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熊培云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厂,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
  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

作者简介

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沦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

书籍目录

自序 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我为什么要写作?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
国家与玫瑰
挡得住德军,挡不住生活
老教授与小王子
梭罗的树林
为情侣求饶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好色关乎心灵
铺路石下是海滩
诙谐社会,政治如何玩赏?
 赘肉政治学
 第六种自由
 为什么自由先于平等?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看电影,还是哭电影?
 绑架为什么流行?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开公司,还是开法院?
 死刑是个笑话
 要新闻联播,还是宣传联播?
 不要活在新闻里
 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
 地图知识分子
 “火星文”入侵
背着国家去旅行
国破山河在
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奖励你,控制你
 不自由的秩序如何杀人?
 屋顶上的矿难
 公民膝下有黄金
 没什么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
 柏林墙上有多少根稻草?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从魏珍怎样到郝思嘉?
 悲怆的明星
 杀鸡儆猴,猴为什么鼓掌?
 假如我改《西游记》
 “网瘾”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二等于多少?
 人是什么单位?
 条件即逆境
 预言的囚徒
 人类为什么迷醉于暴力?
 生活引导农民
 哪里有混乱,哪里就一定有不自由
 国界与自由
 虽自由无以言说
 被误读的《死亡笔记》
 艾氏9.11
 以河为界的正义
 ……
第三部分 演讲与独白
附录 易卜生主义
后记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章节摘录

插图:转眼之间,离开巴黎已经几年。我时常怀念自己在那里求学、采访与简单生活的日子。我从不讳言,虽然孤身一人,但我在巴黎度过了一生中迄今最难忘、最美好与最纯洁的时光。而我所学到的,与其说是在巴黎大学的课堂,不如说是在巴黎这座城市。我写的为数不多的几篇散文,也多是因巴黎有感而发,这是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乡愁。因了这种乡愁,归国后虽然终日忙碌,但有机会我总还是想着在巴黎转转,哪怕只为匆匆几天的停留,为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为心灵做个深呼吸。2010年初春,我去日内瓦参加第四届世界反对死刑大会,顺道又一次去看米哈博桥。“河水走了,桥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今年昔我,久别重逢,看着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水与浅绿色的米哈博桥,以及河边一棵棵刚刚长出新叶的老梧桐树,真有一种莫名的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不幸的是,当时我忘了带笔,手机又早早用光了电,什么也记不下来了。我在河边找来了小石子与断树枝,却无法捉着它们在纸上画字。因为在香榭丽舍大街另有约会,在桥边焦虑与流连了近半个小时后我只能匆匆离开。坐上RER,这是我上学时天天搭乘的快速铁路,沿着左岸,不到半小时便可以到达先贤祠边的巴黎大学。而此刻,我只能透过侧顶倾斜的车窗,无奈又无助地望着米哈博桥上的天空朝身后奔跑。我多么想记下自己的所想所爱,却找不着一支笔,并因此彻底失去了内心的安宁……那是一种怎样的惆怅与绝望,我至今未忘。品、服务和理念的国际交易的基础上的。在不同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哲学传统继承自希腊,宗教来自中东,科学基础源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主要的人口和语言则来自欧洲。”假使中国人不那么妄自菲薄,愿意承认西方文明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借鉴于中华文化,是部分中华文化在大西洋边的开花结果,那么中国就没有理由将其完全视为异域文明,或者外来者文明。世界的,也是民族的。若非如此,任何以民族标榜的文化都将行之不远。事实上,即使是咖啡文化,也是东西交融、不断拓展的产物。一方面,咖啡并非西方土生土长,十八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咖啡供应地。另一方面,咖啡文化在欧洲的形成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1652年,亚美尼亚人帕卡·罗西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咖啡馆后,火爆的生意很快引起当地酒馆老板的强烈抗议。不久,这个外乡人被赶走。就在伦敦的咖啡馆遍地开花时,一些知名的学者与评论家加入到反对派的阵营,指责咖啡馆消磨了人们的斗志。更有女性抱怨咖啡吞没了她们的生活:由于喝了过多的咖啡,他们的丈夫“像沙漠一样不结果子”。这颗星球是人类生活的所在,它并非像有的政治或文化评论家所断言的那样,只在“圣战”(血腥的政治认同)与“麦当劳或星巴克扩张”(不流血的经济冲突)的双轨制中飘摇,因为在政治与经济之外,还有社会最真实的生活需求。谁能想到,若干年前,许多中国人在大街上想起麦当劳,既不是因为麦当劳提供了质量上乘的美食,也不是因为它已经成为美国先进文化的某种象征,而是因为麦当劳的厕所里随时有人在做卫生,并且备好了柔软的手纸?故宫“内瓶装外酒”的幽默,不禁让我想起有关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一段故事。1949年,朱可夫元帅在艾森豪威尔的推介下品尝了可口可乐,从此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饮料。但是碍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日益升级,朱可夫渐渐不愿意继续饮用这种“深刻体现美国价值”的饮料了。

