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学生

出版时间:2011-1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任曙林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正在成长,正当青春” ——读任曙林中学生系列摄影 (陈丹青序言)    眼前这些照片中的青春少艾,今已过了不惑之岁,为人父母了。他(她)们可曾记得三十多年前有位常年累月泡在校园里随时窥视的摄影人么?  1979年,任曙林25岁,比他镜头前的孩子们年长十余岁:这是微妙的年龄:距中岁尚早,青春期则已消陨,他分明是在凝视过去的自己;当然,孩子们更在妙龄:不再是儿童,亦非青年,英语将所有13到18岁的孩子统称为“TEENAGE”——将要成长,正在成长,少不更事,而一切人世的感知已如三春的枝条,抽芽绽放了。  这是一组温柔而敏感的摄影,以至不像摄影,而是悄然的凝视,凝成永逝的八十年代。那是中国都市处于前现代文化的最后一个十年,北京自五十年代以来的校园风格在那十年中,临近终结,此后,九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纪,遍布北京校园的朴素设施、朴素装扮,大抵换代更新了:五六十年代的房舍、旧式的课桌椅、木质黑板,改革初期的成衣,平民孩子的穿戴,还有辫子、粗布鞋、国产的球鞋,甚至女生倚傍携手的姿影……莫不连同每幅照片中无所不在的八十年代的神态,逐渐地,永久性地消失了。   除了作为五十至七十年代历届政治运动和社会实践的群体之一,共和国早期摄影中的少男少女,很少,甚至从未成为他(她)们自己。改革开放迄今,“TEENAGE”男孩女孩的影像迅速增多,迹近繁殖,但多数是漂亮的演员、模特,属于被装扮、被预期的角色,此外就是当今校园形相划一的符号,不见个性。乡村少年倒是并未在当代摄影中严重缺席,不论作为早先的幼龄公社社员(欢笑着,劳动着),还是如今严肃摄影中的失学孩童或小民工(穷苦着,挣扎着)……在一个人性从来不曾获得充分表达的国度,少年儿童只是被摆布被利用的次要群体。可是略微察看西方摄影所捕捉的人群,我们会迎对许许多多生动的孩子,如幼兽,如青苗,与成年人的世界一起,构成无穷丰富的人性图谱;至于欧美电影,至少有一打以上的经典是以一位半大不小的男孩的视角,叙述历史,构成动人而深刻的主题。  总之,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影像中,就我所见,第一次,有位摄影家如任曙林,使他的镜头所对准的每一位中学生仅仅只是少年,仅只意味着年龄,带着唯年龄所能赋予的全部生命感,饱涵青涩岁月的萌动、稚弱、希冀,以及惟少男少女浑身蕴蓄的神秘感。   后记   任曙林拍中学生的时候,也正是我的中学时代。从1981年上初中,到1987年高中毕业,我在北京师大附中度过了六年的光阴。所以,看他的照片,我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仿佛在照片中重新看到了自己,以及那段曾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任曙林是一个特别随意的人,用时髦的话讲,也叫“低调”,他算是“四月影会”的资深人士,也是“重要成员”,但他从不张扬,仿佛永远都是一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样子,虽然心怀锦绣,但却平和而普通。   他辞去公职很多年,一直做自由摄影师,生活过得相对清贫,但却从未见他躁动和不安。我曾经去过他的家里,装修简单,一尘不染,几件简朴的家具,一台老式的电脑,地板是他自己铺的,然后又自己涂上了浅蓝的颜色。坐在他的书房里喝茶,心情会变得非常平静。   具体什么时候认识任曙林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刚开始知道任曙林,我曾经把他当成了一个商业摄影师,因为他给我看的都是他拍的“商业片”——建筑、室内装修等等,那是他曾经的谋生的手艺。直到后来,2004年初,看到摄影家薛挺给他编辑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幻灯片,才让我真正了解了曙林。   在2004年的平遥摄影节上,在我主持的幻灯晚会上,我放映了任曙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是从那个时候吧,我和曙林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我一直把他当成兄长一样。   