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玉工艺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徐琳  页数:266  字数:1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常常听到喜爱文物的朋友说:“我很喜欢玉器,但是学起来太难了!” 听后我常有种自豪的感觉……是啊,相对于瓷器和书画来说,玉器因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8000多年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加上始终是阳春白雪的她,因玉料珍贵不似瓷器有碎片可拣,学习时有便宜的标本参考,玉器在国人眼里就显得十分神秘,常常将之等同于翡翠,而古玉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更显得深奥难懂了。  但是,如果您真正喜爱玉器,观摩把玩,日久必会发现玉充满了灵性。  玉亲人,人近玉,她并不那么难以接近。  其实,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和欣赏,基本不外乎料、工、形、纹四个方面。如果了解历史,能将其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研究的深度就会更进一层。从基本要素看,料只要多看就行,况且许多玉料可以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辨别;造型、纹饰的鉴定通过对考古出土玉器及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玉器多加观摩也可逐渐掌握,实在没有机会,通过书籍也可有所帮助。唯有工艺,涉及到治玉技术,专业性很强,不要说外行人,即使是研究玉器的业内人士,也着实觉得难以人手。所以许久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少,常常用一些笼统的语言一笔带过,真正的治玉工艺、治玉工具则少有人关注。  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古代玉雕工艺走过了八千年的历史。从普通的治石工艺中分化出来,独立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唯权贵者才能享用的艺术门类。这期间由神玉走向王玉,又由王玉走向民玉,虽然唐宋直至明清玉器开始世俗化,商品化,但这种世俗和商品依然是贵族、富人、文人享用之物,其精神产品的实质并未改变,依然是阳春白雪,只是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而已。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人将治玉称为琢玉、磨玉、甚或碾玉,而非刻玉,这不仅描述了玉器的施治方法,而且形象再现了玉器制作的缓慢、不易,需要精心去琢、去磨、去碾,而非一挥而就的刻。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之雕琢成器喻人之成材得道,均不是一蹴即成的。  在此,笔者殷切的希望喜欢玉器的人能够真正的爱玉、珍玉,而不是带有功利之心的玩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玉文化,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治玉工艺一直因文献记载极少,玉器制作工艺技术保守而令人感到神秘,少有人真正进行通盘研究。《中国古代治玉工艺》从古代治玉工具入手,将八千年的中国玉器制作分为五大阶段,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玉器不同时期的工艺特点。《中国古代治玉工艺》以考古出士品及博物馆藏品为标准器,结合作者徐琳几年来从事古代治玉工艺研究课题的心得加以归纳总结。相信在赝品泛滥的当今社会,该书对古代玉器的鉴定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徐琳,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博专业本科毕业,南京大学历史系美术考古专业方向博士毕业。工作于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从事玉器的保管与研究工作,现为副研究馆员。因长期工作于博物馆,一直专注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博士论文《汉代王侯墓葬出士玉器研究》;发表论文《钱裕墓出土元代玉器综述、《新古玉辨——牛毛纹的形成机理初探》、《辽代玉魁考》、《故宫藏红山玉人像考辨》、“两汉用玉思想研究”系列等十余篇。另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明代卷;在《中国传世玉器全集》(8卷)中担任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治玉工艺
第一节 治玉工艺的起源
 一 玉石分化
 二 砂子创造的奇迹
 三 原始的治玉作坊
第二节 治玉工艺及治玉工具探讨
 一 采玉
 二 开璞与成型
 三 钻孔
 四 镂空
 五 雕纹
 六 镶嵌
 七 掏膛
 八 打磨与抛光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治玉工艺
第一节 治玉工具与治玉作坊
  一 治玉工具的变革
 二 王府制度的形成
 三 商周时期的治玉作坊
第二节 治玉工艺
 一 成型
 二 钻孔
 三 雕纹
 四 镂空
 五 镶嵌
 六 掏膛
 七 活链
 八 打磨与抛光
 九 铜内玉兵器的制作
 十 改制器
第三章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治玉工艺
第一节 治玉工具与治玉作坊
 一 工具的再次革新
 二 治玉作坊
第二节 治玉工艺
 一 成型
 二 玉与金属相结合的工艺
 三 玉器的活环套接技术
 四 钻孔
 五 镂空
 六 雕纹
 七 各种玉璧的制作
 八 抛光
 九 俏色
 十 改制器
 十一 仿玉玻璃器的制作
第四章 隋唐至明清治玉工艺
第一节 治玉工具与治玉作坊
 一 治玉工具的完善及最终定型
 二 玉作及治玉工匠
第二节 治玉工艺
 一 隋唐五代时期
 二 宋辽金元时期
 三 明代
 四 清代
第五章 中国古代治玉常用工具及工艺流程
第一节 古代治玉常用设备、工具和辅料
 一 治玉所需的空间和设备
 二 治玉工具
 三 辅料和辅助工具
第二节 古代治玉工艺流程
 一 选料
 二 审料
 三 设计
 四 琢磨玉器
 五 抛光
 六 玉器的保养与保护
附录: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术语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治玉工艺》:紫禁城墙高宫深,珍藏百万,典籍无数,足资代代承传研发,各各昭示于众,故编此紫禁书系。凡涉中国宫廷文化艺术之专题专论,以文论,以图示,说史证物者,均可入系。孟嗣徽《元代晋南寺观壁画群研究》、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徐琳《中国古代治玉工艺》、张淑娴《明清文人园林艺术》,此四种四册为紫禁书系第五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治玉工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对认识古玉十分有帮助,好书。
  •   评价很不错的样子,虽然是平装书,但书的质量没的说,内容不太清楚,但感觉很专业。
  •   一本很有专业和文化内涵的书,值得收藏!
  •   内容没期待中好,可以浏览一下
  •   收到书后通阅一遍,准备好好看看,好书,力挺
  •   书是朋友推荐的,发货速度很快,第一天晚上9点多下单,第二天下午3点半左右收到的。
  •   很好,很想看
  •   很长知识,我很喜欢
  •   书不错, 对于古人解玉的方式有介绍, 但缺实演, 颇似纸上探病
  •   书不错 写的专业 图晚并茂 研究玉石的一本好书
  •   尚可啦,了解一下工艺演变是够了
  •   粗粗翻了一下,还没有仔细研究。初步感觉并没有新意,只是今人研究成果的汇总。内容比较“学术”,比较“务虚”,对理论上的了解有帮助,对“实战”的帮助有限——也许现在的“专家”都是这样的?
  •   网站上说是紫禁城出版社出的,收到的却是故宫出版社,不知道有啥区别?! 收到的书质量还算不错。图片印刷都清晰。对古玉研究和辨伪有一定的帮助,也算是深入浅出的材料了。
  •   相对简单,对于历史严格和工艺了解有一定帮助
  •   读了绪论和后记,感到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很受启发,砣机、水、砂、人、速度几个要素总结的很好,原来没人这样总结过,很系统,值得细读。
  •   感觉作者也就是把一些有关的古玉研究资料汇总了下。第一篇先大概的介绍了从古到今的玉器风格,很笼统,一点而过,第二篇就是看图说法,介绍玉的磨制过程,算个课余点心吧,很普通的咀嚼点心,既不管饱,又没营养。唉,.........没扬之水那样翔实的考据,也没张广文的定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