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凯文·凯利  页数:707  译者:东西文库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在二十岁那年用在一家货运中心打工挣的钱买了一张从新泽西到亚洲的机票。在此之前,我只结识过一位中国人,甚至连亚洲的饮食都没沾过。我不知道在这个离家万里的地方会碰到什么。当我到达的时候,我的钱包几乎空空如也;不过,我有的是时间。  在接下来的八年里,我走遍了亚洲的许多国家,间或回到美国挣些钱,然后再去往那遥远的东方。那时候我还年轻,也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也因此,亚洲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飞速的发展就发生在我眼前,我开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换一种方式思考。我开始领会到大型任务如何通过去中心化的方法并借助最少的规则来完成;我懂得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先计划好。印度街道上车水马龙的画面始终浮现在我脑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伫立不动的牛群,钻来钻去的自行车,慢慢悠悠的牛车,飞驰而过的摩托车,体积庞大的货车,横冲直撞的公交车——车流混杂着羊群、牛群在仅有两条车道的路面上蠕动,却彼此相安无事。亚洲给了我新的视角。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理念究竟从何而来;我也不敢确定地说,这本书中的想法就来自于亚洲,但我想,是亚洲使我准备好了接受这些想法。我认为其中的一些想法与传统的亚洲理念是有共鸣的,譬如说,自底向上而非自顶向下地构建事物,去中心化系统的优势,人造与天生之间的连续性,等等。正因为此,当这本思想之书被翻译成中文时,我感到万分高兴。  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正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想法,催生了你手中的这本中文版。它并非由一位专业的作者(自顶)来完成,而是由一些业余爱好者通过一个非常松散的去中心化的网络协作(自底)完成的。我称这个过程为“蜂群思维”的体现,或者用一个更时髦的词——“众包”。虽然我自己在书中描绘了这种方法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行之有效,但当它成功用于我的这本书时,我仍然感到惊讶不已。  我是在1990年开始写这本书的,距今刚好有20年左右的时间。经常有人问我,在这20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需要做哪些更新?对于我亲爱的读者来说,好消息是,这本书在今天与在20年前同样有效,需要更新的仅仅是一些事例。研究人员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来更好地证明我在20年前提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本身却很令人惊奇地“与时俱进”。  事实上,这本书在今天比在20年前更应景。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万维网,因特网刚刚进入实用阶段;仿真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绘图还很少见;电子货币尚不为人知。虚拟生活、去中心化的力量以及由机器构成的生态等概念,即使是在美国,也没有太多意义。这些故事和逻辑看上去太抽象、太遥远。  而今天则一切都改变了。万维网,遍布全球的网络,由电话、iPad和个人计算机组成的实时网络,还有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都出现在我们眼前。我在这本书中所概括的原则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事实上,这本书如今在美国的销量要比它当初发行时的销量还要好。  这就是我说的好消息。坏消息是,在过了20年之后,我们对于如何使大规模复杂事物运作起来的理解仍然少有进展。我很遗憾地告知大家,不论是在人工生命还是机器人技术,抑或是生态学或仿真学领域中,并没有出现新的重大思想。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20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  我很高兴这本书得以被翻译成中文。我寄望于一些中国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可以追本溯源到原始的研究论文,并继续深入下去,发明或发现全新的理念,从而使这本书彻底“过时”。若果真如此的话,我会认为我的作品是成功的。  希望你能开卷有益,并喜欢我的下一本书:《技术想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  凯文·凯利  2010年11月  于美国加州帕西菲卡市

