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铁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老鬼  页数:553  字数:5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血与铁》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黄昏》前传。
《血与铁》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独特经历,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青葱岁月。自小学开始的一整套英雄主义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饥荒、性压抑,还有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与被革命激活的表现欲纠缠交织,令他陷入层出不穷的困境而难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远方。游行,串联,打砸抢自己的亲人,革命迷狂主宰了发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闯西藏,搞刀枪,蹲班房,最后自愿去内蒙古大草原插队。一代人的梦想与破灭。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视的程度。作者把一颗赤裸裸的心交给了读者。
一段被遗忘的红色记忆,正是后来者理解“知青”和“红卫兵”一代的密匙。我们也才能理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破坏性极强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义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
生活胜于小说。老鬼袒露心灵的自白,波澜迭起,令人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

老鬼,本名马波。1947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四岁来到北京父母身边。先后在北京华北小学、育才小学、师大一附中、四十七中学习。1968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在草原生活了近八年。1976年调到山西大同矿山机械厂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群疯长的小兽
第二章 一个英雄主义的饿鬼
第三章 一条革命年代里的狗
第四章 英古斯之死
第五章 千里扒车抗美援越
第六章 在西藏接受上帝的惩罚
第七章 海淀拘留所里的窝头战争
尾声 他们永远与我伴随
再版说明

章节摘录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我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麻棚村一间农民的 土坯屋里。这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宁静小村,《晋察冀日报》社领导居住地 。四周群山怀抱,树木丛生,一条布满石头的小河从村西缓缓流过。 生我之前,母亲决心把孩子打掉,为此曾去边区医院。不料边区医院 拒绝了她,说要有单位组织的证明才行。母亲大老远白跑一趟,很是沮丧 。后来她因病住院,再次想把孩子打掉。觉得自己都三十三岁了,已不年 轻,身体又有病。和她同住一间病房的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得知后,劝她 千万不要这样做,鼓励她把孩子生下,为革命壮大力量。于是母亲改变了 主意。当时罗瑞卿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 野战军政委。 生我的时候,果然难产,把母亲疼得死去活来,还流了许多血,非常 危险。多年后,我长大成人,母亲还数次心有余悸地对我讲要不是看在郝 治平的面子上,绝不会生我。懂事后,我知道郝治平是总参谋长罗瑞卿大 将的夫人,非常自豪,对她及罗瑞卿本能地有一种亲切感。 可能刚刚满月,父母就把我送到了河北省深泽县的老家。当时父母都 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身边已有小胖姐了,又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 无暇照料我。 四岁以前,我在河北农村度过。我对老家故城村的记忆空空荡荡的, 只感觉那是个很大很乱的院子。大门在东南角朝东,没有门板,用树枝编 的栅栏挡着。南边是低矮的土坯房,有牲口棚、草料房、铡刀。西南角是 厕所,破旧的土坯墙半人高,露天的,下面连着猪圈,人在上面拉,猪在 下面吃。院子西侧有个碾子棚和西厢房。