后记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就在我准备为本书写一个后记的时候,正好接到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兄的一个约稿。2010年即将过去,力奋兄希望我能就过去的一年写一点总结性的文字,尤其需要谈谈《重新发现社会》一书出版后的一些感想。回想整个2010年,我关注和谈论最多的自然是“重新发现社会”几个字。实话实说,尽管我知道这本书很重要,因为它切中了时代的要害,但在出版后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意外。如何开始这本书的写作,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剐从法国回来,还在《南风窗》杂志社工作,写了一篇关于倡言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的长文,标题就是《中国,重新发现社会》。后来越琢磨越觉得这个议题非常重要,便想着将它拓展为一本书,以便将国家与社会等关系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在我看来,社会瓜果凋零,国家概念混乱,既是今日中国之乱象,也是当下许多悲剧与扰乱的根源。其后几年问,无论是完成《南风窗》的约稿,还是其他媒体的专栏写作,我都努力朝着一本书的体例写。这是一次很好的协调。有写书的计划,写作时你必须掌握全局,而写专栏的好处是它会逼迫你随时关注这个社会,使文字始终保持时代的热度。这也算是我的一种尝试吧。我常说自己是“坐得住书斋,下得了田野”,写专栏也算是我下田野的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不至于因为沉人书斋而远离现实。2009年初,当书稿完成,我先后把它给了两家出版社,但都没有出成。

编辑推荐

《自由在高处》:爱自由,爱生活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新周刊》2010年度图书大奖唯一得主、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由在高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7条)

 
 

  •   
    社会剧烈转型时期,最好的和最坏的同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希望和绝望并存但更多的人因为看到的是最坏并因此绝望,于是悲观、消极、玩世、犬儒。熊培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因其鲜明独到的思想而引起社会关注的。
    熊培云对波普尔、胡适、托克维尔、哈耶克、杜亚泉、约翰•洛克、安•兰德、唐德刚等等众多学人的思想进行整合,并以此去观照最好和最坏并存的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当下,千篇一律乃至集合放大的悲观已经令我们窒息。作为一位时刻关注社会的媒体评论人,熊培云一定要比常人看到听到更多坏的东西,然而他并没有陷入无底的悲观和绝望。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却坚持:“不自由,仍可活。”“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当周边弥漫着悲观失望情绪的时候,熊培云更多的是反观自己的内心:我到底是不是在积极地做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你多一份悲观,这个社会就多一份悲观。从这个角度上讲,心怀希望也是一种责任。”没有听过熊培云的现场演讲,我想,当他说“心怀希望也是一种责任”的时候,心中一定是含着泪水的。
    熊培云认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被我们误解了的话,其实朴素庄严充满禅机。或许他真正领悟到了佛教的真精神。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但传印老和尚常说:佛教其实最积极,勇猛精进!心态要出世、做事要入世。当下一念决定未来命运!每个人都不能自我封闭前程,要自己帮助自己。传印老和尚说的“自己帮助自己”,也就是熊培云所说的“自救”吧。不管你的周遭环境如何的不好,至少你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在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意味着周遭环境已经开始在一点一滴地改变。因为无力,所以更需要执着。社会的进步不就是由此而来的吗?
      陈丹青在北大演讲时,有大学生凄惨地提问:谁能拯救我们?陈丹青的回答很很精彩:“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近年来,一些媒体的时事评论不断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亮色或希望。熊培云们不是专业意义知识分子,但他们整合了专业意义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用诗加论文的笔含泪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希望,他们是普遍意义知识分子,他们是我们社会转型时期不可缺少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新近冒出的所谓战略知识分子,不值一评!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或可改变你的人生态度。


    《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齐鲁晚报2011年4月2日
  •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   有生活在域外的朋友在我博客留言,将“淡定”一词翻译为英文“Let it be”。初一读,觉得新奇;再一读,便觉得是入木三分而不着痕迹,很契合“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Let it be,所谓淡定,其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奈。

      收到当当送来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这是熊培云先生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的又一力作。在序言中,谈及“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时,熊先生说到了自己一条被转载近千次的微博:“当农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万富翁会被灭门,而你握不住自己的笔……这样的时代,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不幸。”我们古老的祖国,还有一句话:多看看那些比你不足的。这样看来,你会发现,“淡定”一词,一点也不新鲜。

      然熊先生最终还是握住了自己的笔,从《思想国》到《重新发现社会》,再到今天的《自由在高处》,熊先生的“淡定”底线在于:“我知道,如果我失去手中的笔,我将惶惶不可终日;如果失去了自由思想的权利,我的生命将不复存在。”

