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傅佩荣 页数:186 字数:7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念一点哲学哲学是什么?有人讽刺说:“整天在黑屋子里,找一只黑猫。”结果当然找不到了。哲学是无解之谜。有人担心说:“把简单的说成复杂,把大家懂的说成大家不懂。”玄之又玄,使人望而生畏。也有人善于联想,认为念哲学的可以为人算命。但是,哲学为何又在大学中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西方古代甚至推崇哲学为一切学问之母,以致今日许多专业学科的博士仍是“哲学博士”(Ph.D.)。图书分类时,“0”代表总类,“1”则代表哲学,似乎占有优先的地位,又是什么理由?人有理性,可以思考,但是思考的程度有浅有深。单是注意变化的现象,累积一些经¬验与印象,组成粗浅的知识,终究会觉得人生处处障碍¬,既看不透彻也没有实行的勇气。如果进一步扣紧专业知识,由重点突破,再涵¬盖全体,又难免挂一漏万,感觉“隔行如隔山”的困惑。譬如,自然科学以物质世界为对象,找出一定的运作规律,但是焦点移到人类社会时,如何解释自由意志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那么,社会科学呢?它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提出说明,但是由于资料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研究结果永远不可能正确预测未来,更不可能建立普遍的及必然的行为规范。但是,自有人类以来,每个人都曾在心中质疑:“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又为什么是如此?”于是,人文科学显示强劲的吸引力,它环绕人的心灵及其表现,以叙述的、比拟的、期许的、幻想的手法,透露人的本质。原¬来人的本质并非僵化固定,而是充满活泼生机,必须经¬由主体自我的意识与抉择,在一生的行动中逐渐塑造自己。人的奥秘在于:他必须开拓心灵的世界,此一开拓即是成长,也即是成全。没有人可以代劳,也没有人可以免责。哲学在人文科学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简单说来,它有两面作用:一是经¬由解析概念,使其回归真实世界,以免思考成为概念游戏。这是“知”的一面。二是从事价值定位的工作,界说人性以及随之而来的规范问题,使人生之“应该”与“不应该”得到合理的安排,进而使人可以安身立命。这是“行”的一面。当然,从求知的立场来说,“行”是个人的事,并且必须经¬过终生体验,才能予以评价。不论先知后行或者先行后知,不到此生结束,人无法自认完美,此所以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人在“行”上,只能自强不息,努力日新又新。别无他途!然而,作为专业知识之一,哲学无疑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哲学家,无论在西方或中国,说话常能一针见血。他们的佳言所对应的并非特定时空里的特殊事件,而是直接提升到普遍的层次。唯其深入,所以普遍。正因为看穿了表面的遮蔽,才能直探源头本体,一语中的。以孔子为例,他回答弟子的问题时,因材施教,以致同一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弟子在不同时机的同一问题也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细考《论语》,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毫无自相矛盾之处。凡是第一流的哲学家,都有类似的表现。我们不必成为哲学家,但是却希望具备基本的哲学修养。努力方向有四: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如何着手?任何一部哲学作品都像架构一座宫殿,若是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望洋兴叹。入门之道则是大学中的哲学系的基本课程。现在我以最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这些课程的要旨。其中几篇个别看来也许仍然艰涩,但是若能依序而行,念完全部内容之后,应该可以获得完整的认识。这当然是一项挑战,但是它的回馈,相信是值得一切辛劳的。哲学新天地本书初版于1993年发行,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初版只有前面二十篇文章,小开本,很容易读完。我不常向人介绍这本书,总觉得它只是“入门”,浅显易懂,对于爱好智慧的人必定会有意犹未尽之感。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它还相当受人欢迎¬。现在书局要我增订本书,发行第二版。我认真思索自己这些年来的研究心得,发现有两系列符合入门要求又可以增益本书篇幅的文章。一是在西方哲学领域,由于我近日写成《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版),其中介绍西方哲学史四个阶段的导论部分,可以编成《西方哲学背景知识》。二是在中国哲学领域,由于我这十年来致力于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这五部经¬典(立绪版),有些心得可以分享,于是编成《中国五大经¬典介绍》。这两篇“附录”所占篇幅约新书的一半,另外在正文中新增有关“真、善、美、圣”四篇文章,如此一来,二版等于增订本,将更能响应读者的爱智之情。滔滔天下,谁¬以易之?我们能够改善的只有自己的心灵,不过这样的改善只要一点点,就足以造就新天新地。入门之后,就全靠自己的好学深思与实践体验了。傅佩荣于台大哲学系 2010年6月
内容概要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复杂,让人生畏。哲学真正的内涵是“爱智”,运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
作者简介
傅佩荣,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主讲嘉宾。
书籍目录
初版序 念一点哲学
二版序 哲学新天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逻辑?思考
语言分析
现象与本质
理解与诠释
中国的哲学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西方的哲学
柏拉?图哲学
康德哲学
知识论
宇宙论
形而上学
伦理学
宗教哲学
美学
哲学与人生
“真”是什么?
