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自由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邓恩  页数:220  译者:尹钛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书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这是一个词语的故事;这个词产生得很偶然,后来它还经历了一段漫长而且通常有点黯淡的历史,但在非常晚近的时期内,它开始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随着本书的展开,我试图揭示,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了解得何其少,也揭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此一事件的缘由和意义。为什么民主在今天赫然出现?为什么它对现代世界政治言说的支配,竟然会达到这种程度?它近来的这种突出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美国和英国决心将巴格达埋葬在断壁残垣之中时,在所有他们可以打出的旗号中,为什么是以民主的名义?是否,这一新奇的统治,事实上只是一种幻象——一种长盛不衰的欺骗,或完全是混乱状态的迹象?还是它确实标志着政治和道德上的巨大进步,而这种进步只需要扩展到整个世界,并且变得更为实在,就可以让历史走向令人欣慰的终结?此书力图解释民主在今日世界令人惊异的登场,展示它如何在两千五百年前作为希腊面对的非常地方性的困境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而出现,又如何经历短暂而耀眼的一时兴盛之后,几乎在各处都式微居然达两千年之久;揭示它如何作为一个现实的现代政治的选择方案而起死回生;解释为何它在美国追求独立和创立新的美国式共和的斗争中重生,最初是以改头换面的形式。

内容概要

这部文采洋溢的名作可能提供了目前对民主政治最准确、周全、细密的描述。   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邓恩讲述了“民主”作为一个词语、一种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政治实践的演变历程;描述了它如何在两千五百年前作为希腊应对地方性困境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而出现,在经历短暂而耀眼的一时兴盛之后,几乎在各处式微达两千年之久后又令人惊异地登场,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成为西方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明之政治内核。  在“民主”主宰了政治言辞的今日世界,我们有必要去探究,这一内核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经历了怎样的魔幻变形,带来怎样的后果?

