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转换机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赵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在《中华读书报》所开专栏的首次结集。之所以选择“问题转换机”作为文集的标题,仅仅因为作者喜欢这个名字。当然,“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被视为永恒的问题,确实可以成为各种转换的终点。问题转换机一旦运行到系统崩溃之际,立刻可以开启新程序,把永恒的问题重新转换为当下面对的现实。”这种只提出问题,从不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考是作者的一贯风格,“问题存在,答案便已存在”是作者给自己的忠告。所以,问题越积越多,而答案越来越少。

作者简介

赵强,1989年入北大西语系习德语,后入中文系习语言学,混迹北大10余年,2001年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教至今。冷漠/冷静、旁观/观察、无行动力/谨言慎行的自由追逐者,所思过于所言,所言过于所写,所写过于所行,所行无益所思。

书籍目录

前言2000中国人的新世纪?中国人的新世纪?功利美国新科技时代的伦理道德闲话日本民族与民族,历史与历史代理你混乱的生活正经与不正经之间太阳船、恐龙蛋和外星人另类间谍2001明天醒来你会在哪只鞋子里建筑狂想曲明天醒来你会在哪只鞋子里病出文化味性感、大众文化和商业包装音乐、黑客和商业间谍功利之外的实用主义精神力当历史遭遇现实此奖与彼奖大众文化的病毒性繁殖睡狮、理发店、沙扬娜拉传媒的道德陷阱2002你用的是哪种笔浪漫即怀旧自然非自然丑闻哲学少女、孤儿、狗和洋娃娃还有没有时间人为什么要冒险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没有权力的权威大众的枪口说文道理与说男道女你用的是哪种笔道德之信与契约之信当网络傍上了游戏不经意的文化旅游迈克尔的鼻子奇幻、武侠与其他贵族的魅力2003被愚弄等于被娱乐梦露与迪斯科被愚弄等于被娱乐货币也温柔舒舒服服地堕落今天天气哈哈哈十八、二十、二十六人与禽兽何异玩具英雄和眼球神话倾听与诉说穿越时空的停电阿布家的钱入乡问陋习美在选之外“后发展社会”中的“成人孩子”“哈鲁拉拉”启示录2004美国人和欧洲人谁活得更好这一侧与那一侧像男人穿裙子一样滑稽无私可隐教育者,天下之公器若大若小的足球学术的变异择邻而居中医何不申遗种地就是报效祖国土著风美国人和欧洲人谁活得更好采花与踩人洁身自好下的艾滋压力城市需要灵感城市的回归谁在往我们的电脑里倾倒垃圾2005大张旗鼓的小国寡民无物可以永恒真人RPG与电子海洛因半人猿、男妈妈和独眼女婴明明白白的高雅逃离城市时尚之丑热吻似水流年禁烟的逻辑大张旗鼓的小国寡民神牛崇拜下的世俗法则布什的书和普京的雪糕内礼外仪以娱乐的名义富得有创意为音乐而猫粮调查失民意规则情理外“儿戏”不儿戏2006中产之痒巴哈拉那视角与事件和爱人一起沐浴普伦起诉哈佛校长老欧洲的新问题中产之痒行为艺术直面消费文化莎翁PK比基尼虚作实时实亦虚世界小贩与小贩世界彼可取而代之故事新闻数字新闻与点批判人,诗意地穴居维特根斯坦的痛每天决定少一点阿巴卡利基王子言语魔方2007理性的豌豆顽童之玩谁站在桥上看风景舒马赫开的不是奔驰车创新与利益的博弈就是“你”图书馆、夏令时和奴隶制辛德海德裸女与希亚斯尔搬城如搬家甜葡萄心理人与机器何异城市进行时谎念、谎言与说谎将学术进行到游戏伦敦桥上菩提树下新象形时代反美容之冲击与进化电动肥皂剧语言之死无家庭不婚姻今年之汉字理性的豌豆2008从柏林到纽伦堡从柏林到纽伦堡无聊礼赞一个水手的历史生活交通、女性和就业伦敦眺望纽约讲故事2.0无面人与无名氏醋溜三国财富避难所真相止于智者时间死了行动不如心动套中套老鼠与高科技镜与诗问题转换机同一棵圣诞树2009幻想中的常识变可变非常变小白鼠宝贝青菜头的容忍度猫眼看世界视觉高玩格林、安徒生和金鱼公主幻想中的常识大事不烦小事烦尿遁时刻百万词翁最后一译我满脑子都是垃圾微博客的隐秘情绪离退隐休法尔科内的大玩具愤怒的音乐末日制导宇宙、环境和周围2010~2011十字路口的十字准星前妻们炒炒更健康万一火了呢左手魔鬼右手天使我在故我执思想的多元化十字路口的十字准星加热冷科学时代虎妈后洪荒时代

