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1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臧杰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国美术先锋》是国内美术史研究体系中,首部专门致力于西画社团样本研究的著作。作者以详尽的史料,大量的文献征引,通过艺术家生命历程的梳理,勾勒出了决澜社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重现了这个早期现代美术社团的兴衰史。对于决澜社的核心人物倪贻德、庞薰琹等人,作者给予了极具创见的重新定位和评价。对于影响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进程的核心人物陈抱一、王道源等人,作者予以了重点发掘和论述,也是目前美术史研究中最为完整的著述。通过这部著作,可以窥见193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格局,和当时先锋艺术家对于文化公共空间建构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臧杰,跨界批评家。2006年主持创办良友书坊,致力于老良友文化理念传播和知识分子研究。著有《民国美术先锋》、《民国影坛的激进阵容》、《天下良友》、《艺术功课》、《大师的背影》等。主编有《良友》丛书、《闲话》丛书等。
书籍目录
引言
决澜社:一只现代派的“筐”
灵魂.聚散
倪贻德:无法蜕变的“秋蝉”
庞薰*:“弄潮者”的潮起潮落
王济远:多少是非,多少流言;。
陈澄波:一段家国梦,几曲离恨歌
张弦:天亡者的无声疼痛Ⅲ
阳太阳杨秋人:两个旅人的生命交集
丘堤:“才女”的沉默与沉寂勰
梁白波:“蜜蜂小姐”的幻灭
师友·推手
陈抱一:“启蒙”一生,遗憾一生
李宝泉:“失踪”的辣手批评家
王道源:被断送的“包豪斯”梦
傅雷:执拗而纯粹的“狮子”
媒介·展览
“圈子”读物与“真的艺术”——作为决澜社媒体阵地的艺术旬刊》和《艺术》月刊
决澜社,展场及中华学艺社
承续·力量
梁锡鸿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从1931年冬由武昌回到上海,到1937年“八·一三”事变突发,倪贻德在上海的生活,除却决澜社的事宜,还包括教书、旅行写生、交游,以及恋爱。决澜社第三届画展前,倪贻德还于1934年9月15日,在大陆商场举行了一次个展,展出油画五十幅。这也是上海阶段,倪贻德最重要的一次个人艺术总结。在文学出版圈,倪贻德巩固了与叶灵凤、赵景深的友谊,和李小峰、赵家璧、施蛰存等人也相交不浅,《现代》杂志、北新书局和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为倪贻德刊发作品、出版图书,是倪贻德发声立言的主要阵地。这一段时间的倪贻德决不是隔离于现实的,相反,他在去苏州旅行写生后所写的《苏游漫笔》中还说:“一个洋画家,如果隐于林泉,不问世事,那么他所制作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在三家村里称雄,而决不能合于世界的步调。”但从他的交友趣味中也可以看出,倪贻德的交友旨趣,也是归于如上偏向强调艺术自身的社会属性且带有“中间”色彩的人物,这些人的立场多趋于承认艺术的社会性,既不认同假艺术之名去“革命”,也不赞成一味地“为艺术而艺术”。在艺术圈,他与学生梁锡鸿、批评家李宝泉、同事谢海燕往来颇多。令倪贻德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些比他年少许多的朋友,与他相交最深。“八·一三”之后,倪贻德避走武汉,创造社老将郭沫若在国共合作意向达成后,出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第三厅下设五、六、七处,六处为文艺宣传处,处长田汉;文艺宣传处下设三科,徐悲鸿被任命为美术科科长,由于他未到任,就一直由倪贻德代理科长。作为油画家的倪贻德因为颜料缺乏,几近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相反,叶浅予和张乐平带领的漫画宣传队(后来组成“漫协”),以及马达、力群、卢鸿基等人领导的“木协”成了宣传的主干力量。武汉大撤退时,翟翊、王式廓、沈同衡等人创作于武昌黄鹤楼上的大壁画对倪贻德影响很大。
编辑推荐
《民国美术先锋-决澜社艺术家群像》:再现193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格局,披露民国先锋艺术家的文化襟抱和人生遵际,国内美术史研究体系中,首部专门致力于西画社团样本的著作,重述了决谰社从诞生到消亡的辛酸历程。环绕我们的空气太沉寂了,平凡与庸俗包围了我们的四周,无数低能者的蠢动,无数浅薄者的叫嚣。我们往古创造的天才到哪里去了,我们往古光荣的历史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整个的艺术界只是衰颓和病弱。我们再不能安于这样妥协的环境中。我们再也不能任其奄奄一息以待毙。让我们起来吧!用狂飙-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忘年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决澜社宣言》节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