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黄昏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老鬼  页数:551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革”期间,为响应领袖毛泽东“上山下乡”的号召,北京四十七中学生林胡与雷厦、徐佐、金刚等同学,满怀革命豪情及对未来的憧憬,步行到内蒙古草原扎根。林胡个性偏执、好斗、倔强,因打架而被兵团定为“现行反革命”,开始了长达八年众叛亲离的劳改生活。一个根本不理他、甚至不愿和他说话的姑娘,成了他全部的精神寄托;讲义气、好面子,对“叛徒”深恶痛绝的雷厦,最后却无意中背叛了肝胆相照的朋友;徐佐则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固执地要在内蒙古草原上寻找到理想的归宿;金刚为了能够平安地活着,崇尚“畏怯哲学”,把吃、穿看作人生的最人享受……逮捕、痛打、审讯、上纲上线、戴帽批斗,在拥有绝对权威的军人的恐怖统治下,内蒙古草原上演了一幕幕人性的悲喜剧:狂风暴雨中,六十多条棉被盖上了种子库房顶;熊熊烈火里,六十九个青春的生命瞬间化为黑炭;送战友上大学的路上,五十多名女知青放声恸哭……而成千上万青春的血汗,换来的却是大草原的毁灭。
刚直不阿的主人公林胡,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他在压迫之下,反而萌生了要与黑暗专制制度斗争的决心。八年里,他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挣扎:狂喊、怒骂,夜复一夜的思想斗争,一纸纸发向兵团各级官员的申诉信,倾注全部生命激情的单恋,以及时时涌动着的野兽般的性欲……沉重得令人窒息。

作者简介

老鬼,本名马波。1947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四岁来到北京父母身边。先后在北京华北小学、育才小学、师大一附中、四十七中学习。1968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在草原生活了近八年。1976年调到山西大同矿山机械厂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草原上的新生活开始了
  我们没有通过学校分配,自己偷偷跑到内蒙古,并成功地在大草原上落下了脚,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个目标终于拿下来了!我们从没有路的地方,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写血书万岁!热血万岁!新的生活开始了! 
第二章 凄婉的歌声送我去牢房
  为了一个小小的马车驭手,六十一团出动了一个班的全副武装,由政委、团长亲自率领抓捕,严肃又滑稽。我不觉得害怕,只觉得荒唐,像是观看一出恶作剧。感觉自己将一个人在荒凉寒冷的原野跋涉,前路漫漫、吉凶难料,耳边又似乎响起了凄婉的歌声。 
第三章 “一打三反”中的现行反革命
  一想到自己变成了政治犯,心里就发毛。它的可怕在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九七○年,对反革命最不客气,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更在于,它没有一个客观尺度,完全随领导人的好恶沉浮而变化。要从政治上整一个人太容易了,连一个小麻雀都能被打成反革命,全国共诛之,何况一个大活人?我成了共产党的敌人,成了八亿中国人民的敌人。 
第四章 知青的热血心肝温暖着草原
  独自呆呆地望着石头山西面的天空。地平线上的太阳变成了一个轮廓模糊的血球,那鲜红令人为之一震,给万里寒空带来了一丝暖意。就像青年的热血心肝,挂在寒冷的天边,温暖着隆冬的草原。这一幅血色黄昏的画面,我永远也忘不了。鼻子酸了,感觉特别惨烈,很想哭。
第五章 把自己封锁在石头山里
  反革命真是猪狗不如。一到有人的地方,就感到了自己身份上的耻辱,就感到了自己是全团三千名知青之外的一小撮,就成了最低等的贱民。从此,再也不到团部去了。小青年们的“政治觉悟”或曰见风使舵寒了我的心,我这个反革命也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的真实嘴脸,干脆把自己封锁在石头山里,完全与世隔绝,叫谁也没法伤害我、冷淡我! 
第六章 六十一团终于输了
  六十一团输了!我终于摔倒了它。毒蛇一样的反革命帽子终于去掉,再也不必当众深弯老腰挨斗,头几乎碰着膝盖,一副卑怯相:两也不必发着高烧也不敢休息,拼命打炮眼儿、抱石头来表现积极;再也不必一天玩儿命砍四百棵树,让人打成独眼龙也不能还手,还得上台陪斗:再也不必顶风冒雪跋涉上访,缩在牛棚里偎着小牛犊睡觉……我终于可以和别人平起平坐了!  