作者简介

约翰•邓恩(John Dunn),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誉教授,著名政治理论家,现代西方思想史研究领域中声名卓著的剑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他那一代中最具有原创性和重要性的思想家”,其成名研究是洛克政治思想研究。他和同事昆廷•斯金纳、约翰•波科克等人一起,强调要通过详细的历史研究方法,在历史的语境中来阐明和重构政治思想家在从事撰述时真实的政治意图,从而为政治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著有《民主的历程》、《失去理智的狡诈:对政治的理解》、《约翰•洛克的政治思想》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为何是民主自主?第一章 民主首次光临第二章  民主再度光临第三章 热月的长长阴影第四章 为何是民主?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当然,在雅典的民主实践中,说服一直就是其关键所在。正是通过运用于数不清的感情色彩强烈的公共场合的直抵人心的说服力,雅典的政治领袖们执掌或是失去对城邦政治决策的控制权。在修昔底德看来,正是通过运用于集会(Assembly)这一终审场合、面对所有与会者的说服,伯里克利成功地将雅典转变成了君主制,经由人民的持续同意而进行的一个人的统治。[2]对于公开着重于“说服”的某种政治方式来说,对于以劝说为核心的政治学来说,相比于共和,民主是更为婉转的称呼。它承认人民不仅仅是最终权威名义上的所有者,还承认他们本身就是运用权威的机构,有能力依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行事和运用权力。在那种承认中可能有很大的不真实的成分,一种矫揉造作和不真切的做派,这种做派有时掩盖了真正的轻蔑。如果民主在今天,就像奥地利的流亡者约瑟夫·熊彼特向其哈佛大学的听众和对随后的整个世界所劝信的那样,是“政治家的统治”,[3]至少那种政治家的统治面临着真正的压力,要彬彬有礼地向他们的被统治者发表演说,恳请他们给予支持,并且防止自己不要将他们的统治转变成由自己掌权的非正式的贵族制或是君主制。即使在那些走马灯般轮换的职业政治家手里,民主也没有显示出它是各种公然具有独裁、威权或是暴政风格的政府的具有说服力的称呼。弥天大谎作为短期的政治计策可以奏一时之功,但已经表明长期内它不可能是一个有力的确保政治权威的套路。在永恒的全球政治中,在过去两个世纪关键的意识形态斗争结果中,作为一种政府形式的称呼,利己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已经俘获了平等这个词。与此同时,平等却大体上被逐出了政治领域。但是,不管是其散落各处的残余,还是其更加老成的知识分子崇拜者,[1]都还没有觉得要缴出这个他们仍然感到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词。对他们来说,那种掳获,即使在现在,看起来也不是正义战争中的征服,而是一种厚颜无耻的窃取,是通过他们仍没有真正理解的一时的伎俩而得到的。即使在五十年前,那场战争的结局对任何人来说都远不是那么明朗的;那些憎恨它的人在预计战争结局这个问题上的失败一点儿也不令人惊讶,一如那些向往它的人更没有预计到一样无须惊讶。然而,到现在,失败一方的不解并不表明他们政治智慧的水平低劣。一旦它彻底地、真正地失败,战争为何如此收场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更难弄明白的是,为何那些利己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居然不惮烦地去掳获平等这个词。这可不是他们那些最有智慧的知识顾问们如麦迪逊,或者西耶士,甚至是亚当·斯密向他们推荐的词。对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和更长的时期内,在整个欧洲使得平等派一次又一次惨败——在1848年、1781年、1918年的革命中——的当权政府和军事将领来说,它也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词。在今天,与此相对照的是,没有什么利己主义制度的拥护者会否认民主化的授权给他们带来的益处;这种授权的意义超越了民主作为暂时的权宜之计,也不再是强迫之下的对政治仪轨之要求有点儿不光彩的背离。在拥抱民主这个词时,领导资本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那些领袖们,并不是在闲得无聊地玩弄空洞的符号。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存在一个很深的政治权力蓄水池,并且竭尽全力地利用和汲取它。这个判断是有道理的。如果这判断是错的,那么,在民主得胜当然,在雅典的民主实践中,说服一直就是其关键所在。正是通过运用于数不清的感情色彩强烈的公共场合的直抵人心的说服力,雅典的政治领袖们执掌或是失去对城邦政治决策的控制权。在修昔底德看来,正是通过运用于集会(Assembly)这一终审场合、面对所有与会者的说服,伯里克利成功地将雅典转变成了君主制,经由人民的持续同意而进行的一个人的统治。对于公开着重于“说服”的某种政治方式来说,对于以劝说为核心的政治学来说,相比于共和,民主是更为婉转的称呼。它承认人民不仅仅是最终权威名义上的所有者,还承认他们本身就是运用权威的机构,有能力依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行事和运用权力。在那种承认中可能有很大的不真实的成分,一种矫揉造作和不真切的做派,这种做派有时掩盖了真正的轻蔑。如果民主在今天,就像奥地利的流亡者约瑟夫.熊彼特向其哈佛大学的听众和对随后的整个世界所劝信的那样,是“政治家的统治”,至少那种政治家的统治面临着真正的压力,要彬彬有礼地向他们的被统治者发表演说,恳请他们给予支持,并且防止自己不要将他们的统治转变成由自己掌权的非正式的贵族制或是君主制。即使在那些走马灯般轮换的职业政治家手里,民主也没有显示出它是各种公然具有独裁、威权或是暴政风格的政府的具有说服力的称呼。弥天大谎作为短期的政治计策可以奏一时之功,但已经表明长期内它不可能是一个有力的确保政治权威的套路。

媒体关注与评论

约翰·邓恩描述了人民管理的起始以及现下的情况。他将历史和概念交错,鲜活地呈现出赞成和反对民主的两派意见,特别是在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如果你想缜密地思考民主的缺点和挑战,这是最佳的着手处。    ——《经济学人》(Economist)  本书不仅是叙述民主的概念史,也是英国出版界多年来,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政治作品之一,如霍布斯般以简约犀利的风格书写。    ——乔纳森·桑普顿(Jonathan Sumption)

