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

出版时间:2012-5-3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韩]金宰贤  页数:234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旁观中国    我起初来上海是趁汉语进修课程结束后的时间,背包旅游来的。当时不知为何特意来到了上海图书馆,即使只从外边观赏它。我还记得当时觉得它比我想象中的壮观多了。那时当然    没想到以后我还会在这里为这本书作序。    2003年,第二次来中国时,我只是打算在中国生活三年。现在回顾起来,这也是一个偶然的必然。在这期间,尽管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网民骂韩国的帖子,但是我在中国接触过的大    多数中国人都是对我非常热情的,他们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对与我接触的很多中国人来说,我可能是与他们亲身交流的第一个韩国人。于是他们都以善意、更是好奇的态度对待我。我还记得1999年去天津逛市场时,我与旁边的老人家寒暄了几句,后来被好奇的大叔大妈们围观。那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我这么问过一句:“你们国家富裕吗?我们很穷。”这时,我感到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强烈求知欲。时间过得很快,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估计现在很少有人会问同样的问题。    目前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也是因为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1998年12月,我刚来北京短期进修汉语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酝酿腾飞的阶段,北京的很多硬件设施远远不如目前的状况。在长安街和王府井,处处都是工地,当时我想象过等十年以后这些工地的建设都结束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多么今非昔比啊!那时,那些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中文专业的同学,根本没想到以后还会有机会收到中国的奖学金。我想过中国将来发展的空间会很大,但没有设想过中国将会经历如此惊天动地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完全确定,2003年选择来中国,从而长期居住在中国是否正确,因为这个决定令我不能享受在祖国与亲戚朋友开开心心过的日子。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段时间,我见到并学到了太多的东西。韩国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后,目前已处于成熟饱和阶段。每当我回韩国的时候,城市面貌几乎没有标志性的变化,而中国则不一样。从2006年到2008年,我在北京大学读MBA的时候,亲眼见证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比如通过奥运会,北京城市建设得更加完善,地铁建设得四通八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巧合的是,2008年以来,我一直生活在上海,又目睹了上海为迎接世界博览会经历的巨大变化。我觉得如果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上个十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的话,在刚开始的这个十年里,这些变化又轮到了武汉等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每次坐火车的时候,我从窗外看到满地都是工地的中国,自然感叹不已。    这样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觉得是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的。1999年11月,中国与美国终于达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随后的变化,远远超过当时人们的想象。2000年2月,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应聘了几家韩国企业。由于我的专业是中文,面试官最常问的问题无疑都是“入世”将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当时我粗略想,借此机会中国的贸易会大幅增加,但确实没有预测到入世后中国会经历如此大的变化。2002年,去美国的时候,我在一般超市里特意查过商品的原产地,发现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已经不容易找到美国制造的产品,唯一发现的是牙膏。又有一次,我在一家折扣零售商DollarTree发现,几乎所有商品后面的标签都显示着“MadeinChina”,这时我感到中国已经走上了成为世界工厂的道路上。此次经历与2003年我选择来中国也有不小关系。    在我看来,如果美国像甜瓜的话,中国则像西瓜。甜瓜皮是薄的,皮的颜色和果肉的颜色也相近,而西瓜则不一样。西瓜皮是很厚的,而且皮的颜色和果肉的颜色相差较大。对于美国,即使不身处其中,我们也可以照样从外边观察并了解美国。因为,我们能通过包括新闻、电视等媒体在内的很多途径,知道在美国人争论着什么、纠结着什么问题。美国的潜规则比中国少也是更容易理解它的原因。当然,这样从外边了解美国的深度难免会比身处其中时稍浅,可是起码从外边看到的和从里面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    中国却并非如此。如果不身临其境,就很难了解中国。并且,从外边了解的中国会和实际的中国不太一样。如同观察西瓜般的,从未接触过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它的颜色却是红色。这样看来,对我而言来到中国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乃至历史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对外国人而言,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不’在此山中”,但这句话并不意味着身在中国,就能了解中国。作为外国人,我付出了好几年的时间,花了很多工夫,才开始逐步了解真实的中国。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律师的博客标语是“行动改变中国”。看了他的标语之后,我不知不觉中联想到“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截止到2010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高达百分之十九,因此改变中国就等于改变世界的五分之一,而考虑到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改变中国远大于改变世界的五分之一。更何况,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变化会更迅速、更大。这使得我想到今后世界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变化。于是,我时常觉得中国年轻人以及知识分子肩膀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我之所以用中文写文章并发表在中国媒体以及网站上,也与上述原因不无关系。韩国本身在很多习惯和传统文化上与中国相近,而我在中国生活的近九年间对中国的认识又逐步深入。作为外国人,我会说出与中国人不一样的看法,或许在有些问题上“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就是,想借此机会给中国朋友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2011年11月15日于上海