第七章 漆黑的夜晚
  她待过的地方,空气清新扑鼻;她坐过的地方,只要坐一会儿就能感到股股热流;她摸过的物品,全都散发着淡淡芬芳。我真的和自己心中的那个神永远分开了吗?真的稀里糊涂找了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当偶像,做了七年美梦鸣?追求了七年的女神,最后给我的只是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使劲儿地攥着偷来的瓜子皮儿——一把神圣的废物。  
尾声 再见锡林郭勒草原
  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六年,整整八年时间,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挨整,但依然热爱着它,依恋着它。八年前,曾欢迎过我的锡林郭勒草原凛冽的寒风重新吹着我、撕裂着我,心里却十分温暖。草原让我明白了,靠拳头摔跤这条路行不通,把褡裢留给草原吧! 

章节摘录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七日晚,我们几个四十七中的同学从西直门火车站 悄悄地离开了北京,奔向内蒙古锡盟草原。 因为是自己跑去的,那边很可能不要我们。为表示我们上山下乡去内蒙 边疆的诚意和决心、感动当地管事的,我们决定到张家口后。徒步走到锡盟 首府锡林浩特。 从张家口到张北八十多里地,我们顺利地走完,虽然荒凉还能忍受,沿 公路边的小村落稀稀落落不断。出了张北,就到了坝上,即所谓的内蒙古高 原,气候明显见冷,人烟更加稀少。我们五人都戴着五十年代的蓝棉帽,放 下了帽耳朵,呼出的热气把帽耳朵边上染白,默默地沿着一望无际的公路向 北行进。 塞外荒野,名不虚传,又荒又野,四周全是贫寒的土地,光秃秃、苍茫 茫、 灰土土,走十几里地也见不着人,只间或有几问破旧的土坯房。 天气阴惨惨的,飘着稀零零的雪花。我们的心里却热乎乎的。毕生中开 始了新的一页,离开学校踏上社会,没有老师和家长管,完全独立自主了!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一定要拿下来!顶着凛冽的寒风,沿着看不见头的 公路,坚定地向北走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命运就捏在自己的手心里,就 看我们的腿能否坚持住,走到锡林浩特去。 傍晚,在路边的一个车马大店住下了。店里昏暗、肮脏,弥漫着旱烟味 儿。 在伙房里,我们围坐着,头一次吃着莜面饴铬。那伙房的地上堆着柴火 , 污黑的房顶,污黑的墙,污黑的锅盖。 我咬着牙吃下这玩意儿。虽然店主讲这是当地人过节才吃的饭,是对我 们北京来的学生的特别款待,可那股古怪的味道,感觉实在是一般般。 金刚偷偷对大家说:“厕所全是羊膻味儿,好可怕!能呛你一跟斗。” 果然,大车店的厕所和北京的完全不一样,那是在一个深坑上架一块木 板。木板要是塌了,人就会掉到粪坑里去。下面的粪橛子冻成了一个个宝塔 般的冰柱,散发着刺鼻的羊膻味儿。这还是冬天,夏天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 晚上,我们睡在了一张大炕上,静静地听着大车老板子吹牛、抬杠、聊 老娘儿们。 金刚担忧地问:“如果不要我们怎么办?听说那地方已经停止接受知青 了。” “我们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他们应该欢迎。”雷厦充满信心。 “对,咱们的大方向正确,符合形势。”徐佐表示同意。 金刚仍不放心地说:“可人家不要你也有人家的理由。我不相信全国这 么大,谁去了他们都会要。” “别瞎发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说。 徐佐满怀信心地说:“咱们肯定能成功!”他外表纤细,特爱看书。 “巴达以地(吃饭),巴达以地……”金刚反复背着刚学来的蒙语。 吴山顶认真地看着《养马学》。 听说我们要步行到锡林浩特,那几个大车老板都瞪大了眼睛,像看I}圣 物 一样看着我们。 “不行!不行!越往前走,人家越少。大冬天的,你们找死啊?” “北京知识青年去锡林浩特都是坐车过去的,哪听说有步行的?你们 可别走着去,大草原上五六十里地没人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出事 儿的。” 当地老乡们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 我有点儿没主意了。本来想靠走到锡林浩特的“壮举”来说服那边的人 接受我们,如果没有了这个“壮举”,对方还能要我们吗? 雷厦沉思道:“老乡们说得对,我们不能再走了。明天一定设法截个车 。 在大草原上不比内地,上百里没人烟,徒步走容易出事儿。人家老乡们都是 当地人,有经验。” 我说:“好吧。能截车就截车,不能截就继续步行。” 外面,那凄厉的寒风在嘶叫,感觉这个低矮破旧污黑的大车店那么的温 馨。我们互相挤着,一股劣等烟草、羊皮袄、莜面的混合气味儿把我们送人 了梦乡。 P3-4

媒体关注与评论

  1987年我读到该书,震撼无比。只觉得这样的世界该死。  ——天涯社区网友大陆之雪

编辑推荐

