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出版时间:2010-09-1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萧公权  页数:6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此书初成于一九四○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本书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作者简介

萧公权(1897—1981 ),字恭甫,号迹园。生于江西南安(今大县)。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康奈尔大学,主修政治哲学。1926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或兼任南方、国民、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北京、四川、光华、华西、政治等大学教授。1948年秋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9月离台赴美,任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直至1968年退休。1981年11月4日卒于美国。    
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研究,尤其是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为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康有为思想研究》、《政治多元论》、《宪政与民主》、《中国乡村》等。全部著作由汪荣祖教授编为九卷本的《萧公权全集》。

书籍目录

增订版弁言凡例绪论第一编  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创造时期  第一章 先秦政治思想之流派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地理分布    第三节  交互影响    第四节  时代先后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孔子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从周与正名    第三节  仁    第四节  德礼政刑    第五节 君子    第六节  大同小康与三世  第三章 孟子与苟子    第一节  孟荀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民为贵    第三节 定于一    第四节  一治一乱    第五节  礼    第六节  治法与治人    第七节  天人之分  第四章 墨子    第一节  墨子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兼爱交利    第三节  尚同    第四节  天志明鬼    第五节  尚贤    第六节  节用    第七节 非攻  第五章 老子与庄子    第一节 老庄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反者道之动    第三节  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节  齐物外生    第五节 在宥  第六章 管子    第一节  管子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尊君与顺民    第三节  以法治国    第四节 经俗    第五节 经产    第六节 经臣  第七章 商子与韩子    第一节  商韩之身世及时代    第二节  势    第三节 农战    第四节  法    第五节  术第二编  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因袭时期  第八章 秦汉之翼与法    第一节  墨学之消沉    第二节 李斯    第三节  法家思想之余波    第四节  法儒之争胜与合流  第九章 贾谊至仲长统    第一节 儒学之复兴    第二节  贾谊    第三节  董仲舒    第四节  董子以后之天人论    第五节  桓谭至仲长统 第十章 《吕氏春秋》至王充《论衡》    第一节  道家与杂家    第二节  汉代之黄老    第三节 《吕氏春秋》    第四节 《淮南鸿烈》    第五节  王充《论衡》 第十一章 王弼至葛洪    第一节  魏晋老庄思想之背景及渊源    第二节  无为    第三节  无君    第四节  列子    第五节 葛洪    第六节 佛教所引起之争论 第十二章 韩愈柳宗元林慎思    第一节 唐代儒学之复盛    第二节 韩愈    第三节  柳宗元    第四节  林慎思 第十三章 唐朝五代道家之政论    第一节  唐代道教之尊崇    第二节 元结    第三节  无能子    第四节  罗隐    第五节 谭峭 第十四章 两宋之功利思想    第一节  宋代思想之大势    第二节  李觏    第三节  王安石    第四节  陈亮 ……第三编 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转变时期(上)第四编 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转变时期(下)第五编 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成熟时期附录引用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路易十六云云,不啻为晚清之预言。又如光绪丁未代侨民请愿,谓立宪法开国会为救亡之急务,“明诏已许之矣。所以迟迟者,或疑于民智未开,资格未至耳。夫以中国之大,四万万人之众,学校之盛,当讲求新学之殷,通于中外之彦,殆不可数计。而谓区区数百议员竟无此资格之人才。此不独厚诬中国,自贬人才,亦无此理矣。夫以变法之日浅,阅历之难,办事之艰,人才或乏。若夫徒发空言,兼取中外,从多取决,岂患乏才。即有严苛之论,谓通才仍乏,岂合四万万人,公举数百之人才,而多数取决者,其见闻知识乃不如政府数人之明耶?夫今政府诸臣之才否,非民等所能妄为毁誉。如诸臣多未游历各国,未遍阅行省郡县边徼,以亲贵清流之故,多不解民俗农工商矿之百业。凡此数事,皆举议员应有之人,而政府诸臣皆实未经,则政府诸臣,虽可颂为上圣大贤,或真能清忠公正,而实不能免即聋从昧。虽有苏张之舌,无能为政府诸臣解矣。夫以中国之奇大,危险之极势,而付之寥寥数聋昧者之手,如以巨舰驾洪涛乘逆风潮,而以瞽人为舵师,其事可谓至奇。乃不谓其人才不足举政府而不设置之,又不谓待他日有治国之资格人才足而后设政府。何乃于全国人才公谋国政,而独责以才不足与。此商民等隐笑大奇而不可解者也。夫立宪不过空文耳。苟无国会守之,则亦如教宗之经义耳。故商民等以为真欲救国,必先立宪。真欲立宪,必先开国会。欲定宪法之宜否,与其派一二不通语文之大臣游历考察,不如合国会之民,献千数百英彦之才而公定之”也。康氏此言尤明快犀利,逼近民权之义,深中清廷之病。盖康氏本君宪之宗旨以攻专制,故俨然一激进之维新人物矣。康氏鼓吹立宪之言论,至革命军兴而一变为拥护立宪。《宣统辛亥之救亡论》即其最要之文献。此论共分十篇,自极言革命思想之错误,革命行为之危险外,复申明君宪之优长,称颂清廷之决断。其用意显在证明宪政既已推行,革命徒成自扰。康氏谓“今者朝廷审天下为公之理,为中国泰山磐石之安,既明且决,毅然下诏,行不负责任之义,而一切付之资政院。立开国会,公之国民。定宪法而议立法,听民望之所归,组织内阁,俾代负责任。是朝廷下完全共和立宪之诏矣。此一诏也,即将数千年国为君有之私产一旦尽舍而捐,出公于国之臣民共有也。此一诏也,即将数千年无限之君权,一旦尽舍之,而捐立法权于国会,捐行政权于内阁,改而就最高世爵,仍虚名日君位云尔。国民日:国者吾之公产也。昔代理者以吾之幼少而代管之。

