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清秋子  
Tag标签:无  

前言

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李锐五年前我写过《读牟宜之诗——一座鲜为人知的人文富矿》文,听说诗集很快售完。文中关于作者,未能作详细介绍。现在长于历史传记的作家清秋子为牟宜之作了传记,传名《国士》。牟宜之的儿子牟广丰让我作序,虽然传记只是匆匆一读,但由于传记主人同自己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仍乐意为之。何谓“国士”?用太史公司马迁的话说:“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牟宜之长我8岁,1925年读中学时就加入共青团。在上世纪前半叶,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人群中,他有一种特殊的代表性,这同他的姨夫丁惟汾有很大关系。丁惟汾与我的父亲同时代,同于1905年到日本留学时即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同时当选国会众议员。父亲在日本时,同黄兴、宋教仁、秋瑾是好朋友;辛亥革命回到湖南,就同谭延闿一起努力推行宪政;当年与平江同乡共产党的前辈方维夏、李六如也是好朋友;张勋复辟解散国会后,父亲还到广东参加孙中山的“非常国会”;不幸的是,1922年他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在民初革命史上,丁惟汾很受孙中山器重,曾多次委以重任,同盟会创建之初,便被推为山东省主盟人;民国初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山东省党部支部长;袁世凯称帝时,在山东起兵反袁;共谋北伐时,与廖仲恺并称为孙中山的“左右之臂”;1924年,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一大上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他忠实执行孙中山发起的国共合作,与李大钊等密切往来;李大钊等不幸遇难时,丁因外出办事幸免于难;国民党执政时期,丁历任要职,但始终同中共保持友好关系。牟宜之很幸运,有丁惟汾这样的一个好姨夫,才使他很年轻时即沐浴大革命的雨露,转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1924年,为工作方便计,丁惟汾举家迁徙济南,牟宜之也就跟随到济南读书,与他同住一室的是丁惟汾的侄子丁君羊,曾任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君羊早年丧父,被丁惟汾收养,视如己出,从小就受辛亥革命影响,思想激进,喜读进步书籍,进而信仰共产主义。牟宜之就是在这位表兄的影响下,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积极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并且和党内的上层人士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共产党后,山东的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牟宜之由此失去组织关系。1932年,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中共日照中心县委组织日照暴动。为了搞到枪支弹药,牟宜之卖掉妻子陪嫁的30亩地,购得枪弹。暴动失败后,牟宜之被通缉,只身逃到上海,躲进姨夫家中,转而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后,经丁惟汾和邵力子的推荐,在南京的中央政治会议任外事组专门委员。据他生前自述:“西安事变后我到南京游说各要人,力倡不要进攻西安,要和平解决,联共抗日。当蒙一班国民党元老所称许,对西安事变解决或有帮助。”不论作用大小,由于丁惟汾的关系,他在国民党中也有了不少人脉因缘,为他日后做敌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日战争爆发后,牟宜之利用在南京的关系,筹款筹枪,在山东组织抗日武装。期间曾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找过董必武,要求解决入党问题,被告知留在党外工作更有利。山东的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被枪毙后,牟宜之利用姨夫的关系获得乐陵县县长一职。在这个土匪武装林立的“三不管”县,他大显身手,一方面想方设法为中共的抗日部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虽然反共却打着抗日旗帜的土匪武装共同抗日;同时组建了县公安大队维持治安,并同中共联手剿灭为祸百姓的土匪武装,其艰难复杂的程度可想而知,至今被乐陵老一辈人称之为“乐陵版的《三国演义》”、“乐陵版的《七侠五义》”。