      《自由在高处》的封面和内封,设计得意味深长,那是一张名为Self-made Man雕塑作品:画面中,一个男子一手握凿,一手扬锤,在图片的下面配上了易卜生的一句话: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读后我不禁淡然一笑,这就是另一种淡定了,只不过这一份淡定还颇有些志气,古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熊先生只取最基础的那一部分,是为一种苍老的执着,卑微的骄傲。用熊先生写在书本封底的话来说,便是:“不自由,仍可活。”“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由此看来,“淡定”是一种姿态,既不同于余秋雨们的道貌岸然,也不同于郭敬明们的鲜衣粉面,熊先生所执的,只是“一点点地改变”。“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就是那些自知力量有限,却又不肯放弃在荒野播种,还期待收获一片森林的人。无疑,这是颇为可爱的一类人。


    本文刊登于3月7日的《深圳商报》“阅读周刊”
  •   自由在高处(荣登2011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书,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抒写自由的光辉)看过很多关于这本书的句子和评论,感觉很不错!终于入手了,好棒!
  •   自由在高处(荣登2011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书,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抒写自由的光辉)
  •      身处转型时代,熊培云在学术之外,关注时代事务,引导时代大势,宣扬时代价值,倡导时代精神,与其他学者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愿意且善于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创设社会价值的形成。许多学者埋头于高头大章的写作,而不愿屈就于短小浅显的文章。而在一个热言时代,时评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传播,已经成为燎原之势,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时评,它可以解析新闻、传达民意、引导舆论、督促公权。当然,时评的介入点比较点,使得时评已经成了口水泛滥的吵闹文章了。但是,好的时评,它既是作者思想的结晶,也是思想的广告,随着公共空间的扩大,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监督和公权的鞭挞,还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在《许倬云谈话录》中,许倬云先生就曾对此赞同道:“这种小文章对普及学术思想与推动社会进步大有好处。”
      
       《自由在高处》是熊培云近年来的时评集,也选入了他自己的一些随笔文字。在序言中,熊培云借用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话语说出自己的时代使命:“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他把写作当成推动时代进步的使命,并一点点的努力着,“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希冀让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更好的时代。
      
       时下的时评早已口水泛滥,而熊培云的文章,如“诗歌加论文”式的表达,既有理性,又有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他文字的安宁豁朗、乐观宽容与烂漫纯朴,如时下这个热言时代的盐。他的文章不是暴力之军,而是思想之兵,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发言,做思维的训练,做思想的加法。因为在他看来,没有哪一位思想者能够让自己成为药到病除的神医,改造社会与政治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他执著于撰写那么多的时评专栏,在于他认为,推动社会改革,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不要去掂量你此前堆积的那根稻草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就说它分量过轻,或者没有重量。他认为,时评是启蒙运动的延续,并把它当做一项未完成、需要不断完善和不断更新的事业;一个批评者能否做到生逢其时,就在于他的言说与参与是否适逢其时,恰到好处。惟其如此,他的言说才可能是自由而且有效的。
  •   熊培云的书每一本都没有落下。这本书比《重新发现社会》更轻灵,不知道这样评价这本书是否正确,读过第一感觉就是这样。就像熊说: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从头到脚每根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   幸福了吗?
    冬日里,用杯热茶温暖冷却的手心,突然一抹阳光瞧进屋来,映着袅袅的白气,瞬间,就明媚了这一天;
    等红灯,在一个紧张的缄默的面无表情的路口,一辆卖盗版碟的三轮车缓缓驶来,通俗而传情的歌曲由远及近,顷刻,就温柔了这座城市;
    你笑了,就灿烂了整片天空 ......

    幸福,无处不在。
    但是白岩松要说的幸福不是这些小幸福,而是作为中国人的大幸福。
    但凡非麻木的正常人,都会对身处的社会失望吧,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和畸形变态的思潮,让你觉得这个时代真是群魔乱舞、妖异丛生。眼不见为尽吧,荒谬的物价和不安全的食品又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你: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精神和物质双方面均饱受蹂躏的时代。
    大幸福,难得。
    但是,有希望 —— 白岩松的讲述告诉我们:这其实也是最好的时代。
    时代其实一直在进步。
    我对 “ 国家大事 ” 一直没什么感觉,就是停留在知道这一层面,然后局限于关注自身作为公民个体的具体感受。《幸福了吗》则彻底拉近了这一距离,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国家的心跳和时代的脉搏 —— 那些看似普通的决定背后其实有着多少百转千回的权衡和无奈。社会弊端确实存在,主义顽疾确实存在,无力感也确实存在,但其实很多人都在努力。白岩松一方面为一些现象痛心,另一方面又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工作,参与到制造时代大幸福的努力中。
    极为相似的是,于此仍不够自由民主的国度,另一个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一方面痛心疾首地针砭时弊,一方面仍积极地充满希望地在这片土地上驰骋——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说:“因为无力,所以执着。”“不自由,仍可活。”“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之中,人生都是要保持一些风度的;在苦难与阳光之间,我更愿意看到阳光的一面、积极的一面,看到万物生长,而不是百花凋零,独自叹息。”“我相信,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困顿中前行的人们,将来总有一天会站在自由而幸福的彼岸会师的。”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时常听到年轻的师弟师妹抱怨中国的现状,说要“逃”到国外生活。心中暗暗悲凉,如果年轻的一代都对祖国失去了信心,那我们的希望又在哪里?

