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作者:李洪峰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深至远。中国的君子文化创始于《周易》,形成于《论语》,提高于《孟子》、《苟子》。《周易》以天地为参照,提出了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基本概念,并且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确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框架。  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重大贡献,是在《周易》的基础上,大大地扩展和丰富了君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论语》确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规范,使君子文化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君子文化形成于《论语》。《大学》、《中庸》又对君子文化的思想涵义和理论意义作了重要阐发。《大学》侧重于君子修养方面,《中庸》侧重于君子境界方面。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一 《周易》之君子气象二 《论语》之君子风范三 《大学》之君子修养四 《中庸》之君子故事六 《荀子》之君子理念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周霄问孟子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做官。古书上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非常焦急;离开一个国家,一定带着准备和别国君主初次相见的礼物。’公明仪也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给以同情。”  周霄便问:“三个月没有找到君主便去安慰他,不也太急了些吗?”  孟子答道:“士失掉了官位,就好像诸侯失掉了国家。《礼》上说过:‘诸侯亲自参加耕种,就是用来供给祭品:夫人亲自养蚕缫丝,就是用来供给祭服。牛羊不肥壮,谷物不洁净,礼服不具备,不敢用来祭祀。士若没有(供给祭祀的)田地,那也不能祭祀。’牛羊、祭具、祭服不具备,不敢用来祭祀,也就不能举行宴会,那样的话,不应该去安慰他吗?”  周霄又问:“离开国界一定带着见面的礼物,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答道:“士做官,就好像农民耕田;农夫难道因为离开国界便舍弃他的农具吗?”  周霄问:“魏国也是一个有官可做的国家,我却不曾听说过找官位有这样急迫的。找官位是这样急迫,君子却不轻易做官,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男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他找妻室:女孩子一牛下来,父母便希望给她找婆家。爹娘这样的心情,个个都有。但是,若是不等待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国人都会看不起他们。古代的人不是不想做官,但是又讨厌不经合乎礼仪的途径去找官做。不经合乎礼仪的途径,就和男女钻洞扒门缝私会是一样的了。”〔十二〕  公孙丑问日:“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日:“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日:‘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滕文公下》)  ……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深至远。    中国的君子文化创始于《周易》,形成于《论语》,提高于《孟子》、《荀子》。    经过孟子、荀子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几近完备。在完善的先秦儒家文化体系中,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线,君子之学、君子之识、君子之德、君子之行愈加具体明晰。历经千年积累,君子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主流文化。李洪峰所著的《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对中国古代君子文化做了一些初步梳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