内容概要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 ……
  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相关产品推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32154">失控(独家软精装版,独家收录凯文凯利中国之行的高端对话)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昵称他为
K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第二章 蜂群思维
第三章 有心智的机器
第四章 组装复杂性
第五章 共同进化
第六章 自然之流变
第七章 控制的兴起
第八章 封闭系统
第九章 “冒出”的生态圈
第十章 工业生态学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学
第十二章 电子货币
第十三章 上帝的游戏
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第十五章 人工进化
第十六章 控制的未来
第十七章 开放的宇宙
第十八章 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第十九章 后达尔文主义
第二十章 沉睡的蝴蝶
第二十一章 水往高处流
第二十二章 预言机
第二十三章 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第二十四章 九律
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的文明  我被关闭在密不透气的玻璃小屋里。在这里,我吸入的是自己呼出的气体,不过,在风扇的吹动下,空气依然清新。由众多的导管、线缆、植物和沼泽微生物构成的系统回收了我的尿液和粪便,并将其还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说真的,食物的味道不错,水也很好喝。  昨夜,外面下了雪。玻璃小屋里却依然温暖、湿润而舒适。今天早上,厚厚的内窗上挂满了凝结的水珠。小屋里到处都是植物。大片大片的香蕉叶环绕在我的四周,那鲜亮的黄绿色暖人心房。纤细的青豆藤缠绕着,爬满了所有的墙面。屋内大约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而我的每一顿大餐都来源于它们。  这个小屋实际上是一个太空生活试验舱。我周边大气的循环再利用完全依赖于植物及其扎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树叶间穿来穿去的、嗡嗡作响的管道系统。不管是这些绿色植物,还是那些笨重的机器,单靠它们自己,都不足以保证我在这个空间的生存。确切地说,是阳光供养的生物和机油驱动的机械共同确保了我的生存。在这个小屋内,生物和人造物已经融合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其目的就是养育更高级的复杂物——当下而言,就是我。  在这个千年临近结束的时候,发生在这个玻璃小屋里的事情,也正在地球上大规模地上演着——只不过不那么明晰。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这种趋势正验证着某些古老的隐喻——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将生物比喻为机器。那些比喻由来已久,古老到第一台机器诞生之时。如今,那些久远的隐喻不再只是诗意的遐想,它们正在变为现实——一种积极有益的现实。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技术人员归纳总结了生命体和机器之间的逻辑规律,并一一应用于建造极度复杂的系统;他们正在如魔法师一般召唤出制造物和生命体并存的新奇装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生命与机械联姻,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由于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自然一直在用她的血肉供养着人类。最早,我们从自然那里获取食物、衣着和居所。之后,我们学会了从她的生物圈里提取原材料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新的合成材料。而现在,自然又向我们敞开她的心智,让我们学习她的内在逻辑。  钟表般的精确逻辑——也即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真正复杂的系统,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者大脑(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种地道的非技术的逻辑。我们现在意识到,除了生物逻辑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够思想的设备,甚至不可能组装出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  人类能够从生物学中提取自然的逻辑并用以制造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发现真令人惊奇。尽管过去有很多哲学家都觉得人类能够抽取生命的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但直到最近,当计算机以及人造系统的复杂性能够与生命体相媲美时,这种设想才有可能得到验证。生命中到底有多少东西是能被转化的,仍然是一个神奇的谜团。到目前为止,那些原属于生命体但却成功被移植到机械系统中的特质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特质被人工合成出来,并转化成新的东西。  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到了生命之中。  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希望充分控制有机体,以便对其进行改进。驯化的动植物,正是将技术逻辑应用于生命的范例。野生胡萝卜芳香的根,经由草本植物采集者一代代的精心选培,才最终成为菜园里甜美的胡萝卜;野生牛的乳房也是通过“非自然”的方式进行了选择性增大,以满足人类而不是小牛的需求。所以说,奶牛与胡萝卜跟蒸汽机与火药一样,都是人类的发明。只不过,奶牛和胡萝卜更能代表人类在未来所要发明的东西——生长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产物。  基因工程所做的事情,恰如养牛人在挑选更好的种牛。只不过基因工程师们运用了一种更精确而且更强大的控制手段。当胡萝卜和奶牛的培育者们不得不在冗长的自然进化基础上进行优选时,现代的基因工程师们却可以利用定向人工进化,通过目标明确的设计而大大加快物种改进的过程。  机械与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这种仿生学上的融合也体现在词语上。“机械”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不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化,还有两种具体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遮在有机体与人造物之间的那层纱已经撩开,显示出两者的真面目。其实它们是——而且也一直都是——本质相同的。我们知道生物领域中有诸如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这样的概念,而与之相对应的人造物中包括机器人、公司、经济体、计算机回路,等等。那么,如何为两者共有的灵魂命名呢?由于每个系统都具备如生命的属性,我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  ——《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本世纪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东西文库  “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  ——凯文·凯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8条)

 
 

  •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 ……
      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相关产品推荐:****://product.dangdang****/product.aspx?product_id=21032154">失控(独家软精装版,独家收录凯文凯利中国之行的高端对话)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昵称他为K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
    目录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第二章 蜂群思维
    第三章 有心智的机器
    第四章 组装复杂性
    第五章 共同进化
    第六章 自然之流变
    第七章 控制的兴起
    第八章 封闭系统
    第九章 “冒出”的生态圈
    第十章 工业生态学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学
    第十二章 电子货币
    第十三章 上帝的游戏
    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第十五章 人工进化
  •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作者简介 · · · · · ·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经常亲昵地称他为 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Matrix)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凯文·凯利对网络文化的观察和预言的一种隐喻。《失控》也是该片导演要求主要演员必读的三本书之一。
  •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 …… 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   终于啃完了这部700页的深奥的大部头,实在是太神奇了,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启发思维,大开眼界,好像触碰了你大脑中一个以前不知道的开关,一下子便开启了无尽广袤的空间。它崭新地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生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以及如何去。

    开篇的新生物文明和生物逻辑中探讨生命和机械的终极关系,简要的几页纸,一下子把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提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对于我一个文科学生来说,里面探讨的很多领域,根本是从来不曾出现在我脑子里的东西: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机械学,地质学,控制论,进化论,人工进化,计算机模拟进化…而这一切一切和生命的过去未来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深奥复杂的东西,作者能够写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树大草原的物种、地球生物圈二号、博尔赫斯图书馆,只要稍稍努力地去理解,会发现真的很有意思。

    我以前在给其它写书评时说过,“真正称得上趋势和远见,即所谓insight的,应该是像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那样的,在若干年前就洞见了若干年后全人类的一些趋势。”这本《失控》远不至于此,它写于二十多年前,却已经看向了几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之后的地球,脱出了人类的局限去看待生命的发展,是真的令人不得不佩服的insight。难怪电影《黑客帝国》导演要求所有演员进组前必须阅读。

    作者KK——《连线》杂志的创世主编,实在是太杰出的一个人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实在很少有人让我这么佩服,如此推崇。

    不过,读这书真的很辛苦,因为必须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心无旁骛,100%地集中精神,不能有一点儿分心,才能紧紧跟上思路。读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理解一下。客观地说,读一遍下来,只是了解了些皮毛,为第二遍打点儿基础。
  •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长尾理论》作者强力推荐)
    对得起这个评价。
    是一个大部头,要慢慢啃,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非常丰富。
  •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长尾理论》作者强力推荐)(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长尾理论》作者强力推荐)
  •     书名《失控》,英文《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听起来挺唬人,再加上黑黄色的封面,让人以为又是一本写于90年代的末日论著作。
      
      实际上这是一本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书。它描述了随着逐步放弃对机器的精确控制,到逐步引入生物技术和进化的思想,让机器产生自适应,自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为了更好的世界。把机器想成生物一样的东西,他们可以形成群落,互相共生,自我进化成更好的机器。
      
