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轶闻趣谈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浩良,卜开初,汤杏林 主编  页数:159  字数:153000  

前言

捧读南京中医药大学张浩良教授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汤杏林博士等主编的《医苑轶闻趣谈》,令我眼界大开,不仅再度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了我们科学思维方面深刻的启迪。    人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包含两个方面:从纵向角度看,文化可以历经历史变迁而得以世代继承即“社会遗传”;从横向角度看,文化可以跨越空间阻隔得以广泛传播即“文化扩散”。文化就是通过传递与传播(或遗传与扩散)不断得以发展和丰富,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一种人类传递前人文化或文化产物的过程。    浩良先生等《医苑轶闻趣谈》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趣谈》包含前贤典故、医德医风、刻苦钻研、成才之路、奇方奇治等丰富的内容,让人从典型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吸取到成才的营养,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所推崇的极具民族特色的终极价值——一切以实践的结果作检验的标准。    正如文化相对论所强调的那样,把欧洲文明放在文化演化的最高点而把其他民族放在最低点的论调是无知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各种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我们不能总是用西方认为普通、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评判、衡量东方文化的价值。要判断或者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该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作标准,不能戴上一个民族文化的有色眼镜来观察和思考他民族的文化。当然,面对世界的快速变化,在一定的场合,我们有时很难分清“你的文化还是我的文化”,因为多姿的文化往往已经在一定的境界中被融合在一起了。文化相对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首先在于它能够抵消民族中心主义的消极面,摒弃或抵制自我文化中心、一切以西方标准为标准的偏见。    《医苑轶闻趣谈》为振兴中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我们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历史,更加堂堂正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又一部生动的佳作。不读此书是一份遗憾。我深感应当向浩良大师这位民族精英和他带教的团队深深地鞠躬致谢。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汤一新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庚寅季秋,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

内容概要

张浩良、卜开初、汤杏林主编的《医苑轶闻趣谈》介绍了古代到近代的百余位著名医药学家的故事、轶事、趣事,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典故传奇、医方医技、奇治趣谈、医德医风、刻苦学习、发奋钻研、养生真言、饱学奇才、杂说(为医鉴戒,趣味故事等),从中可以学习到古代、近代医家高尚的医德医风,勤奋努力的学习风范,一心为民救死扶伤的良医精神,以及某些方药的治病疗效和医技巧思,从而可以将中医仁心仁术的传承提高到更新的高度。
《医苑轶闻趣谈》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的必读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浩良,男,1931年生,江苏常熟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学校)中医师资班毕业。    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石河子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中医治则治法研究》杂志编委、中国科联研究员。从事中医方剂学教研工作及文献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论著有《实用千金方》《中国方剂学精华辞典》《方药心得新论》《泌尿生殖系病实用方》《张浩良临床经验集》《张浩良诗文选集》《中外奇趣博览》等。任副主编的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中医最新研创大全》《本草纲目补正》等。参与编写及任编委的有《中医学概论》《中医方剂学讲义》《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等共40余部。作者业余时间常看文学、杂文,爱好旅游。闲暇常笔耕不辍,发表有诗词、散文、小品、游记、杂谈等,见诸正规报刊或杂志。自号勤拙老人。获奖情况有:南京中医学院优等生奖、江苏新医学院五好工作奖,《泌尿生殖系病实用方》获华东地区科技一等奖,《中医方剂大辞典》获突出工作成绩奖,等等。卜开初,男,1949年生,江苏洪泽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江苏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名家流派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淮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自著有《杏林风韵》《医医病书点注》《声律大观》等,参编《中国名医辞典》《淮阴中医》《吴鞠通研究集成》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5次,中日学术交流1次。被授予“淮阴市优秀知识分子”、“淮安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汤杏林,女,80后青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出身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对中医药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比较扎实的基础。先后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以“文化传承与教育”为研究方向发表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从美国断代史看其种族关系与差别教育》《论藏医药文化之属性》《论藏医外来说是外来的杜撰》《从文化传承看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等系列论著论文,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书籍目录