编辑推荐

《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是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让人民自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这部文采洋溢的名作可能提供了目前对民主政治最准确、周全、细密的描述。

    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邓恩讲述了“民主”作为一个词语、一种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政治实践的演变历程;描述了它如何在两千五百年前作为希腊应对地方性困境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而出现,在经历短暂而耀眼的一时兴盛之后,几乎在各处式微达两千年之久后又令人惊异地登场,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成为西方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明之政治内核。

    在“民主”主宰了政治言辞的今日世界,我们有必要去探究,这一内核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经历了怎样的魔幻变形,带来怎样的后果?
  •   《让人民自由》,虽说是个从原著直译过来的书名,可放在中国的语境下,依旧别致得让人心动。记得年少时,不用再在生产队长催逼下劳作的乡亲们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自由了。 可是,什么样的制度才最能“让人民自由”呢?约翰·邓恩的这个小册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约翰·邓恩是剑桥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的访问教授,编、著的书有十余种,而《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则是其中最新的一部。 这部书描述的,是一个叫“民主”的词语的故事。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是邓恩教授擅长的“历史透视法”。他用简约的笔法所勾勒的,是2500年里民主出场与演变的动人心魄的传奇。 这个传奇既不是民主的浪漫史,也非民主的完美篇。邓恩没有回避民主的缺点和挑战,可他让我们去寻味:尽管如此,如今没有别的什么政治词汇比“民主”更具魅惑力,更能主导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了。 尽管人们说民主这个词的时候可能指的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但民主依旧势不可挡地成了政治正当性的基础,如今要说哪个国家是不民主的国家,那个国家的主政者肯定会跟你急。普天之下,还有几处不道民主是个好东西?无论是萨达姆还是小布什,都不会拒绝使用“民主”这个词。 不过“民主”这个词并不总是这么风光的。 在雅典城邦这个小地方,“民主”偶然登场,勃然而兴,光耀一时,而后2000年却几乎在各地都式微了。直到17世纪的时候,民主“大可以说仍然是个被鄙视的词”。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就“视民主为混乱无序、动荡不安和极为危险的”政体。即使在美国革命的旗帜上,也没有留给“民主”一席之地。在美国国父们的笔下,民主这个词所代表的,是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形象。为治疗民主之病,麦迪逊开出的药方是共和政体,即采用代议制的政府。 这跟古雅典的民主不同。代议制不是公民直接统治的制度,而古雅典公民们的所谓“民主”,则是一套可以让他们实行“自我统治”的复杂制度。可是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无论疆域还是人口都绝非小国寡民,“自我统治”又如何可能呢?对选出来的少数公民进行委托,也就在所难免,毕竟对国事不可能事事都全民公决。所以现代国家的民主只可能是代议制民主,别无他途。相比而言,代议制民主也是最能让人民自由的政体。 不过,美国的立国者们虽没有标举“民主”的大旗,但实际上在这个杰斐逊谈过“选举的专制”的国度,民主以不同的名义在慢慢扩展。要不然,托克维尔哪能在19世纪30年代写得出传世之作《论美国的民主》? 在邓恩教授看来,虽然现代的代议制民主改变了民主的观念,对古雅典公民来说,这几乎就是一副完全陌生的面孔,但也正是通过这种改变,“民主”让自己“从一个历史上毫无指望的失败者,变成了更为持久的胜利者”。 虽然邓恩的书是部启人深思的佳作,可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编辑校对等方面,却存在不止一处瑕疵。比如介绍作者的时候,说他著有《民主的历程》,其实这本书是他主编的,而非他一人独著,包括约翰·邓恩在内,该书的作者有十多位,书名直译过来就是《民主:未完的历程(公元前508—1993年)》。
  •   《让人民自由》是约翰•邓恩的政治理论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宏观讲述了民主的历史,并深度剖析了现代社会民主理论盛行的原因。可以说,它概括地表述了剑桥学派对现代政治的整体观点。民主的历史是一段社会自我选择与淘汰的历史。民主不是上天赋予的福利,也不是人类道德的萌发。民主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层利益不断斗争、制衡、博弈的结果。因此是社会选择了民主,不是民主选择了社会。换句话说,是政治选择哲学,不是哲学选择政治。