  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老鬼将自己的幼稚、狂热、粗野、丑陋全都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个入的中国当代史(1968~1976)  知青一代的悲惨遭遇疯狂岁月的畸形人格  知青文学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  没有纯情,只有性苦闷;没有英雄,只有苟活者  我的经历,是一代中国人的经历。那种社会氛围,那种生存环境,那种人与人的关系,还有我的内疚,我的忏悔,我都必须原原本本告诉世人,否则,我就没良心。——老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色黄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8条)

 
 

  •   这是一个北京知识青年在内蒙古的真实经历。1968年冬,主人公林胡和他的同伙一起步行去内蒙古,自愿扎根边疆。兵团成立后,他因给指导员提意见而开始挨整,最后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众叛亲离的专政生活中,度过了8年最底层的生活。期间他不断地申诉挣扎,又不断地被批斗。
    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灵魂,真实坦荡,半是天使,半是魔鬼。他迷信拳头,刚愎好斗,四处碰壁,却又疾恶如仇,不屈不挠,不媚不俗。
    作者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向读者展现了当年内蒙古兵团战士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狂风暴雨中,60多条棉被盖上了种子库房顶;熊熊烈火里,69个青春的生命瞬间化为黑炭;送战友上大学的路上,50多名女知青集体悲嚎。最可悲的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的狂热劳动,夜以继日的开垦,换来的却是美丽大草原被一片片沙化。
    全文语言刚劲粗砺,色彩沉雄悍野,内蕴真实丰富,读后令人慨叹、回味不已。
    本书发行后,曾轰动全国,多次重印。
  •   一个人的中国当代史(下)当看完老鬼的《血色黄昏》,我不由自主地长长舒了口气,庆幸那样的时代总算过去了,可是那时留下的伤痛依然深深地留在那代人心中。老鬼的叙述可以说是一种倾诉、一种控诉、一种血诉。“八年的内蒙古草原生活憋了一肚子话要说,于是提笔把这一切写了下来。在那动乱的年代凡是有知青的的地方都会有许多悲怆感人的故事,本书只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它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纤丽典雅的文学艺术品,它只能算是荒郊野外的一块石头,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也不论世人如何评说,这块沾着泥污的石头将静静地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作者在序言中如是说。真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头也好像压着块石头,当看到老鬼无奈地抗争,一次一次地受罚,一次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折磨,也有一种想呐喊的冲动。在那个不能显示自己个性、不能显示自己思想,只能服从、只能像任人宰割的小羊、只能像奴仆一样低声下气的年代里,自我就像粪土一般,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甚至人的生命遭到了践踏。特别是当看到那场大火吞噬了69个年轻的生命时,真是感到令人发指,难道人的生命还不如那些茅草,那些以“保护国家财产”为幌子的瞎指挥,那些葬送人们生命的“领导者”,他们就是刽子手,他们就是犯罪。老鬼通过展示自身的知青经历,其实是反映了一代人的痛苦、迷惘和绝望。每个生命体在那个绝对权威的军人恐怖的统治下,显得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但老鬼抗争过来了,因为他像“鬼”一样的生存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其实就是两种人,要么是“神”,要么就是“鬼”,真正的人却是一个个地被消灭,因为那是一个灭绝人性的社会。知青的时代最终留给世界的是什么?是破坏了的自然生态、是消耗了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而留存下来的是废墟、是记载心灵伤痕的一块块石头,它们在荒原的黄昏中作着历史的见证。老鬼的两本书,从《铁与血》到《血色黄昏》无疑是最具有价值的人生历史、社会记录、时代反映,它无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让那些年轻一代人看看,让那些企图复职文革的人看看,什么叫黑暗、什么叫压迫、什么叫丧失人性、什么叫血泪,那个时代就是最好的诠释。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最悲惨的年代。希望这一切不要再重现了,希望那一页永远翻过去吧。