一  典故传奇
1.杏林美誉虎守传神
2.苏耽名扬橘井泉香
3.神奇妙术人间满扁鹊医名天下闻
4.华佗与曹操
5.皇帝戏郭玉医术果高明
6.千秋万代称医圣海外中华仰汉方
7.金针刺血治皇上风眩险丧性命
8.仿效“杏林”典故爱竹种竹成风
二 医方医技
1.良药成功唯善用“将军”猛烈当慎投
2.延年益寿丹石有害热毒内蕴清热解毒
3.唐太宗患奇症太医束手张宝藏进良方揭榜得官
4.不是神符能治病却因赤豆有奇功
5.东坡名盛巨胜力宏
6.欧阳修泻下不止车前子药到功成
7.蔡京苦秘结紫菀得通行
8.钱氏儿科称圣手道间黄土亦奇珍
9.白云寺僧人中毒二宝花灵药回生
10.能识鹧鸪喜半夏方知吉老用生姜
11.李防御束手无策黛蛤粉立解危难
12.国事烦心罹怪病蒲黄苦口立奇功
13.鲜美蟹黄生痼疾甘甜肥藕显神通
14.润喉西瓜水天然白虎汤
15.若能识得霜桑叶不怕寐中汗满身
16.李言闻苦药清肺火得良方救活大名医
17.石膏八两除牙痛洋药一针断残生
18.六月炎暑天吴球识寒证
19.虞抟细辨阴阳三年顽症顿愈
20.钦差遇难卧龙寺老叟医愈张景芳
21.“将军”救治诗人命县令酬劳故友心
22.医林改错发新语血府行瘀出俗流
23.妙方治重症一战汗一身轻
24.洞房新婚忽病急太平崔氏妙回春
25.熊医腹胀便不通异客授螺溺得下
26.农民忽病癞秦皮能解之
27.民间有验方芋梗治蜂毒
28.解砒毒秘方(一)
29.府尹急病奇特孙兆一剂平眩
30.胆大心细草泽医一味甘草救御医
31.金针拨障使其复明
三 奇治趣谈
1.奇瘤怪症富商子绝技神针狄梁公
2.老道奇方救美人骄矜成性难和谐
3.钱氏子孙能继祖名医之后有传人
4.暴惊舌出难回缩绝技金针便自安
5.巧计巧医笔头藏针
6.越女有痨被沉水赵郎无意结良缘
7.笑能治病喜则气和
8.良工巧思击木愈病
9.十载花开难结子三年丹桂已成丛
10三针治愈巡按病一代宗师杨继洲
11.用药如用兵
12.误服红藤水驱了寸白虫
13.危病疑亡起死回生
14.乳儿绝食相思苦蒋晓灵心郁结开
15.缪仲醇精心诊治黄连水解救药毒
16.穷究原委知因吴球巧治疑病
17.范女丧夫乱心性桃花误食愈癫狂
18.心病当须心药医
19.皆道医生能识病。不期熊妇却知医
20.患病原因当细察乃是商舟木瓜多
21.详细诊察治病源靖公巧使“斩蛇丹”
22.巧妙运用圣方韩氏药符愈病
四 医德医风
1.施医舍药愈痼疾不贪女色话何澄
