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饮有节身体好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焱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你吃了吗?这是中国人日常问候的口头禅。面对日益增多的吃出来的疾病,这句话恐怕得改成:你吃对了吗?
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曾警告人们:饮食不节百病生。现代人的不当饮食习惯和由此带来的疾病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提醒人们在饮食生活中要反璞归真,回归健康。
本书从现代人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和容易触犯的误区入手,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附以临床实例,详细剖析吃坏身体、吃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从而正确引导人们怎样才能吃出健康,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力求使人们懂得适当适时地灵活运用《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自我养生保健,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更好地实现增强体质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简介

张焱,女,吉林省梨树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经》理论运用研究;《内经》养生思想研究。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吉林省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内经》教学研究及中医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与运用,对《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及养生学思想,均有深入研究,撰有专著《〈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

书籍目录

《黄帝内经》——两千年中医食养之源  一、民以食为天  二、中华饮食文化渊源  三、《黄帝内经》是饮食养生之源  四、中国人的吃喝情结    1.别再让节假日变成吃出疾病的日子    2.中国人爱吃,更要会吃  五、药食同源——食养正气,药物攻邪    1.食物与药物一样,均有气味    2.食疗的功效取决于食物的气味来自《黄帝内经》的警告:饮食不节百病生  一、中国人的口味    1.中国人的口味越来越重    2.中国人偏重于口味,西方人偏重于营养    3.越追求香甜可口,越容易五味太过  二、中国人的胃口    1.中国人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2.经常酒饭过饱,多吃的不是营养    3.每餐多种肉食一起吃,吃出来的是疾病    4.酒宴中多种酒类轮番喝,损害的是健康    5.食物搭配有宜忌,饮食杂乱易伤身  三、盲目进补,跟风食疗    1.无“虚”求补,当心补药变毒药    2.食物有偏性,吃错了就会出偏    3.滥服营养素和保健药,警惕身体会变成化工厂  四、中国人十大不良饮食习惯    1.放纵口味    2.过度烹饪    3.常吃剩菜    4.不吃早餐    5.偏食挑食    6.聚餐过多    7.饮水不足    8.乱吃果皮    9.偏爱零食小吃    10.吃野生动物《黄帝内经》食养大道之一:有节制才健康  一、脏腑精气需补养,三餐饮食不可缺    1.清晨经脉气血待填充,更宜流食谷蛋奶《皇帝内经》食养大道之二:平衡的饮食给你平和的体质《皇帝内经》食养大道之三:养好脾胃把食物化为营养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民以食为天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所以用“天”来比喻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民以食为天,意思就是民众把粮食看成是自己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以此强调饮食吃喝对于民众生计的重要性。 据《汉书•郦食其传》中记载:在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汉高祖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的力量,踞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国时期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称为敖仓,这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您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不仅是决定国家命运、影响治国方略的关键,还是关系到民众的温饱、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由此“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成为著名的典故流传于后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了。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需要通过不断地摄取饮食物,来补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既然饮食如此重要,那么究竟怎样吃喝才能真正有利于人体需要、更好维护健康呢?这是现代人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过去,人们总担心营养不良,听说什么食物营养丰富就会对这种食物情有独钟,多吃常吃。现在,人们又害怕肥胖、脂高,所以听说哪种食物能够减肥、降脂,就会对它倍加重视,大吃特吃。人们总是这样,时刻关注着、改变着生活中的饮食,试图让自己吃出健康来,可是,却往往适得其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品种也在日益增多,面对不断翻新花样的各类饮食品、保健食品,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不知不觉中,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日常食谱正在发生着变化。过去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以肉蛋类、蔬菜类为副食品的饮食结构,现在已被一些人看成是“生活水平低下,物质贫乏落后”的表现。尤其是在某些所谓的“营养师”、“养生大师”的指导下,人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追求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期望着这样就能够给自己带来健康。 人们想通过调整饮食来维护自己健康的愿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不分体质类型,无视身体状况、个体差异,以及所患疾病的情况,也不管身体是否需要而盲目进补,不但不能保证身体必需的营养维持均衡,反而还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健康。 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他哥哥听说海参特别有营养,多吃对身体大有好处,就花了一万多元钱给他买了一大包,让他每天早晨都吃上两条。当时正值寒冬时节,我告诉他:海参虽然是补品,但它是有药性的,不能这样盲目地吃! 海参是一种海产品,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药性,所以被大众当成滋补佳品广泛食用。可是,到底它能补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吃?人们并不清楚,只知道能补就好,好就多吃!这种“什么好就吃什么”、“什么能补就多吃”的观念在一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有人甚至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也在所不惜,直至吃出病来为止。

编辑推荐

《食饮有节身体好:中的食养之道》是用作者之良心、医者之仁心、师者之专心撰写精良的养生保健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食饮有节身体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既能养生又能疗疾
    字字皆含养生智慧,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读后感