  •   长久以来,受审查的限制,关于建国后特别是文革时代,公开的历史资料讳如莫深,年轻的一代也仅仅是在革命电影中获得一点皮毛认识,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腐败丛生的年代,部分人甚至被挑起对毛时代的狂热崇拜。但《血色黄昏》粉碎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它揭露了那个非正常时代血淋淋的现实:天真幼稚的城市知青带着无限豪情、幻想改变边疆落后面貌,却不料被兵团干部、现役军人作为劳动工具、发泄工具;满口革命的干部、现役军人不过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整人为乐,玩弄知青,大肆贪污公物的伪君子;可怜的知青、农工犯一点小错被打成反革命,带“罪”劳动而有权有势的干部贪污公物、奸淫女知青却从轻处罚、甚至不予处罚;下乡插队,连年的艰苦劳动却因为上级错误成为白干,反而造成环境恶化,在大火中、劳动中消逝的数十条生命竟毫无任何价值,多数的知青在劳作中沮丧、消沉...
    一位伟人教导我们“向前看”,不要纠缠过去的历史。可是忘记历史,就会重蹈历史。那个非正常时代中显现出来的人性丑陋,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直至今天,余毒尚存。当年是在政治斗争中,今天则是经济领域内,官商勾结、贪腐不断、司法不公、假冒盛行,何尝不是另一场人性丑陋的大展示?
    如果我们这个民族不真正进行一次彻底的灵魂反思、思想反思,所谓“盛世”能有多大的意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中,仍然远眺血色黄昏,背负沉重的石头向前挪移么?
  •   最近这段时间,不知被拨动了哪跟弦,总是想看知青文学作品.好多名著都看过了,如什么蹉跎岁月、北国草,还有梁晓声的一些作品。老鬼的名字早就知道,但没太注意,血色黄昏也知道,但也没看过,我还以为和电视剧血色浪漫是一回事呢,等到在百度搜索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赶紧买来看看,没想到一头扎了进去。像年轻时看书能看的天昏地暗的那种感觉久违了。如所有知青文学作品一样,这本书是一样的青春热血,疯狂冲动,酷暑严冬,战天斗地----,不一样的感觉是没觉得自己是在读小说,因为作者没有编故事,他就是在充满悲愤的在回忆、在诉说,一个作家如此的真实,真实到了让人惊讶,
    只看到一半就已经憋不住要说点什么了,还是赶紧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早没注视到这么一本书呢,遗憾也惭愧。
  •   历史不忍细看。最近喜欢找一些反应真实文革的书来看,研究那段历史,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找到中国现在人性恶的源流。利用公司视频培训的两天,把《血色黄昏》看完了,愈看愈觉得沉重,愈觉得怒不可遏,胸中似乎有股火要喷出来。我相信老鬼写的99%都是真实的,只有真实才会写出这样的独白和愤怒。感谢老鬼,感谢文字的力量,让我们真实的了解那段历史,剥去美化文革的绿色外衣。
    研究生毕业赶上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又没有门路,到青岛一家大券商干客户经理,每天站大堂跑客户,挣几个辛苦钱,公司稍好一点的岗位一空出来马上有关系顶上,你研究生怎么了,你分析股票厉害怎么了,我就不用你,每天挨多少冷眼与讽刺,愈读愈感觉和那时的老鬼心灵相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干着最底层的工作,只不过现在制度更隐秘了,不在肉体上消灭你,而是在精神上消灭你,在这家公司好像在内蒙兵团,永世不得翻身。
    文革并不美好,大一统的思想消灭了民初的自由民主空气,形成了现代人的文化沙漠,这比打倒几个中央领导更可怕。周围没有人喜欢历史地理,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怕被周围的同事嘲笑迂腐,这本小说也是勉强找出来的,如果我看四人帮兴亡、亲历历史、伶人往事等那就更孤单了。保留自己心中的向往。
  •   断断续续用了近一周时间阅读完《血色黄昏》,这部50万字的小说比较真实地描绘了文革期间内蒙古知青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大量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和人性善恶,震撼心灵。
  •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知青的悲惨生活。
    在这个时期,人的劣根性充分显现出来:胆小、自私、爱贪便宜、欺软怕硬……
    林胡的心理活动是那么的真实。虽然他并不完美,但是很让人同情,总担心他被人欺负。
    可怕的历史时期!
