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琼瑶 页数:317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幻梦与现实之间──重读琼瑶小说著名作家 杨照琼瑶写的,是爱情神话,爱情如何克服了从现实上看,不可能被克服的种种障碍。因而琼瑶的小说,当然不“写实”,照着现实写,爱情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可是也因为这样,琼瑶的小说里,不会也不能没有现实,轻忽爱情、破坏爱情、阻碍爱情的现实,是小说成立必要的因素,缺乏了现实的对比,要如何显示爱情巨大的力量呢?琼瑶最常写、最擅长写的现实,是家世差异与贫富悬殊,这也就是为什么她的小说常常会以豪宅、别墅为背景的基本原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许会对这样的背景感到羡慕,不过在小说里,财富通常非但不是幸福的代表,而且还是爱情最大的敌人。财富以及累积起财富的算计,使人失去了感受爱情、信任爱情的能力。两个贫富背景落差甚大的人,他们的爱情就注定要一直隔着那毒瘤般的财富。他们必须经历财富的种种考验,忍受多重的打击,才能够到达爱情的圣地修得正果。财富的考验以各种不同面貌,在防不胜防的生命角落,一而再、再而三突袭爱情的朝圣者。有时是长辈的强烈反对,有时是旁人对于爱情动机的猜测,有时是恋爱中人的患得患失,有时是自卑自尊情结制造出的误会,有时是扩大割深了相处互动的偶然伤痕……当然要有很强、很深的爱,才能引导情人通过这充满威胁的阴暗幽谷,找到阳光。不过除了爱,还要有智慧、勇气、坚持,以及更重要的,个性。不会依照世俗观念拜倒于财富之前,不贪婪不迷惑的个性,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在琼瑶小说中,常常是女主角既贫穷却又有个性,或者该说:正因为贫穷所以有个性。《心有千千结》里的江雨薇、《秋歌》里的董芷筠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吃苦努力抚养弟弟长大,她们都很穷,然而她们都从穷苦生活中建立起强烈的个性。江雨薇从贫穷中学会的,是不轻易向别人低头,更不轻易被别人吓住,她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可以在逆境中成长,也靠这强大的自我,照耀出耿家父子的真心来。董芷筠从贫穷中学会的,是如何看穿财富的虚张声势,面对钱势时不卑不亢,绝对不自我矮化,更绝对不违心讨好。有这样的个性,她们才能在最不利的环境下,没有被现实打败,成就了爱情;事实上,她们的特殊个性也正是让她们招惹来特殊爱情的基础,也正是她们吸引读者的核心元素。琼瑶小说当然提供了“爱情梦幻”,小说最后塑造的结局,也的确往往超乎现实地美好,不过至少有两件事,琼瑶其实远不如批评者说的那么“梦幻”。第一,她写加诸于爱情的考验,现实且具体,有时甚至接近残酷。她笔下最坏的坏人,通常都是抱持着强烈的世俗偏见,关闭在自以为是的观念中,无论如何不肯改变,这种人不只是爱情最大的敌手,而且他们把别人害得最深最苦。琼瑶一方面编织幸福的婚姻结合幻梦,但另一方面她却也勇于正视没有爱情的婚姻、错误婚姻的痛苦。《船》和《一帘幽梦》等作品中,都有至少一个黑暗婚姻作为对照。第二,她写那些沉陷在爱情里的角色,自有其说服力。那些人,不管是逃家的浪子或持家的大姐,都有他们不凡的想法与言行,他们不是平空造来谈恋爱的样板,他们之所以陷溺在非常的爱情追求中,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了一些非常的条件。琼瑶让我们认识他们,同时要我们接受:“啊,如果世间有这样的人,那么我也愿意如此去爱!”从这个角度看,琼瑶小说的“梦幻”,就不只提供读者逃避现实了,在读者逃避现实之前,他们首先会在小说中找到一种不同于他们习惯的生存方式──以爱情而不是其他考量为优先的生存方式,在爱情之前,其他考量都相对不重要,都应该退位的生存方式。读琼瑶小说长大的人,至少因而曾经被书中毫无例外的热情与不顾一切的勇气感动过,那热情与勇气,都是在对抗现实中才特别突显出来的。换句话说,读琼瑶小说长大的人,会受过一种非现实的感情焰火洗礼,至少片刻中相信:现实的价值、世俗的观念,不是一切,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事实上,对琼瑶小说的批评,固然有一部分来自更强烈的社会理念──人应该想办法改造社会,而不只是躲在婚姻中求取一己的幸福──却有更大一部分来自于现实功利的反扑。他们不愿意看到受了琼瑶影响的年轻人,把爱情看得那么重,敢于放弃事业、敢于对抗世俗规范、敢于反叛家庭权威。他们要将年轻人,从琼瑶的“梦幻”中抢救回去。回到哪里?回到不相信爱情,只相信利益;不崇拜爱情,只崇拜长辈权威;不追求爱情,只追求钱财与地位;不迷醉于爱情,只迷醉于关系的那种现实里。在琼瑶笔下,爱情是让年轻人不守规矩、不听话、不用功不正常上班的变数,也就是破坏现实秩序的巨大威胁。盲目相信琼瑶的“梦幻”,不是件好事,然而活在只有功利现实没有“梦幻”的环境里,却是件更糟糕的事。琼瑶的小说曾经是台湾社会几十年间,最奇特的“感情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教材,从底层参与打造了一套台湾人的新感情结构,更创造了一套让年轻人可以模仿来形塑、表达感情的语汇语法。现实没有打倒琼瑶,而是琼瑶的爱情神话部分地改造了现实,甚至部分地进入了现实。
内容概要
平鑫涛:
她根据了一个真实故事,写了《船》。这是一部年轻人的故事,爱的故事,婚姻的故事,也是一个凄凉的故事。
杨照:
琼瑶的小说曾经是台湾社会几十年间,最奇特的“感情教育”教材,从底层参与打造了一套台湾人的新感情结构,更创造了一套让年轻人可以模仿来形塑、表达感情的语汇语法。现实没有打倒琼瑶,而是琼瑶的爱情神话部分地改造了现实,甚至部分地进入了现实。
他给的爱,是全身依赖;她要的爱,是彼此承担。
他留在温室,沉湎过去;她走进风雨,迎向未来。
一条条“人生”的小船,驶在“世界”茫茫的航道上;
沿途有多少美景,就有多少险滩;
“感情”的风暴,偏移了每个人的方向!