    当一个非民选的政权,在苦苦论证执政合法性时,哲学往往能成为终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中国是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在古代西方是政教合一的神学体系(宗教本质上也是一种哲学)。而现代社会这种基于精神控制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能满足各阶层利益的民主制度应运而生,民选政权成了符合当今普世价值的合理政治形态。它不同于两千年前的雅典民主,而是作为完整的社会制度融入到政治、经济、教育、民生等各个体系中。

    反观中国如何解决统治权、理论依据与生产力发展三者的矛盾呢?我们的执政者选择了马列哲学。把一种理论作为终极理论加以强化,先描绘出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再根据这一形态推导出当前结构的合理性。这种套路颇有“乌托邦”的意味,也很容易衍生出诸如,“只要坚持***,我们就能实现***”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伪命题。

    《让人民自由》的诸多观点恰恰驳斥了,某些激进论坛里左派小将们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成功的制度都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敢于贸然使用所谓的“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制度。我们的执政者不能取信于当代,只能诉诸于未来。而所有画饼充饥式的宣传,好像都印证了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的名言,“使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努力。”

    我们今天纵观国际会发现,最发达的国家都是相对最民主的国家。于是有人根据这一表象得出了结论,目前的专制都是暂时的,只要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我们也一样能实现民主。仿佛民主是个奢侈品,我们现在穷用不起,等有钱了一样也能像欧美一样拿民主来摆阔。这恰恰是没有理解或者故意曲解民主的本质。最发达的国家,不是因为富裕而民主,而是因为民主而富裕。马列主义者一直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然而我认为真正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解放人性”,任何一直制度都是狭隘而排他的,不存在万古不变的制度,只有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才是好制度。因此无论实行哪种制度都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适应当时的“生产力”,而只有民主才能真正“解放人性”,才能激发具体的个人去主动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领域的论战,大多是基于马列哲学所划分的左派与右派之间的论战,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在马列哲学的封闭体系内讨论,很难客观看待社会发展的大势。左派代表了对现实不满的草根阶层,希望回到高祖时代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于是有了孔庆东“中国应该学习朝鲜”的论调。所有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则被他们划为右派,认为是阻碍实现共产主义的元凶。而我们的新闻发言人说出,“希望世界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似乎“右派当权者”也在价值观净化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而作为普通的大众用最平凡的常识来看问题时,我们发觉当所有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都极度贫穷(朝鲜)、遭受排斥(古巴)、穷兵黩武(越南、斯里兰卡)、纷纷背离(东欧诸国),是不是应该反思马列哲学究竟是人民的指明灯还是政党的附身符?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就会拿出什么样的哲学,这个哲学是什么并不那么重要。每个大一新生在学习马哲、毛概、邓论、社经时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决定了他未来在这个世界中处于哪个位置。