  •   血色黄昏(知青文学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
  •   这本书二十年前我看过,是向一位曾经在内蒙古自治区当过兵团战士的朋友借的,他收集所有与知青相关的书籍.
    这次在当当里看到就买下,比上次看的那本厚,立刻就读了一段,感觉真是好东西啊.
  •   以前看阳光灿烂的日期
    觉得那个年代耍起来
    似乎也很嗨的啊
    老鬼弄的这个血色黄昏
    很多情节都是文革那个年代的
    怎么没河蟹呢
    那个年代也根本没得耍
    只有性苦闷?
  •   知青文学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我喜欢!!!!!!!!!!
  •   知青文学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可以了解一代人。
  •   真实地记录了文革和红卫兵上山下乡的史实,充满感性和灵动,特别是在内蒙古帐篷里居住生活熬过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气的感人描写,显示了人类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同时也表明了时代的极端无知荒谬。
  •   老鬼写得不错,感觉当时的知青似乎有些被阶级斗争思想所垄断!!有时看着心里感觉到一种痉挛……
  •   《血色黄昏》实录了老鬼的沉重回忆。面对该作庄严而残忍的真实,我起敬肃然。置身其中,常常忘记是在编稿,慨叹、忧愤、惊悸……那古已有之的人类最美好感情,竟像拖死猪一样,被拽到人造太阳下,扒得精赤条条,历尽唾、踢、踩、耍。
  •   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知青〉就喜欢上了这一体裁。老鬼的小说几年前反看过,今朝购买收藏。正在阅读……
  •   尽管我不出生在那个时代,尽管我不熟悉那段惨痛的历史,但是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这本书和叶辛笔下的知青不是一个写法,反映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内容很震撼人心,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和历史,才能发至内心写出这么真实和震撼的东西,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看,我向大家推荐一下。
  •   粗狂、悲凉的知青生活,书写虽然粗糙而暴戾,但那就是一代知青的真实写照。
  •   这是段大家逐日遗忘的疯狂岁月,老鬼的东东落笔近鬼神,残酷的青春,我们不该忘记的曾经的教训,建议80后读读。
  •   当我还念大二的时候,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这本老鬼的书,
    当时阅读的感觉——血淋淋的真实、热血沸腾的青春……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么多年的寻寻觅觅,
    终于在当当找到了这本书,
    真可谓如获至宝,
    再次细细阅读又感到百感交集……这份岁月的感动,永远不会褪色。
  •   知青文学的里程碑,除了真实还是真实,竟找不到半分虚华,毫不修饰地把自己的美好,丑陋,吐露给世人。。。
  •   老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那个疯狂的年代。让人不禁随着他的叙述心潮澎湃。
  •   反映知青下乡的书,带有个人情绪印记,观点不一定苟同,读读无妨。称不上里程碑,只是一本普通的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
  •   读过,震撼!看了老鬼的文章,人学会了反思与忏悔
  •   生在90後,對於中國早期現代史可以說無從入手,教科書只會蜻蜓點水般帶過,更無從談論了解;讀老鬼這本書,能夠從中窺探當時一二,更以當時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同為學生的人更有感觸。
  •   听说过很多次这本书,甚至和书里的原型人物在一起谈论过当年的北京城,谈过有关那个时代很多主题,可就是没踏实下来看过。这次是一页一页读下来的,好几次都想放手了,不忍看下去,可还是坚持下来了。
    坚持看完也是一种坚强吧。毕竟那个时代不属于我,希望也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人。
    历史总是会以她本来面目呈现给世人,仅只是早晚而已。
    感谢记录了这些片段的老鬼们,没有他们,历史会被扭曲,真相会被遗忘,唯独属于他们的那份沉痛记忆永不会被抹杀,沉淀下来的不都是金子,还有苦痛......
