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列宁格勒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黛博拉·迪安  页数:212  字数:110000  译者:姚燕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年迈的玛丽娜记不得女儿的样子,记不得关煤气,记不得回家的路,往事的残片却栩栩如生。眼前的美国小镇变成了当年的列宁格勒,逝去几十年的亲人回到了她的面前,仿佛从未离开过一般。  1941年秋天,德军围困列宁格勒900天,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讲解员玛丽娜与同事把艺术品打包封存,空空的画框仿佛是一个诺言,等着那些画作重新回来。  战火与饥饿摧毁了每个人的生活,玛丽娜深爱的迪米特利去了前线,生死不明,周围的亲人也一个一个离去。  炮火纷飞的夜里,玛丽娜在她深爱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夜游,把那些已经不在此处的艺术品——唤起,细细地体味、感受。  她要在把这座博物馆的每一寸都放入自己的记忆中,既为了抵抗敌人的炮火和人类的遗忘,也为了在这可怕的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永恒的庇护所。

作者简介

黛博拉·迪安(Debra Dean),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在纽约戏剧界从事舞台演出近十年,后转为写作,在大学教授文学与写作课程。她在排练《午餐室》一剧时遇到了未来的丈夫,他们被选派扮演一对兄妹。“如果我的演艺生涯能再成功点儿,我也许还会接着当演员,因为我热爱表演。”

章节摘录

  玛丽娜进入餐厅,又拐进一个宽敞的厨房。从厨房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一片草坪,平缓地延伸向水边。一群人围聚在海滩上。过了厨房和一个小小的洗衣间是上楼的楼梯。走过楼梯,她拐进一条过道,两边都是门。她推开一扇扇门。卧室,还是卧室。一个房间里有台电视机,大得像电影屏幕。终于是卫生间了,总算来得及。  憋了这么久,终于能小便了,真是不亦快哉。她倾听着水流欢畅相激的声音,享受着身体放松的美好感觉。坐在一个温暖私密的所在,而不是冒着严寒,坐在便壶上小便。机体退化的一个后果是,随着她关注事物的角度越来越狭隘,视角就如放大镜一般,聚焦在那些多年来被忽略的琐碎小事上。她对自己的这一发现闭口不谈。有一次她告诉迪米特利,她那杯茶呈现出一种深不见底的美丽,像没有杯底似的,看上去就像蕴蓄着夕日残照的琥珀。角度恰好的话,玻璃杯里会现出一道虹影,美不胜收。他赞同地点着头,流露的却分明是焦虑的神情。如果告诉他自己的小便声听来就像是交响乐,他又会说什么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啦,它包含了爱、生存,以及在极度惨境下想象力所拥有的能量。优雅、充满诗意,是那种你希望能独自欣赏,但却忍不住跟人分享的少有之作。  ——伊莎贝尔·阿连德(著名作家,著有《幽灵之家》《阿芙洛狄忒》等)

编辑推荐

  《爱在列宁格勒》用记忆,永远留住战火中的博物馆的每一寸,用记忆,永远留住深爱的你年轻时候的样子记忆背叛过我们,但记忆最终将拯救我们。  《爱在列宁格勒》一开始是两个不相关的故事,但最后它们令人意想不到地合为一体。在这部小说的手稿曾在抽屉里放了七年之久。“回首往事,我很感谢这段曲折的旅程,我不是那种所谓的少年得志型的人。我认为我现在更有热情,也比年轻的时候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目前她与丈夫定居迈阿密,她的第二部小说也与俄罗斯有关,时间背景设定在十八世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在列宁格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列宁格勒,玛丽娜的丈夫迪米特利随军开赴前线,在一次战斗中失去联系。作为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讲解员,玛丽娜与同事把艺术品打包封存,并凭借记忆把一件件艺术品印入脑海。即使展馆空空,她也能以出色的讲解,绘声绘色地把艺术品展现给观众。这是,她不再单纯1是一个博物馆讲解员,而是成为艺术的化身。她在炮火连天和忍饥挨饿的环境中九死一生,却依然保持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对艺术的热爱虔诚,令人肃然起敬。然后,与从战场归来的丈夫重逢。后来,她却不幸患了早老性痴呆,以致记不清日常琐事。在一个岛上参加孙女的婚礼时,突然出走失踪。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恐怖年代的艺术精神,看到沧桑岁月里纵然命运沉浮却永不磨灭的人格光辉。
  •   记忆是一瞬永远开启的城,在日出日落之间。
  •   战争期间的爱情,同样美好,更是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动力。
  •   故事很好,很感人。
  •     我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端详过外婆的脸。她像睡着一般闭着眼睛,嘴唇轻抿,仿佛带着一丝难以觉察的笑容,纵横交错的皱纹被一双双手温柔抚平,并细心地抹上淡红的脂粉,这使得她的整个面容变得愈发天真、明亮起来。
      