内容概要

  本书是韩国人金宰贤在中国生活近十年来的观察思考所得。他以一个韩国人的视角写下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观察,以及中韩两国的比较,话题从衣食住行到半岛局势,态度坦诚,言语恳切。一个韩国人眼中的中国,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

作者简介

  金宰贤,韩国人,毕业于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曾在北京大学读MBA,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现为FT中文网、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特约撰稿人。

书籍目录

1.韩国式思维、中国式事实
我不喜欢中国的十大理由
火锅里的中国
一个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
“思想偏激”的大学生太少了
谁的北京大学:如何实现地域公平
蚁族:中国的“2000元世代”
韩国“低生育率陷阱”给中国的启示
中国为何没有三星?
读书的中国人为何这么少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如果中国的快递员移民到美国
这就是中国
热干面与一个幸福公式
围城:我们都在自己的城里
不是常识的常识
中国的“两电”世界
透过“道与术”了解中国
从《功夫熊猫2》谈起中国的世界化:“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
“限外令”会阻碍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我与中国的七年之痒
我眼中的中国人的几个缺点
2.他山之石:通过韩国看中国
数据里的韩国和中国
走出去的中国富豪们
韩国人眼中的盗版碟
韩国的“衣食住”、中国的“食衣住”
韩国垃圾分类经验:让师奶推动减排
韩外长辞职后,韩国掀起公正社会热潮
黄光裕和李健熙的同与不同
韩国“国民申闻鼓”的启示
服兵役对韩国明星意味着什么
“醉驾入刑”催生一个新兴产业“酒后代驾”
韩国足球八年的演变
iPhone在韩国命运与中国不同
黑客攻击引发韩国“互联网实名制”存废争议
三十几岁要做的十件事
3.韩国离中国有多远
首尔的中国人,上海的韩国人
中国人与韩国人的心结
中国人对韩国的三大误解
反驳“汉字并非中国文字”
我们如何能解决中韩渔业纷争
答中国网友八问
一个韩国人印象中的朝鲜
中国人怎么看朝鲜
一个韩国人看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为何炮击韩国?
应对半岛问题,中韩应加强合作
后金正日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建交二十年,中韩关系从FTA再出发
在日本看东亚
中国威胁论 VS 中国机会论
日本为什么不反省历史?
在靖国神社思考日本的未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中国网速为何这么慢? 世界上有很多不容易适应的情况,比如从位于热带的新加坡移民到冰岛,或者从网速最快的韩国来到网速“较”慢的中国。对于前者的情况,一部分人也可能会喜欢,而后者的话,我估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难以适应。 2011年1月23日,美国《财富》杂志援引网络流量公司Akamai的调查结果报道,韩国网速在全球最快。韩国以14Mbps位居榜首,比全球平均网速1.9Mbps快了七倍多。其后是中国香港(9.2Mbps),日本(8.5Mbps),美国以5Mbps的速度排名第十二。 那中国呢?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该报告,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100.9KB/s,也就是0.81Mbp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1.84Mbps)。虽然中国网速这么慢,但中国网民规模却已经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如此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因网速慢而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我会在后半部继续探讨这个问题。韩国网速为什么这么快?韩国互联网的革命是在1999年因HANARO通讯而开始的。由于国有企业韩国通信牢牢掌握了固定电话市场,为了增加通信市场的竞争而刚诞生的HANARO通讯处于明显的劣势。互联网接入市场也并不例外,它几乎被韩国通信提供的ISDN垄断,因此韩国通信没有动机冒险地投入资金去开辟新的方式。相比之下,HANARO通讯别无选择,为了突破它所面临的困境,它果断地引入了美国刚开发的ADSL技术。无论韩国政府还是竞争对手韩国通信都认为ADSL技术因不成熟而无法商用化,但是1999年4月,HANARO通讯竟然在世界上首次用ADSL技术推出互联网接入服务。HANARO通讯推出的ADSL速度高达1Mbps,遥遥领先于当时韩国通信的ISDN方式接入速度128Kbps。当年六月,HANARO通讯推出包月2.8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70元)的低价政策进而轰动了整个韩国。后来韩国通信放弃ISDN而推出了ADSL服务。从此以后,韩国互联网革命真正拉开了帷幕,并奠定了韩国进入IT强国的基石。 十年以来,韩国互联网接入速度持续加速,从1Mbps开始,迅速发展,至今100Mbps已经成为了一般家庭的标准。虽然速度加速了一百倍,但包月价格还是相近于起初的价格,即2.7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67元)。2011年6月底,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发布《未来互联网发展计划》称,以2010年的100Mbps标准,到2012年互联网接入速度拟上升至1Gbps,到2020年上升至10Gbps,也就是十年内加速一百倍。该报告还称,韩国将发展成名副其实的互联网试验台国家。 “使韩国变成IT强国的动力是超高速互联网的普及。HANARO通讯引入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行的ADSL,但以‘我是ADSL’为口号开始营销的时候,获得了爆炸性的消费者反应。这就是竞争的力量。”当时HANARO通讯的掌门人如是回顾说。反之,在我看来,中国网速慢的最大原因是缺乏有效竞争。