  •   6年前在网上看过此书,深感老鬼的勇气,能面对自己的真实,是最不容易的。现在再看此书,体会不同6年前,事实总是伤痛的。
  •   对于知青生活,我有一特殊的感情,尽管我从未经历过,但我的藏书中梁晓声的作品是比较多的,想看看作者写的另一种知青生活
  •   此書介紹當年參加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生活。作者老鬼不愧是作家的兒子,文筆甚好。
  •   爸妈是知青,从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的生活
  •   这本书很好,很真实,我特喜欢。记得那是1990年我的师傅是个老知青,也是去内蒙插队的知青,她借我看了这部书,我也很喜欢,很多年我都想找到这本书,今天终于在当当网上买到了,当当网真好,让我足不出户就得到了我喜欢的书。谢谢当当网!
  •   很多人都说知青的命运悲苦,让人绝望。我想这是相对于后来人而言。其实,整个时代都处在悲剧的命运中,知青怎能例外
  •   知青文学、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   正在阅读中......了解知青生活
  •   这是知青文学里程碑的经典巨作,值得看。
  •   很喜欢看知青文学,看了评价还行。
  •   喜欢知青历史的人,总是喜欢读这些书的。
  •   全面了解一下知青的生活。
  •   怀旧时候可以看看的书,北大荒的知青生活。
  •   老鬼的书,读完感觉很震撼。
  •   一直很喜欢老鬼。
  •   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末——也是一本好书
  •   看过老鬼的书,都很震撼。
  •   实惠,老鬼的书很早就看过了,重温一下,比现在什么韩寒之流的书强多了
  •   老鬼的,看
  •   老鬼的作品,以前看过,现在买来收藏。
  •   这本书是近期的修订版,里面加入了更多的照片,内容也经过修订。我大学的时候受到父母的推荐读过此书,非常震撼!我认为,这段历史应该被记住,不仅仅限于70后的人,那些80后,90后的人也应该透过此书了解这段“红色血腥”的历史。我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这段历史的真相正在逐渐被年轻一代淡忘,甚至感觉无关痛痒,然而这段历史的真相,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完全被公开,这本书所真实表现的,仅仅是那个残酷年代的冰山一角!
    书的质量和印刷较好,字体适中,装订也较好。值得购买!
  •   不负期待,对知青小说的另一写法,沉浸在作者自己的思路中。
  •   39选3,稍微有些受积压变形,还好了,给老头老太看看,知青小说
  •   一直想读的一本书,终于买回家了。血色黄昏里,不同年代的青春故事。
  •   原来看过的一本好书,原来是借别人的,因为自己家的父辈就是知青,所以很有感觉
  •   欲知知青的真相,就要看这本书。
  •   喜欢看知青年代的书,这本书先存着。
  •   买的第一本知青的书 应该不错 很厚 慢慢看吧
  •   买来和梁晓声的《知青》对比着看
  •   看了这本书之后心情很沉重,通过作者自传式的叙述才知道,原来传说中的十年那么残酷,那么泯灭人性。唉,十年的时光,虽说不长,但却也导致多少人浪费那么多的青春和大好时光。
  •   真实深刻的剖析自己,直面苦难的勇气!

    据说书中雷厦就是福布斯榜中的杜厦。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
  •   振聋发聩!推荐

    故事也简单:有一位为病人治疗痔疮的名医,因为一时被一名女患者的美丽吸引偏离了一点点职业道德,时间——据其自己内心坦白也许是十二分之一秒。结果被女患者所敲诈,名医不从,结果成为被告。在于检察院、法院之间漫长的交道过程中,从检察人员、法院人员的口里,无意之间了解了很多平常人难以理解的人事。而最终名医被莫名其妙地释放,虽然没有被撤销指控。但是已经习惯了等待法庭审判的人,却有些无所适从了。

    检查员、法官、书记员、律师、被告,说出了很多颇为经典的事和人。
  •   血色黄昏,多么迷人的景色,多么诗意的气氛,却是那样冰凉,残酷的现实,让人愤懑,让人潸然
  •   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不妨碍我了解那一个年代的疯狂。拷问亲情、人性、良知。为了自保,可以向不相干的人,甚至昔日好友泼脏水,活脱脱的道德沦亡,可是,不随大流,你的下场可能更可悲。满口仁义道德的GY,却行尽所有不忠不义苟且之事,和如今社会,何其相似??