      人类始终掌控机器进化的过程,但如何获得更好的进化,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要像自然学习。学习到第一点就是回归简单。「我最终发现,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因此,建造机器的思想,也从最初的给机器建立一个“中央大脑”思想,演进成制造许多简单而成本低廉的小机器,让他们去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最近新片《普罗米修斯》里,走进迷宫时,宇航员放出了N多个小型探测器,它们只要发射红外波并且做到不触碰其他物体为原则,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并不需要由一个机器去控制所有小探测器,它们只要傻傻的无休止的飞来飞去,就能完整的探索出地下迷宫地图。
      
      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制方法: 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生物是”无我“的,你的意识是由许多混沌杂乱的细胞活动产生的结果。同一时间,你的身体在发出”我饿了,我渴了,我在写文章,我在听音乐,我想这个字的拼音这么打“等成百上千的想法,每个功能都在各司其职的发出信号,但最终汇总在一起的,对当前重要的想法,汇成了”我“。这个和佛教中无我有点像,本身是没有”我“的,觉得有”我“,是意识在活动的结果。
      
      机器单独功能的思想建立后,一个更大机器的内部,或者机器群落之间,是什么样的形式相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推进进化,又要到自然去找答案。美国以前为了太空移民计划,在荒野建立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圈,计划为期2年,里面只能有几个科学家,封闭之前整个项目来决定要带进去什么植物,动物,哪里建水池,哪里种食物,如何保证封闭的这两年他们能活下来。(甚至封闭圈内需要人工造雨)。结果是勉强活下来了,也有许多外部能量的帮助。这个实验挺有意思,积累了非常多的生态学的经验。
      
      联想到苹果的成功是在单个机器的体验上更接近生物化,打造了封闭的app生态体系。但更广来讲,它不能与非苹果的机器"交流呼吸"。这点上安卓系统虽然现在乱象不挣钱,但是将来基于开源系统的硬件会越来越多,机器生态建立起来韧性,生命力,多样性更强。比如以后家里的冰箱,钟表,吸尘器,都可以装上安卓的系统,机器之间互相交流共生,非常美丽。
      
      之后书中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自然界和计算机世界中的共同进化的例子,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在启迪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再认识。传统的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就把一堆生物往环境里一放,他们会产生各种乱七八糟的变异,最后适应生活的就活下来了,生物就进化了。但需要质疑的是:1)为什么他们就长成那个样子了?长颈鹿脖子是后来变长的,那一开始它是怎么形成的?海洋里的鱼最后都活下来了,为什么有的细胞就变成了这种鱼,有的变成了那种?2)定向进化有可能吗?生物不是随便变异的,它有可能迎合所在环境产生变异,比如你会更多看到长了六个指头的人,却很少看到在后背长了一个头的人。(有点恶心,为了证明请见谅)
      
      所以,人们对进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是一句简单的物竞天择就能解释的。「所有的进化都是对自然选择组合的扩展。虽说这有一点点道理,但它阻绝了我们对更为复杂事物的理解和接受。乘法确实就是某种连加运算,但从这种快捷运算中涌现出了全新的力量,如果我们只把乘法看成是加法的重复,就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这种力量。只满足于加法,你就永远得不到E=mc2。 我相信存在一种生命的数学。自然选择也许就是这种数学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释生命的起源、复杂性的趋势以及智能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加法,还需要一门丰富的数学,由各种互为基础的复杂函数所组成。它需要更为深入的进化。单凭自然选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融入更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过程。除去自然选择,它必须有更多的手段。」
      
      结合生物学联合计算机对进化的研究(虽然目前科学家在这个区域很小心,也难见有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都不愿意碰到“上帝”这个词。),作者期待着在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创造力的人工进化中看到以下特性: 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跳变——功能聚类、控制的层级结构、组成部分的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自组织——偏向于某种特定形态(譬如四轮)并使之成为普遍标准的发展过程。
      
      书中对网络的演进非常有远见,虽然涉及不多,但想到这是95年写的书,已经成功预测了未来近20年的趋势。比如云端数据存储,人们原先把东西存在自己的硬盘里,未来所有东西都在云端,人们得到的是接触到数据的许可权。
      
      下面是书摘,这本书金句太多,我上文写的不过非常粗略的梳理了书的要点。建议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绝对堪称划时代的著作,许多有意思的想法在闪光。
  •   在日益复杂的场景和系统中,人类预先设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将失去效力;与此同时,基于自适应行为和竞争协同的进化机制,将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主导力量。失控,其实只是除祛工业时代把握一切的的狂妄,恢复人类和自然自发演进的秩序和规则。凯文.凯利把这个深邃的故事说得风生水起,活灵活现。
  •   失去控制未必是坏事《失控》

    去年年初各个媒体评选出来的好书,到现在还没有读完,还有三本躺在我的书架中,其中这一本最厚。从来没看过这么厚的单行本,拿在手里就感觉到很沉。在网络时代出版一本这么厚这么多字的书有点不合时宜,可是这本书的内容却又偏偏和网络和技术密切相关。

    虽然书的后半部没有仔细阅读,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尤其是喜欢科技的读者不可不读。《失控》其实写成了好久了,从1990年动笔,完成大约有10多年了。这更让人感叹作者的预测能力,对于互联网来说,对于高科技来说,10多年意味着什么,十年前我还家还没上网,互联网还仅仅是个传说,可是让你感觉到吃惊的是,《失控》里面的内容让你依然感觉到震撼,甚至让你感觉到作者的洞察力和直觉真的可以穿越时间。

    《失控》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内容,有二十多章,各项内容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所有的内容都指着一个方向,那就是科技和我们的未来。作者并没有仅仅为我们指出一个总体的方向,像哲学家一样进行一次预演。相反,作者并没有预言什么,只是在每个章节中,把很多我们所忽略的并不熟知的事物早出来,梳理一下,你自然就会知道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出现什么革命性的变革。作者虽然没有做出任何预言,但是他详细的描写,精确的资料,缜密的逻辑,大量的例证,让你不得不改变原来头脑中认为天经地义的思维。

