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随想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和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和风  页数:121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其中文字更彰显出无限的玄奥与精妙。如“天”、“道”、“化”、“度”又如“乾坤”、“宇宙”、“阴阳”。“和”也是这些深具哲理的字词之一。  古人云:“贤者和于天,智者和于地,仁者和于人。”此“和”乃动词。而“阴阳之和,不长一类”又是名词。“和风化雨”、“政通人和”则又是形容词了。细说起来,“和”还是一种乐器,那就另当别论了。“和”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作者简介

和风,美籍华人,现任美国公益组织。“全球和谐联盟”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和谐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理事长、美国CPC国际投资公司亚太区主席、美国郑和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著有《CO2激光治疗常见病》、《音乐在医学中的应用》(Music inthe Medicine)等著作。

书籍目录

序 胡石英一、“和文化”的起源1 作为核心规律的“和”2 “和文化”的物质基础3 “和文化”的精神基础4 人类文明中的“和文化”二、“和”的概念与范畴1 作为世界观的“和”2 作为方法论的“和”3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和”4 “和文化”的概念与特点5 “和文化”的成功实践三、关于“和文化”的几点构想1 “和文化”与时代演进的要求2 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从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道理:一切社会化的事物,如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业、互联网络等,都是人体内潜在的社会系统的一种显化适应,是个体需要的社会化。如果人体内部潜在的社会没有这些需要,社会上就绝不会产生出那些社会化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系统是全息同源复制人体小社会的必然结果。这是“和文化”的物质基础。3“和文化”的精神基础“和文化”的精神基础是精神同源复制与唤醒,即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一种全息的形式迅速复制了人类已获得的各种信息潜能并将其唤醒。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并不能事事体验,而且并不是事事都能够体验的。那么婴儿是怎样理解那些无法用动作来表达的东西呢7既然很多东西是无法言传的,婴儿是怎样意会并且又是如何获得意会能力的呢?科学界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人类初始遗传的意会全息同源结构。关于这一点,科学家们曾做了实验,把婴儿与黑猩猩的幼儿起培养教育,黑猩猩的幼儿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人类特有的语言与无法言说的意会,而人类婴儿在成长中很容易接受这些。黑猩猩只能懂得几个固定化或程序化的暗示。就是说,人类的这种意会结构是在长期的精神同源复制与唤醒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在物质世界中到处存在的信息全息共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全息精神同源复制与唤醒共振在生物体上的内化。生命从开始就对各种自然环境有着同源信息的唤醒与体验,以致逐渐内化到遗传基因里去,形成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全息结构,从而能够对这种自然环境加以识别。

编辑推荐

《"和文化"随想》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文化"随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