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解密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作者:柴中元  页数:433  

内容概要

众所周知,《庄子》是一本论道之书。殊不知,“道之真以治身”,《让王》篇此语,乃是全书之大旨。大旨明,“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了“至道养生”四字是《庄子》一书的灵魂,自然大纲在握。所以,笔者断言:从养生角度切入,是一把真正开启庄学大门的钥匙。就实论之,现已问世的一些注本,或文虽通顺,义则曲解,不符原意,或行文不顺,表述不清,使人费解。而译者大旨不明,有如摸象,人各一说,认识模糊,则以己昏昏,自难使人昭昭。这是否与译注人缺乏养生学知识,或根本不懂养生学,或没有从养生角度切入有关?
在《大宗师》、《在宥》等篇里,庄子已表述过,养生是一门大学问,是至道。用已有的智慧去开发原来没有的(养生)知识,并用这种(养生)
知识去护养生命,使得尽享天年而不中道夭折,人的智慧发挥也就到了顶。本书就专门阐发《庄子》中这方面的知识。
生命是最宝贵的,养生学知识又最实用,它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生已日益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而《庄子》是一本在这方面未受足够重视,迄今仍尘封在中国养生学文库中的大作。柴中元先生以其识见卓殊,在本书中,将《庄子》内中许多精辟见解,发掘发扬,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的读者,使之古为今用,以益于当世。

