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 页数:1009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大纲的具体细化。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四类20个专业(中级、初级师、初级士三个层次)、50个考试学科。《大纲细则》以20个专业分类,分别装订成书。
本书既是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命题用书,也是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专业即将晋升为中(初)及专业技术资格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
书籍目录
大 纲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方剂学
第二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第三、四部分 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中医妇科学
大纲细则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单元 藏象
第三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单元 经络
第五单元 病因
第六单元 发病
……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中医妇科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要点三叩诊 1.肝脏叩诊 体型对肝脏位置有一定的影响,匀称型者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右锁骨中线上,肝浊音区上下径之间的距离约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肝上界在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肝上界为第10肋间,下界不易叩出。瘦长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间,矮胖型者则可高一个肋间。 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不张、右肺纤维化、气腹及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肝癌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亦可见于人工气腹等。 肝区叩击痛对肝炎、肝脓肿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胃泡鼓音区 胃泡鼓音区上界为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此区明显扩大见于幽门梗阻;明显缩小见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脾肿大及肝左叶肿大等?此区鼓音消失见于急性胃扩张或溺水者。 3.脾脏叩诊 脾浊音区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自上而下进行叩诊。正常时脾浊音区在该线上等9~11肋间,宽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脾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及鼓肠等;脾浊音区扩大见于脾肿大。 4.膀胱叩诊 膀胱空虚时,因小肠位于耻骨上方遮盖膀胱,故叩诊呈鼓音,叩不出膀胱的轮廓。膀胱充盈时,耻骨上方叩出圆形浊音区。妊娠的子宫、卵巢囊肿或子宫肌瘤等,该区叩诊也呈浊音,应予鉴别。腹水时,耻骨上方叩诊可呈浊音区,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面脐部,而膀胱胀大的浊音区弧形上缘凸向脐部。排尿或导尿后复查,如为浊音区转为鼓音,即为尿潴留而致的膀胱胀大。 5.腹水的检查 当腹腔内有较多晶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多积聚于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在患者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