    希望就在我们自己,当你泪流满面,又坚守于此,保持底线,乐观生长,大幸福,就不远了。宽解,就自由了。

    “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看着商场里离谱的标价,心里恨得直骂什么世道,看好了,老娘一定不当冤大头!

    我们不是英雄,我们是小人物,我们会一直和生活斗智斗勇。

    痛并快乐着,我们终将寻得吾爱 ……
  •   在当当买这本书完全是好奇。当时只是看了羊城晚报上介绍这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当买,发现其作者熊培云年龄不大,获奖不少,来自农村,经历不凡,于是慕名买下。

    读自序就让我叹服了。其实,现在也只读了尚不过半的篇章。只是感到许多话、许多道理是我有所认知而说不出来,而熊培云娓娓道来,浅显明白。他的视觉是农民的,文章是学者的,思想是哲人的。他对于弱者有极深的同情,对体制有太多无力感,但他说:不自由,仍可活。他教我们穿越逆境,积极生活。

    我把一些段落给十一岁女儿念了,比如:大学的意义不只在于锻炼人格。。。如果你找到了真正属于你的兴趣,愿意终生为此努力,即使没有读完大学,你的人生也一定是丰满而有希望的。又比如。。。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和种种拥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女儿听懂了。

    是啊,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你不要只环顾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

    当你能站在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这本书适合有大志的青年阅读。但我这年龄的人读读,看待社会会豁达得多,心灵会更自由。所以,我读,继续。
  •   有的时候,在一种生活环境下生活的时间长了,就把一切都当作是理所当然
    忘记了怀疑与思考
    熊培云在时评中思考的视角,审视问题的方式
    以及他内心中对于自由、人权、个人意志的追寻
    也许会给被灌输了太多道义 道德 应该 的人们 很多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我觉得绝望到不至于 至少给予你追求更加美好的 更加人道的社会 一种动力

    我尤其同意他对现在教学制度的批判 作为高中生 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来记背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每个历史事件的阶级性和背诵对其现成的评论上
    考试确实在考我和教科书有没有一夜情
    我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考试和教育既不关注也不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现实实在可悲