1938年,牟宜之终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不久,调任八路军挺进纵队司令部秘书长,负责日常统战工作。后部队改编,出任泰山支队司令。他还化装成商人,不远万里,辗转敌后,到当时陪都重庆,协助周恩来做统战工作,还去延安会见毛泽东,作过长谈。然后再经西安、太行回冀鲁豫,曾同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会谈过,并用自己的几万元积蓄,解决了八路军的衣物困难。回到山东后,担任过滨海区副参议长、沂蒙专区专员、115师参事室主任、山东军区新编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等职,曾策反多股敌伪军起义。抗战胜利后,在军调部执行处参与国共谈判。解放战争时期,调辽东军区,先后任秘书长、联络部长、敌工部长等职,曾策动国民党军184师起义,创建功勋。1949年共产党执政之后,牟宜之先后在林业部、建设部任职,“职务越来越低”,逐渐被边缘化。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双跨”,同国民党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丁惟汾已辗转去了台湾,被划入国民党右派阵营;胞弟牟乃纮是蒋经国的下属,在台湾任国防部少将专员。尽管如此,牟宜之还是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超前性规划,揭露政治骗子李万铭等。揭露李万铭在当年是颇具影响的事件。到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牟宜之再也躲不过去了。以他的身世,他的秉性,不让他秉直劝谏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被“阳谋”圈住,应声倒地,从此打入另册。“文革”开始后,又被发配到黑龙江劳动改造,饱尝种种苦难,直到去世不得还乡。但“国家不幸诗家幸”,牟宜之后期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尤其是“文革”以后,进入化境,直逼李杜。我在为《牟宜之诗》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已加论述。牟宜之是东林后人,幼年由祖父教导,从《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开蒙,入私塾后,始读《四书》,读过的书,他均可背诵。据说,他识字之多,更是罕有人比,只要是《康熙字典》上有的字,全能认识,被人称为“活字典”。丁惟汾是著名的训诂学家,对这位内侄的才学很是欣赏,曾有心让其承继自己的衣钵,专心国学。由于自幼的修养,牟宜之的才学特别显现在他的诗人气质中,我写过这样的评语:“其艺术性、人民性、正义性品位极高”,很欣赏他诗中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壮志豪情、乐观豁达,特别是极具前瞻性的预言式宣判。这本传记的作者对牟诗的品评,主要是就其“同步批判”的勇气和预见性加以论述,我很是赞同。可以举几个例证:青少年时期的感时愤世:“苍生何罪同遭劫?此意茫茫欲问天。”战乱年代对军阀的控诉:“兵连祸结灾不单,去年潼关又大战。”抗战时对侵略的谴责和对未来的向往:“野戍荒郊闻鬼哭,阳光大道少人行。何年涤荡平胡虏,载戢干戈不用兵。”“学书学剑为报国,哪堪神州遭踏践”,这是他早年的立志。沦为“贱民”后,他意念坚定,不改初衷:“九秋枫叶经霜艳,腊月松枝带雪寒”,“身世情怀谁能解,先忧后乐思范公”。“文革”期间,发配到边陲绝域,身心备受摧残的同时,在坚强意志的支撑下,精神更得升华,思想更加深刻,人不堪其消瘦,诗陡增其壮美,其“同步批判”的力度日益增大,彰显出超凡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如他在《冬日》中所言:索居白日且晦暯,瀚海阑干百丈冰。窗外时闻山魈语,林间常有木魅行。静观绝域幽奇趣,厌作离歌哀怨声。步上平沙一极目,天荒地老亦多情。得知彭老总二次受辱,他感同身受,写下《闻彭大将军被辱有感》:一生忧国复忧民,白发斑斑老谏臣。安邦无畏平胡虏,济世有策犯龙鳞。夙慕忠贞常自励,只缘同病更相亲。苍狗白云任变幻,不愧东西南北人。他对“文革”乱局的是非颠倒,豺狼当道,人心不古,世风险恶,抨击无已,诗句极多,如“新贵多显赫,贪佞塞庙堂。傍行狐与兔,共事豺与狼。常怀临渊意,小心辟祸殃。”“雪中送炭世罕有,井下投石所见频”。1971年林彪事发,特写下咏史诗三首,被学者赞为当年评议此事旧诗词中的“翘楚”。不仅道出“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的社会真情,还作出“天道无邪不容欺,评说还须待后年”的历史宣判。本书作者为此评价传主的诗篇:“当年发出这种‘历史的先声’的人,不是尚存的民国名流,不是学者教授,不是作家艺术家,亦不是叛逆青年,而是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牟宜之是自古“国士”传统道德文化的英魂。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传记亦是值得传播的。2013年2月23日