之后的几年,曙林经常会到我的办公室聊天,其间我换了几个办公的地点,但不管多远,曙林总是骑着他的那辆28的大自行车,风尘仆仆,意气风发,一点也不像他那个岁数的人常有的昏庸的状态。   2007年,我和好友金平一起在798创立了“映艺术中心/映画廊”,我们的理想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摄影中心”。曙林是我们这种“理想主义情结”坚定的支持者。我们的展览,曙林每次都会认真地观看,有时候还把观感写成很长的短信发给我。   大概从2008年底开始,我和曙林开始商量正式举办《八十年代中学生》展览的计划,先从编辑图片开始,2008年夏季的一天晚上,我从曙林家里背回了一个硕大的军用书包,里面是将近五十本相册,是曙林近几年自己挑选整理的几千张“中学生”的照片,从年代到内容,分类很细,使我观看和编辑起来都很顺利。但即使这样,编辑这些图片也用了很长的时间。   2009年的4月的一天,我和曙林在他的家里一起做最后的挑选,最终选出了159张照片用于将来的展览和出版。这些照片正好跨越了1979年至1989年整整十年的“瞬间”。   让我很惊讶的是,虽然《八十年代中学生》从未正式展出过,但任曙林却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粉丝,而这些粉丝绝大多数都跟摄影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2010年的12月,由我策展的“任曙林/钟立风音乐影像展”在映画廊举行,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现场民谣演唱与“八十年代中学生”图片幻灯放映相结合,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观众流下了热泪。   一位任曙林曾经拍摄过的女中学生,看完幻灯后,对任曙林说:本来她以为青春已经不在了,但现在她发现她的青春还活在这些照片里。   2011年4月30日,任曙林《八十年代中学生》摄影展即将正式举行了。从开始准备展览到今天,两年多过去了,我忽然感觉,其实这个展览早就开始了,从2004年的平遥开始,任曙林的那些照片中的“八十年代中学生们”就已经永远雕刻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   那日松   2011年4月15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图文集。收录了摄影家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张珍贵照片,也即他命名为“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照片集,同时与这些照片收录在一起的是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
翻看这一张张照片,不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都透着浓浓的特属于八十年代的气息,完全不似如今数码照的鲜丽、精确,这些从胶片中诞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从快门按下,定格到暗房里的洗印、悬干以至日后的保存、展示,它们都像带着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
这一百八十多张照片,不仅是一个摄影师的一次漫长的记录,更是一代人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时代的一种记忆。照片中的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如今大多已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而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多在经历自己的中学生生涯。今夕比照,相信这照片中所展示的,已不仅是这些已为人父母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那过去的一切真的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中学生还能想象他父母们的中学时代吗?