书籍目录

导读
——《庄子》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内篇
逍遥游
杂谈~由大鹏、尺鶕引起的感悟
~养生当求知随年增
~一切不妨随缘
~举例明义,直译为难
~大道、养生、逍遥游琐言
附文~老人长寿新理念,晚年积极纠“知残”
~一幅无与伦比的意象画——鲲鹏展翅赏析
~“逍遥”是什么
齐物论
杂谈~就天籁本义和全文主线谈((齐物论》为养生学专论
~从有人喜欢“想不明白”的话谈起
养生主
杂谈~人的精力有限,逐知不可太过
~成语寓言,影响不小
~译文解说,必先明义
附文~就《养生主》谈《庄子》之解译
人间世
杂谈~养生之士,妥处纷繁的世务
~孔、蘧诸事,是说明“虚己养心”这一养生观
~解读庄文,应先从大处着眼
~本文结构与首节之大意
~顺乎自然去做事,放下患得患失心
~本篇的养生学看点
德充符
杂谈~“其脏肩肩”不是“脖颈实在太细太细了”
~“丑可为美,缺可为全”,这可能吗?
~注译庄文得讲情理
~“益生”到底何意?
大宗师
杂谈~《大宗师》段落大意之我见
附文~养生学家“看庄”、“注庄”之第一人
~老庄的养生美容观
应帝王
杂谈~漆园吏不是政治家,《应帝王》决非政治论
~“应”是“相应”,不是“应该”
~“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庄子的理想国吗?
~《应帝王》养生要点勾玄
附文~庄子养生卮言
外篇
骈拇
杂谈~“不失其性命之情”被庄子视为养生至正之道
~庄子并不赞成“伯夷死名”
马蹄
杂谈~庄子对圣人的颂和批
~《庄子》是养生学专著
胠箧
杂谈~受文字狱影响?还是阶级斗争之烙印?
~《胠箧》的养生学看点
在宥
杂谈~要“大同而无己”,须去掉出人头地之心
~看看自己“知残”的一面,不背有所“作为”之包袱
附文~道论
~《吕氏春秋》中的先秦诸子养生观——兼与《中医养生观与诸子思想关系之比较》一文商榷
天地
杂谈~庄子思想自相矛盾吗?
~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天地》各段大意简述
天道
杂谈~要重视庄文的串解
~“人与之名”毋太看重
附文~动静乐寿,天道尚和
天运
杂谈~巫成招是古代养生学家
~《天运》各段大意
刻意
杂谈~“无为”改“为无”是理校法
~刻意为寿是“以身为累”
~人死后如果真有鬼,侯耀文一定很后悔
缮性
杂谈~本文要义钩玄
~《缮性》八节文析
秋水
杂谈~《秋水》中一个值得一提的养生学看点:“比”
~《秋水》六段之简析
至乐
杂谈~“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颜渊进言齐侯,是以己养养鸟
~“命有所成”之人的习性,“不可以损益”
~调整好心态是增强自疗机能之催化剂
达生
杂谈~从“鞭其后者”看庄子养生观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畏”、“戒”说是中医养生学中自慎说之源头
~庄子之文说理相当巧妙
~心适者无怨尤,随遇而安
~《达生》十三段大意
山木
杂谈~“防祸、去害、免累、莫伤”是《山木》的养生观
~免累去害体现了庄子养生观的辩证法思想
~免累去害是庄子论养生之一大看点
~不自美是《山木》中的重要看点
~许多成语典故出于《庄子》
田之方
杂谈一琐谈本义、体会与两种存在等问题
~《田之方》段落大意
知北游
杂谈一本篇第一段为全文之大纲
~“道无问,问无应”琐谈
~本篇末段为全书之眼目
~《知北游》各段钩玄
杂篇
庚桑楚
杂谈~全文各段之养生观
附文~道家、道教养生之异同
徐无鬼
杂谈~曲解庄文太多使庄子失去了普适性
~《庄子》译、读三部曲
附文~“是时为帝”,药无定品
则阳
杂谈~“度量”是串解本文之眼线
~明理达道、厚德载寿是庄子养生理念的核心
外物
杂谈~近代庄学研究者译文是不是太随便了
~《外物》段意简述
寓言
杂谈~说本篇是全书凡例,一叶障目
~“变化”二字,是串联全文之眼线
让王
杂谈~值得谈谈庄子“强不如从”的养生观
~“重生轻名”也是《让王》中的养生名言
~崇尚和谐为庄子之道要
~从瞻子答楚王谈起
~《让王》分段和主旨
盗跖
杂谈~《盗跖》是养生学妙文
~百岁天年的认识,庄子与中医相一致
~作者愚钝,于不理解处不译
说剑
杂谈~《说剑》篇非庄子文
渔父
杂谈~略谈本篇段落大意
附文~庄学研究中的弊病
~绍兴人的庄子情结
列御寇
杂谈~《列御寇》首段故事读后记
~《列御寇》段落大意
天下
杂谈~《天下》篇非庄子文
~方术、道术不同
~《天下》前后两部分文之简析及说明
~庄文真伪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知残”是养生常常进入误区的原因,其表现很多,这里只举例谈两点:1.迷信保健品以前我国对药品、食品、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分“准”字号、“食”字号、“健”字号三种。但因为吃了后,人人都可有益无损、有补无害的东西,除了传说中的仙药,世上其实并不存在,这无疑是“健”字号后来被取消的原因。问题是:源起于远古的神仙服饵之风,已成为华夏养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影响至为深远。由它带来的商机,在国民经济和市场份额中已显得举足轻重,如果继取消“健”字号之后,真的将保健品都取消,是否会导致许多药厂的倒闭?会不会造成一部分工人的失业?会不会引起众多信徒的不满?果然如此,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影响我国社会安定事件的发生。