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作者:徐斌,许静,郭威 编 页数:300 字数:25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清宫收藏与鉴赏(故宫博物院天府永藏展图论)》由徐斌所著,是在《天府永藏》展览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图论。本书与展览的区别在于,以清宫旧藏文物的主要来源立题,分传世、御制、贡品、纪念品四类,从来源这一特定的角度展示清宫的文物收藏与鉴赏。按照长期形成的通行观念,了解和认识文物的途径一般是以类相从,通过一件一件同类文物的比较,从中探索,有所发现。本书从文物来源这种“反方向”进行展示,毫无疑问是一种新的尝试。本书体例,是以论文为中心,以图版展示同一来源或者同一特别属性各门类文物。这是一种新文物著录方式。以论文为中心,便于深入探讨这些文物特定来源或者特别属性背后的社会历史现象,从而构成与一般文物展览图录的明显区别。
书籍目录
清宫收藏与鉴赏综述
一 清宫收与藏
二 清宫鉴与赏
清代宫廷对传世文物的整理概述
一 传世书画著录
二 历代法帖刊刻
三 传世金石著录
四 典籍编纂整理
五 稽古右文成就斐然
六 清宫传世文物选珍
七 结语
清宫御制文物述略
一 御制品生产目的
二 造办处设置的原因及管理
三 御制品的生产、收藏与鉴赏
四 清宫造办处的特点
五 清宫御制文物的内涵和意义
乾隆朝臣子贡与清官收藏
一 清代臣子贡的种类
二 乾隆皇帝对臣工进献古玩的态度
三 乾隆朝清宫贡品的管理与清宫收藏
四 各种名目贡品选珍
清代皇宫纪念品收藏
一 皇家纪念品的收藏及其处所
二 皇家纪念品的种类
三 “遗念”选珍
四 皇家纪念品的收藏意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十余年后,因宫内所藏秘笈珍函日渐充盈,又加上因编修《四库全书》而广求天下遗书,一时间,昭仁殿藏书颇具规模。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命于敏中、王杰、彭元瑞、董诰等人将“天禄琳琅”典籍重加整比,以经史子集为纲,以宋、金、元、明刊版朝代为次,编成《天禄琳琅书目》以“垂示方来,冠以丁卯”。《天禄琳琅书目》共10卷,收书429部,包括宋版书71部,影宋抄本书20部,金版书1部,元版书85部,明版书252部。不仅收录丰富,而且编订精审,着重研究各书刊印流传的时代、学术鉴赏的源流、收藏家生平事略及藏书印记真伪等,是不同于前代的内府书目。嘉庆二年(1797),乾清官、交泰殿发生火灾,殃及昭仁殿,殿内藏书付之一炬。复建后,昭仁殿仍为藏书之处,保留“天禄琳琅”,不断有善本汇于其内。太上皇乾隆命彭元瑞从未编人《天禄琳琅书目》的内府藏书中选取精华部分,依照《天禄琳琅书目》体例辑成《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共20卷,著录各书,鉴别精审、考证明确。续编完成后,嘉庆有意编纂《天禄琳琅书目》三编,但最终未能完成。道光中,词臣曾奉敕编纂《天禄琳琅书目三编》,并写定进呈本一函。光绪十八、十九年间开始修《天禄琳琅书目四编》,但因甲午战争中止。现不知三编、四编之遗稿是否存于世上。 后世的研究者对《天禄琳琅书目》及续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清代目录书中的典范。此书目记载了收藏家的印章,是书目著录的一大创举。藏书印章是书目流传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提供了书籍流传的主要线索,也是书籍自身价值的重要的参照。书目摹刻印章,并记载印章的文字种类、形状、印色等,这对于考证这些传世善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补充了藏书的史料,是一种空前绝后的书目著录方式。不仅如此,书目还将所收善本书进行纵向梳理,交代了书籍的流传过程。 清代内阁大库中也藏有一定数量的宋元明善本古籍,是明代文渊阁藏书遗存下東南。明代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注意收集古籍,并将元代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收藏。南京文渊阁建成后,前代图书咸集于此。正统年间北京紫禁城内文渊阁建成,所有图书正式人藏。明末李白成人宫后,文渊阁被毁,所有藏书转移至内阁大库。这些明文渊阁遗存下来的古籍善本多是袭自宋元内府,有许多孤本秘笈,十分珍贵。从明代始,宫中就针对此部分藏书编撰许多目录及书单,清代将之延续下去,也陆续编出了内阁大库藏书的许多目录,如“康熙时内阁之书目”,所收百余部俱为前朝古籍,并登记了作者、卷数,进行了整理。再如乾隆初年所编“清查内阁大库时所编书目”,著录题名、卷数。清代对内阁大库藏书有较为规范的整理,其藏书的变化也会及时反映在书目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