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1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鲇川哲也 页数:352 字数:160000 译者:吴媛婷,吕灵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接手“黑色皮箱凶杀案”的鬼贯警部几乎束手无策,整起案件居然没有丝毫漏洞。
皮箱中的腐尸是警部大学时代的同窗,警方掌握的线索都指向了凶手是鬼贯警部的大学同学近松。近松的妻子反驳自己的丈夫绝不可能杀人,半信半疑的警部循着线索发现黑色皮箱的主人竟然是他大学时代的另一名同学膳所……随着调查不断深入,鬼贯发现大学时代的好友蚁川也脱不了干系。
两只形状相同的黑色皮箱,两件疑云密布的命案,隐藏其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9915/
作者简介
鲇川哲也 Ayukawa Tetsuya
鲇川哲也(1919-2002),本名中川透。一九一九年出生于东京,童年在中国大连度过。一九五〇年,处女作《佩特罗夫事件》参加《宝石》杂志的长篇小说百万元大奖赛,最终获得第二名,之后在推理文坛上崭露头角。
鲇川哲也是与横沟正史、高木彬光齐名的推理文学大师。他创作的鬼贯警部系列和星影龙三系列,已经成为日本推理史上无法忽视的作品。他一生坚持创作最正统的本格作品,即便在社会派推理小说盛行的年代也不曾动摇。他的作品朴实而精巧,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为后来的新本格推理引领了方向。
书籍目录
1、出版前言
2、开幕
3、逃亡
4、永远沉睡的人
5、一种终结
6、怀疑
7、全新的进展
8、皮箱的逻辑
9、对马
10、两位老友
11、膳所的不在场证明
12、蚁川的不在场证明
13、铁壁
14、不在场证明瓦解
15、溺水者
16、解不开的谜团
17、遗书
18、当风向鸡朝向北方
19、创作笔记
20、人性的探寻——鲇川本格的真内涵
章节摘录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号。那天,从一大早开始,天色就阴沉晦暗,令人郁闷。但事后回想起来,这沉闷的天气,似乎正象征着该事件的部分特质。说实在话,这个案子平淡无趣,节奏也十分缓慢,而且随着事件逐渐明朗化,其首尾一贯的严谨逻辑成为难以负荷的压力,与此案相关的人士莫不为此伤透了脑筋。 由此可见,此案的凶手必定是竭尽毕生的智慧,才做出此案的计划。相对于凶手的殚精竭虑,倘若读者们也愿意付出同样的心力详阅该事件的记录,则必可从中体会自该事件开始直到事件得到合理解释整个过程中的趣味;而对那些把逻辑当做智力游戏消遣的人来说,始于逻辑终于逻辑的事件记录,也算得上是久旱之后的甘霖吧! 这一天下午一点零三分,汐留车站前派出所里响起的尖锐的电话铃声,为此次的事件揭开了序幕。 这时碰巧是大隅巡查的值班时间,他立刻拿起电话,将听筒贴在耳边。电话另一端是汐留车站的年轻站员,大隅清楚地听见从他后方的工作场上传来的激烈的噪声和吼叫声。嘈杂的背景音效,让这位站员说的话听起来就像是广播剧一般立体而生动。 挂上电话后,大隅巡查重新将腰带系上,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同事。 “怎么啦?” “不清楚,电话是从车站的仓库打来的。听他说,似乎是送来了一件奇怪的货物。” “奇怪的货物……” “嗯,听说那东西散发着臭气,臭到令人想捏着鼻子逃跑……我还是去看一眼。” 说完这句话之后,大隅便走出了派出所。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汐留车站吧。记忆中有不少能唤起我们怀旧情绪的铁道歌曲①1,有一首是这样唱的:“汽笛一声出新桥……”歌谣里提到的新桥车站,其实就是现在的汐留站。 旧新桥车站是明治五年十月,新桥至横滨的铁路②2铺设完毕后启用的,因此汐留站可称得上是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车站之一。这座车站是当时文明的中心,我们在阐述其历史的同时,也就等同于阐述了整个明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锦绘③3、版画上都能找到它的踪迹,红叶与芦花①4等作家的小说,也都经常以此车站为故事发生的舞台。那些自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凯旋的将军们,都曾经得意扬扬地捻着自己的胡须,意气风发地在这个车站的月台下车。 然而,盛极必衰是世间的常态,即使是新桥车站也不能幸免。不久后,东京车站竣工,新桥站默默卸下了迎来送往旅客的任务。大正五年十二月,它将“新桥”这个名字让给附近的鸟森车站后,便改名为汐留车站,怀抱过往繁华历史记忆的它,从此悲哀地降格成为货物运输的专用车站。 