    Lee
    2011/6/4
  •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约翰·邓恩作为剑桥学派新的掌门人实至名归呀。书中作者对于民主作为一个词语进行了历史的梳理和分析,而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在当下的时代承担了两千多年骂名的民主一词可以完成华丽的转身不仅成为托克维尔所言的“一种无可避免的趋势”,更是在当代战胜了各种各样的敌人,成为了世界上无论哪个地区哪种类型的国家的唯一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作者深刻的认识到当下的时代就是萨托利所言的“政治观混乱的时代”,但是作者并没有将民主仅仅局限于当今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内,而是以世界史的眼光,深入民主的历史中,放眼全世界,力图揭示出民主的价值内涵。他并不像罗伯特·达尔那样认为:任何企图给民主一个本质定义的想法都会是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之中。而民主就像荷马史诗中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阿基琉斯一样,在当今时代中战胜了各种各样的敌人,但是民主的阿基琉斯之踵就是民主的概念不清,这是民主的致命硬伤。作者经过梳理和思考,最终经民主的核心价值定性为“平等”。正是平等促使着民主拜托了骂名,促使着全世界所有的人去追寻他,但是作者也清醒的认识到,追寻平等固然是好的,但是平等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民主也是有其缺陷,民主也需要用其他的政治价值来弥补。这本书尤其是对于我们当今的中国,对于民主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只有清醒且理性的认知了民主后,我们才能迎接一个好的而不是坏的中国的民主的到来。
  •   新星出版社一版两次印刷该书,足见其受欢迎度。这是剑桥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著作,是研究民主的最佳教材。该书讲历史和概念交融,鲜活地呈现出对民主赞成和反对的两派意见。“让人民自由”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呐喊!
  •   这是一部才华横溢、言简意赅的书。本书描绘了民主如何从古希腊一种应对地方性困境的临时性补救措施,在式微二千年之后,如何在世界各地兴起,主宰了整个世界。对于一个依然渴望走向民主化的国度来说,本书是必读的
  •   约翰·邓恩的著作,研究民主的好教材
  •   看第一章的时候不觉得,看到第二章才真正觉得精彩起来,本书不但梳理了民主这个词的历史,也扼要介绍了民主这种政体的历史,许多评论非常精当。译者翻译的时候也很用心,很多可能的难点和疑点都标出了英文原文。美中不足之处是译者把State都译成了国家,窃以为多处可以译成政体或政府更贴切。强烈推荐,我自己也打算看第二遍了。
    这本书是上次当当凑单(满200减100)的时候买回来最值也是唯一值的一本书,以后不凑单了.
  •   西方的民主,并不是一天,一年或者十年就建立起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古希腊民主的萌芽和发展,那恐怕西方也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根本就没有民主的种子。54运动是个非常好的起点,岁屡经摧残,但只要我们有了对民主的期待,慢慢的,我们最终会得到民主的!
  •   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宣言
  •   需要看看,这书并不稀奇,但在时下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不喜欢这个让字,跟人以赐予之相,不符合民主的现代之意。
  •   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很不错的一本书。
  •   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
  •   美国人写的自由一定是很自由的,美国人说的民主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   民主和自由,思考一万年的问题
  •   一本不错的社科书籍,了解民主的历史
  •   民主的历史
  •   描写民主的历史。需要有一定基础。
  •   简单,清晰,让你明白民主的历史
  •   选作教材,不错的东东,一册在手,了解民主的历史进程
  •   加深对民主自由的理解
  •   美国学者讨论“民主”的“正当性”问题,是学术前沿话题哦!非常好!
  •   我不懂民主和人权怎么会成为禁忌,当初我们不是说好的吗?
  •   还未细看,只读了内容提要和目录,还不知道能不能说清楚民主这个大命题。读完后再仔细评价。
  •   过把瘾,意淫一下民主
  •   帮助民众认识民主的伟大意义所在。
  •   民主的启蒙读物,受益匪浅。
  •   在这个民主被广泛提及但很少有人理解民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本书会很有帮助,因为仍然有许多人像柳先生一样认为:“如果实行一人一票,中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被征求的民主
  •   是了解民主起源的好书
  •   民主,国外的可借鉴
  •   了解一下民主是什么
  •   有一层保护膜,感觉非常好。本书如霍布斯般以简约犀利的风格书写而成。
  •   邓恩的书值得一读。
  •   让人民自由真是个沉重的历史
  •   首先我要赞扬一下这个标题,let the people free,but ,freedom is not free.没有真正自由的人,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作为执政方,应深刻意识到人民内心对于自身权利的反省已经势不可挡,书是老书了,但是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依然是充满着启示意义,在每一次战争或者乱流中,真正有识之士,真正那些意识到自由的人们,早已被屠杀殆尽,我只想说,让人民自由,让每个人都自由,这是双赢
  •   人民自由,这样的梦想何时能成为我们的现实。
  •   内容很不错,很有启发,也感觉造化弄人,几千年的悠悠文明,恍然若天外来客
  •   人类文明探寻的终极~
  •   了解自由必须看一下
  •   一直关注自由方面的书,终于到手了。慢慢欣赏。
  •   请让人民自由!!书值得买啊!
  •   让人们自由
  •   让人民自由,自由不可阻挡
  •   买来送朋友,据反馈很不错,推荐之
  •   了解,学习,思考。
  •   这本书不错,写的也很浅显,容易上手读.
  •   这本书好看,非常值得一看
  •   箱子收到时外边没事 里面有本书就破损了 懒得换 就是影响心情
  •   很好的一本书,尹钛老师翻译的……很满意
  •   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
  •   好书,内容很丰富,好稀罕啊
  •   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   不错的书,印刷也不错!值得一读!
  •   很难有帮助的书
  •   剖析地很好,我们书很有见解比较深入
  •   这部文采洋溢的名作可能提供了目前对民主政治最准确、周全、细密的描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邓恩讲述了“民主”作为一个词语、一种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政治实践的演变历程;描述了它如何在两千五百年前作为希腊应对地方性困境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而出现,在经历短暂而耀眼的一时兴盛之后,几乎在各处式微达两千年之久后又令人惊异地登场,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成为西方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明之政治内核。
  •   呵呵,其实我还没读,冲着名字买的。
  •   有深度,思想者的书
  •   很生动的文笔,一点都不枯燥
  •   理论性强,好书!
  •   书名响当当……,慢慢看……
  •   闲翻几页,语言流畅,可读。。
  •   需要慢慢看,
  •   普适的政治学原理。
  •   给别人买的书,书不错
  •   送来的书很新,有塑料薄膜保护
  •   翻译很有气势
  •   需要深入人心
  •   11.3元
  •   看了三章了,觉得很累,有很多长句,太累了。
  •   居然没有被河蟹
  •   很好的书,有知识的中国人都应该读一下。
  •   有一层保护膜,感觉非常好。非常喜欢
  •   从19世纪到21世纪,民主,是一个让无数仁人志士心旌摇荡的词儿。

