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王遥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前言

  近20年来,虽然对于气候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影响的争议一直存在,但极端天气的频发、自然灾害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巨大伤害,使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了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并成为各国政府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随着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碳金融”等名词不断见诸于报端,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想。显然,人类发展进程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三次浪潮后,已步入到低碳革命的第四次发展浪潮中。低碳革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而金融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然在低碳发展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走出低谷的时刻,碳金融更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振兴经济和提高其在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手段.其一是变金融“危机”为发展经济“契机”,其二则是将碳金融不仅作为引导“新能源技术贸易”和“绿色产品贸易”的令旗,而且作为重构未来世界金融体系的突破口。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公约约定了缔约国的减排责任,并制定了三个协调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帮助各个缔约国以灵活的方式完成减排目标,由此催生了如火如荼的全球碳金融市场,各国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碳金融市场体系和碳金融组织体系也逐步搭建。  在清洁发展机制之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信用供给国参与到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中。但是,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相类似,在碳交易市场,中国又在碳供应链中处在了交易的最低端。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甚至远不如同为碳信用供给大国的印度活跃,这或许与我们的金融体制和市场条件有关,也与我们的理念和意识相关。

内容概要

希望本书能够为一些想要了解什么是碳金融的人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起点,特别是在当前缺乏对碳金融市场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前提下,作者所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可以弥补这一遗憾。同时,本书希望通过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系统化分析与见解,能够协助各个利益相关方去了解碳金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能够建立一个丰富且有建设性的碳金融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因而,本书的前四部分立足于全球视野,对全球碳金融市场的气候变化背景、市场缔造、市场布局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特别对后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和气候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变化莫测的碳金融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展望。本书的后三部分着重于中国布局,在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基础上,对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定位与发展困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试图结合国情,提出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原则和路径。由于企业首当其冲面对着低碳时代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本书最后重点分析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并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是低碳时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拓展。作者以为,如果本书能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可以更好地了解碳金融的信息,并使他们能对碳金融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即是本书的成功。

作者简介

王遥 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理财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北京银行博士后。致力于财经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及资本市场。在相关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独著1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并主持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曾在证劵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工作近7年,完成多项大型企业的发行上市工作,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实践经验。热爱户外旅行,积极的环境保护倡议人士。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气候谈判与气候政策  1.1“气候变化”命题真伪的大讨论 /001链接1-1气候门事件 /006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008  1.3哥本哈根解析 /013  1.4后哥本哈根展望 /017链接1-2 追踪美国气候变化立法 /021第二章 市场缔造:碳金融全球视野  2.1什么是碳金融 /028  2.2立法缔造碳金融市场 /031链接2-1 碳税VS.碳交易 /034  2.3全球碳金融市场结构搭建 /038  2.4 全球多元化碳交易体系分层发展 /040  2.5碳交易平台在全球广泛建立 /047  2.6 碳信用产品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055第三章 市场版图:主要碳交易类型  3.1碳金融市场分类 /061  3.2 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发展 /063  3.3 基于项目的碳金融市场发展 /068链接3-1 CDM案例剖析:福建漳浦六鳌风电CDM项目 /073  3.4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 /076  3.5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预测 /084第四章 资源集聚:碳金融市场的利益相关者  4.1 配额市场履约参与者 /092  4.2 CDM项目业主和审批、核证机构 /093链接4-1 主要DOE 信息 /100  4.3市场投资者之碳基金 /103  4.4市场投资者之商业银行 /108链接4-2 商业银行践行“赤道原则”的案例 /113  4.5市场投资者之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117  4.6市场推动者:国际金融组织 /119  4.7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121第五章 中国碳金融:国际定位与发展困境  5.1碳金融——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柱 /130  5.2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37  5.3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角色与定位 /155  5.4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困境与问题 /159链接5-1 印度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三点启示 /171  5.5中国CDM市场前景分析 /173第六章 碳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  6.1 低碳时代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176  6.2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原则 /186  6.3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设计 /191  6.4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政府应对 /197  链接6-1 中国信用评级:过度开放下的隐忧 /204  链接6-2 什么是国际碳金融中心? /209第七章 低碳时代的“企业应对”7.1低碳时代的中国企业风险与机遇 /2177.2 低碳时代的企业碳资产管理 /2247.3 合同能源管理:低碳时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拓展 /239链接7-1 世界大型节能服务公司 /243附录1:英文缩写对照表 /253附录2:CDM市场参与者名单 /256参考文献 /265后记 /271