  •   就是为了(血色黄昏)来购的,适合当代70-80年代人看的书,也希望90后也阅读感悟历史。
  •   我有他的《血与火》。看了不错。再买《血色黄昏》。不知道是不是真实记录。
  •   看了一半,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但是书中细致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感觉真实
  •   对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全景描绘,展现给读者赤裸裸、血淋淋的历史啊!
  •   虽没经历,却倍感真实,感谢作者
  •   妈这个年龄的人,爱怀旧,他们的青春岁月
  •   忆苦思甜,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一些小事小人都不算什么了
    另外想起了青春的影子,跟主人公一样莽撞
  •   一个特殊年代纠结的往事,人性的无常跃然于纸上
  •   书写的很好,很真实,虽然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读此书仿佛身临其境。很厚重。
  •   看过季羡林的《牛棚札记》,一下子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强烈的兴趣,于是收集了一下,据说《血色黄昏》正是那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作品。曾一度被禁版,更增加了阅读的兴趣。一直缺货,直到终于看到了。值得细细读来的一本纪实体书籍
  •   真实反应了知青的生活,使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买来留存的,青春岁月,一样的感伤和张扬
  •   人性的挣扎与悔恨,善恶交织,一个时代的缩影
  •   以前读过,印象很深。这次重读,更多感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性扭曲,青春蹉跎。但是金子总会闪光,真汉子从不对苦难低头!
  •   见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令人嘘唏,真实而残酷。
  •   令人惋惜的一代
  •   呵呵,很真实的叙述,人性的最里层
  •   悲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建议“……就是好”“再来一次……”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们都来读读这本充满一代人血泪的书。
  •   这本书还不错,把文革那段岁月刻画的入木三分,内容比较精彩。但是书的纸张质量一般!
  •   少年时候在学校图书馆读过的一本书,当时就喜欢的紧,其中的某些章节至今还能够默诵。这次偶然看到,像是见到了多年前的老朋友,很是亲近。拿到手里,粗粗一翻,自己都被吓到了,当时记忆中不是太厚的书竟然是这么厚。可见好书是让人记不得长度的。很喜欢很喜欢的一本书。
  •   历史的轨迹总是何其相似,换一个角度看当下中国,受益匪浅。不要以为历史只是过去式,它随时可能重演。
  •   看了几章,不忍卒读,又不忍释手。仿佛亲自体会到那个疯狂的年代对人的摧残。
  •   没有经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渴望了解。
  •   很多年前在广播里听完的,一直想买这本书但是总也找不到。
    虽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是因为听广播时正在上初中,所以看到这本也禁不住怀念起自己初中时代了。
  •   我国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透过此书做一个细致了解。
  •   感慨那时人的激情
  •   一代历史,值得去了解。
  •   曾经一代人的残酷青春。老爸很喜欢。
  •   这本还没看 送朋友了 希望能喜欢
  •   想看看那个年代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   20年前向朋友借过这本书,一天看完,一气呵成!看完,气血上涌,久久不能平静。这种丧失人性的日子不能再来了!
  •   还没看完,不过看到主人公殴打那个可怜的牧民,还打死了那个牧民的狗,心里非常愤慨。那个错误的年代,错误的人生,害了这么多可怜的老百姓。愤怒!
  •   那个时代。90%以上年轻人加非年轻人都有点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清楚发生了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看一看,别让自己被人牵着鼻子走
  •   名家作品之所以得到认同是很多人的评价积累而来的,现在选择一本好书太难了,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很难分辨。有些书实际上写得很糟糕,可宣传得很好,买来以后看了,后悔的不行,所以读书还是选择一些得到读者认可的书。
  •   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想了解一下
  •   这本书写的年代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是这是一段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
  •   这是共和国的一段经历,应该让后人知道。
  •   他是一个时代,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特点
  •   因对文革感兴趣,所以买了这本书看。
  •   一口气读完,对文革有了新的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