内容概要

牟宜之出身于乡绅人家,家学渊源,其姨父丁惟汾,既是训诂学家,亦是辛亥时期革命家,国民党元老之一。牟宜之自幼师从丁惟汾,素负报国大志,16岁即投身革命。抗战爆发后,又舍家纾难,以民国县长身份,迎接八路军115师挺进纵队进驻,顺利开辟抗日根据地,居功至伟。从军后,自115师至东北野战军,长期从事敌工和统战工作,屡建奇功。其胆识与才干,深得国共两党高层人士的嘉许器重。1949年后,牟宜之担任业务部门负责人,勤勉从公,不求闻达。在“反右”运动中因言获罪,因拒绝俯首就范,遂被褫夺职务,投闲置散八年之久。后遭逢“文革”,又被发配至黑龙江边荒绝域“劳动改造”八年,饱受屈辱。1974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念及他当年功劳,批示可调回山东省退休安置,孰料遭当时山东省负责人抵制,困厄于济南,忧愤而殁。
牟宜之学养深厚,擅旧体诗,生平赋诗甚多,在“文革”中咏史言志,直刺奸佞,其锋芒、胆识为彼时所绝无仅有。牟宜之的一生,急公好义,任侠爽直,即处逆境之中,亦不坠济世拯民之志,乃中华优秀传统所化育之精魂、高风亮节之国士。
这位当年发出过“历史的先声”的老人,不是尚存的民国名流,不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亦不是如今多如牛毛的意见领袖和愤青,而是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
其为人,继承了自古“国士”传统道德文化的英魂;其诗作,道出了“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的社会真情,发出了“天道无邪不容欺,评说还须待后年”的历史宣判。

作者简介

清秋子,独立写作者,生于重庆,成长于长春,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一生布衣,无由闻达,自承是“70年代的赎罪者”、“80年代的幸存者”、“90年代以来的零余者”。现居海南,专事写作。一手创作 “底层文学”,一手书写历史长卷,代表作:《我是老三届》、《我是北京地老鼠》、《六莲的爱情》、《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中国人能做到——民国实业家卢作孚》、《寻找牟敦康》、《货币历史》等。

书籍目录

序一: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  李锐序二:为国纾难 为士招魂  钟沛璋 引言:潜听惊雷出笔端1 勿忘在莒伏蒿莱2 东林家风金石声3 青衿学子有所思4 少年谈笑赴锋镝5 欲从草莽起刀兵6 热血怎堪书斋冷7 流星即逝亦炫目8 永忆屐痕入樱花9 忍将年华付蹉跎10 万里当归重操戈11 单骑更向虎山行12 翩然一身入荆丛13 乱世脱手斩豪雄14 英雄相惜若手足15 万民阻路为县令16 即从虎穴下渝州17 雾都啖饮亦豪侠18 遂向关陕遇旧识19 夜惊马蹄过太行20 讨逆初识野战图21 辕门纶巾四奇侠22 沂蒙征战几生死23 白玉何忍青蝇玷24 情定沙场系灵犀25 舌辩可抵万人敌26 血溅白山闻战声27 初走麦城终不悔28 为官须有织妇心29 中年最痛爱子丧30 依旧任侠作京官31 独有慧眼识鬼蜮32 风波乍涌等闲看33 英雄翻作槛中囚34 岂有盛世忧饥肠35 更作流民向边荒36 野老无计驱顽童37 万古穷荒有芝兰38 弹铗只为黎民怨39 万树蝉吟有恨声40 凤鸣九皋天亦悲尾声:今人何以慰国士