后记

交给中国读者的大作业    金宰贤    自从2010年5月首次发表文章以来,已经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了。当时我有了在中国媒体发表文章的念头,于是给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徐达内先生发了个邮件,简单介绍了自己并询问编辑的联系方式。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快给我回复并痛快地答应我。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徐达内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最起码先要阅读一百本书”。这是我去年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会让多少人满意,但我可以说的是,我最起码完成了此项任务。由于我的表达能力有限,为了让我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我只好查更多资料,参考各个角度观察的观点以及数据。因此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觉得读书让我们能够站在作者的肩膀上观察世界,读书是既省钱、又有效的方法,付出二十几块钱和几个小时就能让我们借助作者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以及知识看待世界。尽管我读的一百多位作者不都是值得赞扬的,但超过三分之二的作者给我提供了思想的土壤去思考很多问题。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大外交》。一来是因为它没有韩语翻译本,我花了近两个月才读完长达九百多页的这本书。二来,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国际关系是如何形成的,韩国在二十世纪初为什么不能保持主权。这样在阅读一百多本书的时候,很多书让我大开眼界。    十几年前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我曾经被老师批评过我的发音像粤语。我并没有鄙视粤语的意图,只是当时我说的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而已。此后即使我学了中文很长时间,但用外文写一本书仍然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不过因为困难,所以极少人做过;因为很有挑战性,所以更有成果。所幸的是,我对中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并想说出自己的话,否则我不会完成此项任务。我想将写这本书作为学习中文十几年以来的一项大作业。    如同我借了那么多作者的肩膀一样,我希望读者们通过这本书能借我的肩膀,以便他们站在我多年思考并琢磨的基础上看待当今他们所处的社会。那么,这项作业的成绩就由读者们来评价。    2012年2月21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只眼睛看中国,有点意思。中国人一向不缺外国人来说好听的话,说点不好听的,其实更有价值。    ——张鸣    我们经常需要一面镜子,感谢金宰贤先生制作了一面“韩国产”的镜子,里面的面目不管好看与否,都不必怀疑镜子的诚实。    ——林楚方    金宰贤先生来中国已经九年了,在我接触的在华外国人里,他绝对算“老资格”了。这本书有趣且耐读,表面上大部分话题远离政治,但其实每一个都是当今中国政治生活的写照。一位韩国朋友曾向我表示,中国和韩国地缘如此接近,误解却如此之深。金宰贤愿意用近十年的时间来体会中国,我们又为何不试着从他的这本书开始了解近邻的真实想法呢?    ——邓飞

