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徐桂华、 刘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徐桂华,刘虹 编  页数:531  

内容概要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医护理学基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知识,主要涵盖中医基础理论、四诊、方药基础知识、经络腧穴概要、推拿概要等内容;下篇为中医护理基本内容及技能,主要介绍一般护理、辨证施护、体质调护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中医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书籍目录

上篇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护理 一、中西医护理发展历程相似,目标一致 二、中西医护理理论基础相互补充 三、中西医护理理念相互渗透 四、中西医护理实践相互完善 五、中西医结合护理展望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藏象学说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三、脏腑 第四节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气、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发病 三、病机 第七节护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护病求本 五、三因制宜 第三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一、望神 二、望面色 三、望形态 四、望头颈、五官 五、望皮肤 六、望舌 七、望分泌物和排泄物 八、望小儿指纹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诊的内容 二、问现在症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四章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二、中药的性能 三、中药的应用 四、常用中药及中药分类 第二节方剂基础知识 一、方剂组成 二、方剂剂型 三、方剂的分类 第五章经络腧穴概要 第一节经络概述 第二节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概念 一二、腧穴的分类 三、腧穴的作用 四、特定穴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三节经络腧穴各论 一、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二、经外奇穴 第四节针灸治疗概论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作用 三、治疗穴位的选择 第五节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 一、内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 二、妇儿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 三、皮肤科、外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 四、五官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 第六章推拿概要 第一节推拿的作用原理 一、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二、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第二节推拿介质 一、推拿介质的种类及作用 二、推拿介质的选择 第三节常用推拿手法 一、□法 二、一指禅推法 三、揉法 四、摩法 五、推法 六、擦法 七、搓法 八、抹法 九、按法 十、捏法 十一、拿法 十二、弹拨法 十三、抖法 第四节小儿推拿 一、概述 二、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三、常用小儿推拿特定穴 第五节足部推拿 一、足部推拿基本手法 二、足部反射区 三、足部推拿注意事项 四、常见病证的足部推拿取穴 下篇中医护理基本内容及技能 第七章一般护理 第一节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 二、病情观察的原则 三、病情观察的要求 四、病情观察的内容 五、病情观察的方法 (附)常用中医病情观察表述用词 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 二、起居有常适劳逸 三、环境适宜避外邪 四、生活护理重舒适 第三节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三、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第四节饮食护理 一、食物的性能 二、饮食调养的原则 三、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 四、饮食禁忌 (附一)常用食物性味、功效及应用简表 (附二)常用食疗方应用举例 第五节用药护理 一、汤剂煎煮法 二、用药方法 三、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四、中草药中毒常用的处理方法 第八章辨证施护 第一节八纲辨证施护 一、表里辨证施护 二、寒热辨证施护 三、虚实辨证施护 四、阴阳辨证施护 第二节脏腑辨证施护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 三、肝与胆病辨证施护 四、脾与胃病辨证施护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 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施护 一、卫分证辨证施护 二、气分证辨证施护 三、营分证辨证施护 四、血分证辨证施护 五、卫气营血病证鉴别 第四节六经辨证施护 一、太阳病证辨证施护 二、阳明病证辨证施护 三、少阳病证辨证施护 四、太阴病证辨证施护 五、少阴病证辨证施护 六、厥阴病证辨证施护 第九章体质调护 第一节中医体质概述 一、中医体质概念 二、中医体质溯源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 第三节体质生理与体质病理 一、体质生理 二、体质病理 第四节辨体施护 一、辨体施护的原则 二、辨体施护的方法 (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第十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节艾灸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附)其他灸法 第二节拔罐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附)拔罐疗法的原理及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耳穴埋籽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四节穴位按摩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七、常见症状穴位按摩 第五节敷贴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六节刮痧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附)扯痧、放痧、粹痧、拍痧 第七节熏洗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八节湿敷法(溻渍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九节热熨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节换药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毫针刺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七、针刺意外的处理及预防 (附)电针法 第十二节皮肤针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三节放血疗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四节穴位注射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附)自血疗法 第十五节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六节中药保留灌肠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七节中药离子导入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第十八节蜡疗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主要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脾主升清,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气及津液上输于心肺,然后输布全身。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并吸收饮食物中大部分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脾而布散周身,并将水液代谢产物输入膀胱,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大肠主津,接受小肠下注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之后,重吸收其中的部分水液,其清者经脾运化,即为津液,散于肺而布散全身。这就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的津液生成过程。因此,津液的生成是在脏腑功能整体协调下,以脾为主导,由胃、小肠以及大肠共同完成的。故充足的水饮类食物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是其重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异常,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而形成津液不足的病变。 2.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1)脾气散精:脾主运化水谷,通过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将津液布散全身;另一方面,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言,脾有“以灌四旁”的生理功能,脾可以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若脾失健运,津液输布障碍,水液停聚,或为痰饮,或为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肺主行水: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接受从脾转输来的津液以后,一方面通过其宣发作用,将津液向身体外周体表和上部布散;另一方面通过其肃降作用,将津液向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输布,以发挥津液的滋润和濡养作用。若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水道失去通畅,津液运行障碍,水停气道而发为痰饮,甚则水泛为肿。 (3)肾主津液:《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着主宰作用。一方面,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津液代谢的主宰和原动力,胃对饮食水谷的腐熟,脾的运化和散精,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小肠的泌别清浊等,都离不开肾阳温煦蒸腾的激发作用与肾阴凉润制热的调控作用的协调;另一方面,肾脏本身也是参与津液输布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肺下输到肾的津液,经过肾的气化作用,清者蒸腾、重新吸收而参与全身水液代谢,浊者化为尿液,注入膀胱而排出体外。 (4)肝主疏泄: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肝主疏泄,使气机调畅,能疏通三焦水道、气行则津行,从而促进津液的正常代谢。

编辑推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综合了中医护理学其他版本的优势,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增加图表,穿插案例等;兼顾了中、西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特点,综合、优化、完善其内容;调整了体例结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增加操作流程、图片资料和病案举例,是一本内容较为全面的教材,同时,对临床中医护理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医护理学基础 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