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马宝璋 编 页数:596
内容概要
马宝璋主编的《中医妇科学》设总论、各论、附论三部分。总论设七章,论述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各论设八章,论述妇产科各具体疾病的因、机、证、治,还讨论了一些重大疾病的中医论治思路;附论中论述了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常见病治疗与计划生育。总之,全书以阐述中医妇科学理论为主旨。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第一节 阴户玉门
第二节 阴道子门
第三节 胞宫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第一节 四诊要点
第二节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第一节 补肾滋肾
第二节 疏肝养肝
第三节 健脾和胃
第四节 调理气血
第五节 妇科外治法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第一节 月经期与妊娠期卫生
第二节 临产护理与产时卫生
第三节 产褥期与哺乳期卫生
第四节 更年期卫生
各论
第八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第五节 月经过少
第六节 经期延长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 崩漏
第九节 闭经
第十节 痛经
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
第十三节 经行眩晕
第十四节 经行身痛
第十五节 经行吐衄
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
第十七节 经行浮肿
第十八节 经行乳房胀痛
第十九节 经行情志异常
第二十节 经行口糜
第二十一节 经行痦癌
第二十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
第二十三节 经断复来
第九章 带下病
第十章 妊娠病
第一节 妊娠恶阻
第二节 妊娠腹痛
第三节 胎漏
第四节 胎动不安
第五节 滑胎
第六节 堕胎小产
第七节 胎死不下
第八节 异位妊娠
第九节 鬼胎
第十节 胎萎不长
第十一节 妊娠小便淋痛
第十二节 胎气上逆
第十三节 胎水肿满
第十四节 妊娠肿胀
第十五节 妊娠心烦
第十六节 妊娠眩晕
第十七节 妊娠痫证
第十八节 妊娠咳嗽
第十九节 妊娠失音
第二十节 胎位不正
第二十一节 过期不产
第十一章 临产病
第一节 难产
第二节 胞衣先破
第三节 胞衣不下
第四节 子死腹中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血晕
第二节 产后血崩
第三节 产后腹痛
第四节 产后痉证
第五节 产后发热
第六节 产后身痛
第七节 产后恶露不绝
第八节 产后小便不通
第九节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第十节 产后大便难
第十一节 缺乳
第十二节 乳汁自出
附 回乳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第一节 不孕症
第二节 妇人腹痛
第三节 瘕瘕
第四节 子宫脱垂
第五节 脏躁
第十四章 前阴病
第一节 阴痒
第二节 阴肿
第三节 阴疮
第四节 阴痛
第五节 阴吹
第十五章 妇产科常见急重病辨病辨证的论治思路
第一节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论治思路
第二节 妇产科疼痛性疾病的论治思路
第三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论治思路
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论治思路
附论
第十六章 妇产科基础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三节 妇科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第十七章 产科概要
第一节 妊娠生理
第二节 妊娠诊断与产前检查
第三节 正常分娩
第四节 分娩期并发症
第五节 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
第十八章 病理妊娠
第一节 流产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妊娠剧吐
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五节 妊娠晚期出血
第十九章 月经失调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四节 经前期综合征
第五节 绝经综合征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一节 前庭大腺炎
第二节 阴道炎
第三节 宫颈炎
第四节 盆腔炎性疾病
附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第二十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 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肌瘤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
第四节 卵巢肿瘤
第二十二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一节 葡萄胎
第二节 侵蚀性葡萄胎
第三节 绒毛膜癌
附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第二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四章 不孕症
第二十五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第一节 外阴硬化性苔藓
第三节 外阴硬化性苔藓合并鳞状上皮增生
第四节 其他皮肤病
第二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淋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尖锐湿疣
第四节 生殖器疱疹
第五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六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二十七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避孕
第二节 人工流产
第三节 输卵管绝育术
附录一 方剂索引
附录二 妇产科常用药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在脏器方面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带下、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必然在病理上就会发生经、带、胎、产等特有的疾病。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由此说明,妇女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有其特殊的方面,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妊娠、临产、产后、乳疾、癥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瘕,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这是对中医妇科疾病范围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本书为适应中医事业长学制(本硕或本博连读)的教学要求,在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等。在各论中,根据中医妇科文献记载与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并且列出专章讨论妇产科常见急重病辨病辨证的论治思路。同时为了扩展学习者的思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在附论中编写了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产科概要、常见妇产科疾病与计划生育知识,以作临证治疗的参考。 本书对研究范围和内容结构进行了认真设计,在保持中医妇科学理论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力求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适当地增加了科学研究内容和西医学知识,以期培养中医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成立七年制以来第一版规划教材,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精神,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全国设有七年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主联合编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