这大概就是在“健”字号取消后,又搞了个“食健”号,换汤不换药,让保健品得以依然故我、喧嚣尘上的原因。顾名思义,隶之于“食健”号的商品,首先应该是食品,像红枣、莲子、桂圆、海参、大核桃之类,说他们有养生保健作用,自然言之成理。可是,通过新闻媒体参与、药托出面,反反复复地向世人介绍推广,说吃了以后、学生可以考高分、胖人可以变苗条、女人吃了容颜好、常人吃了不衰老、病人吃了病就好的种种“食健”号保健品,又有多少是食品?琳琅满目的有关商品,永无休止的媒体广告,说明我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国力资源极大的浪费。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予取缔一样,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的认识水平使目前治理尚有一定的难处,故保健品仍能泛滥于市场。而大众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养生学知识,且常常贵耳贱目,人云亦云,由从众心理指导着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富起来的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舍得花钱。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这份蛋糕,正呈现出日益做大的趋势。“不死药”的故事对“知残”者没起启发作用,假药与保健品又确实纠缠而难分。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一度红红火火热销了很长时间的艾罗补脑汁,虽说已经销声匿迹,但值得重提。民国时期,武汉有一不法商人王楚九,见当时民众崇洋,相信洋货,又因国人喜补,尤其是喜欢补脑,于是就用蔗糖加进些色素和维生素,制了一种所谓的保健品,取名为艾罗补脑汁。为了兜售出去,王楚九深知“名人效应”,就给当时名作家吴作人送去了三百块大洋,请吴写一文推介。吴收下大洋后写了一则小文,说自己年老神衰,先前已疲惫得手不能握笔,但吃了艾罗补脑汁后,精神大振,又能写作了。此文在《武汉日报》发表后,“名人效应”果然大起作用,这一假药从此开始逐渐在全国走红。然吴作人不久就死去,虽事不相因,但至少说明吴文之荒唐。后来,这件事虽有知内情者多次揭露,但影响不大,而直到六十年代初,医疗机构都还在使用该假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艾罗补脑汁有补脑之美名,既迎合了当时人们迷信洋货的心理,口味又好,而一经走红后,许多喜补之人不明事理,往往自己主动提出要吃。这样一来,药厂、药店、医院都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也正因此,这事围绕“有钱能使鬼推磨”造成的怪圈而久久地运转。目前,人们崇尚科学,保健品也就托名高科技,花样不断翻新。这一怪圈已呈现出越转越大的趋势,信徒们不但自己吃,而且孝敬父母、关爱子女、赠送友人、托人办事,乃至讨好行贿,莫不作为礼品,竟形成了流行广泛之风尚,令人不胜扼腕。2.盲目吃补药补药也是药,药是用来治病的。有病吃药,理所当然,无病吃药,大可不必。道理何等简单,但“知残”者不明事理,闻补就喜,见“药”字前有个“补”字,就趋之若骛。于是,男吃女吃,老吃少吃,你吃我吃,无病也吃,吃出了习俗,吃出了风尚。这样盲目地吃药,自然难免适得其反,而要想事不与愿违,至少应懂得下述一些基本知识:补药、泻药,按《齐物论》观点,可齐一视之,事实也的确如此。《神农本草经》记载,所谓“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的上品补药,有许多其实有毒,如丹砂、石钟乳、白石英、紫石英等。古时候制成五石散之类的服饵补品,虽成了名方,出尽风头,但进补者纷纷为此付出了损害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代价,造成了我国养生学发展史上的大悲剧。目睹现实,大医孙思邈从惨痛的教训中觉醒,发出了“宁吃野葛(又名断肠草,即雷公藤,我地俗称菜虫药,有剧毒),不服五石”之激论,主张焚方以绝起源,故魏晋以后,服饵风格为之一变,求养生长寿、不老延年者,又纷纷把注意力从石药重新转移到了植物、动物药上。古书里神仙服饵门中服五石、服雄黄、服商陆等进补法,因常出不良事故,现已罕有踵继者,但现在卖得红火、流行至广的一些补药又如何?拿西洋参来说,以前兰溪名医张山雷在他的《本草正义》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此物产于美洲,味苦性寒,“彼中并不视为药品,唯吾国人震于参之美名,竟竞相争购,价值日贵,而赝品亦日多。然其真者,亦不过苦寒泻火之品。”张氏早就指出,西洋参根本不是什么补药,即使某些人服后间接起了生津作用,也是因为它能清火,这是以泻药之体作补药之用的结果。如无胃火而虚弱的人服之,反致戕伐生气。但“知残”者只能从众,现在大家都在吃西洋参。你搬出个张山雷,谁信你?须知信是一种信仰,连信上帝、信关公菩萨都得尊重。人们信仰西洋参是补药,当然也要尊重(我说西洋参不是补药,曾遭信徒反唇相讥说:“别人说的都错,就只有你对。”我当时慨叹道之难明,但后来一想,这同对基督教徒说上帝根本不存在一样,本就是对别人信仰的不尊重,故深感庄子所说“两行”,的确是有经验、经历者之言)。但就内心说,我还是把这叫做“知残”。