编辑推荐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编辑推荐:金宰贤是常年为中文媒体撰稿的韩国观察家,本书是他多年观察中国大陆的切身体会。  著名学者熊培云为本书作序指出:亚洲的未来,无论是为了化解冲突还是为增进感情,都需要从相互了解开始。

名人推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只眼睛看中国,有点意思。中国人一向不缺外国人来说好听的话,说点不好听的,其实更有价值。 ——张鸣 我们经常需要一面镜子,感谢金宰贤先生制作了一面“韩国产”的镜子,里面的面目不管好看与否,都不必怀疑镜子的诚实。 ——林楚方 金宰贤先生来中国已经九年,在我接触的在华外国人里,他绝对算“老资格”了。这本书有趣且耐读,表面上大部分话题远离政治,但其实每—个都是当今中国政治生活的写照。—位韩国媒体朋友曾向我表示,中国和韩国地缘如此接近,误解却如此之深。金宰贤愿意用近十年的时间来体会中国,我们又为何不试着从他的这本书开始了解近邻的真实想法呢? ——邓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6条)

 
 

  •   作为一个韩国人,能从自己游历中国多年的亲身经历中,着眼于希望中国能够变得更加美好的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相当严重),洞见可谓不凡。值得国人反省深思。不想多说了,总之,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就冲熊培云先生的推介,就值得买。
  •   这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长期生活中,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一些现实现象和问题,把它写出来,我觉得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坦诚,像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是很有必要的。
  •   韩国人看中国人,也是一论!!!
  •   以全新的视角看中国,可以开阔人的思维和视野。感觉印刷字迹颜色较淡,显得不够清晰。
  •   作者以一个亲历者和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指出了中国现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客观。
  •   如同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一样,写了某些国人司空见惯或社会上一些不太正常的习惯和风气,可以成为中国人透过外面看世界、透过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
  •   这是一本用不同于中国人的视角写的关于中国的书,法人反思,看完,得想想!
  •   还可以,一个外国人看中国
  •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你会感到中国很陌生,看看吧,有一点益处
  •   了解一下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   从旁观者角度看中国
  •   外人来看中国,总是会清醒些。还没细看
  •   中国,痛并快乐的国度
  •   作者很真誠地指出了現實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   思密达写的文章,虽有偏颇但也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
  •   同事买了推荐给留学生看的,但感觉中国人更值得一读。
  •   值得你坐下慢慢一读
  •   中国人要是能说出来 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你会说外人没资格批评我们,但是他们正因为站在铁屋子外所以看得到不同角度和不同意义的问题呀。
  •   支持你 多说几个“不”!
  •   很期待看这本书,希望快点考完试
  •   蛮有意思的嘛
  •   真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角度独特,好书,难得的,中国人值得一看。
  •   外国人的视觉 ,写出了问题,但还可以挖的更深,当然我不希望天朝有这么多问题,但这是现实。
  •   帮同事买的,好像不错。
  •   很喜欢哦。谢谢
  •   同上吧
  •   境外人士的客观评价
  •   感觉作者分析得挺好的
  •   印刷好,物流好
  •   大学生多看一些类似的书,会让自己明智的多
  •   那个,快递很给力,嗖嗖地
  •   好书,作者很中肯
  •   好书,但被党删除不少
  •   跟我的同事一起共享了,他们也喜欢
  •   希望这书不会被禁卖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好,但是怎么解决问题呢?
  •   蠻好
  •   作者眼光犀利,语言平和简洁,用心说话!嗯,看了没后悔
  •   正版很赞,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性价比很高。
