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页数:188 译者:陈冠中,杨忆祖,马君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最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对佛教的义理、历史和各种传承有一个精确的综观。
本书澄清了许多佛教误区,比如很多人以为佛教的目标是要消除自我,然而佛教真正教导的是,我们没有什么需要除掉的——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有的只是我们认为自我存在的幻觉,我们相信并紧抓着这种幻觉,以为它是真的。
比如“空性”不是某种坚实存在的物体,也不是空无所有或虚空。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是天生具有某些特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这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东西的可能性。而“轮回”是执著在幻觉上,“涅槃”则是执著在幻觉的消失上。涅槃就像是幻觉之后的幻觉,如同电影结束之后,你还瞪着空白的银幕——你仍然没看到实相。
本书有助读者提升对生命的信心,也是一部用来印证修行的可靠之书。
作者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Khyentse
Norbu,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
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
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巴认证为 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 Khyentse Jamyang
Ch?kyi Lodro,1893-1959) 的转世,后由顶果钦哲仁波切为其进行升座礼。曾在萨迦学院研习佛教哲学。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观点
上篇 正确的见地
第一章 见地
第二章 两种见地
第三章 自我及自我的见地是错误的概念
第四章 空性
第五章 四圣谛
第六章 佛性
第七章 业力
第八章 转世再生
第九章 轮回与涅槃
第十章 见与道
下篇 道
第十一章 道的选择
第十二章 出离与虔诚
第十三章 善知识
第十四章 心的训练
第十五章 禅修
第十六章 止观
第十七章 慈、悲、菩提心以及菩萨道的善巧方便
第十八章 金刚乘
第十九章 上师、灌顶及象征
第二十章 次第与证悟
章节摘录
如果主客体之间或是观察者与景色之间存在着某种干扰或滤光镜的话,所得到的见解就称为无效的或相对的真理;两者之间没有干扰或滤光镜存在,所得到?见解就是绝对真理。换句话说,相对真理就是透过滤光镜的“它的显现”,绝对真理则是实相没有透过滤光镜的“它的本性”。 “自我”是一种假设、一种决定、一种受干扰的见地。这表示自我的观点因为受到过滤,所以是扭曲的。以道德的立场来判断自我是好、是坏,或者判断它是否真实存在,都没有意义。如果你认为自我不好,就可能徒劳无功地责备自己;另一方面,认为自我不存在,执著虚无式的无我,可能会感到彷徨迷失,这也没有益处。所以,与其评断自我,不如检查它。 “自我”是一种误解,但却被当成了正确的见解,它只是一个幻?。根据佛教,“我”和“我自己”的这种持续感,既是无明,也是无明的结果。无明就是不明白,没看到全豹--你可能只见到片断、零星的东西,却不了解全盘的情况。这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尾巴,认为大象就像一条绳子;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身躯,认为大象就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认为大象就像一条蛇;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认为大象就像一棵树。最后,这些人为了争论大象到底像什么而互相杀戮。 当自我是主体的时候,它就是无明;当自我是客体的时候,它就是无明的结果。为了说明自我如何既当?体又当客体,我们再度用乙来代表那个戴着琥珀色眼镜看东西的主体。这一次呢,山也代表自我,客体自我是主体自我透过妄见滤光镜所见到的。自我在看其他东西的时候,它有主体的作用;自我看它自己的时候,它就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的作用。自我的二元化角色,在这样的话里反映出来:“我无法控制自己”、“有时候我并不了解自己”或是“我为我自己高兴”。 什么是“干扰”?自我又是如何被干扰的呢?首先,“我”、“自我”、“我自己”等名字无法指出实质的东西。通常,当你为某种事物命名时,总有个东西存在,因此能为“它”取名,但是?到自我的时候,自我在哪里,而它又是什么呢? 仔细考量一下,我们就会了解: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连自己也不清楚“我”指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一边说“我”,一边手指着自己的胸部,表示“我”就住在这个肋骨笼中。如果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我们会说:“你踩得我好痛!”--“我”又变到脚趾上去了。这表示我们对于“我”到底是指什么并不确定,同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所或发源地。如果你打电话给好朋友,你可能会说:“喂,是我啊!”好像确定沿着电话线传播的声波就是你。如果女朋友离你而去,你可能会告诉别人:“?我失去她的时候,也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这表示“你”是可以分割的,“你”的各部分不一定都在同一个身体内。 这些话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以较深的层次来看,它们表示了我们对于自己是谁、是什么、在哪里,隐藏着疑惑。 造成这种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感到自己是实质且真正的。特别是当我们情绪爆发的时候,这种真实感这样的强烈,以至于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个实体的东西存在,而不是幻觉,也不是由歪曲看法所引起的错误见解。 ……
编辑推荐
证悟就是认识你的无限性 我们的无限是超越想象的,我们需要发现它。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而最为可喜的是他个人风格低调,修为高尚,拥有无数读者。 无论是不是佛教徒,本书内容都会徐徐导入我们的内在,诱发出本该有的淡定自在,进而让我们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得以走出生命困局,获得某种层次的解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