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喜奎 页数:223 字数:21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陈亦人医案医话/中医师承学堂》编著者陈亦人。
《陈亦人医案医话/中医师承学堂》内容提要:本书为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整理,内容为陈亦人师徒教学记录,并经陈老亲自审阅修改,力求真实完整反映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陈亦人教授医案,选取陈亦人先生临床典型验案加以分析;下篇为陈亦人教授医话,总结陈老一生学用《伤寒论》的心得。全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陈亦人教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医案
肢软筋弛肌萎缩化瘀通阳畅经络
洪洪水势急 非尽肾肺脾
“意外疗效”须分辨颈椎病治获效验
紫菀胥吏入肺府佐相谋划主治节
心急尚需调五脏立断机因莫差迟
骨肉奇痒烦难耐温阳通经畅血脉
两耳轰鸣不止 咎由阳虚水泛
前列腺疾癃淋坠补升开通治从肺
鼻鸣喉抽面□动 化瘀通络畅肺经
室性早搏心动悸化裁复脉疗今疾
莫道消渴属燥热治需辨证化瘀血
数载美发飘然下屡进滋阴疗效寡
哮喘屡作缘伏痰升降宣化舒管挛
胃脘膨胀隐隐痛法当滋柔缓缓通
椎管狭窄眩晕起非风非痰系血瘀
喘悸憋闷心功衰非皆阳虚寒饮塞
汗出沾衣柏汁黄清化湿热通郁阳
不寐同属痰热疾清化却需辨药力
足跟痛缓柔当先施方药辨证为要
高血压非独阳亢升散药大胆投放
头风灼灼痛难已祛痰化瘀缓肝急
额窦炎头痛脓涕辨治重清肝调肺
皮肌炎表现不一施方药随证治之
肢颤勿忘息肝风却病仍当寻因机
痛风关节灼热痛清化通阳佐凉营
三泻心因机需究摒玄谈正虚邪实
经血淋漓久不止通因通用下瘀血
精神病幻听幻视调心肝化痰化瘀
痛痹累年久不已变通经方以应机
饮停神浮发为郁温化安神方应机
眼疾自古多责肝邪郁肺经不鲜见
鼻窒当理肺临证莫忘肝-
仲师经验不我欺通变桂枝疗汗疾
芍甘汤养阴活血疗血尿效果确切
下篇 医话
《伤寒论》名实考
论《伤寒论》的特色与优势
《伤寒论》的科学价值
略论“六经钤百病”
太阳病篇平议
阳明病篇首条刍议
胃家实刍议
阳明经证商榷
略论《伤寒论》阳明腑证辨治理论的实践意义
少阴病提纲刍见
厥阴病篇析疑
《伤寒论》疑难病辨治方法探讨
《伤寒论》与“坏病”
对《伤寒论》论脉的几点体会
略论《伤寒论》痞证理法方药的运用
“六气本标中气不明,不可读《伤寒论》”争论
浅谈《伤寒论》的理论学习和运用
怎样学习《伤寒论》才能提高效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案1:胡某,女,39岁,1970年3月5日初诊。周身骨骼麻痒酸胀6年。患者1960年患左甲状腺肿大,继之周身浮肿。6年前开始,自觉周身骨骼奇痒难忍,伴麻、酸、胀、困,曾服许多中西药物,效果不显,特来求诊。刻诊:骨骼奇痒无比,心烦难忍,伴骨内麻困、酸胀,颈左甲状腺肿,周身浮肿,晨起面肿甚,傍晚足肿甚,恶寒,小便次多量少,大便1日2行,心慌,耳闷,苔薄,脉沉细。 证属脾肾阳虚,经脉不畅。治拟温阳兼和经脉。 处方:制附片9g,麻黄1.5g,细辛3g,桂枝9g,白芍9g,刺蒺藜12g,白芥子1.5g,薏苡仁12g,木瓜9g,甘草3g。3剂,水煎服。 3月11日复诊:药后骨中痒感集中到上肢,小便略长,余症如前。 原方去木瓜、白芍,加白附子6g,防风6g。3剂,水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上肢骨痒又减大半,唯近日午后颧红目赤,口中及胃中觉冷,仍用3月5日原方。此后又服原方十余剂,骨痒消失,水肿基本消退,诸症大减,继以上方加减调理善后。 案2:杨某,女,31岁,1969年9月15日初诊。背部肌肉奇痒,如蚁行感7年。患者自1958年始患关节炎,1962年又增全身发凉,背部肌肉如蚁行感,曾服中西药物效差,患者痛苦异常,特来求诊。现症:背部肌肉内奇痒,如蚁行其中,周身发凉,恶风,口和不渴,胸中嘈杂,每天晒太阳出汗时感觉舒适,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肾阳不足,卫阳不振,血脉不畅。治拟温阳通经,调和营卫。 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化裁:麻黄6g,制附片9g,细辛3g,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当归12g。 9月22日复诊:服药3剂后,周身发凉怕风、背如蚁行感均减,胸中嘈杂感消失。再服3剂,药后有烘热感,蚁行感消失,下肢已不发凉,口中不干不渴。药已中的,守方续服,以巩固疗效。嘱其如发现口干欲饮,应即停药,不可过剂。 以上两案均系临床鲜见病例,不失为一怪病,以骨内、肌肉内奇痒为突出症状,患者痛苦不堪,屡经医治,但多宗邪热、风动、阴血亏虚之旨,治无良效,甚则药后症剧,均历数年之久,无法根治。接诊后仔细审证,遵有是证即用是药的辨证论治精神,从温阳通经、调和营卫入手,取效甚捷。 案1 骨内奇痒,并兼见水肿、心慌、恶寒、小便量少次多、大便1日2行及其舌脉符合脾肾阳虚之征。脾虚不运,肾虚不化,水气泛滥,故见水肿;阳虚不固,卫阳不足,故见恶寒;阳不化气,关门失约,故有小便量少次多等;因脾肾阳虚日久,经脉不充,加之水瘀日久,化痰阻络,营卫不利,肾虚失温,不能主骨,故见骨内奇痒。故治从温肾通经着手,兼以祛风化痰,舒筋活络。方以附子温肾阳,通经络,通行十二经,配以麻黄、细辛、桂枝、白蒺藜振奋阳气,通达经脉,祛除凝滞,阳光一照,阴霾消散;合以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痰去络和,骨痒可除;白芍、木瓜舒筋和络,既和血脉,又防诸药温散太过,损伤真阴;加入薏苡仁,除湿气,散痹结,与诸药相合,既消肿利水,又能开结通经;且桂枝、芍药、甘草,有桂枝汤意,专事调和营卫,通阳和阴。全方相合,脾肾之阳振,寒散痰除,湿消风灭,经脉和畅。
编辑推荐
《陈亦人医案医话》编辑推荐:以《陈亦人医话》为名,在《国医论坛》连载,自1997年始,已逾四载,未曾间断,其影响颇大,至今仍收到读者来信垂询。其今虽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身,业务繁忙,仍将续篇整理,择要集成《陈亦人医案医话》一册,行将付梓,将书稿呈余批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