  •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很多我们都没有去真正的去思考发现。
  •   这本书想买快两年了,一直在收藏夹里,正好赶上促销,不到10块钱,果断买了。
  •   熊培云 这几年来南开找我聊天的外国人,有日本的加藤嘉一,有韩国的金宰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学中文,喜欢交流,用流利的中文写作,谈的也多半是中国问题。 金宰贤先生嘱我为他的新书写序,坦率说,这个要求让我多少有些为难,因为我对韩国的文化与历史并不真正了解。我从来没有“雄赳赳,气昂昂”,踏上朝鲜半岛,虽然我所在的小区有不少韩国人居住,却也是...
  •   偶然在朋友的微博看到推荐真本书的一些信息,继而就马上在当当上找到了这本书。前半部分很有趣的介绍了作者金先生在中国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后半部分客观诚恳的分析了中韩经济,政治,历史等问题。
    对于一个在上海韩企工作多年,对韩国人和事接触已久的中国人来说,这本书可以用四个字“完全同感”来形容吧。前半部分内容我边看边笑,里面每个题目,每个实例,我在和韩国朋友相处中都讨论过,并出现过。我虽然是中国人,但十几年前便沉迷于韩国文化和韩语,我一直都用辩证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我并不是亲韩或者哈韩,我只是用自己的原则去评判中国人/韩国人谁的观点更正确。
    每每和韩国朋友交谈中,我也开始发现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有过很多疑惑。如:花钱买不到好的服务,过马路很难,中国人喜欢血拼,大学生没个性等,从先生的书中多少我得到了一些解答。
    作为一名中国北方女子,毕业后来上海工作,我也受到很大的文化冲击。几年下来,哈哈,我也很纳闷,我可以彻夜长谈的对象,身边最亲密的朋友不是上海人,却是来自韩国的哥哥姐姐,前辈,老师。也许可能是我和韩国朋友在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人生价值上的一些观点类似吧。
    由于作者是韩国人,文笔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看起来很自然,很亲切,犹如我和我的韩国朋友坐在咖啡馆里聊各自的见闻,和对比中韩文化。。。
    当代很多80后,虽然接触很多世界性的东西,但是当别的国家站在自己的立场对中国直言道来的时候,很少有人虚心接受,或者自我反省。这一点是可悲的。。就如作者说“为什么在中国听不到对不起”一样。
    没有亲身接触过韩国人,就没有发言权。经常听到韩企公司的女性背后议论:莫某部门新来的韩国女人,脸这么小,肯定整过了,对,一定整过了“的话。弄得我哭笑不得,我认为无论别人有没有改变自己的容貌,给我们了美感,我们就应该接受,为何还要在乎这美感是如何得来的呢。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
    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本书,不是所有的韩国男人都是花美男,也不是所有的韩国女人都靠整容,也不是所有的韩国人都叫"棒子",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社会生活的像童话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实际接触过某个国家100个人以上,就不要轻易总结某个国家的人都是。。。因为我们盲目下定义的同时,别人也在为鲁莽的我们下定义。。
  •   作为一个韩国人写的中文作品,应该是很不错的了。特别是作者的冷静和理性尤其值得称道。换个视角看中国,值得推荐!
  •   还不错,从一个韩国人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剖析。
  •   文笔生动有趣,作者文化水平相当不错,以韩国人的观点去看待中国。去除了我对韩国人的不少偏见,如:端午节和他们的江凌祭不是一回事,不算抄袭。而极少韩国人会觉得他们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他们也知道孔子确实是山东人。
  •   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旁观观察,多了解别人的想法,总是好事
  •   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值得细细一读
  •   还没看,是通过推荐知道的这本书,想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才买的
  •   如果这本书是国人写的,一定不会吸引人。南韩与我们是文化同根的,所以看我们时总是会对照自己,并有一种自我检讨的感觉。其实,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成王败寇的惯性,让我们从不认错和狡辩。作者指出了问题,却没有说出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体制。所以这本书难免显得肤浅。如果是个理性的西方人来写,恐怕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   只是外国人写的,看看他们眼中的中国