章节摘录

21辕门纶巾四奇侠    1940年秋后,牟宜之的生命轨迹中,出现了一个名闻遐迩的地名——沂蒙山。沂蒙山,是沂山和蒙山的合称,蒙山位于西南,沂山居之东北,两山相连,逶迤延绵八百里,所以号称“八百里沂蒙”。    这里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由于有好几部“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涉及此地,说“沂蒙山,天下知”并不夸张。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以沂蒙山为中心区的抗日根据地,才是中共在山东省最有实力的一处地面。牟宜之原所在的鲁北,虽然发动较早,但在分量上,有一点“偏师”的意思。    沂蒙山区,之所以成为中共在山东的中心根据地,是由多种因素交错而成,简言之就是中共在此根基深厚。下面,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抗战前期的山东省中共地方党史:    1923年前后,蒙阴籍和沂水籍的青年学生刘晓浦、刘一梦、李清漪、王敬斋、刘鸣銮等,先后在上海、淄博等地加入中共.成为沂蒙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这些人回到家乡,就成了播火者,在当地从事革命活动,建立组织。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3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汇报工作,    5月,新任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率领干部50人从延安到鲁中,着手创建根据地。7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这一举措,是基于中共中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视,务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基地,并期望它成为联系华中新四军的战略枢纽。    8月28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今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从此,正式开始创建沂蒙山根据地。    11月,黎玉、张经武等率领干部160人从延安到达边区省委驻地。    12月27日,在沂水王庄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这是山东各游击支队的统一指挥机关,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此后,山东纵队成为统一指挥下的游击兵团。    同时,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称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黎玉、张经武为委员。    1939年5月至10月,八路军115师陆续来到沂蒙山区。以此为关节点,标志着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40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在青驼寺召开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领导下的全省民意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选举出全省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战工会)。同时,建立了工、农、青、妇、文化等群众抗日救亡省级领导机构及省各界救国总会,实现了山东全省抗日团体的统一领导。    这标志着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据有了冀鲁边、湖西、鲁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等根据地,打通了与华中根据地的联接。。    牟宜之,就是在这个鼎盛时期,来到沂蒙山的。    沂蒙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地位可谓至关重要,理应与井冈山、延安并驾齐驱。它不仅是山东省抗击日寇的根据地,后来更是中共进军东北、创建新中国的根据地。当年,这块区域被当地人称为“华东延安”。承平之日的今天,人们习称它为“沂蒙老区”。    沂蒙山根据地是一个泛指概念,这一带,严格来说是三大块根据地,即:    鲁中根据地。包括现在的沂水、沂源、蒙阴、莱芜、沂南西部等;    滨海根据地。包括临沂河东区东部、临沭全部、莒县、莒南、五莲、日照一部分。    鲁南根据地。包括枣庄一部分、费县、苍山、郯城等。    牟宜之留下的时候,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省战工会,都在沂南县的青驼寺办公。    具有省政府职能的战工会,包括牟宜之在内,共有23名委员,各司其职。中共领导的各级行政机构,自青驼寺大会后,也处在鼎盛时期。省战工会下辖一个行政主任公署、10个专员公署和66个县民主政府,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省政府。这期间,牟宜之就在省战工会常驻,以委员身份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其时,山东省有一个以国民党人士为主体、也包括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抗战团体,名为“鲁南国民抗敌协会”。该团体是在1939年夏成立的,在中共领导下开展工作,有自己的武装——国民抗敌自卫军。    这也是被隐没在历史帷幕后的一段往事了。“抗协”在山东曾经赫赫有名,与国民党势力和八路军有“三分天下”之势。    在联合大会期间,各根据地代表团内的国民党员、同盟会员和一部分无党派代表,都参加了抗协。大会还选举建立了抗协省会部,由李澄之。任主任。联合大会之后,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抗协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该团体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仍称抗协),成为半政党性质的组织。    这之后的抗协,与中共山东分局密不可分。抗协山东省会部始终随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机关行动,是山东分局的直属队之一。    抗协下属的自卫军,也是在中共的领导下,由山东纵队统一指挥、统一供给,一切待遇与八路军同,约有1万人。    到1940年,抗协工作已在山东省全面展开,先后成立鲁南、鲁中、鲁东南、鲁北、胶东等分会部。各分会部随同中共各区党委、地委机关行动。各县也设有县会部,全省拥有会员数万人。    牟宜之后来回忆说:    ……    P147-149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清末以来,凡以追求民族尊严、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为目的者,不论何党何派,信奉何种学说,坚持哪一主义,在源头上均为一家,国、共两党尤是。至于某党派日后发生的嬗变和罪愆,亦不能抹煞其立党初衷和历史贡献。对党派尚且要如此历史地看待,对那一时代的人更不应妄加非议,一概否定。    ——钟沛璋

编辑推荐

《国士》编辑推荐:这位当年发出过“历史的先声”的老人,不是尚存的民国名流,不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亦不是如今多如牛毛的意见领袖和愤青,而是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其为人,继承了自古“国士”传统道德文化的英魂;其诗作,道出了“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的社会真情,发出了“天道无邪不容欺,评说还须待后年”的历史宣判。李锐、钟沛璋 倾情作序,何方、邵燕祥、钱理群、章立凡、秦晖、吴思、胡发云隆重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