章节摘录

把网络游戏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传播学和互联网技术研究领域,当然,新近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律专家也常常发表一些网络游戏中的社会学、心理学或虚拟财产等方面的调研。新则新矣,尚未登大雅之堂。而8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报道题为《电脑游戏中的一次意外如何帮助抵御全球性流行病》。医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柳叶刀•传染病》2007年第7卷第9期,刊登了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教授尼娜•费弗曼和她的学生埃里克•勒夫格伦合作的报告《论虚拟游戏对现实世界流行病研究的潜力》,《泰晤士报》在报道中引用作者的话说道,“借用这些游戏作为虚拟的实验空间,我们可能得到对传染性流行病学更深入的难以置信的洞见。”两位科学家所关注的游戏是暴雪公司开发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号称全球有700万玩家,足以构成一个庞大的虚拟社会。据说年轻的勒夫格伦也是玩家之一,他成功地吸引了曾设计出计算机传染病防治模型的费弗曼教授参与这个研究项目。事件的起因是2005年9月,魔兽世界开放的一个新副本祖尔格拉布出现设计疏忽,造成个别玩家将本该只出现在副本里的致命瘟疫带回了主城,导致大批玩家感染并死亡,一时之间,铁炉堡和奥格瑞玛(游戏中两座最重要的人群聚集的大都市)“尸横遍野”、“白骨累累”。其后,出现了一系列既类似又有别于现实社会瘟疫流行的世态,譬如玩家突破游戏管理者设置的“隔离区”,带着病毒去攻打敌对城市,或者好奇地偷窥隔离区以至感染瘟疫,等等。费弗曼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不可能制造一种传染性病毒并让它在人群中扩散以获得流行病防治经验,而网络游戏无疑是一个提供标本和经验的绝佳场所。他们甚至试图与暴雪公司合作,在游戏中主动设计类似瘟疫传播之类的剧情以便进一步搜集传染病控制的数据和材料,来改进其流行性传染病防治模型。网络游戏对科学家的吸引力在于网络游戏中的大量参与者,这在模拟现实世界时有极高的准确性。当然,游戏中人物死亡后总是可以复活,这也许会造成玩家在面对这些生死关头时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异。英国的《经济学人》在评论此事时肯定了这种研究行为,但也借长期从事在线行为研究的斯坦福大学专家之口表示了适度的质疑。本以为这是国际上主流学术刊物对网络游戏的第一次接纳,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中竟也有《魔兽世界》的身影。《科学》2007年5月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与费弗曼论文类似的设想,也详细讨论了《魔兽世界》在2005年发生的那起事件;吉姆•吉勒斯甚至在《自然》2007年1月3日的文章中号召道,既然有操纵社会的理想,那么,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就应该进入到网络游戏中去,成为一个成功的玩家。而《科学》7月27日发表了贝恩布里奇的论文《虚拟世界中的科学研究潜力》,论文以《第二人生》和《魔兽世界》作为两个窗口,全面总结了虚拟世界中的研究规范与实验方法。也许很多曾被视为无所事事者的游戏玩家会感到鼓舞,但实际上一切并未改变。学术研究没有平台与对象上的禁区,但学术研究自有其规范与逻辑,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是第一位的,而风起云涌的新事物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各种学术手段的新殖民地,这是源于好奇心与历史积累的驱动。学术进入到游戏领域,不是对游戏的肯定,当然更不是对游戏的否定,游戏既不会因为学术研究而更有身价,也不会因学术研究而丧失魅力。学者和玩家,在游戏中也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而学者兼玩家,能否既享受游戏的快乐又获得研究的成果呢?我们尚不得而知,毕竟,我们现在面对的学术环境和游戏环境,需要更坚强的心理去承受。不过,这扇门已然敞开,无论追求快乐,还是追求思想和学术。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着新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问题转换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