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飘村调查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王玉芬 编  页数:479  

前言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內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下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选一二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佘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概要

本研究从村庄、农户、农民三个方面,力图全面展示巴飘村基诺族人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是从一个村庄的变化看基诺族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虽然只是基诺族人民生活的缩影,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诺民族勤劳、朴实、善良、夫妻和睦、邻里友好、尊老爱幼,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的民族特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巴飘村概况    (一)景洪市概况    (二)基诺族乡概况    (三)巴飘村简介    (四)从巴飘村的变迁探讨基诺族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农业    (一)山地农业    (二)土地制度    (三)生产工具    (四)耕作方式    (五)从林权制度改革看制度变迁和山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特色产业    (一)特色种植业    (二)旅游业    (三)构建巴飘村新型的产业体系    (四)由巴飘村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思考  四、科技、教育    (一)科技    (二)教育  五、巴飘村的文化    (一)语言    (二)大鼓舞与民间音乐    (三)风俗习惯    (四)服饰与手工艺品    (五)民居建筑    (六)传统节日    (七)巴飘村基诺族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六、相关政策    (一)发展政策    (二)帮扶政策    (三)社会福利与保障政策    (四)社会救济政策第二部分  农户  七、积极向上的勤劳致富户    (一)积极向上的沙温家    (二)生活刚起步的腰收家    (三)观念超前的腰布鲁家    (四)在劳动中获得幸福的白蜡者家    (五)朴实勤劳的腰者家    (六)精明能干的车白家    (七)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的杰则家    (八)勤劳致富的白蜡生家    (九)人人都挣钱的切腮家  八、热情好客的幸福家庭    (一)热情开朗的杰飘家    (二)温馨幸福的先梅家    (三)幸福和谐的包梅家    (四)年轻快乐的布木拉家    (五)热情好客的车腰家    (六)生活丰富多彩的切资家    (七)喜欢消费享乐的周木拉家    (八)家庭美满的小包布鲁家    (九)热情友好的保书家    (十)晚年幸福的白英家  九、生活困难户    (一)依靠政府补贴的周布鲁家    (二)享受低保的木腊腰家    (三)因车祸致贫的切都家    (四)因病致贫的优布鲁家    (五)生活困难的白永明家    (六)无依无靠的小布木拉家    (七)努力摆脱贫困的腰资家    (八)晚年生活无保障的中布木拉家    (九)保守贫困的秋木拉家  十、特殊农户    (一)不看新闻的泽得家    (二)住房拥挤的布鲁飘家    (三)子女外出打工的周白家    (四)重视教育的腰杰家    (五)独自承担家庭重担的沙先家第三部分  农民  十一、新老村民小组成员    (一)白手起家的村民小组长李小舟    (二)实干家、会计杰腰    (三)头脑灵活的出纳刀荣华    (四)妇女组长布鲁得    (五)爽朗热心的妇女代表切尾    (六)认真热情的“老村长”布鲁先    (七)巴飘村的“老支书”李福  十二、致富带头人    (一)第一代致富带头人李二    (二)新一代致富带头人白剑平  十三、巴飘村的“能人”    (一)“草医”子尾    (二)酿酒师车肖    (三)种茶能手婆先    (四)割胶、种茶能手腰木拉和木腊吕  十四、基诺族文化的传人    (一)恪守传统的基诺族文化传人白佳林    (二)与共和国同龄的基诺族文化工作者资切    (三)与时俱进的基诺族民间歌手杰布鲁    (四)退休老教师沙资  十五、巴飘村的“外来人口”    (一)巴飘村的外来媳妇腰东、张美华    (二)上门女婿沙飘    (三)自主创业的“卓巴园”女老板熊秀芬    (四)巴飘村外来的小卖部老板曾双喜附录  附录1: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基本概况  附录2:景洪市基诺族乡巴飘村民小组村庄规划(2009—2020年)  附录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知识选摘  附录4:问卷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车白跟我们提到,他家还有4亩退耕还林的田地,每年政府会将1000元打人他们的惠农卡中,作为补贴。按照国务院、党中央的部署,巴飘村从2002年开始开展和推广退耕还林政策,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并对退耕的农户按照退耕的土地面积数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这项国家政策的补贴标准,车白表示自己觉得很合理。他认为,不仅这项政策,大部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补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合理的标准,然而他认为国家的决策者们可以适当考虑更多地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提供技术支持。因为现在大部分基诺族山区仍然是靠天吃饭,给予好的政策以及优越的补贴在提高基诺族人民的未来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能力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技推广,让每家每户更多地掌握先进且针对本地区状况行之有效的技术,对于村民的帮助才能更为显著。我们认为车白的这个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优厚的补贴以及优惠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体收入水平以及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如果使村民们更多地掌握先进且易掌握的技术、更好地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水平,从基础上夯实村民的致富能力以及丰富村民的致富手段,才是授之以渔的最好表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巴飘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