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汪耀楠 页数:444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和汪耀楠先生相友善,已三十余年,他的《注释学纲要》就是由我责编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后来我在《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发表《融汇与创新——评(注释学纲要>》书评,承耀楠先生厚爱,将这篇文章作为代序列于再版书首。现在作者增补了义理、考据、辞书三章,改书名为《注释学》,让我再写几句,于是我在原代序前加上“一”,以“二”作为补充的内容。 《注释学纲要》是一部开创性的、值得推介的好书。作者汪耀楠在本书《后记》中说明了写作动机和宗旨,即“把训诂学和古籍整理实践结合起来,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注释学”。又说: 古籍整理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基础是注释。如果能将古今学入整理古籍所做的注释工作在理论上加以探讨,能够介绍有关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揭示其内部规律……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内容概要
《注释学》原名为《注释学纲要》,20世纪80年代曾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再次出版。
《注释学》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献注释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系统探究了中国文献注释的传统和形式、名目繁多的注释名称、注释的内容及各个时期的注释特点,将依附于注释对象存在的注释提升为独立之“学”,建立了“注释学”的基本体系。
此次出版新增补“义理”“考据”“辞书”三章,将理论探讨深入到学术史、思想史、辞书编纂与训诂学关系等课题。
作者简介
汪耀楠
著名辞书学专家,原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注释学和辞书编纂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主编《汉语学习成语词典》、《国际标准汉字词典》、《小学生成语词典》等多部语文词典,出版了《词典学研究》、《注释学纲要》等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融汇与创新(代序)
第一章 注释学概说
第二章 注释的种类
第三章 注释的基础工作(之一)——版本的选择
第四章 注释的基础工作(之二)——文字校勘
第五章 句读
第六章 释词语
第七章 明通假
第八章 古汉语词义注释中的若干问题
第九章 今译
第十章 章句——段落划分和结构分析
第十一章 义理
第十二章 考据
第十三章 辞书与文籍注释
第十四章 古代注释史
跋
章节摘录
谈到利用近现代的成果,首先得承认“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是有普遍意义的。注释古书是这样,校勘更是这样。后校较前校多了科学成果的积累,后注较前注多了可资参考的观点和材料。因此,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之外,凡是近现代严谨的学者所做的校勘工作都应当是值得重视的。比如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是国家组织全国的学术力量协作完成的。每一史的点校,都是由该史的最有声望的学者领衔进行的。再如《管子》一书,清代为之校订笺释的名家十余人,近人许维通、闻一多也作了校释。郭沫若以许、闻两家所校为基础,组织人力加以修订增补,于1956年出版了《管子集校》。这个本子取材丰富,考订多精,自然是后来者居上了。宋刊《十三经注疏》是一个好的版本,但是却不能和附有阮元校勘记的相比。我们整理古籍,对清代精刻精校本和近人在前人(主要是清人)基础上做的校订都要给以高度重视。有了好的校本,再来做词语的注释和其他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充分占有材料,讲求校勘方法 不论是一部书的专门点校,或者是在注释中进行校勘,都必须以广泛地占有材料为前提。我们在一部严肃的注释和校勘本的书前和书后,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使用、参考书籍的一览表,这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这一部校勘或注释本的信誉。比如《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每一经前都列有参考书目。这样做还可以说明今本的完成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何关系,说明成绩取得的由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