他选择没有爱情的婚姻,滑入灭顶的漩涡;
她坚持等待,不惧跋涉,换来真爱终身相伴。
“人生”的舵盘,终究在自己手中,
航程漫长,“意志”的舵手要忍受无尽的疲倦辛酸,
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作者简介
琼瑶
本名陈喆,一九三八年生于四川,一九四九年随父母迁居台湾。自幼受古典诗词熏陶,文笔流畅优美,文心细腻别致。
一九四七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发表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一九五四年,十六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一九六三年,二十五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畅销百万册,引起轰动,一举跃登文坛。
此后五十年来,琼瑶已创作六十五部小说,以高潮迭起的情节、浪漫诗意的情愫、青春唯美的情致吸引了众多读者,几乎所有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琼瑶笔下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赚尽三代读者爱与泪,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 ,半世纪来风潮不减。
二〇一二年,遴选出十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出“琼瑶自选集”,纪念永不退色的少年情怀,珍重从未淡去的青春乡愁。
书籍目录
代序:写琼瑶,读琼瑶,体会琼瑶(平鑫涛)
推荐序:在幻梦与现实之间──重读琼瑶小说(杨照)
正文
附录:凝视爱情悲剧的巨大耐心(杨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九五二年,耶诞节。 夜晚的空气清清凉凉,细雨轻飘飘地、不着边际地洒着。柏油路面被雨洗亮了,浮漾着灯光和人影。一幢天主教堂高耸的十字架上,垂下两串明明灭灭的彩色小灯泡,装饰而点缀了夜。另一幢西式洋房里,帕蒂’佩姬和多丽丝•黛正在唱盘上高歌,乐声泄出了门窗,夹杂着无数的欢笑和叫闹,把冷冷的夜唱活了。 纪远不慌不忙地从街道上踱了过去,咖啡色的皮夹克上映着水光,浓密而略嫌凌乱的黑发湿漉漉的。带着几分闲散,他满不在乎地踩进地上汪着雨的水潭中,那泥泞的脚和它的主人一样,有着特有的洒脱和满不在乎的味道,用充满自信和优越感的步伐,稳定地走过大街,转进一条宽宽的巷子。 从口袋里取出一张纸条,他寻找着纸条上所写的门牌号码。终于,他停在两扇朱红大门的前面,望了望那占地颇广的围墙,和门上挂着的“杜寓”的牌子,他伸手按了门铃,靠在门柱上等待着。 门开了,一个装束得很整洁的下女好奇地打量着他,透过门内的走道和不大不小的花园,纪远可以看到里面灯烛辉煌的房子,和大厅前悬满彩色小灯泡的回廊。花园中显然也经过一番布置,一棵棵冬青树上全悬着小灯,连扶桑花的枝丫上,也拖着长长的彩条。屋内人影幢幢,笑声洋溢,随着人声笑语,大鼓、小鼓、大喇叭、小喇叭的乐声也涌了出来。纪远跨进大门,不自觉地感染了那份欢乐气息,而微笑了。 “先生,你找谁?”整洁的下女,用一副怀疑的神色问。 “杜嘉文,”纪远说,“在不在?他请我来参加晚会。” “是的,从这边走。”下女指着走道和大厅,一面望着纪远泥泞的裤管和湿淋淋的衣服,奇怪着这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客人,像来自荒野,周身都带着泥土味。 纪远抛开了小下女,大踏步地走过走道,跨上台阶,回廊上正有一对年轻男女在依偎谈心,都不由自主地把眼光调过来望着他。他径自走向大厅,推开了玻璃门,跺了跺脚,把鞋底在鞋垫上擦了擦,还没有跨进大厅,已经有个人直冲了过来,一把抱住纪远的肩头,欢呼地大嚷着说: “好呀!纪远,你总算来了!”
编辑推荐
《琼瑶系列:船》是琼瑶女士辛勤笔耕五十余年的代表作之一。琼瑶写的,是爱情神话,这种神话般的爱情克服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克服的种种障碍,而现实的生活中,爱情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力量的。琼瑶最常写、最擅长写的现实,是家世差异与贫富悬殊,这也就是为什么她的小说常常会以豪宅、别墅为背景的基本原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许会对这样的背景感到羡慕,不过在小说里,财富通常非但不是幸福的代表,而且还是爱情最大的敌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