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孟庆云  

内容概要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为作者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北京市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录音整理稿。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阐述了中医学的医学观和方法论;下篇各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精气神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养生等。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内容不同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充满了作者的独特见解,以及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孟庆云,男,研究员。1939年生。从事中医基础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执教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现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副主编、《中国中医年鉴》编委、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咨询专家。    著有《中医理论渊薮》《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中医百话》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一、中医学之称谓二、中医基础医学的概念三、中医学巡礼四、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  (一)生成论人体观  (二)重视人体的时间结构  (三)用模型研究人体的藏象经络  (四)辨证论治  (五)独特的医学发现与医学发明  (六)养生理论与技艺  (七)意会知识五、中医学的方法论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调查方法  (四)经学方法  (五)数学方法  (六)比类方法及归纳法  (七)揆度方法  (八)模型方法  (九)假说法  (十)系统科学方法  (十一)病案分析方法  (十二)从容六、简短的结语下篇  各论一、阴阳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起源  (三)阴阳的表示  (四)阴阳的基本规律  (五)阴阳不同于对立统一规律  (六)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  (七)对阴阳的评价二、五行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发生  (三)五行学说的门派  (四)五行的内涵及规律  (五)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三、藏象概论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的起源  (三)藏象的分类  (四)藏象的特点  (五)藏象的评价四、肝  (一)肝的原型  (二)肝的生理功能  (三)肝的病证  (四)胆五、心  (一)心的功能  (二)心的病证六、脾  (一)脾及其解剖原型  (二)脾的功能  (三)脾的病证七、胃  (一)胃的功能  (二)胃的特点  (三)胃的病证八、肺  (一)肺的解剖原型  (二)肺的功能  (三)肺的病证  (四)肺主悲忧  (五)肺开窍于鼻九、肾  (一)肾主藏精  (二)肾主生殖  (三)肾主纳气  (四)肾主水  (五)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肾阴与肾阳  (七)肾开窍于耳  (八)肾的病证十、三焦  (一)关于解剖原型  (二)三焦的功能  (三)三焦理论的拓展十一、五脏的关系  (一)心与脾的关系  (二)心与肺的关系  (三)心与肾的关系  (四)心与肝的关系  (五)肝与脾的关系  (六)肝与肾的关系  (七)肝与肺的关系  (八)脾与肺的关系  (九)肺与肾的关系  (十)脾与肾的关系十二、精、气、神、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神  (四)血  (五)津液十三、经络与腧穴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内容  (三)经络的起源  (四)关于经络理论的学说  (五)腧穴特性及其研究现状  (六)奇经八脉十四、体质  (一)体质的概念  (二)常见体质类型十五、病因  (一)病因的分类  (二)六淫致病的特点  (三)七情  (四)疫疠十六、病机  (一)概念  (二)来源  (三)解读病机十九条  (四)病机的意义十七、五运六气  (一)五运六气的文化渊源  (二)五运六气的产生及分期  (三)五运六气的格局  (四)五运六气推法  (五)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的贡献十八、病证症与治则治法、辨证论治  (一)病证症  (二)治则治法  (三)辨证论治十九、养生  (一)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三)养生理论  (四)《内经》养生  (五)实用养生歌诀三则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不同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充满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阐述了中医学的医学观和方法论;下篇各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精气神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养生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