编辑推荐

《中国政治思想史》:备受中外学者推崇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萧公权先生当之无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7条)

 
 

  •   此书初成于一九四○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惟孙氏章有目无文,作者自云原稿佚落,而汪荣祖教授则说:“公权先生视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思想之成熟,显有时代因素,因其撰稿成书之日,仍属国民党训政时期,以孙文学说与三民主义为不可侵犯之‘圣教’。诌之,心有不甘;评之,恐遭时忌,是以虽原有孙中山一章,终于不予收录,既奉阙疑之旨,复得讳而不隐之效。”   本书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   此书初成于一九四○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本书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出生地广东江门,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袖,学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8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梁启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梁启超(1899年)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1]1923年春由于妻子癌症复发病逝,梁极为伤悼,此后尿中开始带血。因不愿增家人之累,秘不告人。到1926年1月,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才同意到德国医院检查。经名医克礼诊察后,发现是尿血症,但始终找不出病原所在。此时的梁启超还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对病情还比较乐观。他在2月9日给长女令娴的信中说:“其实我这病一点苦痛也没有,精神气体一切如常,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没有,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协和医院的大夫检查了好几天,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于是在3月16日动手术将右肾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协和医生只能做消极性防治,不能做积极治疗。后发现由于实习医生之误,为误将健康右肾切除。经名中医唐天如医治,渐康复。1928年由于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之事,梁启超遭受严重打击,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由于他知名度高,当时主要报纸《申报》对他的病情给予了高度关注。1929.01.18《申报》快讯《北平》第7版云:梁启超今日病状弥笃,医生诊断为莫奈里菌繁殖所致,殆无生望云,(十七日)梁启超病势埀危。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日《申报》第4版刊载《梁启超昨在平病故》一文:北平 梁启超今午后二时病故于协和医院,年五十六,遗骸运广惠寺。梁启超病逝后,京沪之间悼念他的人很多。[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   萧公权先生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十分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此书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属于巅峰之作。
  •   作为我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一本辅助读物,也刚好碰**当促销。中国的哲学,实际上也与政治思想交叉在一起,而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无疑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这本书最大的收货是,能有图形概括各种思想的优劣和演变,从而能够一目了然,在总体上有个把握。
  •   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
  •   此书初成于一九四○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   萧公权先生的这部著作奠定了中国政治思想学,是学习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学科的必读之物。
  •   萧公权先生的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思想史领域一部经典之作,了解中国的政治思想发展必看
  •   萧公权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的权威,《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他的代表作。书外面有一层薄膜保护,内容也很丰富,收到后很开心,物超所值。
  •   1940年代的学术巨著,引经据典,采用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学之方法,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人物观点分门别类,加以概括,感觉非常的牛掰!!!