  •   其实好多问题,如果你认真思考过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你是可以自己了解到的,不过还好。
  •   中国真的很需要那些敢于说真话,敢于发出真声音的斗士
  •   看了一部分,指出一些中国的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   以前看过一本书,好象叫《中国可以说不》,今日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一次再认识
  •   从外国人的角度看中国,角度独特,观点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   这本书,从友人的角度去感受中国的现状,其中有很深的中国文化的味道。。。
  •   感觉和日本的加藤嘉一的书有点类似,只是一些通过几年中国生活对目前国内现状的外国人单方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但也有片面之处。
  •   用不同的眼角看中国,不错~推荐
  •   不错不错不错吧~我的内心犹如江涛洪水,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   旁观者清,当我们在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国土上,所看不清楚的东西,用别人的眼睛来看看吧。
  •   前面写的还算好,后面写的好像跑偏了
  •   印制质量好,观点角度好短文适合枕边阅读
  •   指 出啦国人的不好,但是有的地方不好明白,
  •   不错的一本书,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   总体还不错。值得一读
  •   不得不说,看完熊培云的系统作品,对其它类似批评建议之声,已经看不下去,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书是韩国人写的,写关于中国的,可以长点知识。
  •   从一个人外国人眼中看中国,总有那么几分真实,挺不错
  •   听听别人怎么说自己的国家,对照一下。作为外国人,写得很客观。也很真诚。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   只能用作了解韩国的一本书
  •   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对自己看到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可以供借鉴,但感觉是泛泛之谈,缺乏有深度的见解和思考。
  •   一个外国人能看清这些问题并把它写出来也是不容易的,值得一赞。其实这些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麻木了而已,见怪不怪。但对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人,一定会感到很惊讶的。不仅惊讶这些事,更主要的是惊讶这些麻木不仁的我们。
  •   异样的说法,不同角度的观点,判断在自我!
  •   一般般,没有想象中写的那么犀利,但是对于国人还是有一定得醒世左右,本人也去过国外定居过几年,觉得作者很多东西写的挺真实的,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要是内容再多一点,犀利一点或许更好
  •   韩国人写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勾起我阅读的兴趣。可以读读,但不宜期待过多。
  •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个人觉得书中的很多观点还是偏浅,不够深入。
  •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会忍不住与自己熟悉的城市对比,书中有些对比还是写得不错的,有些只能说是国情不一样。
  •   当韩国常识遭遇中国经验,让你见识中国的另一面
  •   说句实在的 唯一的亮点就是他是个韩国人 只是从一个韩国人的眼里看中国 只在说个现象 不是很深刻 加上外国人对中文的表现力很差 总之 比较平淡
  •   韩国人写的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写问题,不值的看!翻了一下就扔了,这些问题大都知道的现实的问题,还有你说?还有老间接说韩国的优越感,这就是韩国人的本质。
  •   不是自己需要的,以为熊培云推荐的,看后很失望,
  •   反映现实的中国
  •   浅显,白话文,看不下去
  •   茶后翻翻,没有收藏价值。
  •   书评都是朋友捧场的吧。 作为一本外国人写的文集 深度有限 角度也未见独到 一般般。
  •   太肤浅了,看不到深层次思想逻辑,都是表层现象的看法,太年轻,不成熟啊
  •   时事评论类
  •   中国,我能对不说不吗?
  •   棒子对中国人的评价
  •   中国我能对 你说不么
  •   包装很好,品相很好,活动买的很划算
  •   好书不想这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