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作者:朱良春 页数:279
内容概要
朱良春先生从医7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用药独特,对虫类药悉心研究数十年,对极其难治顽缠的顽痹(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等)有独到的见解且疗效显著。先生提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集先生临床经验之精华,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科研、教学工作者参阅。
书籍目录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痹证治疗经验
治疗顽痹的经验
治疗痛风的经验
心痹(风心病)证治经验
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
慢性肝炎治疗经验
肝硬化治疗经验
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
久泻治疗经验
培补肾阳法治疗慢性杂病
慢性肾炎证治经验
淋证治疗经验
泌尿系结石治疗经验
紫癜治疗经验
治疗结节病的经验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诊余漫话
望诊新经验三则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
其关系的探讨
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年谱
章节摘录
泌尿系结石治疗经验 泌尿系结石(以下简称尿石)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病之一,从其主症(血尿、排尿困难、腰腹部绞痛)来看,与中医学中的石淋、砂淋和血淋相似。结石小者如砂为“砂淋”;大者成石为“石淋”;如热邪进一步伤及血络,迫血妄行,可伴有血尿而成“血淋”。结石既成,就会引起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轻者仅腰部隐痛,重者则腰痛如折,引致小腹而呈绞痛。若湿热蕴于膀胱,可出现小腹疼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尿石形成后,发展转归的途径是不一致的。如结石直径不太大,且形态较光滑,就有可能自动排出,而不致病。中药非手术疗法就是通过服药及运动,提高机体内在抗病排石、溶石能力,从而使结石排出的。反之,倘机体泌尿功能减退,结石不断增大,就难以排出,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结石嵌顿,造成尿流梗阻,就将出现肾或输尿管积水,或急慢性尿潴留,甚至尿闭等。 一、典型症状 常为诊断尿石的主要依据,如有尿中排出结石史,则更有助于诊断。 1.疼痛 肾和输尿管结石约50%~90%表现为患侧腰部绞痛、钝痛、胀痛或隐痛,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时可出现剧烈的肾绞痛。绞痛突然消失,可为结石排出或退回肾盂征象。 2.血尿 疼痛和血尿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血尿多在活动较多及绞痛之后出现。多数为镜下血尿,少数也可表现为肉眼血尿。 3.排尿症状 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尿急、尿频、滴尿常见于下尿路结石,倘双侧输尿管结石而造成嵌顿时,将引起尿闭,需作紧急处理。 4.感染症状 如恶寒、发热、尿急、尿频、尿液浑浊,甚或脓尿、腰痛、小腹痛等,有时感染症状可为尿石病首先出现或唯一的症状,易被误诊或忽略结石的存在。 5.其他合并症的症状 合并肾积水时腰部常有胀痛,有时或出现肿物。因结石长期梗阻可引起浮肿、高血压、尿蛋白等肾功能损害表现。 在体征上,肾结石患者70%左右在患侧脊肋角有压、叩痛,输尿管结石约50%可有沿输尿管径路的压痛,膀胱结石在耻骨上有压痛,可作参考。 X线腹部平片或B超在诊断尿路结石上有重要价值,阳性率高达90%~95%,可以确定有无结石和结石的数目、大小、形态、位置等。 在辨证分型方面,意见殊不一致,笔者认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的论述十分精辟扼要,并且完全合符临床实际。所以我对泌尿系结石按虚实分类:①实型(下焦湿热、气滞瘀阻);②虚型(肾阴虚、肾阳虚)。久病当然也可出现虚实夹杂型。 二、立法施治 尿石的治疗既要抓住其病为下焦湿热、气滞瘀阻,又要注意到湿热久留,每致耗损肾阴或肾阳,故新病均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