      外婆在晚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即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刚开始她只是比较爱说话,可以和随便遇见的任何一个人聊上好几个小时;然后她的记忆力慢慢变差,她不记得自己吃过了饭,不记得把东西收到哪个角落,不记得怎么回家怎么打开她卧室的门;她把我妈妈当作是童年的邻居,把我爸爸当作是早已去世的大女婿,她的记忆出现断层,偶尔穿越时空。有时她会想起一件好多年前发生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细节历历在目,却对近在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
      
      所以当我一读到《爱在列宁格勒》中的玛丽娜“发现自己站在厨房水槽前,手里的平底锅装满了水,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是要刷锅,还是刚装满了水?真让人困惑。早饭吃过了没?她不记得了。是觉得饿,还是饱?她不确定。。”我就知道,玛丽娜和我的外婆一样,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玛丽娜的女儿海伦来接她的父母去参加侄女的婚礼,在陌生的度假小岛上,由于玛丽娜的丈夫忘记将房门锁好,她离开酒店走失了,从而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寻人行动。
      
      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个普通到极点的事件,然与此同时,还有一条不普通的线索与之并行。玛丽娜曾是列宁格勒国家(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讲解员,也是德军对列宁格勒围城的幸存者,在那座被炮火、饥饿、疾病摧残得面目全非的城市里,玛丽娜与她的朋友们蜷缩在爱尔米塔什阴暗、潮湿、冰冷的地下室中,度日如年。战争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一点点浇熄,昔日辉煌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只剩下一间间徒剩画框的展室。在老看馆员的带领下,玛丽娜穿行于这些展室,不停地记忆着曾经悬挂着的那些艺术瑰宝,从记忆宫殿中,它们被一座座、一幅幅、一面面地还原,焦黑的地板慢慢覆盖上描金的灰泥,水晶吊灯的碎片从尘埃中升起、组合、重新悬挂在绘满希腊诸神的天花板,珊瑚色的人造大理石墙面焕发出暗红的光辉,就像在母腹之中。。纵然外头的世界已天崩地裂,这座博物馆依然是它最鼎盛时期的样子,镌刻在钟爱它的人的心中。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玛丽娜们和外婆们明明拥有这样丰盛无比的过往,却不肯对我们透露一分一毫,教我们一直傻乎乎的以为,那个除了在灶台边炒菜煮饭,就是在水井边洗洗刷刷的女人,不过是个普通到极致的女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不说,我们便不问,等到我们终于好奇想问,她们却再也说不出。
      
      唯有一次,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补习回来已经接近凌晨,我的外婆竟然在卧室中等我,她好像很疲惫,又好像很兴奋,她拉着我的手,从她的少年时代说起,说她怎样从差点被溺毙的命运中逃脱,怎样从目不识丁到考上私塾,怎样与我的外公相识,又怎样于笔端倾诉情意,她滔滔不绝地讲着,眼睛里闪动着少女般喜悦的光芒。。可我困死了,好想立刻倒进柔软的被窝,我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不停暗暗抱怨着:怎么还没说完啊还要说多久。。不记得外婆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更不记得她讲到了人生的哪一段落,只记得那个清晨五斗橱上的塑料花束在透过窗户照进的阳光下显得鲜嫩欲滴,宛如真身。
  •   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故事,你也会有的,每个人的故事终究只属于他们自己和故事的参与者。听了,没听都没什么区别。不用觉得遗憾。
  •   感动到想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