  •   中国政治思想史(著名思想家萧公权经典著作) ,刚拿到,粗略地看了一下,非常不错的书,很喜欢萧先生的文风和笔触,很欣赏,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好好消化~
  •   中国政治思想史(著名思想家萧公权经典著作)
  •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先生出生于一个恪守中国传统习俗的家族,从幼年直至中学,一直接受系统扎实的国学教育,为其后来学问的“通古今,贯中西”奠定了基础。1918年,萧公权先生考入了当时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他和当时在北平的青年学子们一样,参加了五四运动,向报社投过稿也做过编辑。
  •   刚刚看了一点,印刷不怎么样,但是内容很好,萧公权不愧是政治思想学方面的大师级人物,不过文言看着不方便
  •   本书成于1940年,以时间为轴线,论述了西周以来的政治思想,是用西方的观点来看本土政治的著作之一。
  •   我们大陆人错过萧公权太久了,这位伟大学者留下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足可震古铄今
  •   萧公权先生的传世之作,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巨著
  •   从哲学、历史层面叙述了中国中国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发展,值得仔细研读。
  •   经典的著作,是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一本好书。
  •   新星出版社出版这本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乃是出乎意料的好事。
  •   萧公权为中国近现代治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人,属祖师爷辈的
  •   萧公权先生的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若论当属一部传世之作的话,亦丝毫不夸张,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领域,大概只有冯友兰先师的《中国哲学史》可相媲美。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任公既有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计划,但由于中途患病,未竟全功,仅以《先秦政治思想史》问世。虽有后者,如陶希圣、吕振羽、杨幼炯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问世,但均与梁任公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而最终完成梁启超写作计划的就属萧公权先生了。
  •   萧公权的政治思想史,好好好!!!!!!
  •   喜欢历史的朋友必看之书,了解我国思想政治的发展历程,通过历史看把握时代发展。
  •   经典书,了解中国的政治思想发展必需的。
  •   萧公的大作,被誉为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的经典,运用西方的方法论对中国历代政治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整合,比较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用。
  •   此书对于系统、宏观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收藏
  •   这本书的难读之处不在于作者的遣词造句有点文言的味道 而是古文的引用太多 但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论述是一般的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   用西方的方法写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鼻祖,推荐,但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
  •   国学普及谈

    王鼎杰
    不知不觉,八月又至。在本期暑期文化讲座即将开讲之际,特将本人多年来从事于草根教育的心路历程作一个小小的回顾。
    钱宾四先生尝有言,“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可谓通达之论也。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国学”一名词,但那个时候的国学系指“国家一级学校”,是在当时的官学框架内说的。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一词,实则是近世海通之后,一个从日本引入的“舶来品”。其产生乃是当时一批学人因羡慕日本的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现代化道路,有感于国内激进主义日盛,华夏“国粹”之将不传,而引入的一个概念。而“国学”卒能在我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与其说是其内在的力量所致,不如说是外力的“反动”使然。
    这个外力,从表面上看,自然是西力之东渐,深层的说,影响更长久更猛烈的还是以“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化”为先导的线性斗争史观的东传。所谓“线性”就是相信历史是不断进步的,这个线当然未必就是一条直线,但目的是明确的,而目的的达到有赖于斗争。于是传统与现代被人为的相对立,前者落后、愚昧,后者进步、开明,不灭除前者不足以确立后者。古今相争,古不如今。东西相较,东不如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甚嚣尘上的文化虚无主义风潮,和“唯欲主义”的倾向。传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就不免同时被虚无化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都没有一个起码的理解和敬意,做不到继承和发扬,又如何期望他们能够对异国的文化传统登堂入室,入室操戈?所谓继承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之语,不就成空谈了嘛。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告别神权世界,走向人权社会;走出中世纪的小传统,拥抱希腊、罗马的大传统。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一个新的纪元。那么。今日大陆地区的“国学热”倒是与之有那么几许相似之处。都是一个长时段的历史积压后的“反动”作用所致。所以我也常对学生说,讲国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超越国学。但这终究只是一个理想,在相当长一个时段内,能复兴就不错了。
