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曲英杰 编 页数:182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对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的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突出实用性,侧重中医药临床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使乡村医生通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技能水平过硬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 教材编写的原则和基本要求:①教材科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为出发点,降低理论深度上的要求,建立实用技能体系。②突出中医药特色: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编写上,要保持中医药特色,贯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思想,理论知识要宽泛,实践技能要突出,实践课要占到50%的比例。③教学体系合理:重视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统一,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充分体现乡村医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④实行主编负责制:由主编组建各教材编委会,并提出主导意见和编写大纲,经编委会充分讨论修改、完善后执行。由主编落实各参编人员的编写任务。各参编人员根据讨论通过的编写原则、要求,负责分工编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编部分的稿件。最后由主编统稿、定稿,交付出版社。
内容概要
《生理学(供乡村医生培训用)》内容简明扼要,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相邻课程和临床,阐明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生理学基础,为乡村医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教材注重突出乡村医生工作的特点,达到学而知其用,为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卫生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肾的排泄功能,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老年生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一、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三、生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三、生殖第三节 体液与内环境一、体液二、内环境及其稳态第四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二、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自动控制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局部电位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三、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 血量和血型一、血量二、血型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的泵血功能四、心音和心电图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二、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三、微循环四、组织液与淋巴液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二、脑循环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二、肺通气的阻力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气体交换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二节 消化道内机械性消化一、咀嚼与吞咽二、胃的运动三、小肠的运动四、大肠的运动和排便第三节 消化道内化学性消化一、唾液及其作用二、胃液及其作用三、胰液及其作用四、胆汁及其作用五、小肠液的作用六、大肠液的作用第四节 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五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六节 肝脏生理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二、肝脏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三、肝脏与胆色素代谢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二节 体温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三、体温调节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第一节 概述一、排泄的概念与途径二、肾的主要功能三、肾的结构特点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二、尿液浓缩和稀释过程第四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二、醛固酮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一、尿液二、尿的输送和贮存三、尿的排放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 概述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三、视敏度与视野四、双眼视觉第三节 耳的位听觉功能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三、内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觉功能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中枢的概念二、突触与突触传递三、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四、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五、中枢抑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脊髓和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二、丘脑及感觉投射系统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四、痛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二、自主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四、觉醒与睡眠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一节 概述一、内分泌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二、激素的概念与分类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四、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二、腺垂体三、神经垂体第三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第四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三、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第五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皮质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第六节 胰岛一、胰岛素二、胰高血糖素第十二章 生殖第一节 男性生殖一、睾丸的功能二、睾丸功能的调节第二节 女性生殖一、卵巢的功能二、卵巢功能的调节三、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第三节 妊娠一、受精与着床二、胎盘的内分泌功能三、分娩与哺乳第十三章 老年生理第一节 概述一、寿命、衰老、老年的概念二、老化因素三、老化过程的生物学机制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一、内脏器官的变化二、生殖与感觉器官的变化三、调节系统的变化第三节 老年人的生物化学变化一、代谢的改变二、能量代谢的改变三、酶的改变第四节 延缓衰老一、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二、适当的劳动和运动三、合理的休息和睡眠四、科学的饮食调养五、积极防治疾病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章节摘录
三、生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一)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般来说,生理学实验是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对生命活动的现象进行客观观察和分析,以获得人体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在进行人体生理学的实验时,往往需要对完整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某一特定功能活动进行实验分析。生理学的某些研究可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直接在人体上进行观察,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利用活体动物实验进行研究,以获得人体功能知识,探讨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动物实验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两大类。 1.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离体与在体实验两种方法。离体实验是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放置于适宜环境下观察其功能状态;在体实验是在动物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出需要观察的组织器官,当即进行实验。急性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条件控制较好,便于进行直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结论比较可靠;但与机体正常、完整的功能状态有一定区别;尤其是离体实验的结果。 2.慢性动物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且尽可能地在接近正常状态下进行实验,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慢性实验的结论更接近正常整体状态,但实验周期长,干扰因素难于全部消除,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二)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要学好生理学,除了遵循一般的学习规律之外,还必须根据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 1.结构与功能联系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是一切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功能活动则是这些结构的运动形式。临床经验表明,一旦结构变化,功能随之变化;而功能长期改变,也可逐渐演变成结构的改变。因此学习各器官、系统功能时,及时复习有关形态结构对理解和掌握相应功能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局部与整体联系重视和强调机体的整体性、统一性是学习医学的主要特点。构成机体整体的各器官、各系统虽然各具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但这些局部的结构和功能并非孤立的,而是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教材的编写和本课程教学按器官系统分章进行只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各部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观念,决不可片面孤立地理解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3.机体与环境联系机体生活于环境之中,并通过与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生存。这样,环境的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机体的功能。中医学早有“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天时、地理、气候条件等变化是相适应的。特殊环境下机体的功能活动必然表现为特殊的变化,我们在学习和理解生命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条件对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