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一马登科,张昕 著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属于经济解释。传统经济学已经不能解释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动荡。本书在“货币信用一虚拟经济一实体经济”的全新视角下,第1章~第6章分别对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实体经济因素、虚拟经济因素及制度因素进行理论加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国际石油价格已不再被供需所决定,而是由其金融属性所决定。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过剩流动性在实体经济里找不到投资的热土,便冲进了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相对萎缩。虚拟经济里过剩的流动性乃国际石油价格急剧动荡的动力之源。
第二,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早已三位一体,相互影响和联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尤其是外汇市场,超过100:1的高杠杆交易导致热钱四处游荡,使得美元汇率在高频投机下急剧动荡。国际石油的计价货币美元本身币值的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国际石油期货价格陷入动荡。但是自2002年1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下跌超过了35%,而国际油价最高时候曾经上涨超过了400%,美元因素只能解释石油价格动荡的部分原因。
第三,全球大型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是石油金融体系内的主导力量。金融工具的高杠杆特性推动他们的投机行为,于是他们利用左右国际石油价格的各种因素诸如美元、股市波动、原油库存、宏观经济指标、天气等通过石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平台并借助高端的程序化交易系统进行高频度的投机,最终这种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推动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暴涨暴跌。
作者简介
马登科,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现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研究领域为国际石油金融、商品期货及金融期货等衍生品。曾在《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研究》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参编著作1部。
张昕,女,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济南分部。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投资理财。曾在《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及《理论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1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研究对象、目的及思路
1.3石油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第2章石油价格决定:石油的金融属性逐步取代商品属性
2.1国际石油的供给
2.2国际石油的需求
2.3国际石油定价体系的历史和现状
2.4国际石油定价的新变化:石油的金融属性
2.5本章小结
第3章石油期货理论:石油价格决定的新平台及相关实证研究
3.1期货的产生、特点和交易流程
3.2石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主导现货价格
3.3石油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
3.4纽约原油对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之传导实证研究
3.5本章小结
第4章石油美元理论:美元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4.1石油美元理论
4.2石油美元环流理论
4.3美元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传导机制分析
4.4美元汇率变动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4.5美元、道-琼斯指数、上证综指和原油之间的关系
4.6本章小结
第5章石油投机基金:投机基金持仓头寸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5.1石油投机基金的构成、规模及特点
5.2投机基金持仓头寸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5.3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波动的合理性:最优投机理论
5.4国际石油期货价格预测的复杂性:其他短期影响因素
5.5本章小结
第6章国际石油价格动荡的根源:美元本位制加上浮动汇率制
6.1历史的视角:三大汇率制度体系下的石油价格波动
6.2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安排:蒙代尔对决弗里德曼
6.3失去黄金“锚”的美元本位制: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
6.4经济危机中的高盛案例:高杠杆加程序化交易
6.5零和博弈的背后:金融危机损失的美元到底哪去了?
6.6本章小结
第7章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对中国宏观经济冲击的实证分析
7.1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变动与中国宏观经济
7.2VAR模型
7.3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
7.4计算结果和小结
第8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构筑
8.1构筑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制度基础
8.2构筑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具体战略
8.3本章小结
第9章结语
9.1本书的主要结论
9.2本书主要创新点
9.3研究存在的问题
9.4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