三间北房最高,由青砖和土坯混 合盖成,门不大,门前有一高高的台阶。窗户都很小,屋内昏暗。爷爷奶 奶睡在北房的西屋,二叔二婶和三个孩子睡在东屋。中间的房门口左右各 有一个炉灶,用来冬天烧炕做饭。夏天则在东厢房做饭,南边堆着烧火做 饭用的一大堆秫秸。记得二叔屋里的墙上挂着一支很旧的步枪。他当过民 兵队长。 听说姑姑领着我和自己的孩子睡在西厢房,但我已经没有一点儿印象 了。 我还能模模糊糊记得一九五一年,母亲来接我上北京的情景。母亲的 日记里对这一天也有记载。 已是暮色降临,一辆马车从破烂的栅栏门,拐进院子。车上装着小山 一样高的秫秸,一个女干部坐在上面。她穿一身蓝色列宁服,戴着蓝帽子 ,神采奕奕。她微笑着,很大方地跟家人打着招呼,声音洪亮,一口洋话 ,说话举止表情一看就跟老百姓不同。 这戴帽子的女干部就是我母亲。我对她非常生疏,又敬又畏。 姑姑兴奋地说:“小波,你妈来了,这是你妈,快叫妈!” 我害怕又害羞,躲在姑姑身后。 是农村的姑姑把我从满月带到四岁,我一直管姑姑叫“娘”,怎么又 来一个妈呢?姑姑待我比亲生儿子还好,从不打我骂我,我的要求也尽量 满足,从不让我碰钉子。当我流鼻涕时,她会用自己的手指给我揩去;当 我的衣服上沾有污垢时,她会伸出舌头舔舔,吐点儿口水,再用双手给我 搓掉。她的丈夫是八路军军医,后在战斗中失踪。此后,她拉扯着一个儿 子一直守寡。 与姑姑分别的情景我早已忘记了。母亲可能是连哄带骗,才把我带到 了北京。 当时父母住在骑河楼的马圈胡同十二号。那是三姨白杨买的宅院,大 大小小共五个院子,由我们家和舅舅家合住。 长大了听母亲说,我到北京后整天坐在大门口哭泣,一声一声呼唤着 老家的“娘”,如同离开了母狗的小狗崽子,长时问地哀号。这让父母很 扫兴。说真的,我一点儿也不喜欢父亲和母亲,尽管在乡下人眼里他们都 是北京的大干部。我也一点儿不喜欢这个四合院,虽然它大大小小共有五 个院子、二十多间房。 我想念农村的家,想念把我带大的姑姑。 我望着大门口对面的那堵灰墙,幻想着它是一个火车头,能把我拉回 农村去。这堵墙顶部用灰瓦砌成了一长条四朵花瓣型,在小孩子的眼里煞 是神秘。 父母整天上班,把我交给一个做饭的小脚老太太照顾。我很快就感觉 到了巨大的失落。哥哥姐姐住校,平时父母对小胖姐最好,只有她回家后 能跟母亲住在一起。她有点儿病,母亲最关心备至,外出也常常带着她。 而我却与老太太住在饭厅,父母出门很少带我。我的天地就是:厨房、饭 厅以及那养着一群鸡的、光秃秃、脏兮兮的东院。 在这陌生的深宅大院里,只有吃饭时,我才能见到父母。吃完饭,他 们就回到自己屋子里,忙他们的事去了。平时我根本见不着他们,他们也 不主动答理我。我特别惧怕父亲,从不敢自己到他的屋里去。 在农村老家的姑姑那里,我是备受宠爱的小太阳,可在马圈胡同十二 号,父母对我比姑姑差远了,那热度不及姑姑的十分之一! 我做梦也想往着河北深泽县的农村。我思念那炉灶旁的大风箱,呼哧 呼哧,像老猫打呼噜;思念那高大空荡的北房,屋顶棚有一个燕子窝,黑 色的燕子常常在屋里飞来飞去;思念那捆捆的秫秆,它们散发出的烟味儿 ,是世界上最芳香的气味,因为就要吃饭了!我还思念北房门前的那口灰 色水缸,里面养着一条从滹沱河里抓的青鱼,有半尺来长,或许是哪个女 神仙变的。 我尤其深深思念我那丑陋而贫穷的姑姑,她爱我爱到能饿着自己,也 要让我吃饱。我管姑姑叫“娘”已成习惯,管父母叫。“爸爸妈妈”特别 别扭,几乎叫不出口。潜意识里,我视他们为把我从疼爱我的姑姑怀里抢 走的陌生人。每次叫“爸爸妈妈”时,我都故意把声音发得模糊不清,致 使父母以为我是大舌头。其实我舌头很正常,就是一喊“爸爸妈妈”时, 舌头故意不动,嗡嗡的,故意让人听不清楚。 父亲把我从农村接到城里,对我却并不热情,记忆中,他从未单独带 我到公园玩或陪我下饭馆吃点儿好吃的。跟他上街,永远不要奢望会得到 一块糖的零嘴吃,也从不记得他给我买过任何玩具。他对我说打就打。 几十年后,我看见了母亲的一篇日记原文,里面说姑姑把我惯得不像 样子,整天在院子里疯跑乱闹,她让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几次,要把我的野 性扳过来。 本来就不亲,再加上父亲痛打我,更让我一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 ,不寒而栗,对这个家也就没有一点儿好感。 到北京很长时间后,一有什么委屈,我还经常坐在大门口处,望着南 方的天空啜泣发呆。我知道老家的姑姑就在南方。当被父母冰冷训斥后, 我就不自觉地跑到大门口哭叫着,呼喊着自己老家的“娘”——我亲爱的 姑姑。 “娘,娘啊……”直喊得嗓子嘶哑。我知道世界上只有姑姑最疼爱我 ,不会骂我打我,能为我割下她自己的肉,而父母却不会。在北京的这个 深宅大院里,我身单力薄,像一只被囚在铁笼里的小狗,无限渴望那自由 自在的、宁静温馨的、有着农村泥土芬香的冀中农村生活。P3-5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八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这《血与铁》。准备慢慢看的,没想到拿起就放不下了,晚上寝室熄灯,我就到卫生间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将它看完——被血色的中国社会所震撼。  ——豆瓣网友  我的经历,是一代中国人的经历。那种社会氛围,那种生存环境,那种人与人的关系,还有我的内疚,我的忏悔,我都必须原原本本告诉世人,否则,我就没良心。  ——老鬼  我想,人活一世,应该明明白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留下一条真实的生命轨迹。  ——老鬼

