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作者:张新渝//樊玲|主编:翟双庆//贺娟 页数:183
内容概要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第一经典,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中后期面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医药学发展之滥觞。《黄帝内经》囊括了中医药学养生、防病、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全部内容,一经出世便成为古人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历代医家在研读《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不断充实中医药学理论,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被尊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与儒家的四书五经并驾齐驱,被收入《国学基本丛书》。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在医学经典中独树一帜。《黄帝内经》所形成的学术体系,以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为基础,运用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与古代哲学充分融合,完美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鉴于《黄帝内经》丰富的养生防病治病内容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关《黄帝内经》的科学普及工作也在逐渐开展。目前,基于《黄帝内经》的科普著作已出版了不少,也有很多中医研究者借助电视等媒体开展《黄帝内经》的科普讲座,这其中绝大多数局限于养生保健方面,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这对人民群众正确、全面认识《黄帝内经》有一定的误导,很容易让人认为《黄帝内经》仅是一本专门的养生保健古籍。而实际上,作为“中医之本”的《黄帝内经》,思想内容浩如烟海,其所蕴含的文化与医学思想,岂是单纯的养生保健内容所能概括?虽然《黄帝内经》中含有大量“治未病”的内容,包含众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与措施,但这只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能展现《黄帝内经》之全貌。因此,将《黄帝内经》的科普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养生保健方面失之偏颇,不利于《黄帝内经》科普工作的全面与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张新渝,男,1952年出生,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 长期从事《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从教35年,从医40年。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共15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疗效第一节 古代的传奇故事 一、扁鹊神针活太子 二、医圣巧用针杀虫 三、华佗绝技医曹操 四、药王开棺救产妇 五、药王发现阿是穴 六、御医妄为折女皇 第二节 笔者的亲身经历 一、最难忘——针刺人中解除“尸厥” 二、最快意——十宣放血退热定惊 三、最感慨——阿是止痛名不虚传 四、最常见——一针入穴诸病若失第三节 针灸为何能治病 一、经络究竟是什么 二、经络有哪些名称 三、经络有哪些作用第二章 简易的工具 第一节 针有哪些种类 一、上古最原始的针——砭石 二、古代最惯用的针——九针 三、当今最常用的针——毫针 第二节 最为实用的艾条 一、灸法产生源于用火 二、古代最惯用的艾炷 三、当今最常用的艾条第三章 便捷的方法 第一节 了解常用的针法 一、进针的方法 二、针刺的角度 三、行针的手法 四、留针 五、取针 六、什么叫得气 第二节 掌握便捷的灸法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灸法的适应证 第三节 手指也可作针用 第四节 针刺补泻要分清 一、提插补泻 二、捻转补泻 ……第四章 安全的窍门第五章 奇妙的穴位第六章 穴位的功效
章节摘录
最为神奇的还是药王开棺救产妇的故事: 传说某天,孙思邈行医路过某地,正好碰上一行出殡队伍,于是站在路旁,目送出殡队伍过去。 突然,孙思邈箭步飞奔,追上队伍,按住棺材,大声喊叫:“人都没有死,为什么就要埋掉?”众人十分不高兴,纷纷说道:“人早已死了,大家都很伤心,你为什么在这里胡说八道?”孙思邈答道:“不!人如果死了,血就会凝固,就应该是暗红色的,而你们的棺材下面一路滴的都是鲜红的血,凭什么就说已经死了呢?”大家一看,从棺材里滴出的果然是鲜红的血。 于是,当场把棺材打开,请孙思邈察看,只见一个面色蜡黄、小腹鼓凸的妇人,就像死人一样静静地躺在里面,鲜红的血液从裤裆里向外流出。这时,一个男子向孙思邈哭着说:“我夫妻俩结婚十年没有生育,这次怀了孕,本来是喜事,没想到一怀就怀了一年多,昨天刚临盆,就难产死了。” 孙思邈仔细诊察了产妇的呼吸、脉搏,然后取出银针,对准产妇的人中、中脘、中极三个穴位扎了下去,不一会儿产妇果然苏醒了过来。刹那间,出殡队伍整整齐齐跪了一地,他们这才知道遇上了能够“起死回生”的药王。随后孙思邈又送给产妇一服药,并吩咐众人马上把病人抬回家去,立即喝下汤药,再按照孙思邈教的方法接生。 结果,产妇不仅活了下来,还顺利地生下了一个胖娃娃。 人中穴善于急救,中脘穴、中极穴都为任脉的穴位,根据《黄帝内经》所论,任脉的循行起于胞(子宫)中,而一大生理功能就是主妊娠,足见选取任脉的穴位治疗难产是正确的。 这真是: 凭血生死断,开棺救产难,三针活两命,药王美名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