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作者:黄伟芳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10的时候,80后这个群体再度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一年的到来意味着80后中的第一批人开始迈入而立之年。无论是黯然神伤地哀叹着青春终究散场,或是信心百倍地奋力前行,又或是充满怀旧地挽留昨日时光,这一代人终究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如同80后作家郭敬明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80后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最前排,开始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 年少轻狂、自私自利、离经叛道、自负、毫无社会责任感……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几乎伴随着80后的整个成长过程。如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幸运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迷惘一样。80后这一代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成长于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年代,因为没有品尝过父辈们在物质和文化上的饥渴,更没有经历道德与思想上的洗礼,又面对着长期不能掌控话语权的局面,而被喻为“精神缺钙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受尽了社会舆论的非议和指责。
内容概要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 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作者简介
黄伟芳,80后,毕业于国内某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现任职于京城某文化类杂志社。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80后集体画像 一代人的“囚徒困境” 80后的符号表情 80后的十年变迁第二章 80后不能承受之重 一毕业就失业 北漂族的梦想与未来 蚁族的明天在哪里 高房价压弯了80后的脊梁 啃老,无法言说之痛第三章 80后,在彷徨中努力前行 80后集体怀旧 为追逐梦想而奔走 奋斗,80后的生存座右铭 跨进而立年代第四章 80后职场立足之道 不做“草莓族” 坚持司马他生存法则 像麦兜一样努力 创业,开辟自己的天地第五章 80后婚恋进行时 恐婚:婚姻是座围城 剩男剩女时代的爱情 裸婚:潇洒还是无奈 80后闪婚族的快餐式姻缘 隐婚,阳光下的秘密第六章 80后创业者:痛并快乐着 高燃:人生辞典里没有失败 李想:不按常理出牌的“偏执狂” 茅侃侃:玩出大事业 戴志康:理想先行,敢字当头 董思阳:梦想的力量第七章 80后作家:不可阻挡的崛起 韩寒:从坏学生到公共知识分子 郭敬明:时代的宠儿 张悦然:忠实于内心的写作 蒋方舟:早熟的苹果好卖第八章 80后明星:当梦想照进现实 李云迪:用钢琴诠释完美 郎朗:天才之路没有坦途 刘翔:追风者的速度人生 姚明:世界级巨星的光辉路程 丁俊晖:神童的斯诺克人生第九章 80后挑起社会的大粱 站在社会舞台的第一排 地震让世界重新认识80后 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80后不能承受之重 一毕业就失业 对80后来说,这个社会对于他们实在是太过残忍。他们出生在比父辈幸福的温室里,在父母亲人的宠爱中成长,却要在成年后忍受比父辈们残酷许多倍的激烈竞争。80后所面临的众多困境已经有专业名词来概述——“独生子女”、“就业难”、“剩男剩女”、“啃老族”……每个问题都难以避免地延伸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而当代80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着一首网络歌曲,短短几句歌词就唱出了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所遭遇的尴尬处境:为了找到好工作,精心制作了简历,却被招聘方随手扔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并且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就业大军中的一大主力——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就变得愈发艰难了起来。 在中国,“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然而等到80后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却已经是风光不再。他们蓦然间发现,社会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薪和令人艳羡的职位在等待着他们,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许多企业甚至减少了招聘需求。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并不意味着一个辉煌的开始,相反,毕业就等于失业,前方并不光明。 从2009年的9月份开始至今,毕业于广州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刘佳妮一直忙于找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中。然而却始终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她也看不到什么出路,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 之前为了找到能够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刘佳妮放弃了家人给她介绍的在本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工作,选择自己出来找工作。在上千份简历石沉大海之后,仅有数十个企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家深圳的私营企业让她觉得有一点希望。然而,要想进入这家企业,需要经过3轮培训和考试。 企业组织的培训耗去了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连春节也只放了3天假,在别人还沉浸在节假日的愉悦气氛中时,她就投人到了紧张的备考当中。“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现在我觉得自己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已经耗尽了储存在驼峰里的水,急于找到水源补充水分。考试之前的那几天我没日没夜地复习,终于通过了第一次考试。”’说起备考的艰辛,刘佳妮依然“心有余悸”。然而接下来的考试还没有开始,她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这家企业的招收名额将会大幅度消减,她又开始担心“霉运”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过度地担忧、紧张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刘佳妮寝食难安,她甚至后悔自己放弃了家里人给安排的工作,而选择单枪匹马在社会上闯荡了。 刘佳妮并不是个案。和她一样,千千万万在招聘会现场奔波忙碌的80后毕业生,都面临着同样棘手的难题。 早在2007年10月底教育部就曾经发布消息说,截止2007年9月1日,有351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54万,但仍然有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2009年,等待就业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11万,当年就业率为68%,待业人数196万。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还在攀升,成了630万。如果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0年人才市场上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古代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到了现代,很多80后们也不得不哀叹“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80后毕业生们开始降低自己的就业起点。他们认为,“现在如果不找,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努力。”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了许多80后做出的现实选择。 “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只能回安徽老家了。”来自安徽一个小城市的贺楠因为找工作的事已经犯愁了很长时间。由于是外地生源加上毕业于非“211”的大学,直到2010年6月15日他还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他心急如焚,家里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个堂堂大学生怎么能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呢?”因此,或多或少地施加给他一些压力,让他心里的石头又加重了一些。而在学校里,辅导员找他谈过很多次话,催他赶紧找个单位签约,先就业再择业,因为他再不签就业协议就会影响到班里的就业率。 在这之前,贺楠面试了几十家企业,其中有国企,有外企,也有私营企业,然而几乎没有一家是双方相互满意的,“当然,看不上我的比我看不上的要多。”贺楠坦诚地说。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对营销业务也不太了解,这些是贺楠遭到拒绝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全国1044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缺少实习经验”以51.7%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拒绝应聘大学生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是“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43.3%),第三是“专业不对口”(40.4%)。 根据国内较权威的教育咨询公司麦可思所做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的升高幅度,“211”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为53%,非“211”本科院校为52%,高职高专为51%。 从这些数据中也不难看出,80后毕业生之所以会“就业难”,与其自身、与中国的大学教育也是不无关系的。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矛盾也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寒冬”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最后依然还是能迎来和煦的春天。实事求是地说,80后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个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找到一个理想的、称心如意的工作。面对“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况,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否则,“就业难”就成了老大难。 ……
编辑推荐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主要从职场、婚恋、创业、作家、明星、承重等九个方面入手,持续“发烧”的社会热点话题——80后。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作者自己也是个80后。她写这本书,相当于本书就是一本80后局中人自己的人生纪念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