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庄士敦 页数:603 译者:惠春琳、李亚敏、付瑞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紫禁城的黄昏》是一部个人的、怀旧的故事集,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紫禁城的黄昏》的叙述略带忧伤,寄哀于现代世界中中国不断沉沦的命运。然而,尽管作者意识到中国文明的辉煌已成过去,但本书并非满篇哀鸣与幻灭之词。相反,庄士敦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情感。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庄士敦 译者:惠春琳 等
书籍目录
代序:昨日的盛宴——最后的帝师眼中的晚清宫廷
1989年中译本序言
1985年英文版序言
英文版扉页
溥仪序
引言
一1898:戊戌风云
二维新运动的瓦解
三太后的反击与义和拳乱1898~190l
四光绪皇帝的最后岁月1901~1908
五慈禧太后
六1911年:辛亥革命
七清室优待条件
八大清皇帝与洪宪皇帝
九张勋与1917年复辟
十《松寿老人自述》
十一1919~1924年的紫禁城
十二皇帝的师傅们
十三黄昏中的满清宫廷
十四内务府
十五羽翼未丰的龙
十六复辟派的希望与梦想
十七紫禁城内的躁动
十八龙振其翼
十九龙凤之喜
二十阴谋与对策
二十一御花园
二十二颐和园
二十三十一月五日
二十四真龙被困
二十五真龙启飞
尾声龙归故里
附录一旧译《紫禁城的黄昏》片断
?录二溥仪生活之剪影
伍德海报导溥仪之生活
溥仪就任伪满执政前后
溥仪给菱刈画“葫芦”
溥仪接见路透社通信员肯尼第的谈话记录
《纽约时报》报道溥仪接见格兰特记者的谈话
溥仪会见美国爱微雷托博士及夫人的谈话记录
溥仪印象记
外国人给溥仪的信
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尽管臣僚们在谈论慈禧太后时,用了很多恭敬的词语,但她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实践还不及万一。她的品格修养并不符合儒家传统的伦理规范(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无法与那些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的贤哲们相提并论。1897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名叫林秀川(音译)的高级军官仅仅因为在宫中觐见时稍有怠慢,下跪时失仪,便被慈禧太后处罚,将其罢官褫职。而与慈禧太后惩罚无礼者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代正史所记载的一位州县长官。某人对这位长官不敬,被带到他面前领受惩罚,但这位长官却并没有处罚他,似乎也从没想到他会来领罪。他说:放了他吧。他如此无礼,并不是他的错,而是我的,是我没有管教好他。如果有人把这个故事告诉“老佛爷”,或许不能博君一乐,但应该会让她深思。最近,罗伯特·拉诺恩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打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杰出的女性(维多利亚女王除外)往往都是“猫一虎式”的人物。笔者认为,慈禧太后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当然,如果参照中国帝王的象征,我们应该称她为龙类。这是一种善与恶并存,比猫、虎更令人敬畏的动物,但它也更加残暴。前面我曾经叙述过,慈禧太后热衷于扮观音菩萨。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她相信,她就是菩萨的化身,而宫中诸人的阿谀奉承,使她更加坚信这一点。1908年中国发生了两尊活佛准备会面的事件,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不幸。当时,除了慈禧太后这尊观音菩萨的化身外,中国还有另一尊活佛,就是西藏的达赖喇嘛。根据藏传佛教的教旨,他被认为是佛在凡间的代表。这一年,达赖喇嘛离开西藏,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位于山西省的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一座寺庙。当时,我恰好在中国西部游历。1908年夏,经过特许,我得以单独拜见达赖喇嘛。没过多久,也就是1908年9月,西藏活佛接到了北京活佛的邀请,从五台山来到北京。两尊活佛同时驾临京城,极一时之盛。可惜好景不长,在达赖喇嘛抵达京城后短短几个星期,便只剩达赖喇嘛这一尊了。达赖到来,慈禧驾崩。慈禧太后的去世,使得京城百姓纷纷传言,两尊活佛,或者说同一尊菩萨的两个化身,不能共处一地,否则便会相克。而且一尊活佛去世了,将召唤另一个活佛跟着去。但后来的结果是,达赖喇嘛并没有随慈禧太后而去,倒是辛亥革命接踵爆发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据很多老太监说,他们母子交恶是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我还听老太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不了解中国古代习俗之人很难理解的故事。当时,很多中国人都相信,年长之人生病,只要服用他的儿子、最亲近之人、最忠诚的朋友或者仆人的股肉作药引的良药,就能恢复健康。这种“割股奉亲”的传说突出表现了中国人的孝道已经被附着上了一层令人厌恶的神秘色彩,它要求人们付出极其痛苦的代价来尽孝。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日俄战争后不久,慈禧太后身染重病。一日,光绪皇帝前去请安探视。除他们二人外,唯一在场的是总管太监李莲英。光绪皇帝在她身边服侍。慈禧太后用一种自怨自艾的口气缓缓说道:“我知道我去日无多,现在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治好我,但却无人愿为我牺牲,制作药引。”她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光绪皇帝的反应,然后又看着李莲英。尽管他们都知道慈禧太后所指的那个药引是什么东西,但都默不作声。没过几日,“老佛爷”的病便迅速痊愈了。她注意到,李莲英连续多日未曾当值,就询问原因。李莲英手下的一个小太监告诉她:李总管生病了。他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作为药引,奉给太后陛下疗疾服用了。据这一说法,从那时起,慈禧太后对李莲英恩宠有加。而光绪皇帝,作为“老佛爷”的儿子,却未能尽子女的孝道。慈禧太后认为此事让她颜面尽失,因此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位皇室成员向我叙述了这样一件轶事,关于可怜的“囚徒”光绪皇帝与威严的“女牢头”慈禧太后最后一次会面的情形。光绪皇帝被囚禁后,他的职责或者说对他的惩罚,就是每天仍需给慈禧太后请安,匍匐在她的权势下。这本是宫中例行的规矩,但慈禧太后此举有其深意。部分是因为她需要时时确认他仍是自己的囚徒,获得满足;部分是因为她要羞辱光绪皇帝以满足其邪恶的欲望。1908年秋天的某日,光绪皇帝到宁寿宫履行自己的例行职责——给慈禧太后请安。此时,他已病人膏肓。在太监的搀扶下,他步履踉跄,头颅低垂。他深知自己命不久矣,却还勉力支撑来到慈禧太后的寝宫,准备像往常一样下跪请安。他的虚弱和憔悴让慈禧太后大为震惊,泪水贮满眼眶,滑过脸颊。身旁的太监忙不迭地给她拭去。双方对视沉默着,空荡荡的宫殿里无声无息,死一般寂静。忽然,慈禧太后打破了沉寂,对光绪皇帝说:“免跪起身吧!”但疲倦的皇帝还继续跪着,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喃喃自语道:“跪着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事实证明,这的的确确是最后一次了。
编辑推荐
《紫禁城的黄昏(套装上下册)》是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