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作者:高伯雨 页数:111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二三十年时间的考验,我的朋友们在学术上卓然成家的已经有不少人。 但是,就掌故学而论,我的新交旧识中还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高伯雨先生抗衡。他的成就简直可以和《中华二千年史》的作者邓之诚先生相媲美。 原来掌故学主要的是研究典章文物。要精通典章文物,必须对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以及各部门的文学和人情风俗下工夫,这才谈得中肯。不过有些人,往往以耳代目,道听途说,摭拾人家的唾余,然后加上一些推测,说得口沫横飞,仿佛只有他们懂得内幕,这真是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的事情。 伯雨先生之所以精通掌故学,并不是没有原因。 第一,他有广泛的兴趣。他出身于潮州的富裕的家庭,幼时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因为他不急急于猎取学位,所以他可以凭个人的兴趣从事博览。从文学、史学、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到绘画、书法、金石,他都有浓厚的兴趣。他走遍名山大川,广交当代风流人物。因此,无论谈什么问题,他都能够原原本本地和盘托出。 第二,他专精近代中国史实。做学问的秘诀,不外“由博返约,执简驭繁”八个大字。上句指归纳,下旬指演绎,归纳和演绎交互为用,这才有所成就。伯雨先生在学问上奠定广泛的基础后,近二十年来便致力于近代中国的史实。他的方法是以《清史稿》做底子,然后参阅各家文集、传记、年谱、小说、笔记、日记以及碑板。经过排比、互证、对校之后,一切来龙去脉,完全了然于胸中。换句话说,从一八九五年的甲午战争起,到一九五五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止,那六十年间的史实,他差不多是点滴不漏地尽量搜集,切实研究过。 具备这两个大条件,伯雨先生不谈掌故便罢,一谈就能够道出真相。专门治近代中国史的学者们,如能跟伯雨先生时常接近,绝对不至走入迷津,而质疑问难的乐趣更不必说。 年来伯雨先生已经刊行两三种专著,现在又把近三年间所发表的有关于历史文物的文章,搜集了二十五篇,辑为一集,题为《中国历史文物趣谈》。其中如《谈》、《苏东坡真迹》、《三希堂法帖》、《宋高宗的字》,都是讨论中国著名的字画的力作,他如《(四库全书>与七阁》、《范氏天一阁》,正是现代学者最重视的国家图书馆的前身。至于甲骨文、买地券,这些本来是再枯燥不过的材料,可是经过作者一点缀,却成为很有趣味的故事。文字的妙用,全在于化腐朽为神奇。把杂乱无章的故纸堆,整理成有条不紊的系统;把味同嚼蜡的东西,变成津津有味。伯雨先生可以说是洞悉这道理。 我和伯雨先生结交二十年。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家散处天南地北,但他的研究近代中国史实的辛勤,实在使我钦佩。 现值他的新著出版的前夕,我特地写了这篇短文。这算不得什么“序”,仅表示我的一点敬慕的意思罢了。 连士升 一九五八年一月四日志于新加坡
内容概要
《大家史说:历史文物趣谈》主要内容包括:毛公鼎、甲骨趣谈、宋高宗的字、三老忌日碑、有趣的买地券、寒山寺钟与诗碑等。
作者简介
高伯雨
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林熙。出生于广东澄海。青年时期,
曾游学日本,1926年游学欧洲,主修英国文学。回国后,
曾在北平跟溥儒习画,随杨千里学篆刻,与当时的文化、学术、书画界名家接触密切。1937年后,高伯雨移居香港,靠卖文为生。因子生喜雨,故号伯雨,在报纸上开设的专栏和以后结集的随笔也多以听雨楼为名。他精通文学、历史、翻泽,也喜欢绘画、金石、书法:文风生动活泼,又不乏从容气度,其笔下的掌故随笔,见解不俗。
书籍目录
大盂鼎与大克鼎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甲骨趣谈
三老忌日碑
王羲之的兰亭帖
苏东坡《寒食诗帖》真迹
宋高宗的字
三希堂法帖
唐宋人画的《萧翼赚兰亭图》
谈《八十七神仙卷》
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刻
有趣的买地券
寒山寺钟与诗碑
最古的版本书一一石经
《永乐大典》的过去与现在
《四库全书》与七阁
范氏天一阁
《会试录》与《登科录》
赵飞燕玉印
李廷珪程君房方于鲁制墨
叶小鸾眉子砚
刻丝
嘉定竹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国三千年前所铸的一件铜器,在我们的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它的发现和被人争夺的一段历史,是相当有趣的。远在一百年前,大概是清道光末年,毛公鼎在陕西省的岐山县被发现,最先为山东潍县人陈介祺所得(介祺字寿卿,号笸斋,道光廿五年乙巳恩科进士,授编修,大学士陈官俊之子,为近百年著名金石家。介棋向有富名。咸丰帝即位后,就勒索穆彰阿、崇实等人巨款,以发放京官薪俸,陈介祺也被派数万两)。介祺得到此鼎,欢喜非常,把它秘藏起来,轻易不肯给人一见。后来他把鼎内的铭文精拓出来,供给一班专门研究古史、金石文字的学者参考。此后,知道有毛公鼎的人就日渐多了。过了不久,不少人就向陈介祺索取拓本,介祺穷于应付,索性拓了来公开出卖,但价钱定得很高,以杜绝人们的要求,并省麻烦。陈介祺秘藏毛公鼎不肯随便给人知道,那是大有原因的。在那个时代,有些达官贵人颇好风雅,不肖者就利用权势,知道某人藏有著名的金石书画,就想弄到手上为快。纵观历史,有些人因为藏有好东西,往往被累而倾家荡产,甚至失去生命,所以陈介祺有鉴于此,就把毛公鼎深藏起来。在他死去三十年后,一个豪于收藏古物的满洲大臣端方(字午桥,号陶斋,官至直隶总督,以事罢。辛亥复起,带兵入四川,在资州被杀),就垂涎陈家的毛公鼎,果然不出陈介祺生前所料。相传端方用势力和金钱把毛公鼎强买过来了。陈氏后人在万不得已中才答应卖给端方的。其中内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也许陈氏后人有求于瑞方也说不定。说端方用威迫利诱弄到手,恐怕也未必尽然。端方在光绪廿六年(1900)以后,已经不在京里做官(他在京中做的官也微乎其微),后来出任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其势力皆不及山东,官虽大,但管不着潍县。所以我不敢随便说他用势力把毛公鼎弄到手。陈氏一个亲戚曾对人说,当毛公鼎成交之后,将出大门,陈氏一家人都列队送它,如丧考妣的挥泪再拜而别。此说还有点合理(我说端方不敢用尽势力去夺此鼎,也有原因的,端方在满洲大员中,还不失为一个自爱之人,有名士风,颇爱声名,他在光绪末年前程似锦,断不敢因一鼎而欲牺牲前程的,那时候清政府离然不纲,但一班御吏遇事敢言,一经给人揭发,他就受到攻击,前途大有影响了。所以我说毛公鼎之归端方,内幕非如此简单的)。
编辑推荐
《历史文物趣谈》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掌故学家高伯雨先生的著作。全文由连士升先生作序,以历史故事为依托,包罗了中国古代部分精品文物,并对其加以详细介绍和叙述。《历史文物趣谈》是一本针对大众的历史读物,对于有志于了解历史文物的读者,可谓是不可不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