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吕桂兰,战文翔 主编 页数:217 字数:351000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对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的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突出实用性,侧重中医药临床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使乡村医生通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技能水平过硬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 教材编写的原则和基本要求:①教材科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为出发点,降低理论深度上的要求,建立实用技能体系。②突出中医药特色: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编写上,要保持中医药特色,贯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思想,理论知识要宽泛,实践技能要突出,实践课要占到50%的比例。③教学体系合理:重视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统一,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充分体现乡村医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④实行主编负责制:由主编组建各教材编委会,并提出主导意见和编写大纲,经编委会充分讨论修改、完善后执行。由主编落实各参编人员的编写任务。各参编人员根据讨论通过的编写原则、要求,负责分工编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编部分的稿件。最后由主编统稿、定稿,交付出版社。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新世纪全国乡村医生培训教材方剂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而成,供全国乡村医生培训使用,并可供广大一线中医药专业人员自学提高之用。 全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部分共四章介绍了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部分根据治法、功效,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十八章,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259首,其中正方183首,附方76首。每章方剂分为概述、正方两部分。概述包括每章方剂的含义、分类、功效、适用证、使用注意等。正方包括每首方剂的出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临床运用及附方、方歌等。
书籍目录
总论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第二节 方剂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变化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 剂型 第二节 用法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附方:大青龙汤 三拗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附方:射干麻黄汤) 九味羌活汤 止嗽散 香薷散(附方:新加香薷饮)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加减葳蕤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大承气汤(附方: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第二节 温下剂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附方:济川煎) 第四节 逐水剂 十枣汤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黃龙汤 增液承气汤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 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附方: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第四节 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附方: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苍术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附方:清瘟败毒饮 神犀丹) 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第五章 温里剂第六章 补益剂第七章 固涩剂第八章 安神剂第九章 开窍剂第十章 理气剂第十一章 理血剂第十二章 消导剂第十三章 治风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五章 祛湿剂第十六章 祛痰剂第十七章 驱虫剂第十八章 涌吐剂附录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方剂学从形成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方书及与方剂有关的医籍。方剂学书籍的相继问世,反映着这门学科不断发展的轨迹,了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书的特点及其价值,对于学好方剂学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方剂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著作简述如下。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它是1973年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据考证该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从字义推断早于《黄帝内经》。记载医方283首,用药242种,涉及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原书未见书名,整理者依据其内容分52题而定此名。药方的用法,既有内服,也有外用。内服有丸、汤、饮、散等剂型;外用有敷、浴、蒸、熨等用法。还有炮制和用量方面的若干要求和规定。 《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方剂学基本理论的奠基书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收载方剂虽只有13首,但它的贡献主要有:创立了方剂的剂型,在剂型上已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多种;首创方剂的分类,根据药味多少、药量大小、病势缓急,将方剂划分为大、小、缓、急、奇、偶、重七类;提出了方剂的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总结了有关辨证治则、立法处方、配伍宜忌等理论,如:“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是解表剂的立法依据。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其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均收载的重复方,共有方剂323首。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其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当,药味不多,主次分明,变化巧妙,疗效卓著。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四逆汤、大承气汤、白虎汤、。肾气丸等方剂,经久不衰,至今常用。后世大量常用名方,大多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为基础化裁而成,或是效法仲景药物配伍组合规律,依据理法而选药组成。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著。该书共收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其所收方剂简、便、廉、验,多以治疗中风、昏厥、溺水、外伤、中毒等突发急症为主。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的剂型,贮之以备急用,便于随身携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