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冯唐 页数:363
Tag标签:无
前言
第一次看到冯唐的文字是他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当时有受惊的感觉。因为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 冯唐是一九七一年生人,跟我几乎差了一代,跟我们这代人对这个世界的关注点也不大一样。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动乱年代,关注的往往是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弊病;而他们这代人生活在平淡小康的年代,注意力转向自身。这个转向并不全是坏事,它使他们的写作转向了更根本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审美的追求。而这才是当今社会中人更感兴趣的话题。 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他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文字的呢?我猜是他在古文上下过不小工夫,我不敢说他的古文功底比李零、李敖还好,但是肯定好过王小波和我。该好好学古文的年代,我们净搞革命了。尽管如此,我并不同意他对王小波文字的评价(见本书《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一文)。王小波是练过字的(他的导师许倬云是个文字绝佳的人,他在看了王的小说后提出“还要练字”的要求,后来许对小波的文字亦相当赞许)。王小波的文字更多受到现代白话文翻译家和诗人的影响,虽然说不出好在哪里,但是不用看作者名字,只要一看文字就能知道是他写的,这不是一般的写作者能做到的。 本来这本书是为我主编的《知识分子文丛》约的稿,可一看稿子,跟所有其他作者都不一样,主要是关注的问题不一样,说实话,文字也好出太多,于是决定独立成书出版。希望读者和我一样,共同享受阅读冯唐文字的巨大快感,共同见证中国又一位杰出写作者的诞生。
内容概要
本书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由冯唐重新润色并排序后编撰成集。全书分耕读、琴鹤、饮食、男女四部分,从文学谈到收藏,从酒色谈到人生,包罗万象而又细致入微,让读者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者、南京书衣坊的朱赢椿操刀装帧和版式设计,与文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作者简介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当代作家,畅销小说家,专栏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并为《智族GQ》等杂志撰写专栏文章。现居香港,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现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书籍目录
耕读
文字打败时间一一我的文学观
中文小说:体会时间流逝中那些生命感动
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小品文的四次浪漫
雪夜枕边读禁书
好色而淫,悱怨而伤
读书误我又一年
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
(万物生长》初版后记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序
(欢喜》代序:差一点成了忧伤的仲永
《不二》代后记:我为什么写黄书
一个人的二十四史
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焦裕禄”
难能的是当一辈子。流氓
人生的战略规划
人力和天命
文章千古事,七○尚不知
肉体需要思想,思想需要歌唱
执著如怨鬼
大钱
老聃的金字塔原则
大包
代苗炜《除非灵魂拍手作歌》序:让我们倒行逆施
弱智后现代之英雄新衣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小猪大道
十年一觉
古玉十条
我为什么喜欢明朝的桌椅板凳
读齐白石的二十一次欷歔
大画
浩荡北京
旧富香港
二楼和地下室的风景
挤呀挤
桃源古巴
……
琴鹤
饮食
男女
章节摘录
读书是每个人都可以喜欢的事情。有人先入道,有人后开始读,后来人自然就有对读书理论的需求:知道前辈们如何读书,省却好些弯路。前辈们也乐得提供:“好为人师”、“含饴弄孙”和“饮食男女”一样的根植人心。但是,晚辈们要千万小心,擦亮眼睛,在笃信前辈们的结论之前,考量结论的语境和作者的心境。 五四以来,在读书理论里,最正统、最嚣张、最深入人心的就算“不读中国古书论”了。 最正统。因为是由鲁迅首倡。一九二五年一月,《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的篇目,鲁迅因此写了一篇《青年必读书》的短文。鲁迅的答案很短:“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是有个挺长的附注,附注里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当时讲的中国书,即指中国古书,这层意思,他又在一年后的《写在(坟)后面》和《古书与白话》等文章里反复阐明。 最嚣张。四人帮说批孔,破四旧,亲切地直呼孔丘为孔老二,暗示孔丘是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鸡鸡。书评大家曹聚仁明确提出“爱惜精神,莫读古书”,并且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我的读书经验》、《要通古书再等一百年》、《无经可读》、《劝世人莫读古书文》等,洋洋洒洒。够出一本专辑。 最深入人心。懒人说,路上有狮子,这么难认的文字,不读中国古书当然好了。书店里有《中国可以说不》、《WTO手册》的民族意气和全民牛逼。有金庸、古龙的拳头,有卫慧、棉棉、九丹、木子美的枕头。书店外有网吧卡拉oK,有茶楼酒吧,有发廊影院。信息时代了,事烦时窄,难做的事情,前辈大家说不做就当然不做了。 现在看来,没有比“不读中国古书论”更荒谬的了。 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是鲁迅。不提他的私塾幼功,单是他自一九一二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一九三六年于上海逝世为止,数十年间,购书读书。每年日记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现在的人口构成看,能认全鲁迅书账上所有汉字的,百无一人,能了解一半书目内容的,千无一人,看过一半书目所涉书籍的,万无一人。简单地说,如果杜牧和柳永痛心疾首地对你说,歌寮夜总会无聊之极,小蛮腰小肥屁股无聊之极。你要打个大大的折扣。另外,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一九二五年。那年月。中国上下,摆不稳一张书桌,“昔宋人议论未定,辽兵已渡河”,还是学些造船造炮,金融会计这类的西学,然后做起来富国强兵要紧。 曹聚仁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曹聚仁笃信颜李学派读书论。颜元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李塨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曹聚仁的推理如下:颜李认为“开卷有害”,颜李是中国古人,颜李读的当然都是中国古书,所以颜李认为应该不读中国古书。其实颜李只是认为“开卷过多有害”,知行应该平衡。另外,曹聚仁把读古书看得太神圣了,一定要读真经,一定要从考证甚至考古入手,一定要懂古文家今文家宋学家汉学家的异同,才能读古书。简单地说,再大的美人也要大便。《诗经》里“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和崔健的“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为后生小子,意淫古人,读断读通就好,摸着想象中的手心驰神荡就好,不必知道古人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无论是靠写字补贴家用的还是不靠写字补贴家用的,都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不靠写字补贴家用的,必然是经世济民的好手。简单地说,去美国读两年MBA不如恶补两年明史、清史,小白菜比小甜甜布兰妮可爱,廷议比课堂案例凌厉,明史清史比美国教科书讲中国的事情更通透。 靠写字补贴家用的责无旁贷,是文字就应该是你的原材料,掌握之后煎炒烹炸,上至三代铭文,下至隔壁王寡妇叫床,不该避讳。撇开祖宗几千年积累下来,狡猾可喜的文字,是渎职,是犯罪。不要言必谈五四时期的反叛,那是中国新文字的青春期,一定要杀死父亲才能知道自己姓什么。李锐讲:“从严复、林纾的时代算起,总共才一百年多一点。但是,这一百多年是方块字的文学变化最巨大、最深刻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先是被别人用坚船利炮逼迫着改变自己,接着又用一场又一场的革命改变自己。这一百多年,我们几乎一直是在急于改变自己。”现在是该上上祖坟的时候了,检点一下,祖宗有什么好东西。 给不服气的人举一个例子,几十年来,有没有重新出现过类似记录人类经验的中国文字:“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李白)”P23-26
编辑推荐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编辑推荐:这是一本让你相见恨晚的书,早看早解脱,早看早感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