    过去,我们羡慕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的铁血宰相、美国的华盛顿、法国的大革命,现在,我们越走越迷离。

    戊戌维新的早夭、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日本铁蹄下的蹂躏、国共内战、大跃进、文革、官倒、通胀、高房价、毒奶粉、地沟油、就业难、贪污腐败……

    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经了几代人。

    每次天灾人祸的降临,我们都会仰望民主。

    可民主真的是根治中国千年苦难的特效药吗?

    前段时间,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国外呼吁,中国应该警惕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实际上是国家主义)的合流。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去检视一下欧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些实况。她带给我的更多是思考。思考为什么只有欧美发展出了现代民主制度?为什么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会遇到这么多的阻塞和挫折?

    再进一步,为什么俄罗斯、东南亚、南美实行了西方政治制度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你也许不会想到,西方现代政治制度,根本就不是民主制度,至少不是希腊罗马意义上的那种原始民主制度。而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范围很小(只占城市人口总数的不到10%),另一方面民主制度的诞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指出,民主制度其实建基于一个基础之上,就是必须要牺牲富人和权势阶层的利益。而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民主进程屡战屡败的根源,实际上,这两个群体在中国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像李自成、洪秀全这样的人,他们最后的失败,并不是一般教科书上讲的,什么腐败、什么内讧之类的原因,关键的原因,恰恰是他们不肯与这些力量合作。导致能打得了天下,也坐不了、坐不稳天下。

    任何一个新崛起的政治势力,不跟原来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合作,你是维持不了自己的统治的,因为这些人实际上控制着整个社会。

