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浩 页数:269 字数:270000
内容概要
贵州不产盐,为食盐纯销区。贵州盐政.特别是黔省食盐运销自古即为关系黔民生活,黔省安定的头等政事。《国民政府主黔时期贵州盐政研究(1935-1949)》主要依据大量历史档案阐述了国民政府主黔时期(1935—1949年)贵州盐务机构的演变,食盐运销管理、食盐缉私问题、军盐管理等重要问题,并对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盐政进行简要评析。深入研究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盐政,有利于挖掘贵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完善贵州乃至中国政治史、生活史、经济史、财政史等研究,乃至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全国盐业史的研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现在的贵州盐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李浩,男,1976年4月生,汉族,湖南隆回人,史学博士。现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史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贵州省史学会理事。
2005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中共党史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陈廷湘教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2010年6月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课题、教育厅课题、市级课题多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出版合著两部,在《甘肃社会科学》《求索》《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资料来源
第四节 创新设想及研究难点、方法
第一章 国民政府主黔之前的贵州盐政
第一节 清代及其以前的贵州盐政简况
第二节 军阀主政时期的贵州盐政概况
第二章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贵州盐务机构的演变
第一节 盐务机构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盐务机构演变的原因
第三节 盐务机关组织及相关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第三章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食盐运销管理
第一节 运销区域的划分及主要运输线路
第二节 运务管理
第三节 销售管理
第四章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食盐缉私
第一节 食盐缉私的背景
第二节 食盐缉私概况
第五章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军盐管理
第一节 军盐的配销发放管理
第二节 军队与地方在盐务方面的合作
第三节 军盐运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贵州盐政的影响
第六章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贵州盐政的影响
第一节 对贵州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大盐商 贵州也有一些经营食盐的商业奇才,他们通过自己的一番打拼后成为贵州颇具影响的大盐商,比较著名有伍效高、刘熙乙、刘玩泉等,在此,仅以刘熙乙为代表加以说明。 1936年,刘熙乙与刘玩泉、郭举安等共集资一万元,在毕节大横街新舁百货店对面开设“新记盐号”,并在大定(今大方)、水城开设分店,刘自任经理。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政府盐法变更,改散商为捆商,建立一岸一商,官督商运的新制度。新记盐号合并加入“贵州永边销区官盐运销营业处”(简称永岸盐号),永岸盐号由叙永人袁昭明任董事长,刘熙乙被推选为毕节分号经理。 1938年年底,永岸盐号在贵阳设立办事处,刘熙乙任办事处主任,积极参与永岸盐号各项事务,其才能不断被展现。 1938年,刘熙乙组织仁岸的盐商及永岸盐商等去贵州盐务局请愿,提出“贵州人食盐,应由贵州盐商承办盐务运销”,要求将仁岸运销业务交与贵州盐商办理。贵州盐务局局长张元不能做主,推与重庆盐务总局。刘熙乙请贵州士绅王伯群、任可澄、郭润生、江竹一等去重庆活动,力争数月毫无结果。最后,刘熙乙去重庆,请邓汉祥(贵州盘县人,又名邓鸣阶,当时是川康企业公司总经理,曾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和王伯群二人出面去找何应钦,向孔祥熙交涉。后来,孔祥熙只得让步将仁岸盐务远销交由贵州盐商办理。但为了顾及“大业公司”的利益,从仁岸原来承销的份额内拨出六份交“大业公司”另组织“黔南盐业公司”承销。这样,贵州原有的仁、綦、涪、永四岸就变成了四个半岸了。争得仁岸承销权后,刘熙乙与刘裕远和伍效高同去安顺向帅灿章、戴于儒等人集资,组织“利民盐号”来承办仁岸盐业运销。在争夺仁岸运销权和承办仁岸的过程中,刘熙乙奔走呼号、出谋献策、垫钱筹备,还为筹集资金办理接交,调配各站人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确为此事立了大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