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 页数:5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原文进行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编写的。初稿完成后又经1979届、1980届的部分研究生作了补充和修改,最后再经我班教研组周吾圣老师修改定稿。《金匮要略注评》每篇之首,对其篇名及全篇内容作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以表达全篇原文内容的主要精神,篇末“全篇小结”以归纳全篇内容。[词解]着重对每条原文的难字疑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释义]对每条原文的病机、证候和方药等方面作了较深透的译释,[选注]则参酌各家注释精义,尽量反映历代各种注家的不同见解,以便广开思路,深入理解。[评述]则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批判地继承的精神,古为今用,结合临床实践,引用了近代一些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并发挥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对原文内容进行阐发和评述。
书籍目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所谓治未病,可追溯至《内经》,论述极为精详,归纳起来有三个含义。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思想,这与现代“预防为主”的精神相吻合。二是强调早期治疗,《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由表入里,由浅人深,由轻变重的,既病之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疾病停止在渐而未深、微而未甚的阶段,不使滋蔓。三是指针刺时避开邪气方盛之时,刺其已衰。如《灵枢·逆顺》说:“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熵熵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泻泻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又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以兵法例治法,掌握邪气盛衰的转机,及时施针,体现了治未病的又一层含义.及至《难经》,其第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强调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病变的深入发展。 仲景继承《内》、《难》经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五行制化理论,阐释治未病的意义,自有独到见地。以肝病为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旺必犯脾土,脾强则有恃无恐,肝不能乘,病则止而不传。其意义是迎头施治,截断疾病向纵深发展的途径,也就是打破病理发展的连锁性,防止疾病的传变。诚如景岳所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成者,用力多而功少,吉凶多半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