    小时候,家里很穷,整个社会的物资也很匮乏,常常没东西吃,饿出一身病。现在,手里有钱了,整个社会的物资也极其丰富了,想吃什么,基本上都能满足了,结果却吃出一身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现代病层出不穷,这真是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麻烦。究其实质,这都是“食饮不节”惹的祸!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看似平平淡淡,人人都会,天天都做的事情,里面的学问竟然大着呢!
    若说外国人不会吃,也还罢了,中国人不会吃,真有点说不过去,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自然不能熟视无睹,甚至数典忘祖。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姑且这么说吧),也是一部指导治病与养生的生命之书。说起《黄帝内经》,笔者禁不住要插播一段广告:
    吴仪副总理(曾经兼任过卫生部部长)在即将退休之际,公开热捧中医药,在2008年1月24日举行的“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吴仪表示,退休后要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现在她已开始学习《黄帝内经》,了解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和汤头的使用等。在学习中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玄妙精深。中医药不仅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中医药在防治各种现代慢性疑难病中也取得了明显可靠的疗效,这些都给吴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她还请老中医为她调养治疗,使她对中医药的疗效更有了真切的体会。因而她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动情地说:“我分管中医药工作的五年里,接触了老中医药专家和普通的中医药工作者,看到了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发挥的突出作用,感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更体会到了中医药的博大与精深。我今年将退休,在此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中医药工作者道个别,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吴仪同志这段退休感言,大大鼓舞了国内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各界人士,也大大增加了《黄帝内经》的知名度和中医的影响力。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老卫生部部长都开始看《黄帝内经》了,我们还等什么呢?
    然而,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加之言简意赅,文意深奥难懂,常常使人望而却步!欣闻长春中医药大学《内黄帝经》教研室的张焱老师以《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行医实践,写了一本《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于是急购数册,与好友分享,一睹为快。
    该书首先介绍了中华文化食饮渊源和《黄帝内经》中的食养智慧,继而批判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食饮陋习——大吃大喝,花钱买病;盲目进补,适得其反等等,这些陋习的一个共同之处是,都应验了《黄帝内经》中的警告:“食饮不节百病生”,所以,本文以“食饮有节身体好”立论,以《黄帝内经》中的食养理论为指导,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旁征博引。《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养生必须首先从饮食做起。既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五味偏嗜。
    本书详细介绍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气、味,功用,配伍禁忌以及使用方法等等。每部分都从中医、西医两方面来阐述,并会穿插一些具体的医案,有古代的医案,也有作者自己的医案。细细读来,字字皆含养生智慧,句句皆是肺腑之言。读后让人不禁感叹—— 一日三餐之间,竟然蕴含如此深奥的养生之理,合理运用平常食饮竟然也可以调节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读之思之,不仅为中华先贤们“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所折服。
    看武侠小说时,我们常常被武侠高手们“以指代剑”的武功境界所吸引,殊不知中医的“药食同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指出《黄帝内经》中关于食物和药物的气味理论是中医医药学和食疗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其实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凡是食物皆可做药物,即食物可以替代药物。但这话不能反过来说。即:药物不能替代食物。比如,葱姜蒜、酱醋茶、五谷杂粮、乃至各种肉类和水果等等,日常使用的食物和调料,都可做药物使用,而且只要辨证准确,使用合理,往往都有很好的效果。吃点合适的食物,喝点合适的饮料,甚至是水,即可化疾病与无形,这是何等的境界!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同学,因过瘦而患病: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头晕痛经、容易疲劳、经常感冒等,但又不愿意吃药,作者就建议她吃饴糖,当零食吃,结果才吃到一斤,就诸症若失,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气色红润、身体健康,与以前判若两人。还有一个例子,作者的一个学生说,他感冒时,吃点大葱蘸大酱,喝点开水,感冒就好了,根本不用吃药。作者分析道,这其实是活用了葛洪的“葱豉汤”,学生们自己不开火做饭,不能煎药,只好因陋就简,但也有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之效。
    说到葱,该书特别指出:葱主发散,不可多吃,多吃令人神昏,损须发,伤五脏特别是正月不宜生吃大葱。体虚容易出汗、有狐臭的人不宜食用。另外,从不能与蜂蜜、大枣、狗肉、野鸡肉及 地黄、常山同吃。一般人生活中只知道,生葱不能与蜂蜜同食,否则会令人腹泻。即是熟葱也不能与蜜同食,否则可令人发生气闭窒息,有死亡危险。而我以前只知道生葱不能与蜂蜜同食,竟然不知道是熟葱也不能与蜜同食,由此可见,处处留心皆学问,即是日常饮食,使用不当也危险重重。
    最后,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以及养护脾胃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调养脾胃的食疗方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美中不足的是,全书没有介绍《黄帝内经》是何物。这对作者,或者对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是简直太熟悉不过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有点突兀。幸运的是,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上网一搜,基本上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可是,万一读者不方便上网呢?另外,中华养生智慧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数不胜数,其中内容绝非一书可以穷尽,若能在各章节后面给出一个扩展阅读书目,则本书就不仅能授人以鱼,更浓授人以渔了。
    该书编辑认为,这是一本“用作者之良心,医者之仁心,师者之专心撰写精良的养生保健图书”。特别地,这也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养生书籍,不需要专业中医知识即可读懂。因此,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祛病养生,该书都应该成为人人必读之书,熟读之书。
  •   运用养生理论指导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很全面,并结合临床实例及治疗经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   是我喜欢的中医与美食完美结合的一部书。我自来是脾胃虚弱的,希望从此书中得到正确饮食的方法,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   收到书很快就读完了,觉得书的内容很实际,很帖近生活。做起来也很容易。有一个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让我们行动起来,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   指导日常饮食养生,很有用。
  •   很靠谱,贴近生活,细读发人深省,
  •   看了以后感觉不错。
  •   值得反复细品!!
  •   很有参考价值,也不胡说
  •   给老人买的,还行吧。
  •   挺实用,有科学性,当然上了报纸推荐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