编辑推荐

  除了真实还是真实!老鬼将自己的幼稚、狂热、粗野、丑陋金都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红色后代的青春发育贫困岁月的心灵秘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与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5条)

 
 

  •   一个人的中国当代史(上) 老鬼,原名马清波,著名作家杨沫之子。他生于1947年,他的成长史差不多与共和国同期,因此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经历,是一代中国人的经历。那种社会氛围,那种生存环境,那种人与人的关系,还有我的内疚、我的忏悔,我都必须原原本本告诉世人,否则我就没良心。”《血与铁》以及《血色黄昏》,正是他个人历史的展现,从中能让我们看到他的思想、性格产生的各种根源,有来自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作用,因此这两本书实在是探索那个时代人的行为和心灵的轨迹。毫无疑问,一个人就仿佛是时代的标本,也是时代的缩影,从一个人的成长史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变迁,这往往比任何教科书都具有说服力。 《血与铁》记述了作者从1951年到1968年的人生经历,差不多是作者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一段完整的求学历程,这是人生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基础。人们常说:什么样的时代塑造什么样的人。在一个充满阶级斗争,宣扬英雄主义的氛围中,人的成长无不与之相联系。尽管作者也属于“高干”子弟,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亲情,而从小学开始就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成长,因此也就养成了他性格中的好强、尚武的特点,再加上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他的思维、行为变得激烈而叛逆,而红卫兵运动正符合了他的性格,于是一种出自本能的欲求与被革命激活的表现欲纠缠交织,令他陷入层出不究的困境而难以自拨,从游行、串联、打砸抢自己的亲人,革命的迷狂主宰了他,去越南、闯西藏、搞刀枪、蹲班房……这一系列的行为,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那时完全是一种激情燃烧的结果,那种单纯的情感不但能被“政治”所利用,最终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红卫兵运动是当代史中的悲剧,对于参与者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悲剧,它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了亲情关系、扭曲了人性的正常发展,完全陷入了病态的(变态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状态中。 老鬼的书是“红色后代的青春发育,贫困岁月的心灵秘史”,他将自己的幼稚、狂热、粗野、丑陋全部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除了真实还是真实,那袒露心灵的自白,波澜起伏,令人感叹,从中让后人看到了革命名义下人性的卑污。
  •   20年前看过老鬼写的《血色黄昏》,感觉很震撼。现在看《血与铁》,感觉还是那么好,真实的反映当时知识青年的成长过程。
  •   看了老鬼的《血与铁》,很是震撼。作者真实的描写,真实的思想流露,有卢梭《忏悔录》的影子。老鬼不像一般的回忆文章,极尽溢美之辞,美化自己,吹捧自己,而是用手术刀对自己进行近乎残酷的解剖,比如写与父母的关系,比如他对教过自己的老师的评价,爱憎分明,有什么说什么,让人钦佩。
  •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视的心灵自白,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独特经历,反映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代人的理想、奋斗和苦难。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   血与铁(红色后代的青春成长秘史)
  •   血与铁,老鬼的书,不错,关于50-60年代的书!我喜欢!!