    未来其实并不是按照直线运行,很多技术很多事物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都会发生突变,虽然是突变,可是细心的人却可以从发展的过程中,看到那种变化一点一点的积累着,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突变就发生了。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是你不清楚所有的因果。

    “失控”指的是失去我们的控制,但是这种失控并非坏事,很多东西我们都应该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发展,去运行。我们通常的控制,只是某个人的控制,而失控正是真正的集体的控制。一个人的思维和头脑是很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集体,相信未来,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这本书的后记也很有趣,翻译这么厚的一本书,也是一个艰巨的工程,译者最后实在翻译不下去的时候,干脆就交给了网络,让大家自己去认领任务,结果很快就进入到了失控的状态,可是没想到就是在失控之中,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书就翻译好了。呵呵这正好印证了失控的力量。
  •   如此优秀的一本书,还是被“东西文库”译得错误百出,感到非常可惜。今天终于痛下决心,准备利用重读的机会,用英文版电子书对照,陆续挑出这本书中我认为比较严重的翻译错误(和错别字),供译者和各位高手批评指正!申明一下,我下这番笨功夫,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认同这种糟蹋好书、糊弄读者的做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来为这本书纠错!
        
        ===================================================
        
        将原副标题“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机器、社会系统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改译 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并不恰当。
        
        P2,倒数第2行,“机油驱动的机械”(oil-fed machinery)最好译作“燃油驱动的机器”。【在中文中,“机油”跟“汽柴油”还是不同的。】
        
        P5,第11行,当胡萝卜和奶牛的培育者们不得不在冗长的自然进化基础上进行优选时,现代的基因工程师们却可以利用定向人工进化,通过目标明确的设计而大大加快物种改进的过程。(While carrot and milk cow breeders had to rely on diffuse organic evolution, modern ge***ic engineers can use directed artificial evolution-purposeful design-which greatly accelerates mprovements.)
        => 胡萝卜和奶牛的培育者们只能依靠可往任何方向发展的自然进化,而现代的基因工程师们却可以利用特意设计的定向人工进化,这会大大加快物种改良的进程。【这里的“While”表示对比,不是“当……时”!!】
        
        P6,第6行,“复制珊瑚礁、探索昆虫(蜜蜂和蚂蚁)的社会性”
         coral reef replicas, social insects (bees and ants),
        => 珊瑚礁复制、社会性昆虫(蜜蜂和蚂蚁)
        
        P7,第3行,这是一种我们还很难想象的力量。
        (This is a power we have hardly dreamt of yet. )
        => 这是一种我们做梦也没怎么想到的力量。
        
        P7,第9行,两个“他们”都应为“它们”。该书后面还多次犯这个错误。
        
        P12,第6行,“光头”(bare head)改为“毫无防护的脑袋”比较好。
        
        P12,倒数第6行,“他们回来后,用约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
        They report back to the resting swarm by dancing on its contracting surface.
        => 它们回来后,用圈子越缩越小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
        
        P13,第7行,“这是一个白痴的选举大厅,由白痴选举白痴”
        It's an election hall of idiots, for idiots, and by idiots
        => 这是一个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选举大厅
        【这里显然是模仿林肯的“ 民有、民享、民治”(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PP13,倒数第8行,“生态学家”(na***al philosopher)应为“自然哲学家”。
        
        P15,第10行,“反应”应为“反映”!
        
        P19,第7行,“将会持续整个世纪(指 二十一世纪)”
        would continue for the rest of the cen***y
        =>“将会持续整个世纪(指 二十世纪)”
        【要知道,作者写作和出版这本书时还没到2000年!】
        
        P21,第2行,“应急控制”(emergent control)应为“涌现控制”,因为这里的emergent 显然是emerge(涌现)的形容词形式。
        
        P22 ,第5行,“十八世纪晚期”(In the late 1800s)应为“十九世纪晚期”!
        
        P22,倒数第1行,“朗道尔特博士”(one Dr. Landolt)最好译作“一个叫朗道尔特的医生”。
        
        P23,第14行,“下到大厅里去”(go down the hall)最好译作“沿着大厅走另一头”。
        
        P23,倒数第1行,“以色列人罗森费尔德”(Israel Rosenfield)应为“伊斯雷尔·罗森费尔德”!【拜托,Israel 是这个人的first name,他是美国人。】
        
        P24,倒数第6行,“任何分类过程都有其逻辑问题,就如天朝分类法那般牵强。”
        As farfetched as the Celestial Emporium system is, any classification process has its logical problems.
        => 天朝分类法确实过于牵强,不过任何分类过程都有其逻辑问题。
        
        P25,倒数第11行,“碟片”(Plate)最好译作“唱片”,因为它是在留声机里面放的。
        
        P26,倒数第13行,“它不可能有一个架子来存放过去所有的念头”
         It cannot have a shelf for every thought of the past
        => 不可能给过去的每个念头都准备一个架子
        
        P26,倒数第6行,“跳动”(skip)最好译作“划过”或“划”,毕竟流星不好蹦蹦跳跳。
        
        P28,第13行,“卡内尔瓦的算法是如此简洁清晰,以致于某个计算机高手用一个下午就能大致地实现它。”
      
  •   1969年,KK还是个17岁的嬉皮士,对一切控制都很反感,他不喜欢苏联,认为这样的国家不会持久。他记得曾经对父亲说,苏联迟早会崩溃的,然而他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意识形态,他对美国同样感到不耐烦,认为这个国家的社保系统也会难以维持,“你每年都把钱交给政府,让政府保管,然后在你老了以后期待这个政府把钱交还给你?这样的事情,切。”他嗤了一声,“嬉皮士们天然觉得控制是适得其反的,这也是我的书名叫《失控》的原因,这是我最基本的哲学。”