作者简介

任曙林,四月影会重要成员。
1954年出生于北京。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
1976年开始摄影,师从狄源仓先生。
70年代的作品:《先进生产者》;
80年代的作品:《1980年的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学生》;
90年代的作品:《矿区劳动者》、《山区女孩二十年》;
2000年以后的作品:《气息》、《两个女人》、《云南风景》等。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像素》杂志“年度摄影家”称号。
2010年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

书籍目录

序/正在成长,正当青春——读任曙林中学生系列摄影
从妙峰山顶到中学校园
青春往事
耐看的平淡——任曙林《中学生》的摄影反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任曙林的《中学生》读后
影像的历史直觉
影像的意义也许在另一时代——从任曙林的《中学生》谈起
任曙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
任曙林的《中学生》之意义与功用
那恰是我的中学时代
时光是有重重的
青春里的守望者
摄影是发现自己——评任曙林作品《中学生》
后记/那些阳光灿烂的影像
附添/任曙林的八十年代影像记忆/关于那些诗/

章节摘录

   我是工作之后才去广播学院学习的。在1981年,学费是一学期三百元,单位给我报销,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我拍的夏令营电影《夏日的回忆》,其实就是我的毕业创作,就是因为这个,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看上了我,要我调过去工作。要知道,就算那时假广院的毕业生也不是都可以进中央台的。那天我在老潘的办公室给他放映《夏日的回忆》,告诉他中央台想要我的事,他当即表示,只要你愿意,我支持你去。花了单位好几年钱和时间,最后走人了,老潘是要很大担待的。我很感激他的态度,这在当时的领导中非常难得,虽然最后我没有选择中央台。我永远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的选择。后来,老潘受到了好几年的不公正对待,虽然还在岗位上,但我可以感到他的压抑。前年我和妻去看望他,七十多岁的老人,依然有着坚毅的状态。狄源沧先生   星期五摄影沙龙在“四人帮”垮台后达到高潮。开始老师不固定,池小宁为大家操持,今天清这个明天请那个,直到请到了狄源沧先生,我们的老师相对固定了,那张破旧的沙发慢『曼也成了他的专座。狄源沧老师每次上课都很准时,开讲前总是先问一句,还等不等了。那时来沙龙的朋友很多,经常是一二十人,甚至更多。远道有通县,有石景山的,而我从卢沟桥赶来。   狄老师见多识广,又懂英文。我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许多外国摄影名家。每次讲课,他总是带一只不大的手提包,进屋坐下后,便把它放在那张破沙发一侧的地上。包里一定又装了好看的东西,但谁也不去打听,更不能翻看。狄老师总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时从手提包中拿出些图片、画册,有时是书籍摘抄什么的。这像是他讲课中的一种节奏转换,总是从某种停顿中产生更大的未知。狄老师讲课生动,又很尖锐,听起来很是痛快。他经常用手势配合他的语言,激动起来,手臂一挥,做个什么动作,好像要从那张沙发上飞腾起来似的。只是沙发的弹簧都已露出,先生那矮小的身躯只能又深深地陷在其中。我们常拿自己的片子给老师看。他不仅马上给予评说,而且还能把画面记住,不知道哪天讲着讲着会举出某人拍的某张片子同大师的某张比较一下,那种感觉真是又惊又爽。来池小宁家聚会,只有老师才能享受到茶水或咖啡。聚会结束后,先生首先收拾起他的那只提包,拿在手上。小宁等众弟兄陪老师走到胡同口,大家目送先生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独自消失在夜幕中。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影像中,就我所见,第一次,有位摄影家如任曙林,使他的镜头所对准的每一位中学生仅仅只是少年,仅只意味着年龄,带着唯年龄所能赋予的全部生命感,饱含青涩岁月的萌动、稚弱、希冀,以及唯少男少女浑身蕴蓄的神秘感。   ——陈丹青

编辑推荐

   知名摄影师的知名摄影集,在798艺术中心展出,引起广泛赞誉,媒体有广泛的报道。《南方周末》2011年6月曾做专门报道。   图文并茂,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摄影集对“中学生”这个群体的捕捉及其五年的拍摄与记录,使得这丰富的影像记录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   陈丹青专文作序推荐,高度评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八十年代中学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4条)

 
 