章节摘录

  气候正在变化吗?气候是在“变冷”还是“变暖”?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是否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看到了相互矛盾的气候研究和气候报道,除了气候在不断变化以及变化趋势的变幻莫测外,人们似乎难以得出肯定的结论。  近20多年来,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气候变化成因和影响的争议一直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再不对人类排放加以限制,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和病原体的迁移,最终破坏经济体,影响人类健康。另一种观点却指出,对气候变化的担心不过是“庸人自扰”,因为气候一直在变化,它与人类活动不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也不是人所能改变的;“气候变化”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动的一场阴谋。  1.1.1 人类排放引致全球气候变化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Programme,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于1988年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是这一观点最权威的代表。自1990年以来,IPCC共推出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每次都动用全世界几千名科学家,历经五六年收集评估数以万计的科学文献,并经过多轮评审和无数次的修改,其研究结果显示,人为排放因素与实际气温的变动确实有因果关系。  以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为代表的更激进的观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发生,除非全球政府采取激烈的手段,否则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体7万亿美元的产值损失。人类未来数十年的行为可能对2l世纪及下世纪的社会活动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其规模类似于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和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萧条。  上述主流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获得通过,189个国家支持解决气候变化的自愿承诺,包括中国、美国等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抉择,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共同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迈进,离不开金融的承载与推动,作者从金融变革这一全新角度出发,还原了全球碳金融演化逻辑,向我们展示了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如何引致史上最大一波投资与增长机会。问题是我们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是否准备好了通力协作,来启动这场金融体系的绿色变革?  ——贺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首次系统揭示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功能和角色的演化,并从全球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碳金融布局。书中丰富的实例将抽象的碳金融市场环节轻松、清楚地一一展示,给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知识读本。以本书为起点,我们对碳市场的视野将持续开阔。  ——原庆丹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碳融资、碳交易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提高能源效率,并将从某种层面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解决更广泛意义上的发展问题。这本书引述了多方视野和观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们了解碳金融领域的各种新观点、新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商业机会。期待大家阅读。  ——沈一扬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碳融资专家  中国政府已提出碳减排强度指标,面对上万亿的减排成本,必须通过市场手段,产生中国本土的价格信号,才能将社会资源、投资人、企业操作向低碳领域转移。这也是本书提出中国亟需培育一个包括多元化市场参与者、高效率交易平台和多层次金融服务的碳金融体系的意义所在。  ——黄杰夫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  从拿到书稿,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一气拜读了全书。对于非此碳领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良师,可以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讲解碳的各方面知识与信息;对于从事碳领域商业活动的在华机构,这本书可作为益友给我们展现更清晰的碳金融背景、国际国内情形以及未来展望……  ——贾晓华  第一气候公司(First Climate)中国首席代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碳金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该书从金融角度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很有见地,值得购买!
  •   从温室效应,到低碳,从战略到阴谋,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类的生存。如何评价和界定它对历史的作用和影响,实在是难啊。
  •   建筑节能经济管理领域比较不错的书籍~~
  •   很好的介绍性图书
  •   内容详实全面,是一本很不错的工具书。
  •   帮朋友买的,应该很不错。
  •   刚到手,很实用,建议推广!
  •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碳金融的相关知识,对于拓展视野和进一步研究都大有裨益
  •   国内关于碳金融方面的书本还很少,这本书不错,感觉工作中很有用
  •   这本书,讲得额外详细,并且条条款款很清楚。如果你想从事这方面,或者是想利用这本书写写毕业论文,材料可谓相当丰富,当然,如果想考试的话,这本书也推荐,文字叙述和《证券从业考试》的文风颇为相似;少给一颗星是如果只是老百姓,想了解这个行业,扫扫盲的话,写得过于晦涩了,虽然解释论述都很全面,但个人对博士论文风格的书籍实在提不起好感。看在作者丰富的知识面,资料收集的不易上,给个4分吧
  •   写得还不错,不过有些地方还未看仔细
  •   CDM B2B C2C B2C BMC 因为首创,所以第一。
  •   介绍性质的书籍,理论浅显,可以大体了解国际碳金融的整体布局,但可能限于篇幅,文字介绍显得很简略。更像是一种普及读物,不能算作是科研著作
  •   内容一般吧,不是很具有专业性。
  •   没开始详细读,感觉比较宏观,方法视角大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