      他没有去读大学,而是去了亚洲,那时他是一个没钱的自由摄影师,他背着包从日本走到伊朗,经常在东方的庙宇里过夜,每年只花2500美元,带回36000张照片。他读了甘地的自传后有了皈依宗教的想法,却成了一名基督教徒,“我知道这有点奇怪,因为甘地是印度教的。也许是因为那本书在对的时候出现在我身边吧,毕竟我是成长于基督教文化之中。”

      他眼见着日本变成了世界强国,台湾也从破败落后一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如果说1970年代在亚洲的游历给他带来了什么,那就是不可救药的乐观。在去往长城的车上,他?4个年轻人:“你觉得中国的未来会更好,还是更坏?”一个人回答更好,一个人回答不确定,另外两个人则表示虽不确定,但可以做些什么让它更好。“我认为毫无疑问中国会变得更好,”他说,“也许在某个地区、某些时候它会变坏,但我们把所有进步和退步的地方加在一起,它会越来越好。”

      1979年,KK回到美国,在完成一次长达5000英里的单车旅行后,他开始关注技术。整个1960-1970年代,技术在西方世界有着糟糕的形象,它被认为是推土机一类的东西,是工业的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源头,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得不那么粗大笨重,“从1980年代初,我开始认为,科技应该具有人性的面孔,嬉皮士好像都不太喜欢大的技术,而喜欢小的技术。”

      “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KK写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引领了世界的未来,倡导了我们的将来,值得推荐哦
  •   下文是我2010年的一段随感.发布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可以作为我对这个话题的一点共鸣.

    阿凡达,共产主义及Matrix

    一)阿凡达
    阿凡达中,精神的人似乎可以转移寄主,电影中人类的手段是通过机器,而“土著”们似乎依赖的是一个网络。

    网络,很神奇的东西,人类社会的结构,可能都会随之改变,而人是否仍然可以称为“人”,也在重新定义中。

    从生物进化来看,原来就是很简单的原生生物,然后才形成了有核生物,据研究说细胞中的线粒体——也就是细胞的锅炉,原来也是独立的一种生命形态,只不过后来被原生生物吞食,结果共赢以后结成了“同舟共济”组合体。

    其实,人的身体里,也有这么一些像外物,又不像外物的东西,例如消化道中的某些菌类。自娘胎里就带来,好像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高级生物,其实都是一些“组合体”而已。这种观点下,生命的发展延续,就是组合体之间更有效的配合和公有环境的优化营建。 而神经系统——生命体的网络,就是有效配合的反馈机制,而各类肌体组织和反应决策机制,就是公有环境了。

    这样说来,这个组合体,兴许就是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了?而线粒体们,似乎就放弃了形成“独立意识”的权利,将其交割给了叫“大脑”的那部分?

    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还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吗?未必。不见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多快,不见现在生物技术发展多快,不是有人都在探讨虚拟*了么?当人类社会的联系紧密到我们脑壳后都有一个网络接口——就像Matrix中的那样,我们的精神可以自由的腾挪于一个个躯壳中,可以在电光火石间理解并融合其它“人”的观念时,我是谁?谁是我?我在哪里?

    黄易的《星际浪子》里,好像就描述了有一个星球的所有生物,最终进化成了一个终极的生物,在这个星球上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难逃它的感知,它能调动的资源,可以改天动地。 人类社会,人与自然,是否就是这样一路进化下去了?这是老祖宗说的天人合一么?

    我们现在搞的什么物联网、互联网、AI、生物工程,是否就要构建这终极生命的神经网络?老祖宗是否窥见了另外达到的方式?

    天人合一,是共产主义么?

    老祖宗说的人,是一个人还是所有人?

    三)Matrix

    当二形成的时候,思想家们早就拟好一个词了,Matrix。

    变化,或者用异化,对原先还是一个个“个体”的人来说,也许就是灾难、浩劫、枷锁、革新、新生?用哪一个词好?这也许是原来线粒体们也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们是否要度让自己思考的权利,还是会形成分散式的高级智能,共同思索,共同决策?会产生多少计算量,如何取舍?我们会成为像蚂蚁或蜜蜂社会那样的工蚁和工蜂么? 这,也许就是电影Matrix希望探讨的话题。