    虽然我感觉熊培云先生有一些他人都差一点 我最接近真理的感觉
    还有一些对中国传统的过度否认
    但是他开篇的那一篇非常动人 这确实是很值得看的好书
  •   熊培云的书,我读过《重新发现社会》,很引人入胜,一口气读完,作者对中国目前人们很关心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挖掘、阐释,令人读后又茅塞顿开之感。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是:中国现在一切权力至上、国家至上,这样下去中国是没有前途的,必须留给“社会”一块空间,相信“人”的力量。比利时八年多没有政府,人们生活得很好,比利时人很自信,政府不为我们办事,我们没有政府一样生得得更好!这点我们中国是做不到的,因为政府、国家太有“权力”了,而人没有“权利”。所以才有“被拆迁”、被就业、被自愿、被小康、被代表、被失踪、被自杀、被捐款¨……这在当今中国是多么可悲呀!中国向何处去呢!人民呼唤民主、自由和权利!
  •   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被缚于于不如意的工作、窘迫的生活、亚健康的身体状态和绷紧的神经等等非自由状态中,希望熊先生能帮到我们,从精神上获得自由。
  •   读《自由在高处》就仿佛在和一个老朋友对话,所谈论的话题也正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新闻”“CPI”等等,通过和熊培云的对话你会发现一个新的社会,一个另外的事实的真相——无疑一个美丽新世界是让人憧憬和向往的,而如何到达这一美丽新世界?书中给了答案。建议购买。这次购买的较多,送货使用的是纸箱,建议购买量较小也使用纸箱,虽然成本可能增加,但能更好的保护书籍。
  •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   熊培云抒写自由的光辉
  •   之前买了熊培云老师的《重新发现社会》,读了以后 深受教育和启发。也看到自由在高处的许多好评,这次正好当当做活动就买了,书很好,里面的许多见解对我们认识自己的人生也好认识当今社会也好,都有很大的帮助
  •   熊培云显然不愿意放过每一次向公众表达的机会,他以人类普适价值为底气,不只一次地号召: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你的自由就是你的国界。”(《问世间国为何物?》)
    与众不同的是,熊培云虽在愤青的年龄却绝不偏激,信奉胡适的改良思想以及“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乐于主动担当,主张“想收获自由所带来的美好的人,必须要承受支撑自由价值的艰辛。”(托马斯.潘《常识》)多年来,他一直能够被主流容忍、为读者喜爱,是因为“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自由在高处》作者简介)始终批评现实的他并不主张革命,而“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皆可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同上)
  •   自由在高处,熊培云,名字和作者都是我喜欢的,书也是好书。喜欢~!
  •    爱自由,爱生活,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   熊培云的这本《自由在高处》是在去年当当做活动的时候买的
    今年五月去成都的时候带在火车上看~很有感觉~
    可能因为特殊的场合,时间好像静止吧~每看完一篇,或者是看完一段儿,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能够停下来,看着窗外的风景、天空,细细的琢磨一番,别有感受!
    爱上一个人的旅途,在火车上看书的感觉~
  •   一直关注熊培云,读《自由在高处》对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对人生哲学的思辨有了比较深入了解,很受启发,会继续关注他。
  •   这是我第一次读熊培云的书,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才买的。我想每个年轻人都是梦想着自由的,这自由有很多种,得不到的自由有更多种。其实,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想要的自由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得到这份自由。没有目标,也没有路径。可是熊培云不是,我想,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里他的自序,说的很清楚,也很中肯。他知道自己的方向,也很努力,人格很强大,是很不容易被动摇的一种人,不是固执,而是清楚。总之很喜欢,他没有愤世嫉俗,而是让人们明白一种态度。很好的作品。
  •   自由在高处,自由也在心中,没人能羁绊每个人心中的自由。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
  •   熊培云的书是老师推荐的。《思想国》和《自由在高处》都很好。反映社会,反映现实、
  •   买齐了熊培云的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思想国+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都是在当当购得。
  •   我不喜欢冯伦的思想。他是体制中人。而读熊培云却很畅快。这就是企业家和文人的立场不管怎样靠拢。都达不到根儿上的一致。。一个说理想。一个说自由。正是如此。。我觉得理想有时比自由还虚无 还飘渺。。自由虽无边无际可永远在你周围。。而又有多少人在所谓的追求自由中找不到了自己。。
  •   当自由的观念能深入人心的时候,就会有希望,正如熊培云老师所说,我们再谈主权和人权孰先孰后的问题,其实不惟国家才有主权,我们人本身也有主权。但大多数人对自身主权的认识停留在物品、财产等物质属性的阶段,殊不知我们主权的崇高意义在于对于我们人格、思想的不可被侵犯、不可被亵渎的独立权利。
  •   熊培云是本人较喜欢的青年作者,过去常在南风窗,南方周末上阅读他的文字,行文风格平和中正,内容虽多指中国社会各领域中司空见惯的不良不端现象,却并不愤世嫉俗热血沸腾,而是用理性思考,独立判断,冷静分析,充分理解这类在良性社会里(他曾留学法国)养成的公民习惯来面对我们身处的这个毛病丛生的真是国度。培养公民习惯,训练公民生活该是中国人急需补上的一课。
  •   非常喜欢熊培云的文字和思想,这本自由在高处是近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时评集,讲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自由”的书。
  •   自由在高处——熊培云的书——这个书的名字取得好!
  •   这本书写的很好,自由在高处,纯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熊培云是以自己的方式讲解自由。