  •   喜欢老鬼的书,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经历,坦率的语言,再现了那段历史,正如其言"留下一条真实生命的轨迹”
  •   没有人这么写过自己和父母的阴暗面吧?真因为没有,所以看到一些自然主义的真实描写难免不习惯,但事实如此。作者写本书就像水滴反映太阳一样,为读者提供了难得的那个革命年代长红旗下的真实记录。
  •   喜欢老鬼的《血色黄昏》,喜欢他的文字,也无理由的爱那个年代,虽然无法经历!
  •   是《血色黄昏》的姐妹篇,也是近期的修订版。延续了老鬼一贯真实的写作风格。内容和照片都比较全。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或多或少对这本书产生共鸣,老鬼写书一直总觉得很残酷,记得第一次看见,拿起就没有有放下,那种真实而刻骨的感觉无法形容,所以这本书虽然看过电子版的,依然令我产生了购买实体书的欲望.
  •   该书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青葱岁月。对于了解历史很有帮助。
  •   做为一个60后,看了老鬼的小说,也算是更加了解了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佩服老鬼能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已。
  •   《血与铁》是对那个“激情燃烧”的疯狂岁月的忠实再现。本书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作者的文笔,而是他几乎毫无掩饰的直白式的表述。
  •   真实的老鬼,真实而又疯狂的年代,看完这本又迫不及待的把老鬼的书都买齐了
  •   真实的老鬼,真实的荒唐年代
  •   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周时间读了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真实得有些残酷,对人性的展示全面而残忍。作为一名 教师,我对作者育才小学的那段经历,更受震动,那个凶神恶煞却特别装腔作势的许老师,是那么得丑恶,今天教师队伍中也有这样的人,作者说的那句“虐待小孩儿、伤害小孩儿心灵的人是魔鬼,该天诛地灭。”极大地震撼者我的心灵,也应该成为今天教师的鉴戒。
  •   老鬼说人话,在黑日里划根火柴,告诉我们天总会亮的。
    那些团伙、那些真正的鬼再惧怕天亮,天也会亮的!
  •   拿到书后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是50后共同的成长史,所以可以在50后中激起强烈共鸣!马清波的名字很有诗意,但他的成长史就不那么的诗意盎然,其根本原因是,他在那个年代接受了革命英雄主意的教育,结合自身的秉性,变得羁傲不驯,我行我素,因此他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另类,所以不被那个年代所容纳。“拍马屁”一类的阿谀术,在任何年代都是需要的和行之有效的,书中描写的那些会来事的同学混得比马清波好,就是明证。
  •   一部红色后代的青春成长秘史,值得一看
  •   知道老鬼之前先是知道他的母亲,对那个年代的事情也有兴趣,所以买了
  •   老鬼的文字很喜欢,这类题材很喜欢;买来送给老爸看,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
  •   老鬼的两本一起买的,很喜欢看,心情复杂,无法形容。
  •   喜欢老鬼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录
  •   老鬼的书,以前读过,现在买来收藏,好书!
  •   感觉作者将自己完全解剖呈现在读者面前,感动!