    当“我”都变得模糊不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   作者对科学的博学令人惊叹。更为惊叹的是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同时看得出产生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思想家的肥沃土壤不得不重新认识并刮目相看。书一读进去,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恨不能向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推荐。作者对诸多学科的深邃精致的理解和独到的理性认识,使人顿时感到读书的必要性和自我知识的贫乏。为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读完这本立即接着读他的《科技想要什么》。读完这两本书后,虽然对一些高深的知识仍有待理解,但对他从科学抽象出来的哲学观,比如总结的九条规律:分布式。自下而上的控制。递增收益。模块化生长。边界最大化。鼓励犯错误。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变自生变。这些不止是科学哲学,也是人类社会的哲学。乃至对宏观和微观的管理都很有益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无论什么年龄段、何种职业、还是在校学生,人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还会引发对体制的审视和正确引领变革的方向。读凯文凯利书的人越多,中国越有希望。
  •   读完了《失控》一书,非常有收获,领略了世界上科技精英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风范,了解了当代科技的发展和前景。一段段故事,一个个推论,都闪耀着知识和智慧的光芒,令人赞叹不已。书中展示的许多科技哲学观点也是前所未闻。当读到作者将现代科技理念追溯到中国古代老子的哲学思想,不禁拍案叫绝!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不管你是否从事科技工作。它也应该被推荐为中学和大学学生的必读书,使年轻一代可以受启发产生开创奇迹的灵感,可以融入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
    读完此书,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企盼书中描述的科技神话早日成为现实。
  •   预测向来都是费力,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凯文凯利用科学的逻辑和充足的证据一步一步的推导出未来发展的脉络,除了KK当代已经无出其右了。
  •   看了第一章,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黑客帝国的机器文明。还没看,就不具体评了。
  •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我得承认kk确实不得了,20年前对当今的世界变化有如此准确的预见,书中说的很多实验真是闻所未闻,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尝试让我们汗颜!这还是20年前的米国,感叹强大。反观我们每天又在干啥,令人摇头。
    最终进化生命和非生命融合在一起,机器有自己的进化能力,不那么精准却有足够的适应力,世界难道会变成骇客帝国那样吗,让我拭目以待。
    这本书的翻译实在令人失望,错误摆出,翻出的中文都读不通,希望能有另外翻译版本。
  •   看这本书好像看《黑客帝国》、《禁闭岛》这样的电影,需要动脑子,又不是像读专业书
    那样的费脑子。很喜欢这种阅读感觉。很有启发。
    能够如此糅合多个学科,关注人类发展,寻找通用范式,这样的写作真的是创造!
  •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书是好书,但是要真正读懂,理解透彻,我想需要多读几遍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如果一切都在掌控中,那么就没有很好的发展(进化); 只有失控时,才能有发展,有进化。的确很矛盾,看人类如何把握。其实适可而止,是最好的结局。
  •   花了差不多两个星期才看完这本厚厚书。还不错,虽然有些章节只能走马观花,但还不至于觉得枯燥无味,能坚持下来。本书通过思索和试图解答人工生命的最终走向,通过探索自然的规律来推出一些可能会适用人工生命的一些方法和思路,分布式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进化等等即是自然的一些规律,同时也要求我们改变原有思维方式。第一章讲到的内容和老子的思想很像,人本身就“无我”,无中心。从蜂群讲起,从群蜂的分布式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讲到有心智的机器,共同进化等等。内容相当丰富,20年前写的书到现在看仍然没的一点过时的感觉,机器人,共同进化、控制的兴起、生态圈的研究、计算机的网络等等,有的时候“近视”并不一定是坏事,能够预测好近期的一些事项,知识的长期累积应用,就可以改变一生的轨迹。其实总的来说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适者生存,而且是会学习进化的适者生存。书中有很多的自然规律也是我们工作学习中可以借鉴的。有的事情是要能够控制的,有的事情放权或许反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书中涉及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有的章节看得一头雾水,知识还远远不够,但觉得知识的填充并不能改变自己,只有把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这才能根本地改变自己的心智,从而改变生活。浴火重生,自然如此,人的命运也是如此。
  •   KK的《失控》让我们知道技术原来也可以这样诠释,现实已经验证了本书的预言是如何的正确。统观才能看到本质和趋势,历史如此,科技也如此。
  •   700多页的书,一气看完是很难得的。读时一直有句话萦绕“人类命运在人之外”,理性对抗自己时失控成了宿命。kk孜孜不倦地从人之外的大自然和人为构建的混沌世界中寻获失控的必然性,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大脑,把这些迹象类比到一个个单独的神经元,我们对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确证自己是我吗?或者我对自己是绝对的主导吗?怀疑、分裂、混沌,经过这一系列冒险后,似乎能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因为它的不“美好”而越发地真实。
  •   一直喜欢硬科幻,看过黑客帝国以后,对这本书很有兴趣,拉拉杂杂啃了很久的英文原书还是放弃了,慢慢发现,没有打基础,很多东西都是似懂非懂,反而更加费力。下大力气决定从头看起,正溜达着恰逢当当优惠,毫不犹豫下手了!谢谢!快递很给力,发货很快,而且倾盆大雨的送来,盒子都没湿,里面每本书都好好的封着,谢谢!!
  •   这是一本让人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内容深入而浅出,且都是讲最前沿的知识。内容很难总结,基本上就是讲现在的复杂世界的“分布式”的不可控性与种种神奇之处。或者可以说是世界由以前的稳定但笨拙的金字塔结构(国王),变成现在发展超级迅速,但是同时也超出了某个人类“个体”的控制的现实。(民主)
    本书非常厚,里面的内容大约都是一段一段的。从种种社会现象,生物现象,科学现象,来讲分布式带来的飞速发展,有趣,但是在博弈之下失控的现实。
    这本书我只看了小部分。总结的也就不能十分好。不过确实是本好书,文章内容轻松,前沿,又有趣。但是很厚啊!大约有一本牛津英汉词津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比普通的收要厚一倍多。物有所值。有喜欢的人可以和我联系,看完以后交流感受啊。哈哈。369316751
  •   这书太厚了 只能 说看了黑客帝国再看他应该会有另一番体会
  •   黑客帝国 人手一本,果然名不虚传!!!
  •   该书第一版于1994年发行,但是,这是一本随着时间流逝而光芒弥增的书,他当时尽管未能预知博客、维基的出现,但是,很显然,凯文那时已经感知到这些东西的出现。”   “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
  •   控制,失控。
    我们总是希望如同钟表一般精密的去控制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自认为是世界的主宰,是万物之灵,而不愿意承认,我们实际上只是世界的一份子。
    作为人类,过于骄傲于自己的些许智慧,而忽视了被我们视为低级生命如“蚂蚁”一般的群体所拥有的那种无中心、失控似的“涌现”状态的智慧……

    也许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控制,还将继续控制下去。
    实际上,我们无非也是总体失控的一个可冗余小单元而已。