2.张锐不为钱帛勇于负责救人
3.恩怨亲疏同一等竭诚救治医德高
4.春泉为医自保身洁陆氏如莲品性高尚
5.高风亮节傅青主巧用毡帽代人脑
6.喻氏力辨寒热症救人于生死之间
7.凿石通行人所共仰 医德高尚谢绝酬身
8.美誉千年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
9.嫌富爱贫天地转振兴华夏美名扬
10.唐大黄深究南阳旨为病者施医又舍药
11.端午中秋施药饵坚贞不屈曹颖甫
12.放弃求官专学医诊病必须贫者先
13.陈见三药真价实童叟无欺
14.宁可得罪陈英王也得先救病危妇
五 刻苦钻研
1.皇甫谧浪子回头《甲乙经》名著传世
2.张洁古的故事
3.东垣勤攻读终于成名家
4.丹溪心传戴原礼仲光继承获发扬
5.罗谦甫恭敬投师李乐垣真诚待道
6.朱丹溪发奋学医救师尊
7.三十年心血成纲目八百家书籍伴时珍
8.叶天士拜师求学(一)
9.叶天士拜师求学(二)
10.名师慧眼识奇才中日友谊著先声
11.只因瘟疫伤父余霖奋而学医
12.天然钟秀苏州府 自学成才魏玉璜
13.以德报恩夸太守出家人道是钟龄
14.勤读精研成名医民国医宗张简斋
六 养生真言
1.养生对话
2.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3.安国寺苏轼论养生
4.术士养生老犹童颜
5.养生之道:独睡丸
七 饱学奇才
1.传奇孙思邈药王重医德
2.尧舜轩岐承一脉名医学士两相兼
3.王肯堂立志为医 巴豆霜治愈顽疾
4.才高德重徐灵胎生前乾隆嘉奖死后皇银归葬
5.马元仪识人慧眼尤在泾大器晚成
6.辞官挂印返乡操业中华大医国外留名
7.诗书绝妙程门雪道德真诚王仲奇
八 杂说(为医鉴戒、趣味故事等)
1.高傲招得飞来祸友谊赢取再世恩
2.叶薛名医相嫉相亲
3.傲慢粗心为医必戒
4.门庭若市饧锡不辨
5.苦参能洁齿久用却伤肾
6.外科医生不管内科事
7.医缓治赵太子病
8.文挚医术虽高齐王一怒煮之
9.应声虫腹腔作怪张文仲《本草》寻方
10.马将军与车前草
11.凶残太守蛮不讲理济世良医避难有心
12.奉旨进京疗慈禧用心归去马培之
13.解砒毒秘方(二)
14.医林友谊传佳话丹溪可久树良风
15.近朱者赤仆从知医
16.喻昌巧救棺中妇
17.妓女存心装重病景岳故意设楼梯
18.学医不精不如不学