    但今天的环境和文艺复兴的时代终究已经完全不同了。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土庞大的国家,基层教育的落实是一个非常关键,但又最容易被忽略、被虚文化的环节。国学的普及亦然。虽然早在“富国强兵”压倒一切的清末民初,有识之士便已注意到十万优秀的基层教师,胜于十万精兵。但是由于长期的动荡,虽然也有过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这些不朽的记忆,但终于未能形成新时代的传统。相反,由于长期的激进思潮的影响,连这些仅有的残破记忆也终于被淡忘了。
    我不敢妄比先贤,但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道理还是懂的。所以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故乡,在一所乡镇高中当了一名教书匠。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阶段的尝试。经过三年的探索,我发现在目前的教育环境里,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详情以后我将有专文论述)于是便与之割袍断义,另起炉灶,一面撰写专栏,一面以家庭义塾的形式进行面向年轻人的国学普及。之所以称义塾,是因为是免费的。一二同好,三四学子,祖述经籍,畅论古今之余,倒也自得其乐。但是积年累月之后,却也发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在于,主讲人只有我一个,加之师生之间的学识差距过大,构不成争鸣基础,很容易共同的流于一种不自觉的偏执和结构性知识缺陷之中。所以从今年起,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的探索。那就是由我联系志同道合且研究方向互不相同的青年朋友,利用暑假的时间,共同来做这件事。教学之余,大家还可以组成一个读书会。定期活动,交流信息,争鸣学术。
    虽然在下才疏德薄,终究好在活动本身有意义,我在诸同好中又痴长几岁,所以就有了今年的群英之会。2008年的8月,也因之更多了一份令人期待之处。
    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第四个阶段的出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不知道,正由于不知道,所以有一种莫名的喜悦。那就让我们一起在经典面前,虚心以待吧。
    附:愿所有通过草根教育的途径,致力于国学复兴的人们,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立命处。
  •   研读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必不可少的读物,强烈推荐
  •   厚厚的一大本,清晰的描绘了中国政治思想的来龙去脉
  •   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必读之作!这个价买真是太暖心了!!
  •   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论述十分详尽系统
  •   中国的思想都没有离开过政治,政治有其必然性,为什么,一切的思想都是自己对人生等的一种思考和自己的结论,诸子百家虽然出世入世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希望别人能够从中受益的。所以,将思想独立于政治,那就是没思想的表现。
  •   从上古一直到民国 作者总结了丰富的政治思想,文字典雅,思想深刻
  •   蕭先生此作是其代表作之一,對學界影響頗大,首開中國政治思想研究的先河。
  •   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著作,民国时期的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   非常经典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可惜字小了些。
  •   以前读过萧先生的《问学谏往录》,虽然那本被删了不少内容,但大师的风采还是令人向往。从他的这本《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可以看出其功底,这才是真正的学贯中西,今昔对比,唏嘘不已。世无英雄,“专家”成名。
  •   系统、全面和观点鲜明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专注,尽管读起来非常吃力,因为几乎没有多余的文字和内容,所以必须全身心投入阅读,一般的阅读进度都很慢,但是真的是一部很好的专业学术书,感兴趣的都值得一读。
  •   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名义的论著不可谓不多,萧氏至今仍为第一。新星的版本印刷颇佳,而观其出版前言,似乎还是略有删节。可叹!不由想起该书末章为孙中山,唯有目而无文。据其弟子汪祖荣介绍萧氏出版该书时为国民党训政时代,萧氏不愿谗之,评之又恐遭时忌,固有目而无文。今日思之,再叹之。
  •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经典之作
  •   是国内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了,我初级水平勉强读读吧
  •   最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著者的国学根底非常深,政论也做的好
  •   对写有关中国政治哲学的论文很偶帮助!
  •   该书是一部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一本好书,值得专门研究的的读!!!