“善”是什么?
“美”是什么?
“圣”是什么?
【附录一】西方哲学背景知识
古代哲学
希腊的神话世界
希腊的宗教信仰
希腊的城邦生活
中世哲学
“基督宗教”之名
天主教的发展
中世哲学的特色
近代哲学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现代哲学
浪漫主义思潮
生物学及心理学的革命
寻求意义的现代人
【附录二】中国五大经?典介绍
《论语》
孔子与《论语》
《论语》源流
人能弘道——《论语》
《孟子》
孟子其人其书
人性向善的真谛——孟子
《老子》
老子其人其书
究竟真实的智慧——老子
《庄子》
庄子其人其书
逍遥自在的人生——庄子
《易经?》
《易经?》这本书
《易经?》的魅力
进修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培养智慧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能够思想。思想必须与感觉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来;也就是把变化的、个别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个概念之下。 如果问我:“哲学是什么?” 最简单的回答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这三句话需要分别加以说明。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能够思想。思想必须与感觉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来;也就是把变化的、个别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个概念之下。譬如,世间没有两朵花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思想却可以把握“异中之同”,抽出花的本质,对它加以反省,由此构成有关花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说:“人类天性渴望求知。”正因为无知,所以要“求知”。知识就是概念的正确组合。从最简单的“这是一个苹果”,推展到“苹果是营养的水果”,再扩延到植物学的、卫生学的知识。人类面对大千世界,采取分门别类的办法,探讨一切现存事物。知识累积得愈多,人的能力也愈强,最后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而成为大地的统治者。 年轻时也曾钻研自然科学,有一天终于决定转向。他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仰观天象与俯察地理,最后的目的不是要安顿人生吗?但是,众人明明随着风俗习惯而生存、成长、发展,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使人诧异,原?来存在的不是“人”,而是每个“自我”。因此主体的自觉,或者自觉的主体,才是人生有无意义的判准。一切知识,若不能增益人的自我认知,都是可有可无的。希腊戴尔菲(Delphi)神殿上所镌刻的“认识你自己”,在此发出耀眼的光芒。跨过这一门槛,我们就接触到“智慧”了。智慧与知识的差别有三:一、智慧是主体的,知识是客观的。知识必须设定对象,力求探讨明白,以便掌握或运用;智慧则出自主体觉悟,因时制宜,随机而行,灵活生动,看似没有规则,其实最有原?则,切合生命的要求。二、智慧是普遍的与统合的,好像看出宇宙充满生机,无一物是隔绝孤立的,人生则构成整体,是呈现价值的过程。三、智慧是根本的与究竟的,见无常知有常,见生知死,死又不是生之结束,即使死是生之结束,亦非生之目的所在。由此观之,谁?能拥有智慧?恐怕只有神明了。凡人只能“爱好及追求智慧”。 哲学在西方名为“Philosophy”,原?义即是“爱智”。这是一个历程,与人生共存并进,不断展现更高的境界。 哲学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问。若要勉强定义,可以说:“哲学是要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就人人希望得知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而言,“哲学思考”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但是,若想走上正确而丰富的哲学之旅,由此得到人生指南,善度宝贵的一生,则仍有待基本的学科训练。无论如何,保持开放的心灵,孕生智慧的胎儿,走出理想的人生,是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也是哲学给我们的初步启示。
编辑推荐
《哲学入门》编辑推荐:西方哲学博士、中国文化学者傅佩荣教授传授智慧经,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哲学入门书,台湾大学生的哲学启蒙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