章节摘录

4.不是神符能治病  却因赤豆有奇功    宋仁宗赵祯,尚在东宫为太子时,有一年春天,患了痄腮,病势甚重,头面皆肿。朝中太医治之,一时未能获愈。赵祯又痛苦不堪,乃求之于僧道。当时京城里有一个道士名叫赞能,精通医道,操术甚神,远近驰名,于是皇上就命他给仁宗治疗。赞能视毕不慌不忙,从囊中从容取出赤豆一撮,有人在旁数了,正好四十九粒,又用一种什么药混在一起,和赤小豆共研成碎粉。只见赞能口中念念有词,将药粉敷在仁宗的腮上,不出一日肿痛渐消。正好有一个大臣任承亮在旁,目睹此事,对道士的神咒甚为佩服,皇上也厚赐道士而去。    时隔不久,任承亮也患了病,是一种恶疮,病情颇重。他的好友尚书郎傅求来探望他,见此惨状,就说:“原来患的是这种病,为什么不早治呢?”任承亮有气无力地答道:“年兄此来,足见厚谊。不过,今日一见,恐怕以后就要永别了。”说完不觉伤心落泪。傅求不禁笑着说:“些须小恙,何至如此伤心?”任承亮说:“我已命在旦夕,年兄尚为取笑,究何意耶?”傅求正色道:“我并非取笑,你这个病我却能治疗,并很快可以痊愈。”任承亮以为是在安慰他,并不相信。傅求接着说:“我现在就给你治疗。”于是,就用一种药粉敷在疮上,很快即见好转,果然不数日病愈体健。任承亮感激不尽,谢其再造之恩,并叩问究竟用的什么灵丹妙药,竟如此神效。傅求笑道:“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不过是一味赤小豆而已。”任承亮猛然醒悟:原来在仁宗患病时,赞能道士用赤小豆外敷,假托诵咒取效,却是遮人耳目,故弄玄虚,以神其术,真正的功能应当归于赤小豆也。    过了多年,又有一位官员患胁疽,血肉腐烂,几达五脏,诸医皆不能治疗,只得坐以待毙,后被一民间医生用单方敷之,取效甚捷。任承亮得知,忙问那个医生:“先生所用,莫非赤小豆乎?”这个医生大惊,慌忙答道:“此乃我家祖传秘方,已救活三十余人,皆濒死而生者,大人何得而知耶?”承亮笑而不答。嗣后,任承亮也用此方救活多人。    观此物虽极平淡,功效却如此神奇,中药之妙,真有令人不可思议者矣。    笔者按:赤小豆一名赤豆、红豆。性味甘平,人心,小肠经。功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清热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脓肿等。《本草经》云:“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草纲目》:“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下乳汁。”于此可见赤豆对痈肿脓毒有一定疗效。    张浩良  卜开初    5.东坡名盛  巨胜力宏    苏东坡名高天下,人所共知,其才超今迈古,诗文动地惊天。他除了是一个古今第一流的大文豪外,还是一个有名的医生呢。    有一年杭州瘟疫流行,苏东坡正好任杭州知府,便亲自配方给百姓治病,得救者无数。有一本颇有参考价值的中医书籍《苏沈良方》便是苏东坡和他同时代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合著的。他还作过服胡麻赋,倒也挺有意思。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始余尝服茯苓,久之,良有益也。梦道士谓余:‘茯苓性燥,当杂胡麻食之’。”原来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中进士,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苏一家占三人。苏东坡在少年时代,就聪明异常,长大后广闻博识,才情并茂,成天研究文学、史学、诗词、书画等,与佛印、黄庭坚、秦少游等人切磋琢磨,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并开创了词的一代新风。由于长时间的思索,劳碌,身体大减,引起了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心脾虚弱症。当时有一名医看到苏东坡这个样子,就对他说:“学士案牍劳苦,心血暗耗,脾气虚弱,我有一方可以治之。”东坡拜受。原来即一味茯苓,研末冲服。食约五十剂,诸症皆减。东坡心中大喜,便与弟弟合写了一篇《茯苓赋》来赞此事。    因为精神稍振,苏东坡就又写词作赋。不久旧疾复萌,甚为为苦恼。一日晚间,偶遇一道士,相语甚为契合,谈起服用茯苓一事,道士说:“学士聪明过人,岂不知久食茯苓,其性多燥,当和胡麻一起服用。”东坡忙问:“胡麻乃是何物?”道士说:“胡麻就是脂麻,又名巨胜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味甘润平和,可补五脏,益气力,与茯苓同用,可使人健康长寿,乌须驻颜。”东坡甚为感切,如法服用。果然渐渐体壮,失眠健忘皆愈,并且感到大脑记忆力反倒加强了,肌肤也润泽了,于是便感慨地写道:“我兴发兮,若合符兮。乃瀹乃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是身如云,我何居兮。长生不死,道之余兮。”此后,他在与程正辅的书中又写道:“用去皮茯苓食之,日久气力不衰,而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但易知难行尔。”实乃经验之谈。    笔者按:今之芝麻即巨胜子,名取巨胜,是形容其功力宏也;也名脂麻,因其多油脂也;又名胡麻,本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经大宛国而得此种,带回中原种植,因从胡地而来故名一直至今天,不但供药用,还供人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然而必须说明,另有一种胡麻,实际上是亚麻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它与胡麻科植物的脂麻(芝麻)是两种,不可混淆。    张浩良  卜开初    童心    P19-21

编辑推荐

张浩良、卜开初、汤杏林主编的《医苑轶闻趣谈》分典故传奇篇、医方医技篇、奇治趣谈篇、医德医风篇、刻苦学习、发奋钻研篇、养生真言篇、饱学奇才篇,以及其他诸篇。包含前贤典故、医德医风、刻苦钻研、成才之路、奇方奇治等丰富的内容,让人从典型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吸取到成才的营养,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所推崇的极具民族特色的终极价值——一切以实践的结果作检验的标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苑轶闻趣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