    书中第二部分,讲到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的混战相比,美国似乎是天生的民主国家,但美国的制度跟法国不同,美国不是个民主国家,美国实行的是有美国特色的英国政治制度。她是共和制国家,实行的是宪政法治,而不是民主。而书中没有讲到的,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其实也并非什么民主国家,他们的民主化改革是二战后才完成的。德国社会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俾斯麦的制度设计是让德皇在议会中占有一票否决权,而日本的制度,天皇和内阁的权力很大,你真去读这两个国家的近代史,其实他们国家虽然强大,但是百姓的生活其实是很苦的。

    回到上面说的,民主既然是要牺牲富人和权势阶层的利益,而在中国,这两个阶层实际上控制着整个社会,你要损伤他们的切身利益,遭到的反抗之激烈、斗争之尖锐,显而易见,而这不是思想启蒙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你很难靠语言和文字可以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革命呢?刚才说了,你不跟这些人合作,你就坐不稳江山。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在这种进退两难之中拉锯。

    我觉得前途无所谓光明与黑暗,我们也没理由悲观或乐观。因为这都是毫无根据的。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只要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下去,并且有个奔头,谁当皇帝,有没有皇帝,实际上是毫不关心的。这一点,deng看的很清楚。

    像明清两代,统治集团之苛刻,简直是皇帝逼官员贪污腐败,因为不这样,官员都无法活。有句话说得好,“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是基本的人性,你千制度、万制度,与人性抗衡的制度,一定不是好制度。

    关键在于,你是通过增进社会福利、创造社会价值而致富,还是通过剥夺、抢劫别人而致富。

    这需要优良的制度设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大部分人把民主制度当做治理国家的最好药方。作为一个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实践表明,还是李光耀先生说的对,治理中国人,要靠“开明专制”,中国人头脑很活,设计再精良的制度都会有漏洞。

    中国读书读傻了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民间的智慧一定出乎很多学者想象。农民的狡猾、商人的奸诈、政客的阴险,我们很多书把中国人写的看起来很愚昧很傻。这其实是站在西方的观点之下来审视中国人,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当然,这也不是说夜郎自大。而是说,其实,我们很多人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实际上很肤浅,已经有了答案,那么对于实情就置若罔闻了。于是乎,乱改乱弄的情况比比皆是。失败了,到头还是百姓在承受。我们非常需要像费孝通先生这样的学者,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他的《乡土中国》,把中国社会的很多实况都揭示了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谈改革比较好,成功率也会更高。

    对于民主我们了解多少?对于中国我们有了解多少?

    这本书,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   就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是民主。因为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普通的东西,在中国确实稀缺品。所以想了解一下民主的历史。还未看,书不厚,内容不做评论。
  •   自由与民主根本就无法分开,不尊重自由就无法建立民主,不捍卫民主就无法享受自由。这本书用历史的视角告诉我们,民主与自由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值得一读!
  •   记得哈耶克曾说过,民主只是一种手段,它起的是一种工具性的作用,正是为了捍卫人类的自由,自由才是终极的目标与价值,通过本书,可以更加具体的印证哈氏的这一论断。
  •   读后对民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很不错的一本书!
  •   刚看完本书,感觉:只有第四章 为何是民主?写得好点,全书无法让人对民主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这可能是“历史研究法”的缺陷。赫尔德《民主的模式》、萨托利《民主新论》可能更好。最好的“民主教科书”。
  •   让一些天天民主不断的人深入了解一下。也从而证明我们的“三个正确”是如何的正确。
  •   非常不错,中国学者需要继续努力研究。
  •   1 纸张质量很好2 书本身值得一读 许多观点非常新颖
  •   看了这没听说过的出版社出这种学术书籍,心里发毛。。。。
  •   冲着这名字,我就要买;《让人民自由》这几个字眼对我来说意义就好比《金瓶梅》对成年男女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