  •   用不着过多的文字描述,那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已经将岁月中曾经熟悉而美好的时光凝固成永恒,毫不费力地打开了我们这些“八十年代中学生”脑海中记忆的闸门。。。感谢摄影师的真实记录!当年照片中的学生们,如果能读到这本书,想来会有更多的感触吧~~
  •   对于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我来说 可能这本书的内容有些遥远 但当我从看它的第一眼开始就深深地被吸引了 真的非常感谢作者任曙林先生当时的这些记录以至于现在我还有幸能看到80年代中学生的真实记录 而作者本人也是非常有趣的 很喜欢 珍藏了
  •   虽然不在那个年代读书,但我们读中学生是时候很多事物还未有明显的变化,照片很好,记录过去,才能承接未来。
  •   这本书记录着八十年代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让我们尘封了多年的记忆瞬间打开!
  •   曾经青涩的岁月,不敢去回忆。每一张照片中的人物,都觉得是自己,是他,是她......推荐给所有80年代的中学生们!
  •   八十年代的经典记忆,照片很好看,向往这个年代。
  •   《八十年代中学生》是很值得购买的一本书,我看过七九八映画廊的原版图片展览,大片效果更好,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对图片是个很好的补充。
  •   照片拍得好,文章也不错,最关键让人回到了八十年代的单纯和青春!
  •   淡淡的记录,又回到了过去,不只是80年代中学生
  •   80年代,也正是我们读中学的时候,遗憾的是没能遇到像任老师这样的摄影师,基本上有留下多少照片,那些稍显暗淡的调子和似曾相识的人事其实也是自己青春的见证,感动……
  •   当年学生很少有相机,很多精彩时刻不能记录下来。看着这些照片,看着熟悉的环境,好像又回到那个年代。感谢作者。
  •   80年代北京的中学生活,那是城市之间的差别还没这么大,衣着差不多,如果那时拍我们,可能会拘束,照片上的同学们很轻松的样子,作者应该跟被摄者很熟悉了,不然没法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若昔日重来。
  •   早就知道这本书了,也知道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前段时间当当上打八折,由于价格有点高,没买。这次当当搞活动,书的折扣打得又大,直接把它买了回来。图片加文字,彩色加黑白,清晰度又高,真是不错的一本书。唤起了一点童年的记忆,八十年代,我正小学。也算有点回忆的味道。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书的味道太大,估计是图片太多的原因吧。总体评价五分。
  •   很不错啊都是照片,可以珍藏,对于像我个人比较喜欢摄影的,我就觉得挺有价值
  •   胶卷的时代,每拍一张照片都是一次精心的策划、取景、布局。如今的数码时代,拍的随意,删的也随意,遗忘的也更干脆。打开电脑看花花绿绿的电子照片,和看发黄的老照片心情一样么
  •   买了本自己看 再买几本送人 很喜欢的书 关于摄影 关于八十年代的学生
  •   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30年后偶回首已无多少记忆,,的面世,将我的记忆完全清晰起来,使我热血沸腾!第一时间网购!第一时间阅读!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身影,是我在梦里?在云里?确确实实地在书里,在记忆中...... 感谢作者任曙林老师!!!
  •   有没有90年代中学生?
  •   照片充满了寂静平淡和优雅,尤其作者的文章,配上照片,让80年代恍如昨日。其他应景的文章,不过是点缀
  •   我出生于80年代,距离本书中的相片其实有一定的距离,书中相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我叔叔那一代人,虽然如此,我仍然能出书中那一张张质朴的相片中,那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建筑中,找到我的中学时代的影子。
  •   看完这本书其实再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同样一本书,记述的是农村中学或小城市中学的八十年代,或许还会买来看看。谢谢作者!
  •   早就在网上看到大部分图片,实在太令人着迷了,八十年代留下太多美好记忆.所以书一出,马上买了.
  •   代同事买的,她说这本书中的文字、照片载满了70后厚厚的青春与回忆
  •   。。。还算蛮文艺的一本书吧。。。原来以前中学生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   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照片,特意买了这本书。老照片看着非常有感觉
  •   虽然八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还是怀念,纯净的八十年代
  •   精彩怀旧的照片很令我喜欢,细腻的文字令我回味
  •   照片勾起很多以前的回忆
  •   之前在杂志上看到就很喜欢,然后在微博上看到寂地说当当上有卖就立刻下单了,果然不让我失望,和我之前看过的所有摄影集都不同,比我想象中要小本很多,光看封面会以为是小说,简单的翻了一下,里面的文字就让我欢喜,是本不错的书。
  •   影像记忆青春,感受那个年代的纯真和瑕疵(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同时存在)。
  •   很珍贵的书,记录了我们的青春.虽然书上有土,边角已经残破,但这么珍贵的青春,我还是留下了.
  •   再也回不去的时代,如果沿着那条路走,我们今天也许会很不一样,那个充满理想的年代
  •   很亲切,让自己,和上中学的孩子一起再追忆父辈经历的那段岁月。
  •   这本摄影集挺不错,好处真的说不出来,总之想买的一定要买
  •   这样的记录或许在现实中已经没有了,那段岁月是令人难忘的。