  •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不解的是,什么是“自由在高处”,自由,大多数人理解的,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作者给我们大家一个更加精确地解释,并且,分为消极的自由,积极地自由,我更想说的是,自由,个人生活的自由,加之政治生活上的自由,无不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是现实,往往和我们的书本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于是,社会上,各种令人震惊,甚至是令人发指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个失去某种自由的人,可能把所有的其他人变成敌对她的人,进而做出了一些让社会措不及防的事情,这就是本书第一部分给我们介绍的,那社会上的一些实事,给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还原事情的经过,让我们的思维不在从左右去想,上下的思考也是必要的。一开始那些社会事件,正是出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些比较典型的事情,作者不仅晓之以情,更说之以理,让我们感叹作者的用心良苦,更见作者的思想深度,其实,我还是蛮欣赏作者的另一个身份,时事评论家,抛开一切的外在,给我们从深刻易董的角度,剖析事情,这正是,我现在需要历练的,我非常喜欢那些不被社会所同化,敢于用文字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作者,仅是这种勇气,就让我身为感动。 后面的那几部分,我更愿意谈的是,生命,时间的维度,我们首先是人,活在时间里,然后才是公民,活在国家里。作为公民,我们要谈自由,作为人,更应该把自由放在一个高处上,努力去攀登,而不是去仰望,知识的局限,思维的狭隘,导致了我们片面的看待一下东西,做出了有失偏颇的举动,倘若想要自己以后有一扇明镜,知道自己的行动,这本书,不得不读,作者与韩寒有着本质的区别,韩寒善于抨击时政,拉网晾晒社会,而作者,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有些事情让我们痛心,感到社会的黑暗,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但是,作者,从来没有对生命,社会丧尸信息,我始终认为,乐观的人是最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尽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不公,但是我们选择乐观,与选择悲观,同样要去生活,乐观会让我们去在不利的境界,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我们去保护自己的自由,就是去保护社会的自由,我们自己进步一小点,社会就会进步一大点。本书,不论从那一点,都不失是一本让人精神为之觉醒,思想为之动容,的好书,这是我读过的最让我有感触的一本。
  •   喜欢熊培云是因为他的另外一本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因为他朴实的文字下蕴藏了深厚的情感,也因为我看过书之后产生对于故乡的共鸣,之后就一直在搜索他的其他书籍,《自由在高处》是我看他的第二本书。熊培云用一个新颖的视角看到世事,看过之后总能觉得似乎离一个梦想中的高度更深了一层。
  •   最早买的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后买的这本《自由在高处》,还不错。
  •   非常喜欢这本书,熊培云是非常有思想的,整本书是一篇篇的短文,里面有故事有说理,都是围绕自由这一话题的,涉及到一些国外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大学教授推荐的,买了看完觉得很值得。
  •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很喜欢这句话……
  •   一口气买了熊培云四本书,第一本看的就是自由在高处,不错
  •   几年前从当当上买了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这次见到他的新书就迫不及待的买回来了。果真,他的文字还是那么犀利。《自由在高处》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
  •   喜欢熊培云的淡定、深邃,一直在追他的作品,其实已看过《自由在高处》,还是买了两本,一本收藏,时不时再翻翻;另一本送给朋友,以作谈资。
  •   熊培云先生用属于他的视点对“何为自由”,“如何寻得自由”进行论证。该书贴近社会现实,语言浅显易懂,适合高中生阅读。书中举到的“101-102=1,移动一个数字,使之变成等式”的例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真的要跳出事物本身,从高处看问题。同时,自由是我们的追求,一个位于高处的追求。
  •   自由,在高处~很喜欢熊培云的思维方式,开明而不极端。学习。。。。
  •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熊培云在学术之外,关注时代事务,引导时代大势,宣扬时代价值.
  •   一直很喜欢熊培云的书,自由在高处,很喜欢,很值
  •   原来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带着自由的光辉。很喜欢作者的观点,很有精辟独到之处,向往自由,热爱生活,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   自由是个好东西,熊培云的书,应该不错!
  •   熊培云的书有深意,关于个体自由,群体自由,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
  •   读了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被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洞若观火的思考,悲天悯人的气质所折服。在这本书中,作者坚持原有的风格,对公民社会再次做了深入思考。自由、平等这些政治哲学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离我们很近,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和追求的。
  •   非常喜欢这本书,熊培云是非常有思想的,书里有故事有说理,都围绕自由这一话题展开的,朋友推荐的,看完觉得很值。
  •   熊培云,中国现阶段的士大夫。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于民主、法制、自由有自己独到和鲜明的见解,对国家、民族、政党有清醒的认识。
  •   里面很多很好的句子,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它本身对自由的讨论,也在于它与其他伟大作品的关联。向熊培云先生致敬。
  •   书由以自由为主题的短篇文章构成,篇篇发人深省,值得一读!考虑阅读熊培云的其它书籍
  •   熊培云 作品 自由自由
  •   只是封面的设计就是一种艺术品:封面的图画和文字想你传达了一种思想---你自己在塑造自己,你即你选择。这也是书中向你传达的思想之一。 但是更令我喜欢本书的原因是:每次度该书的序文,增势有种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我不能不说这是一本好书,我感谢熊培云写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字,这么精华的思想来引导我,去寻找自己,发现未知的自己,强大的自己,自己喜欢的自己,去摸索,赶快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   爱自由,爱生活,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你能决定每天几点起床。
  •   虽然我们的自由还是不多,但是我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进步,也许我们有很多东西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站到高处,让我们的思想获得自由。自由的路很漫长,只有站得高,你才能够看到遥远的未来,看到美好的希望。当你站得越来越高的时候,你周围的恩怨是非就都不见了,你人生中的高山峡谷就都变成了土堆和小溪,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这就是在不自由的现实中,思想所能够获得的自由。
      