不过,虽说是降格,汐留站内的专用延长支线却长达十八公里以上,是日本最大的货运车站。在一九五六年的现在②5,从关西、四国、九州经由东海道线开到东京的货物列车每天均有四百一十三辆,所运输的货物全都由汐留车站一手接收;同时,每天还有一百七十四辆货物列车从这个车站出发。当年新桥车站的旧观虽然已不复见,但仍可从延长支线沿途鳞次栉比的仓库、巨大的起重机喷吐的白色蒸汽,以及不断搬运货物的景象中,感受到汐留车站在褪下虚伪矫饰之后,所展现出的健康之美。踏入车站的大隅巡查,看到货运车站活力十足的情形之后,不禁瞠目结舌。 “啊,感谢您特地来一趟,情况真的很不妙呢,这边请!” 站在那边似乎在等什么人的站员,一看到大隅巡查,脸上立即堆满礼数周到的笑容招呼着。 “你先前说,有个东西散发着臭味是吧?” “是的,似乎是动物腐尸的臭味。” “动物的?” “这个嘛……如果里面是猫尸,那么大家当个笑话也就算了,但一想到搞不好是人类的尸体……所以我们就报警了。” “那是货物吗?” “是的,是小型货物。” “收件人呢?” “这个嘛,我们等了很久,但到今天还是无人认领。” “原来如此,这可真是件怪事啊。” 大隅巡查与站员的脚步在卡车间不停穿梭着。说着说着,两人来到了一间水泥建造的大型仓库前,这里就是车站的货物仓库。午后的天空布满乌云,连带地让四周的光线也昏暗起来。货物放置区的天花板上,亮着数十盏灯。 忙碌的站员们把从列车上卸下来的货物运到这里,做着整理与盘点的工作,而站在一旁监督的是位稍微上了点儿年纪的主任。他一看到大隅巡查,黝黑的脸庞上立刻显现出紧张的神色,连忙走了过来。 “实在很抱歉,为了一件还没有确定的事请您来到这里。等一下不管您要笑话还是责怪我们,我们都不会说什么,但无论如何,等会儿打开那货物的时候,希望您能在现场为我们做个见证。” 主任说完之后,指了指横在地上的黑色大箱子。大隅巡查走近一看,一眼就看出那是个大型的皮箱。箱子表面似乎贴上了非常结实的牛皮,看起来不是那种使用时稍微粗鲁些就会坏掉的便宜货。箱子上系着两条宽皮带,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的大黄铜铆钉与锁,正泛着暗淡的光。 寄送的时候似乎没有加其他包装,只绑上常见的马尼拉细麻绳,竖着绑了两条,横着绑了四条。箱子两端各绑着一块比鱼糕板①6的板子还大一圈的白木板,木板上的字迹潦草,写着收件人的姓名地址: 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蛎壳町五丁目四九 风雅堂 手塚太左卫门先生 而在这行文字的左侧②7,可以看到有一行写得更小一些的文字,上面记着寄件人的姓名: 若松市郊二岛鸭生田 近松千鹤夫 只有这些尚不足以让人起疑。然而,不用靠近就能闻到从这只皮箱里散发出来的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大隅巡查吩咐手握剪刀的主任注意,千万不要剪掉细麻绳上的结。主任用力点了点头,老练地剪断细麻绳,然后一鼓作气使劲将两条皮带解开。 “喂,你去帮我把桌上的万能钥匙拿过来!” 站在旁边听到吩咐的站员立即拿了钥匙交给主任。主任把钥匙轻轻插入钥匙孔,小心翼翼地转了一下。只听“咔嗒”一声,锁开了。接着,另一道锁也在同样的手法下被打开了。开锁的程序完成后,两名站员弯下腰,分别抓住了皮箱两侧的盖子。 “打开它。” 主任的声音有些嘶哑,两名年轻站员沉默着掀开盖子。大隅巡查、主任与其他几名站员屏气凝神,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慢慢开启的皮箱。盖子被掀开的同时,浓烈的恶臭也猛地扑鼻而来。其中一名站员以工作为借口逃离现场,主任也因为受不了臭气,掏出麻布手帕捂住了鼻子。 终于,盖子被掀开了。皮箱里塞满了稻草屑,两名站员倾身把稻草屑清干净后,底部出现了一个被墨绿色的橡胶布紧紧包住的大包裹。一名站员一手按着自己的胃,弯腰冲了出去。 两名年轻站员咬牙忍住了令人掩鼻的恶臭,解开了橡胶布,就在这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惊呼着往后退了一步,橡胶布里滚出了一具男尸!他穿着已经退成羊羹色的羽织袴①8,蓄着短发和满脸胡须,死状令人不忍卒睹。 看样子,他已经死了有相当一段时间了,整张脸丑陋地肿胀着,颜色就像是被丢到垃圾场的西洋梨,看着十分恶心。大隅巡查吩咐主任维持现场,同时借了手边的电话,急急忙忙地向警方通报这件大事。 ……
编辑推荐
日本本格推理大师鲇川哲也真正的出道作,入选讲谈社主办的“新作侦探小说全集”。 作品中皮箱移动的灵感来自英国大师克劳夫兹的经典小说《桶子》,但又不是《桶子》的复制品。鲇川哲也以克劳夫兹的“矛”挑战克劳夫兹的“盾”,本着这样的决心创作出了这部杰作。他连最细微的部分都考虑周到,逻辑上找不到任何破绽。(江户川乱步) 以“鲇川哲也”命名的推理文学大奖成为日本最权威奖项 岛田庄司和笠井洁连续十五年出任评委 山口雅也、有栖川有栖、折原一、宫部美雪等大师由此出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