后记

剑磨十年试出鞘,莫见寒光便嗷嗷。    学问本为求真理,忘此难以商至道。    庄学研究此最要,颠倒陈词姑一笑。    风物长宜放眼量,是非终究有分晓。    作为一个中医,“庄学”研究自然不是专业。“离开专业就外行,进入专业就固执”,这话我早就说过。照这来说,对《庄子》,我原是没资格说三道四的。但话又说回来,中国医药学与华夏养生学,外延虽不同,内涵多重叠。我从医五十余年,书文之殃及梨枣,已三四百万字,虽不能凭此就说识途,但归之于懂行老马,大概可以。正因养生学本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平时留意于此,也写过些《老寿星彭祖长寿秘诀》之类的小书和文章。而《庄子》,以我之见,的确是一本从“形而上”角度来论养生之专著,经过几年来的玩索,感到庄子在这方面具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遗憾的是,这一点并未引起古今庄学研究者的注重。究其原因,是研读、注释、讲解《庄子》者,竟没有一个在养生学方面是懂行的专家。非专家和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人论析《庄子》,在这方面认识不到位,不足奇怪,可以理解。而其所做工作,在集注、译文诸方面,亦有足资参考者。虽说如此,我还是认为,研究“庄学”,解读《庄子》,如只在文章枝末上下工夫,在一段一句,甚至是一词一字上搞训诂,作争辩,而昧其主旨大体,不明全文正义,这是一条死胡同。不走出这条死胡同,所谓冻蝇钻纸,是一世不得出头的。看到这一问题之后,我有了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也带来了我在穷经过程中的大愉悦。我知道,在“小学”训诂方面,前贤之胜我者多多,但“大学”明理方面,我自觉真已有所见,真能有所献。退一步说,不与“著书不立说,自己无见解,剪刀加糨糊,只会抄别人”的人为伍,而致力于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我则颇有了自信。至于事实是否如此,这只能由上帝(读者)来评判。当然,我这样说,已因自信,涉嫌自夸,但由衷之言,发自肺腑,金瓶泻水,一倾而悦,不想掩饰,不加保留。敞开了心扉说,我此时心情,亦如拙作《温病求真》付梓时,“不怕老先生骂,只怕后生可畏。”因此,只期待后来者能予以驳正!    以上想法,虽早就有,但一则因为年龄不饶人,退休前几年,由于身体不佳,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能很好地顺适境遇,时时情绪不快、颇感懊恼,退休之后,心情好了起来,又觉精力大不如前。二则想到“知者不言”,“辩不若默”,“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等一些富含哲理的名言,连网上又一次有人步余岩后尘,说中医是伪科学,闹得喧嚣尘上,都懒得趟这混水。所以,虽有时随着兴之所至,拿起笔来,拟写下些东西,往往又刚动笔,马上就搁置,但这样断断续续,不正正经经当回事,寒来暑往,日子一久(撰《庄子养生解密》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日渐积累下了些资料。至于整理完稿、联系出版的念头,仍一直未在脑海中出现。    后来遇到了王坚栋老师,当时他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在赴杭找某肾病专家诊治时,又一次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我这病治不治得好?”该权威人士重复了当地医生已告诉过他的话:“这病治不好。”从西医病因治疗角度来说,这话算得是“实话实说”,但对一个不懂医的病人来说,心理上的打击,用“被彻底摧垮了”来形容,并不为过。从此之后,王老师查肾功能,肾功能出了问题;查肝功能,肝功能出了问题;查血尿常规,血尿常规出了问题。这样一来,沮丧不必说,失眠等症相继出现,自不在话下。事出凑巧,有一天他偶尔进入我科室,见到桌上有一本《庄子》,认为这书不是浅学所能读,于是去挂了号,让我给诊治。经了解病史、症状等有关情况以后,针对实际,综合权衡,秉着《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论旨,我先详细向他介绍了中医治这病的优势,解释了西医说“这病治不好”的原因,慢慢解除了他的心结。就这样,从去掉其精神上的枷锁入手,再用中药加以调治,并详告如何护养配合,过了一段时间,病竟日趋好转。到目前,各种有关检查已都正常。现状表明,这个所谓“治不好”的病,事实上是治好了。这种例子,并非绝无仅有,但没必要多说。而这就是中医学生命力之所在,不是靠一项“伪科学”帽子所能扼杀的。当时拙作《肾病中医保健》正在修订,拟出第二版,我就此而有所感触,于是把中医治这病的优势写成文章,作为新增内容,收了进去。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王老师在文稿打印校改等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这事一直延续到《庄子养生解密》。王老师这么做,一是感到明理达道对提高思想境界和病患康复都有益,另一原因,是他对《庄子》也感兴趣,十分好学。这正所谓天缘巧合,有了这样机会,我感到也该把“养生解密”当作回事,认真些,去把它做好了。这才有了完成书稿和联系出版的计划。现在全稿初定,而且有缘,又一次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杀青之前,也就爰书事之原委始末以作为纪念,同时也是借些机会,对给予有关帮助者的志谢!    上虞散人 柴中元    2011年6月

编辑推荐

《庄子养生解密》《庄子》它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不是争论书,二十一本养生书。带您解读天下“第一难懂之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庄子养生解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是一本养生必读的书
  •   不错,跟着学,跟着做,开心,健康。
  •   内容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通俗易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