       也许无论社会进步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在现实中都会感觉到不自由,只有让自己的精神站到高处,才能够发现其实自由就在于你自己思想的高度。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Freedom is not free.因为自己的名字谐音free,我一直在寻找自由的真谛;也因为这一机缘,一直渴望自己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先说说我最能体会到自由的时刻,是一个人每天不用在意他人的目光,跑步、洗澡,看会儿视频同时列出来一天要完成的事,一件一件地做、直到划掉纸上所有的事,每天唱半个小时歌/为一项兴趣短暂努力(钢琴。。。),一天接近尾声时,反观做过的事是那么充实而有效,再反思提出改进方案。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透着自由的气息。而这篇文章中当然不是我这种小资的自由,它是更宏观更高处的思考,给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就像题目一样。通篇由一位媒体工作者完成,可能这本书更适合相近专业的同学读,虽然每一篇篇幅都很短,但我读起来还是略感沉重、进而导致乏味,可能是语言很有深度的关系,有些地方我觉得说得在理但理解不好或无法产生共鸣。像圆明园废墟的价值应该在于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我们对社会的批评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批评;不反对医药带来的文明,但反对生命医疗化,“别打扰健康的人”;标准答案摧毁了中国教育。。。我最大的感触:用不同的视角和高度看世界,不创造,毋宁死!
  •   当所有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我们习惯了以集体绑架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的权利。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何时能实现,也许我们真的只能站在高处才会看到人性自由的光辉。
  •   有一种鸟是注定束缚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hoho~
  •   在这个体质,这个环境下,我们“自由”吗。身在其中早已被各种主流媒体制造的舆论与几代的教育观点僵化和束缚住了。作者以其经历和不一样的视角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如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事情。自由为何在高处呢?是因为我们还没得到,还是因为高处不胜寒?我觉得,自由是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权力。
  •   在不自由的环境里自给自由 许多人都知道帕特里克那句激扬豪壮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生活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个“自由”变成了“目曲”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纵沉沦、苟且悲观度日呢?有一个人告诉我们:在枷锁之中,我们仍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不自由,仍可活。”
  •   这是买给学生的书,相当好,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尽管我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熊培云的书很好,但是当我把它交给学生,并且从学生那里得到回馈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激动。一生中有那么基本好书陪着,我相信她以后会很快乐的。同时也介绍各位书友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看过之后,我们会对现在的生活的诸多不如意有些许放松的心境。
  •   看完如此精彩的《重新发现社会》,再看到他最新出版的书,焉有不继续拜读之理?!风格依旧,温暖清新,如沐春风。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一本可看作是对《重新发现社会》里重点厘清社会与国家,而对个人自由涉及较少的一个补充。本书精选了作者几年来所写的评论、演讲与独白,着重阐述“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如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自序“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披露了作者几年来的写作心路历程,包括后记,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是如何自我苛求,坚持信念,乐观向上,行走在高处,获得思想、写作之自由与乐趣。“你即你自由”、“不自由,仍可活”、“相信我们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我的做事逻辑是,越是逆境在给你做减法时,越要想着给自己做加法;越是在悲观的环境里,越要保持乐观;越是有消极行为影响你,越要积极生活。如果别人给你做减法,你自己也给自己做减法,这何异于给自己已然不幸的命运落井下石?”这些话都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   “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小环境。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很真实的现实!不错的书
  •   因为看了新浪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下来,还没有细看,但看了许多评论,相信是本好书,尤其喜欢这个名字,自由在高处,每个人都在渴望和追求自由,自由是生活的本源。
  •   《自由在高处》是新浪“中国好书榜”10大好书奖,看完之后很受启发,思绪随作者越行越远,适合思考
  •   自由在高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暑假在沙坪坝的西西弗。当时随意翻了翻,还不错。后来在当当网买了这本书,现在一直在看。作者思想很深刻,见解也独到。个人觉得很适合领导阶层看,改变中国更需要这个群体。。不错!
  •   你深爱着一个人,不思舍弃,不是因为她独一无二,而是因为你的爱才让她独一无二。拿起熊先生的这本书,就如见到深爱的那个人,这本书就是我深爱的一本书。没有一味的抱怨,从独特的视角看待社会种种。就像是站在山顶上俯视全景,给人一种眼界开阔之感。自由,无所谓无拘无束,而在于你看问题,看社会,看人生的位置和视角。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处,心境自然也开阔,而这种高处并不是东坡所言“高处不胜寒”,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   突然感觉,熊培云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了,不多说,好书大力推荐!!!