    另,应该和血色黄昏一并阅读。
  •   看红色后代
  •   那个时代的故事。写得不错,应该是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书的手感、阅读感觉都很好。
  •   看中血色黄昏的,顺便也买了这本,迫不急待的先浏览了目录,适合当代70-80年代人看的书籍,也希望90后的阅读感悟历史。
  •   老妈曾是知青,相当喜欢作者的书,这本也非常适合有相同经历的老人看。
  •   语言风格独特,触及人性的深层。看了前几章,心有点痛。
  •   上学时看过血色黄昏,多少年了一直没忘,谢谢
  •   作者以他的视角,很真实的记录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很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的各种想法,包括一些自私贪婪,没有掩饰什么,使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又加深了一些。
  •   这本书很早以前买过,后来借给朋友看了,结果被丢了。因为很喜欢这本书那种纪实的风格,让我们通过看书了解到了自己所没有经历过的年代
  •   再现真实的历史
  •   记录了一段真实而感慨的历史。
  •   因为是同一时代的人,亲身经历的事,看书就像看自己
  •   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可是我们现在却在回避,希望不要在发生这样的悲剧!
  •   一如既往的好,作者好
  •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成长历史,只得看看
  •   很久以前看的是盗版,记忆犹新。不一样的岁月,记录的确实一样的青春。
  •   应该记录的一段历史。不能忘记。
  •   通过了解历史来知道自己所没有经历过的年代
  •   内容真实,语言通俗易懂!我喜欢!
  •   历史真实的反映
  •   真实,写的很好。非常值得一读。
  •   有太多的事,并不是电视台、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就能对世界的真实有了更深的认识。
  •   真实、客观、深刻。
  •   写的非常真实,强烈推荐!!
  •   很喜欢读那个时代内容的书,充满少年时代的回忆!
  •   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氛围
  •   替人代购的,朋友说好。
  •   爸爸在看,说还不错。
  •   生在如此好的大环境下 当努力
  •   多年前看了些文革方面的书,那段历史是沉重的,想让孩子也了解下那段历史.还没看,等看了再评论.
  •   图书馆看了之后决定买的,是值得收藏的书。
  •   看的很过瘾,那个年代的人的意志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能够想象的,看后对那个年代的人充满敬佩。
  •   真是我们70后值得看的书
  •   身在福中不知福
  •   传说中的经典
  •   值得回忆和细细品位的,不错的书.
  •   喜欢文革时候的故事,让人心酸。
  •   血与铁(红色后代的青春成长秘史)一代人的青春
  •   买给父亲的,适合他读,也很喜欢
  •   非常喜欢,这是一本好书,非常满意。
  •   网络试读还可以啦,还有后续吗
  •   以前买过他的一本《我的母亲杨沫》
  •   超级实惠啊,喜欢当当
  •   心扉的回眸,难忘的岁月。
  •   非常好,赞一个。
  •   尽管是小说,对回观那段历程还是很有用的。
  •   文革呢
  •   很写实,值得一看。
  •   质量不错,尚未阅读
  •   以中国人少见的勇气,回顾了自己青涩的童年和少年的所作所为、所想,刨开自己给别人看,让人震撼。
  •   价格便宜量又足价格便宜量又足
  •   好,唤起我的一些回忆。
  •   满百减半买的,还没看,图画书.
  •   质量非常好,据说内容不错,比较喜欢看描写这个年代的小说,可能了解的太少,史学类的出版物不多,只能用小说来补充了。
  •   极力推荐的好书。
  •   很值,形式和内容都很好的书!当当物流也是一流!以后细读!
  •   了解一下那个疯狂的年代。
  •   一直在这买书,一贯的质优价低,送货快
  •   不错....不错....不错....
  •   送货及时,包装考究!
  •   书品相好,送书速度快,好!!!!
  •   刚收到书,我想应该非常不错!
  •   不知道内容,但看起来质量不错
  •   很有年代感。
  •   很多成了败家子
  •   很喜欢读这一类书
  •   朋友推荐的,还没有看
  •   gdhhgh
  •   二十年前就看过此书,当时是借别人的,后来一直就想再看一遍,可是找了很久,但没有卖的,这次在当当网买到它,很高兴,准备和儿子一起再看一遍。这是一本男孩子应该读的书。
  •   真本书很震撼 非常好 当当很便宜 没邮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