    还在看,很震撼。遗憾的是二十年前没有遇到这本书。
  •   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
  •   科学技术发展,并非尽善尽美之事,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社会,存在着失控的危险。一本涉及科学技术的书,只有具备了人文关怀,具备了对科学技术的反思,才可当好书之选。
  •   每看《失控》一个章节,真需要停下来好好思考几天,尤其是这两天看了《海洋》,海洋中也存在大量的类似飞鸟集体迁徙、蚂蚁集体搬家等各种集体的“涌现”效应。这种效应如何实施于一个大型企业乃至国家都是有很多启发。互联网虽然作为新兴事物但是仍然逃不脱自然规律的作用,如何透过现象看透本质,《失控》将是一本很好的引路灯。
  •   这本《失控》,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满意 里面很多值得自己去看的东西
  •   互联网人可以看一下,有些前进是必须的,失控性的改变就像那些科幻电影,存在即必然
  •   从来没有看哪一本书象看失控这么慢,明明都认识的字,还来回的拿眼睛瞄...啥意思,它在这是啥意思呢?...不但慢,而且还乱,随手翻到哪看好象都行,没啥区别似的。本人将该书的阅读场所定为电脑桌旁,但凡碰上电脑假死机或其它需要等待的情况,顺手抄起来看两行。
  •   如标题,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内容什么的使读者为之一新,世界观什么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听同学推荐的,买来读了一下,真的很好很好,强力向大家推荐,就像说的一样,很有智慧,很有价值。多年前,即预见了现在,遇见了未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才”。
  •   确实是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看懂这本可以少看很多小聪明小新闻之类的,翻译的不是特别好,英文好的找原文看吧。
  •   计算机的本质是什么?读完此书,也许我们真的会面临失控的那天。
  •   可能是彼此都失控了,科技的进步昭示着人类的智慧的枯竭,权宜之计,赶紧问祖,赶紧问天,方能救赎
  •   失控-其实讲的是一种系统,一个可以自行运转,自行修复的系统。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系统
  •   书的内容那是相当相当的值得读,我要说的是买了5本,但是有一本失控没有外面的塑料包装,并且有几个黑手印,这点不太满意
  •   拿到书时惊呆了,如此的厚重,要看完需要不少时间,理解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愿能开卷有益,真正理解失控的含义。
  •   传说中的失控,不枯燥,蛮有趣
  •   失控,很厚的一本书啊
  •   一个大部头,涉及知识及其丰富。然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书中涉及到的机器丰富的科学认知缺口。小蝌蚪可以变成青蛙,而一架747喷气式飞机即使只增加六英寸的长度,也会把它变成残废;狗不懂数学也能接住飞碟。背后的道理却没人能解释。我们共同了解的很多科学知识都发源于一些小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间却是大片无知的荒漠。这些荒漠——科学认知的缺口才是真正精彩的。中国的教育,全部都是已知领域的拓展,所以培养的都是解题高手,却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不了有意义的猜想。“这本特别的书遍布缺口以及整体。我不知道的远远多于我知道的。由于无知的本性,我当然也无法知道自己所拥有知识的所有缺口。承认自己无知真是个不错的秘诀。科学认知也是如此。全面勾绘出人类在科学认知上的缺口或许就是科学的下一次飞跃。”
  •   失控 看了之后就不会失控
  •   拿到这本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书大且厚,不知道能不能看下来,要看多久,翻开目录,好家伙,内容涉及生态、哲学、技术、管理、经济、社会,生物等领域,不由得不佩服作者的广博。书里对当代的许多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都作了有趣的分析,虽然主题严肃,但写得并不枯燥,翻译也很到位,文字很美。难得的好书
  •   虽然kk写这本书的时间很早,但是里面的观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作者着重讲了分布式系统(区别于中央控制系统),并且分析和预测了其在未来科技中的地位和对人类的影响。很受启发,希望kk以后多写一些这样的书
  •   如果你喜欢骇客帝国,如果你喜欢思考人生,喜欢探索社会、自然、宇宙,如果你对一些平平淡淡的事情却经常感到困惑不解,那你就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看看这本书,绝对不错。作者不是个某方面很深入的科学家,但却是个各方面都有所探究的哲学家。书中的某些原理也许还未验证,但却像能给你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就像绕过了一个山头,突然看见另一番平原秀景。虽未验证,但又何妨,达尔文进化论现在又有谁验证了......
  •   的确 这是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
  •   kk,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以独特地视角描绘了互联网的未来。东吴相对论提到就去买来看看很好
  •   这边年代久远的书 其内容正在逐渐实现 对比起KK后来的其他书 感觉这本最为接近根源和本质... 这本书给我的比起KK的其他书要大很多很多..
  •   =-=别为难我我这个才高中生的家伙我还没看完呢。基本上语言(对我来说)还算是可以理解(吧),引例也贴合实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这个社会性极强的群体的发展就像宇宙中变化的熵值一样= =|||,以个人之见此书最神奇的地方是带有预言性质,如未来科技并不一定是冷冰冰的钢铁计算机世界而更多的是在生物、能量上命题,但是个中言论却可以长盛不衰。
  •   看了一点开头,感悟颇深不是向东也不是向西而是走向内。是的,在这个物质世界之中人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这本书希望能找到答案。不妨有时间读读这本值得一看的书。
  •   感觉很有思想的一本书,但是如果不思考,像看小说一样,应该感觉没什么用的,需要潜下心来读。还有很多翻译的不恰当的地方,豆瓣上有个纠正的贴子,可以对照的修改一下。这本书需要多看几遍,方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吧,方能理解kk的思想。个人建议如果当当网提供一个平台让消费者可以添加成为好友,可以互相讨论那不是更好吗。或者互相推荐自己读过的认为好书也行。
  •   看完全书觉得它不愧对它的副标题。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一直很想买这本书,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这个商品不错,强烈推荐,关于人类的未来,并且,今天的每一步,都在印证,一本影响人类认知的书
  •   厚厚的一本经典著作,仿佛和大师对话~Kevin的前瞻性,叹为观止~PS:这本经典,居然不是中信的哈,不过中信用《科技想要什么》弥补了哈:)