  •   不多说,好书一本~推荐熊培云的书
  •   临行话别,报社有位兄长和我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到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这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正能量的书,非常喜欢熊培云先生。
  •   熊培云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思想启蒙书之一吧,对我思想、价值观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学长推荐!好书!
  •   好书,本书就像作者自己所倡导的,用心写作,每一句话,每个用词都给人一种享受,不仅重新给我了人生中对自由的认知度,同时,也让我享受了一次痛快淋漓的语言沐浴。
  •   虽然不能有熊培云的经历 但看他的时评书还是很好的。一个对于独立思想如此坚定的人。人生必定精彩。也许很多人就是还没学会思想独立。
  •   熊培云的书一直在读,就像梁文道在《重新发现社会》序言所所一样,读他的书就像在读自己写的一样,于是和书产生了共鸣。熊培云为当代胡适就像一只与众不同的鸟,当其它鸟正在顾自低头吃食的时候,它总在树上交换预警,于是吃食的鸟嫌它吵,而捕鸟人绝的鸟碍事,大家都想把它给打下来,但这只鸟始终在交换,因为它天生一副好嗓子,不叫唤总会憋着。
  •   熊培云的评论风格个人非常喜欢的,平稳、淡然却以理服人。虽然不如韩寒一般风趣、讽刺和尖锐,但是中国当今正需要这些理性的声音唤醒者我们~~~希望继续出好书!!!
  •   作者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心灵自由,内心宽厚,乐观向上。因此所写之文字从容,温暖,让人有所想,有所悟,有所得。当然,想、悟、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读者的心。不管怎么说,对我影响很大,例如上大学的意义所在,罗梭的简单而自由的生活,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自由在高处在云上,还有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因此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自由而幸福。
  •   内同不用说。之前看过一些,很好才决定入手熊培云的所有书,加油加油
  •   熊培云的书是老师推荐的,我读过《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很好吗》,非常震撼,在现代还有用一种理性去秉承乐观的老师,应该好好读他的书。
  •   好书,内容很精彩,熊培云的这几本书都买了
  •   好书,熊培云的文字美且温暖,充满智慧,不知道还真以为是一老者,呵呵
  •   这真是一本必读的好书!一直很支持熊培云老师!!
  •   好书。喜欢熊培云的书。
  •   早就知道了熊培云的名字,一致的好评,只是没有时间阅读,现在终于有了时间,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走进熊培云的精神,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内涵。
  •   看了熊培云这本书。怎么说呢。应该算一本厚积薄发的书。越看越有味。
  •   熊培云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写出了社会,文化等小地方蕴含的哲理~
  •   自由在高处,自由在此书!
    是一本好书,对于那些失去信心,在失望中生活的人来说,是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
    让我们重拾那些美好的渴望,面对纷乱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坐标,发现自己的幸福!
  •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创造,积极生活。书是好书,文中有许多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   老公有一天让我读读《自由在高处》,说作为教师应该读读,我一看是还以为是关于教育的,买来以后看到作者是一评论家,文章刚开头,还真的很吸引人,更多的是思想的体现。
  •   “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是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自由在高处最朴素的阐释。一味知识渊博的评论的家,读他的文章你会被他的渊博与理性,深刻所感染。强力推荐,再说一本才十几元,这样的精神粮食可不要错过。
  •   第一次接触熊培云的作品是《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觉得他的观点很切中当今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又来找他其他的作品,读完之后感觉书里带有一些重复的东西,不过不失为启迪我们思想的好读物。
  •   熊培云的书 看了《重新发现社会》《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感觉很好 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本书和另一本《思想国》刚到 就迫不及待想看。。。
  •   大爱熊培云的书,很有启发意义
  •   一如既往的熊培云风格,大爱!
  •   其实最早可接触时评类的文章,源于梁文道的《常识》,再然后,是思想国,是正义之前,是自由在高处。

    因为身处困境,所以看到那句JE REVIENDRAI, JE SERAI DES MILLIONS,我的眼前一亮。

    我将归来,万马千军。

    这句话,真的,顿时感动了我。

    这本书实在是和思考,是和生活,是和自由联系的。

    正如书名,自由在高处。

    很值的阅读啊。
  •   散发着自由的光辉,好书。可以读几遍,
  •   自由在高处,高处不胜寒,渴望的自由,何时能得到。熊先生不高兴的事情,大家也不高兴,说出来以后当权者也不高兴,现在的自由只是少数人才有,当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还是李泽厚先生说的那样只有经济发展了以后才有自由,经济不独立就不会有自由,有了自由才有平等,才能有宽恕,胡适之很重要,但宽恕并不比自由重要,如果没有平等,一切皆枉然。
    一些批评的文章能发表,这也是进步。
  •   很好的一本书,熊培云的思想让人感动
  •   第一次读熊培云的书就喜欢上了这种风格,作者观点总是会给人惊喜,书质量很好,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