  •   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的这本书不错
  •   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比研读,相互参照。
  •   还没看,想了解一下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名著
  •   目前还是最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   至今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写作中还没有看见超过这本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建议读读。
  •   萧先生应该算是做早涉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者之一。内容很好,受益匪浅。
  •   个人认为是上个世纪以来至今关于中国的政治方面的丛书中最好的一本。新中国至今出版的书距离他越来越远了
  •   全书基本没有元清两朝的事,红朝的官方历史倒是挺看重元清的,提到朱元璋时也没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民族主义是民国的政治正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正确。
  •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必读书。
  •   政治家就是骗子,手里从事着无耻的勾当,嘴上却说着最圣洁的语言。就像俗语所言,既想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一样。所以政治从开始出生那天起就仅仅是一块遮羞布而已,他掉落在尘埃的时候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人性。这本书,以专家学者的视角从制度层面为我们揭开了蒙在政治脸上那神秘的面纱,剖析了文化基因在政治血液的全面渗透,勾勒出了中国政治从有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和轨迹。对于有志投身于政界的精英而言,正是一本冠冕堂皇的理直气壮可以拿出给世人炫耀的大家族的传世家谱。
  •   本书着重梳理中国四大家儒墨道法之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源流起伏、变迁。文笔清间,运思严谨,远非当今一些同类书籍所能比拟。全力推荐。
  •   萧公权的著作很值得一读
  •   萧公权经典之作,很厚的一大本,拿在手里很有感觉,值得买回来收藏。很早以前看过另一个版本的,太贵了,新星出版社的这本真是经济实惠,内容翔实,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不错,很喜欢,会好好的去读。
  •   看到西南联大这本书时,经常发现萧公权的名字,可见行政和学术都有一定地位,希望自己认真读一读。
  •   经典之作 但对清朝思想 似有保留 但不影响其学术价值
  •   萧公权先生的代表作,政治学的名著,绝对的好书。
  •   萧公权的传世之作,不可不读,不可不买,但是纸张有些不好,字也小,不过,当当此次100减50的确给力。
  •   萧公权的经典作品 很厚实 打折买的很实在!
  •   萧公权的,经典,活动购买物超所值
  •   绝对好书。不只是学了思想是,更学了语文。这本书读完,语言能力提升不少。
  •   书写的很有思想,很值得一读
  •   萧公权的书一直想看。不过这次一起买了好几本书,这本还没拆开看呢,希望能很有营养。
  •   萧公权的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就是感觉这书太厚了,携带不方便,如果可以分成两三卷就更好了
  •   萧公权 值得
  •   萧公权大师级的人物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   萧公权的该书,体系清楚。
  •   思想深遂,留下深刻印象!
  •   之前看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对其概括中国文明的观点颇有疑惑。看过这本书后,疑虑大减,作者高屋建瓴,为读者廓清了历史谜团
  •   很不错的一本书,从三代到近代都有所梳理,主要通过人物以及思想者的著作来分析,很有深度。
  •   一定要读的经典著作!
  •   政治学经典,给人启示与思考
  •   学政治学、法学的人都可以看看,非常经典
  •   看看此书的销量,再看看前面诸多同学的评价,就知道此书是名不虚传的经典之作了。正如有些同学所言,那年代的学人多古文功底扎实,萧公此作也是基本文言文风格,言简意赅,只是读起来稍微费时一点
  •   经典著作,不用多说。适合专业人士。
  •   萧氏经典之作,尽管差不多是100年前的著作了。同书商务馆也有一本,分上下两册,只是价格上要贵了很多。
  •   萧公的经典著作,值得认真阅读
  •   政治学专业的必读经典书籍,要细细品读。书的质量也不错。
  •   名家经典,研究政治学必读
  •   经典巨著,受益匪浅。
  •   算是大部头的著作了,封面很洁净,让人不禁喜欢。尤其是内容,值得细细去读!
  •   真正的经典是不用评价的,我哪有资格评论什么呢。
  •   这个不用赘言 好书 绝对经典的好书 美中不足的是历史的原因使这部书永远不能完整呈现了
  •   大概,想了解思想史这本书应该读吧。
  •   尤其是先秦部分,箫先生的观点比较新颖.很有价值.
  •   对这本书的评价再高也不为过,这是作为门外汉的我的想法。文字为文言,但一点也不晦涩,说理严谨,处处不乏新见,即使它是出版于1940年的,让人觉得难以置信,解决了很多文史上似乎被当做背景而实则没说清楚的东西。
  •   神交古人,怀古喻今,好书值得大家一读
  •   经典,不读怎可以
  •   经典,还没有仔细读,大致翻了一下
  •   得静下心来好好看的经典
  •   经典名篇,被书的厚度下了一跳。不过,刚看了几页,发现确实不错,大师就是大师
  •   没有商务印书馆的版本,只好买这个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