  •   书里的年代大概是我出生的时节,但共同回忆还是很多,虽然相隔10数年,但青春洋溢的脸庞都是一样的。书中的主角眼下也都是45岁上下的中年了,有这样一个摄影者为他们留下青春的印记,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   其实我是80后,但是老家比较落后,90年代也就抵北京的80年代吧。书上有些画面,小时候还见过,挺怀念的。
  •   此书,打开了人的记忆闸门、让人自觉地细心抚摸把玩、提示每一个人(尤其是年青人)应该怎样珍惜当下及其看似琐碎平庸的生活并做个有心的生活采汲者。
  •   一直都非常喜欢八零年代,私以为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很可惜,那个属于诗歌和文艺的年代短促的如同流星一般,再人们来不及细细品味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回忆了、
  •   想来还是旧忆最好,没有浮华的表现,只有单纯的过去,而事实确实如此,记忆已去留下追忆。
  •   喜欢摄影与文学的可以看下
  •   写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经历,配上让人能产生幸福回忆的图片,算是治愈系……
  •   非常好的书!!!
    作者太有先见之明,在那个年代就有拍摄如此题目的意识和远见,而在怀旧风盛行的当下,这本书的出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读起来非常喜欢。
  •   记录时光的影子。
  •   真诚 清纯 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珍贵的写真
  •   就是想回到那个年代,那段美丽的纯真的故事。
  •   属于我们的时代
  •   也许现在的学生包括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但是还是真切的想回到那记忆中美好80年的,只可惜我们这些70后的童真和少年风华已经尘封于那看起来并不遥远,却永远也回不去的80年的了。
  •   70年代生人的童年
  •   看到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年轻时的记忆慢慢浮现在眼前很感动!
  •   学习于90年度的我们,极其想知道80年代学生的青葱岁月,也许那时的条件并不比现在,但快乐的表情显示在每个人心中
  •   强烈推荐!买一本,坐在沙发里慢慢看吧。
  •   看到了以前的部分自己的影子,好怀念,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点老了,哎,,真的是一部好书。
  •   令人感动的画面,属于我们那一代的青春。。。。
  •   慢慢品读 回味过去
  •   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过去
  •   过去美好的回忆。
  •   恰逢我们中学同学30周年聚会,特别适用及时
  •   难得的记忆,为情怀而收藏.
  •   到货速度快,给一个IT男买的
  •   值得珍藏的一本好书,尤其是对我来说,书的拍摄地点就在自己的母校,书里还有自己同学的影子,看着书,就好像看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   以前在《读库》上看过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书的纸张很考究。内容比较一般。对那段历史特别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   非常怀旧的一本书,我当年就是这个样子,可惜没人给我照相。
  •   这本书我每天都看一遍,很感动,想起了我们上学的时候,不知不觉自己老了。。。感慨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编写的很用心
  •   终于找到这本书了,非常好
  •   等了好久,终于入手这本书了!图片都很精美!
  •   这套书不错,我非常喜欢
  •   仿佛回到三十年前,读来心中充满温暖!
  •   经典好书!值得一读
  •   适合35-50岁人群书写的不赖
  •   回忆的味道
  •   圖文集,值得收藏。
  •   图片印制精致,内容全面,一看是新星出版社的,利害。
  •   读完才有啊
  •   不错,图片翔实
  •   我买了三本了,好看啊
  •   包装的很好,很满意。朋友也很满意
  •   非常喜欢,有启发
  •   质量不错!!!!!!!!!!!!!!!!
  •   书很好,价格贵了
  •   书非常精美,里面不光有图片,还附带有坐着对当时情境的描述,物有所值。
  •   书很漂亮,很实惠!
  •   想起当年的我
  •   很适合30岁以上的看
  •   字太多太小
  •   淡淡地翻过每一页的书页,看到一幅幅清纯的脸庞,时而在心间激荡;时而在心间浅吟低唱;那一抹岁月的印痕不会逝去,而会历久铭心;会在心头说真实的青春无悔!!!
  •   如标题一样~很值得看的影集~
  •   内容让人想起小时候的事~挺亲切的~
  •   图片拍的很好!我很喜欢。
  •   需要这样的书,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知过往的那段时光
  •   对那段时期的非常感兴趣
  •   很多171前世的图片,收藏!
  •   很好 很快 书很好
  •   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   美好的回忆。。。珍藏
  •   无论从相片还是排版上都是不错的,这个价格可以有一本。
  •   书很好,包括印刷。买这书只为当时的理想,不为过去的回忆。
  •   好书好书,大大的好书!
  •   虽然我不在北京而且比书中的中学生要年轻些,但八十年代记忆还是那么清晰。看到书中的照片那沉淀的记忆又再度升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