  •   我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式的小说,其实这是一本关于人类与机器共同未来的思考的书 读了会给你带来太多的惊喜 太多的感悟
  •   推荐看此书不是为了娱乐休闲,而是处在今天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你必须知道你每天在做什么,你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手边有一本关于3D打印的书,就更好。不是杞人忧天,但是你应该想想未来,想想你每天这么做的意义?
  •   终于看完了,今年看的最费劲的一本书,虽然很多地方未必能看的明白,但是觉得还是很厉害的一本书,特别是最后总结的九律,另外,本书跨学科之广也是我前所未见的,作者KK真是一个很高的人。
  •   很重的一本书,内容值的惊叹,KK乃神人,20年前的预测,今天看来真的八九不离十,希望我们中间也会出现一两个这样的神人。
  •   在别人那里看过这本书的一些内容,觉得蛮好的,就买了,观点阐述的很系统很深刻的。看过之后受益匪浅,其谈论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现状与发展,充分透视了人类的未来之命运。赞一个、
  •   刚看了两章,内容非常有意思,涉及了生物、医学、社会等等方面,由浅入深揭示一些社会构成和演变的道理,佩服作者的知识面!能了解到很多领域的知识,也提供了不一样的思维角度。看了这本书,看世界的眼光将会不一样!翻译也很出色,不管是文采还是逻辑性。
  •   KK的做品,20年前写的一本书,20年后依然火爆。而且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销量在不断的增长的一本书。
  •   购买此书是冲着《长尾理论》作者编写购买的,还在继续看,正如描述一样,此书充满智慧及价值。
  •   很犀利的一本书,机器生物化;生物工程化;第一章就把我迷住了。
    每一小节都能够引发深思;一天看一小节,每天都有新想法。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是受益匪浅了。
    当初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因此也买了看看,结果却是没有让我失望。
    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也是这些年我读过得书中最具有价值的一本之一。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   刚读了两章就非常有写笔记的欲望,很多想法被催生~~~感谢kk在20年前就写出这样优秀的书籍~
  •   一年前听说了这本极具前瞻性的书,买了之后觉得不错。。。
  •   这本书是几年前在广播里听到的,当时心里感叹是什么样的人能把人类的未来描述的清晰。于是这次就下手买了。暂时没看。但觉得不会错的
  •   书很好,不愧是kk写的,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一本书!
  •   闲暇时候看看,因为每篇都比较短,2-4页差不多,很多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预测,有的挺靠谱的,基本上是写了下社会发展的趋势
  •   老师推荐的
    拿来看看玩玩
    题目是out of control
    老师是作控制的
    推荐我看这个书
    很有趣
    我就是想看看20年前的书把现在写成个什么样的
  •   内容有些深奥,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
    可以深入思考自然界,生物,人类,技术的未来。
  •   这是一本从生命角度看待社会的书,因为我学过生物并且当下在IT界,而我又喜欢哲学逻辑,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书。
  •   在一片南都的文章中了解到KK,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思考问题和世界的角度的独到。
  •   一下买的书太多,这本还没来得及看,朋友推荐的,说非常好非常好,一定要我看看。买了以后被他人借走,反应是说很难懂。自己还没读,不知道具体怎么个情况
  •   内容很深奥,但又十分好理解。一本书预见了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
  •   科技八卦,我的最爱。很有启发性,揭示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智慧的书,最有信息量,读起来也最费脑的,但学到的知识无疑也是最多的,非常推荐大家一看。
  •   不要指望你看了这本书会给自己有很大的提升。但会让你明白一些很有意思很神秘的事情。在看的过程中发现,作者所阐述的思想和老子的《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一些哲学问题,应用在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来阐述,深入浅出,值得细看。
  •   KK总是能走在人类智慧的前端 引领人类前进
  •   作者很有智慧。大部头,还没看完,不过很吸引。
  •   这本书比想象的厚得多,我是读过了免费文化后了解了长尾理论的,通过长尾了解 了这本书,这类书在一些思想方面的远见上是我所钦佩的,喜欢。买这样的书我觉得大有收益
  •   很好的书,对过去与未来的了解
  •   文笔很流畅,娓娓道来,了解互联网的昨天与未来。很好。
  •   一本很厚的书,一本讲人类社会进化史的书。主题很生硬,但却没有教科书的烦闷,让人很容易读进去。而且在读完之后,多少会对社会的进化史有所了解,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你想了解信息技术的革命,如果你想对全媒体有个清晰的认识,建议你读读此书!
  •   对科技方面的书籍一直很着迷,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论述,预期,这本书无疑相当有代表性。书很厚,一时半会不可能全部读完,但就我已经读了的内容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的一本书。接下来会在空闲时间慢慢看完吧,毕竟,作者的很多观点理解起来需要时间——我想我很乐意去想一想,进化究竟意味着什么,科技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   虽然这本是还没有正式开始看,只是粗略翻看了几页,但是我相信此本书应该是一本很具有智慧的书,那么内容肯定还是比较深奥和晦涩的
  •   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
  •   此书从多方面证实了生物、非生物和计算机科学的隐形关联关系,值得一看。
  •   KK的书绝对是圣经式的书。
  •   KK的书真的很好,我已全部收下拜读
  •   KK的书,会提供你很多思考内容的,如果你愿意思考这些话题,那么,你买该书是合适的。
  •   KK的书很有启发性,值得仔细品味
  •   KK这书 风靡全球 必然有独到之处 虽然还没看完 但是每一章都是对既有观念的一种冲击

    值得一看
  •   开拓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想象空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