政策功能,加入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为此,秉持新自由主义的西方学者选择了两条路径,一条通过论证自由贸易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自由贸易成为沟通政府采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另一条则再次借助于治理理论,指出在国内改革动力不足以推动政府改革可持续进行的时候,需要借助于外部压力推行那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编辑推荐

  后WTO时代  中国如何面对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主权之间的矛盾?  中国如何重新审视国际贸易体制?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何去何从?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前景如何?  第二次“入世”谈判:探索中国与国际制度互动新模式的理论力作。  国内研究《政府采购协议》的拓疆之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建议全国从事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的理论、实务、管理者,都认真读读这本书,开卷很有益。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为期已不远,我们需要理论和精神准备啊。
  •   专业很强啊!!

    不建议也阅读!
  •   有意向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多涉猎一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