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劳承玉 页数:258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水资源、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石油、煤炭、铁矿等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保障程度下降,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突破50%。近8年来,反映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指标,由1980-2000年的平均值0.8,上升到近年的1.3 ~1.5 ,这意味着经济增长要以消耗更多的能源资源为代价。自然资源的紧缺带来了资源价格全面攀升,充裕的资本纷纷转向赢利空间巨大的矿业及资源加工业,这为我国资源丰富的广大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契机。新
内容概要
本书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概括,并结合我国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资源型产业布局的实践作了大量实证案例分析。提出了区域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核算、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理论、方法及其指标体系。本书还研究了影响我国资源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机制、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出资源税费改革、资源补偿机制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框架。书的最后两章,作者以我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两大跨区域的资源开发项目为重点,研究了重大资源开发工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相互协调性,提出了相关的财税政策、移民政策等政策建议和措施。全书约26万字,可供区域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经济管理决策者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劳承玉,女,经济学副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立健全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项目“国家重大能源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及“西部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等多项课题。
书籍目录
前言内容简介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对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阶段 二、产业革命与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 三、现代工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阶段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论 一、资源优势论 二、资源诅咒论 第三节 科技进步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科技进步使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 二、科技进步有利于降低资源开发的边际生产成本 三、自然资源开发的机会成本上升 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资源有限论 三、悲观学派与乐观学派的论战 四、关于自然资源的“世纪之赌” 五、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章 资源评价与资源核算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内涵 二、自然资源的外延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资源的自然评价 一、资源评价类型 二、自然资源数量评价 三、自然资源质量评价 四、自然资源分布评价 五、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 资源的经济评价 一、资源价值评估 二、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第四节 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一、GDP与绿色CDP核算体系 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三、资源核算的技术难点与案例第三章 资源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型产业类型与形成基础 一、资源型产业 二、自然资源质量对资源型产业效益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类型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富集与资源产业集群 一、石油资源分布与石油产业 二、天然气资源与天然气产业 三、煤炭资源分布与煤炭产业 ……第四章 自然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五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第六章 重大资源开发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第七章 资源调配的区域影响:南水北调及其西线工程案例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西南水电案例
章节摘录
所谓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若干类自然资源,在其真实统计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运用核算账户和比较分析法,来反映其总量和结构以及供需平衡状况的经济活动。这个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每一类自然资源的实物和价值进行核算,即个量核算或分类核算,以反映其在一定统计时段内的增减变化;第二个层次是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综合核算,即总量核算,以反映自然资源总量的增减变化;第三个层次是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由于不同类资源实物是无法进行加总的,只有
编辑推荐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诅咒”还是“红利”?资源开发与资源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资源收益在政府、企业、百姓之间该如何分享……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概括,对我国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资源型产业布局的实践作了大量案例分析,指出重大资源开发工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相互协调性,提出我国自然资源收益分配机制、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及资源税费改革、资源补偿机制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框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